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50%

2020-12-24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杭州12月22日電(記者 李平)記者從21日至22日在浙江金華舉行的全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暨運行管理現場會獲悉,今年1月至10月,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263萬噸,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50%。

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辦循環利用組組長梁朝明說,浙江省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佔全部生活垃圾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若按現行的計算方法,浙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每提高3至4個百分點,可為全省總垃圾減量貢獻1個百分點。

談到農村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時,梁朝明表示,浙江要謀劃好農村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的空間布局規劃與設施建設,編織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物聯網」,運用「網際網路+」創新農村垃圾治理。

根據規劃,到2022年,浙江城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

目前,浙江已經全面實施以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為基礎的分類標準。

記者從21日至22日在浙江金華舉行的全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暨運行管理現場會獲悉,今年1月至10月,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263萬噸,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50%。

相關焦點

  • 杭州餘杭星橋街道率先實現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50%目標
    自從今年7月我區提出「至年底,至少一半鎮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50%」的年度工作目標以來,全區各鎮街對可回收物因地制宜健全回收網點,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對易腐垃圾推廣「前端精細分類、中端規範收運、末端資源處置」的全鏈條式治理。截至目前,全區共回收利用可回收物7.82萬噸,資源化處置易腐垃圾19.09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量達到1190噸/日。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 龍華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提速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3日訊(晶報記者 張丹珣 袁冰清 通訊員 李源輝)2020年,龍華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積極響應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召喚,堅持踐行五大發展新理念,圍繞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重要環節,緊扣提升分類質量、促進源頭減量、推進能力建設「三個目標」,堅持同頻發力、上下聯動,有效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閉環提升,目前全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
  • 如何解決"垃圾圍城"?浙江要向垃圾"宣戰"!
    雖然這些年來我們在倡導垃圾分類工作,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項永丹說,為更好地建設「兩美浙江」,省建設廳決心向垃圾「宣戰」。浙江的目標是到2022年,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基本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6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基本達100%。
  • 2020年龍華區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提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
    ,目前全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以上。2020年,從住宅小區轉向城中村,率先在景田小區開展城中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層層壓實責任,完成村內生活垃圾桶撤併,設置1個集中分類投放點、1個專項垃圾暫存點和1個廚餘垃圾暫存點,在此基礎上,基層黨員、社工、義工不間斷的宣傳引導,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雙工驅動、宣傳引導、獎懲結合」的城中村垃圾分類可複製經驗。
  • 中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 加劇「垃圾圍城」
    加劇垃圾圍城 造成環境汙染 我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生活中的廢玻璃,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廢包裝紙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既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又造成了環境汙染。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再生資源領域存在回收體系無序、產品標準缺失、技術落後等多重掣肘。專家呼籲加強相關法規和標準等頂層設計,構建標準化、規範化回收體系。現狀:再生資源回收率偏低大量資源遭浪費垃圾是被放錯位置的資源。
  • 垃圾圍城怎麼破?為解決難題 這個活動啟動了
    2018-03-02 20:0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方臻子「垃圾圍城」,一直是讓城市尷尬又苦惱的現實問題。怎麼破解,是每個市民都不可迴避的時代之責。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思想統領,浙江穩紮穩打,全面破解生態與發展的命題,一場如火如荼的生活垃圾分類綠色革命,成為提升城市氣質和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落子。3月2日下午,省建設廳、省文明辦、團省委、杭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齊參與」浙江省暨杭州市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杭州市市民中心舉行,約500名志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
  • 紙要捋平 瓶要洗淨 紙杯不可回收 我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要有標準了
    龍頭新聞訊 日前,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地方標準《黑龍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開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分類類別及基本模式等8個方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紙張也不能投可回收垃圾箱,要投放到其他垃圾箱中。
