自從今年7月我區提出「至年底,至少一半鎮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50%」的年度工作目標以來,全區各鎮街對可回收物因地制宜健全回收網點,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對易腐垃圾推廣「前端精細分類、中端規範收運、末端資源處置」的全鏈條式治理。截至目前,全區共回收利用可回收物7.82萬噸,資源化處置易腐垃圾19.09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量達到1190噸/日。
歷時兩月,星橋街道9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50.63%,在全區20個鎮街中率先實現50%的回收利用率目標。
全領域覆蓋 實現生活垃圾再減量
家住星橋街道周楊社區桐鶴名苑二區的張鳳琴,是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清晨6點,她早早地來到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站點,仔細查看垃圾袋中的垃圾是否分類準確,對沒分對的居民耐心指導。晚上等到居民都投放完垃圾她才回家。
為了讓居民更好地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星橋街道全面推行生活小區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目前,街道43個城市小區已完成撤桶並點。剛開始,一些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垃圾分類工作,經過督導員持續的宣教指導,小區居民的分類意識逐步提高,家家分類,戶戶爭優,居民分類正確率持續上升。
據星橋街道區域發展與治理中心主任彭延傑介紹,街道建立了「1+N」(一支物業專職宣教督導員隊伍,N名兼職宣教督導員)隊伍,通過宣教督導、評比公示、執法支撐等,引導居民自主分類投放。已成功創建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1個、市級示範小區10個、區級示範小區43個。
在城市小區以外,街道完善沿街商鋪垃圾分類「1+5+3」工作機制(即一個商圈黨建聯盟+五方聯動+三條收運線),構建沿街商鋪垃圾分類投放、收運和處置全鏈條閉環體系。成功打造星港路垃圾分類精品道路,66家商鋪在黨員經營戶號召下參與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30%、分類參與率100%、正確率90%。街道以垃圾分類精品街為示範,對轄區內全部沿街大型商超、酒店、綜合體等,落實垃圾分類設施配備和宣傳引導。9月易腐垃圾分出量較8月每天增加約2.5噸。
與此同時,街道開展聯合檢查摸清底數,加大日常考核、檢查、通報頻次,引導企事業單位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去年以來創建區級垃圾分類示範企業3家、機關事業單位4家、餐飲企業2家。
全流程管控 實現分類收運再規範
在星橋街道,針對小區、餐飲店、企業食堂、沿街商鋪、機關事業單位等不同類型,有易腐垃圾收運線、生鮮線、泔水線、其他垃圾直運線等分門別類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線路。彭延傑說:「我們對轄區內餐飲店、水果店等易腐垃圾大戶開通泔水、生鮮線進行專線專運,由泔水生鮮線每日專線收運至街道易腐垃圾處置站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做到應收盡收、分類處置。」目前,垃圾不落地音樂線已覆蓋商戶1130家,全域垃圾音樂線易腐垃圾清運量每天提高約200公斤。
此外,街道會同城管、環保等部門開展企業工業垃圾混運專項檢查,加大工業區垃圾收運車輛隨機抽查力度,實行垃圾收運區域進出統一稱重,所有車輛由街道加裝GPS。9月工業區垃圾量相比8月下降14.8%。
全方位處置 實現資源利用再高效
星橋街道現有易腐垃圾處置站2個,在去年新增10噸臨時處置設備基礎上進一步擴容改造,增加了10噸/天處置能力。目前,站點實行車輛過磅稱重後數據實時傳輸至區垃圾分類監管平臺,日均處置能力28噸;9月在印花塢處置站新上一套易腐垃圾壓榨設備,壓榨處置率在60%左右,每天進場量減少4.8噸左右。
街道同時提升可回收物應收盡收能力,全力推進虎哥服務站點擴面,目前已建立虎哥服務站點16個,覆蓋小區35個,居民30127戶;5個撤村建居小區按要求完成再生資源暫存點建設。9月虎哥回收戶均0.75公斤。
為進一步提高垃圾綜合處置能力,健全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街道設立了1個佔地800平方米裝修垃圾處置場地,構建規範化收運處置工作機制,實現垃圾滯留周期不超過2天、月均滯留天數不超過10天,全方位提高垃圾資源利用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