  • 北京市屬公園植物垃圾利用率提升70%
    原標題:市屬公園植物垃圾利用率提升70%    陶然亭公園留葉成景,供遊客觀賞拍照這些植物垃圾去哪兒了?記者從各公園了解到,統一回收、粉碎回撒、製作有機肥……處理植物垃圾,公園各有高招。據市公園管理中心預測,今年市屬各公園植物垃圾有效利用率同比去年將提高70%。   「枯枝落葉看上去是植物垃圾,但其實都是『寶貝』。」近來,香山公園管理處綠化隊技術員宿宇霆每天都在跟枯枝落葉打交道,清掃、打包、運輸、堆肥……植物垃圾處理全流程他都要盯著。
  • 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網與廢舊物資回收網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在走訪調查中發現,除了王大姐這樣在小區從事保潔工作的人外,還有諸多如環衛工人、拾荒人等人群都會挑揀一些有回收價值的垃圾賣廢品補貼家用。毋庸置疑,在城市垃圾的回收及處理過程中,「拾荒大軍」的作用不可忽視。據鳳凰財經此前報導的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的數據顯示,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過1.5億噸。
  •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至2025年底,全州10縣市全部實現主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每個縣市至少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全州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全覆蓋,楚雄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0%,其他縣城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穩定運行。 (一)楚雄市。
  • 可回收大件垃圾:「粉身碎骨」都是寶
    現在,街道、社區都有了分類垃圾桶,這些「廢品」被扔到「可回收物」桶中,它們有了真正的定位,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可回收物資」。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區對於可回收垃圾中大件低值垃圾分類工作,不僅抓住「分」這個關鍵,更在「收」上下功夫。
  • 「十四五」吉林省將著力提升汙水收集效能 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緊盯城鎮生活汙水效能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等重點任務,持續推進住建領域治汙工作有序開展。督促地方織好「城鎮網」,加快完善城鎮汙水收集體系。推進各地持續開展管網排查工作,以城郊結合部、城中村、老舊城區、建制鎮汙水廠配套管網為重點,逐步消減管網設施空白區;結合汙水廠服務片區內老舊小區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動支線管網和出戶管的連接建設,實施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修復和雨汙分流改造,著力提升汙水收集效能。推動地方建好「處理廠」,加快補齊處理設施短板。
  • 傳統回收新拐點,網際網路+回收新模式誕生,全民垃圾分類
    傳統回收新拐點,網際網路+回收新模式誕生,全民垃圾分類全國各地出現的網際網路+回收真的備受青睞嗎?網際網路+回收,真的能助力開展垃圾分類?以前在小城鎮上,我們經常能聽到門外「回收者」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叫賣「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拿來賣,紙殼報紙拿來賣咯......」。近兩年,隨著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這種吆喝的聲音逐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進行垃圾分類,「網際網路+廢品回收」開始出現在市民身邊,現在手機點一下,就可以預約到上門回收廢品的服務,這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睞。
  • 高明區明城鎮學校空調拆除回收價格
    由於如今我們的物資回收環保認識開端逐步加強都能夠非常注重廢品收回職業的展開,所以我們都需求身體力行地對環保節能工作展開做貢獻。發電機三相不平衡電流超過規定時,應首先檢查是否由於互感器迴路故障引起,否則應降低定子電流使其不超過規定值,同時還應嚴密發電機各部溫度,當發現溫度異常升高,不平衡電流增加時,應緊急解列停機。
  • 塘下鎮舉辦美麗城鎮創建暨 垃圾分類誓師大會
    會議動員部署美麗城鎮創建及垃圾分類工作,成立創建專班、確立創建機制,要求全鎮上下形成合力、迅速推進,高標準開展省級美麗城鎮新樣板打造工作,讓環境面貌得到質的提升,讓文化氛圍切實薰陶塘下大地,讓人民百姓看得到變化、有更多的獲得感。
  • 「鐺鐺車」不見了,垃圾回收卻「響噹噹」
    變化源於今年5月的一項創新工作——通過政企合作,湖州將曾經走街串巷的「鐺鐺師傅」收編,並在中心城市建設28座固定式回收服務站點,通過「固定站點+移動回收」「線上預約+線下即收」的雙軌道模式,實現了可回收物全品類應收盡收。目前,湖州市已收編「鐺鐺師傅」80餘名,日均處理可回收垃圾120噸。近日,我跟著變身垃圾回收專員的「鐺鐺師傅」,體驗他們工作的變化。
  • GB/T 19515-2015 英文版/English/翻譯/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
    ChinaAutoRegs|GB/T 19515-2015 英文版/English/翻譯/道路車輛 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 計算方法Road Vehicles - Recyclability and Recoverability - Calculation
  • 電池不亂扔、衣服穿不得可放回收箱……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生活習慣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兩年前,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通過審議,垃圾分類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兩年的時間,居民對垃圾的熟悉與分類,到底如何呢?為增強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和興趣,提升居民參與率和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加大社區垃圾分類宣傳,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11月27日上午,石橋鋪街道在白鶴廣場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點亮新文明,分類我先行」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發現,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相比最開始,增強了許多。
  •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展現狀與趨勢
    作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技術工藝,近十年來焚燒產業快速發展,設施數量和處理能力逐年增長, 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在結束焚燒填埋路線之爭、確立未來主流發展地位後,從國家到地方發布了多項利好政策予以刺激和扶持,《「十二五」 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國辦發〔2012〕23號)和《「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51號)相繼發布, 垃圾焚燒行業發展增速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