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04年,有關犬類意識和社會認知的論文有數百篇,而關於貓的社會認知論文數量幾乎為零。原因很簡單,用貓做實驗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有許多貓會退出實驗,因為它們突然失去了對研究人員的興趣,有的貓甚至當場走掉。
(圖源:《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劇照)
撰文 | 馮水寒 應可鈞
編輯 | 葉水送
當我們用手指向某物時,同伴會下意識地注意它。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直觀的暗示,但對動物來說卻是難以理解的。為此,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指向測試」以確定動物能否理解「指向」的含義。果不其然,大多數動物都無法通過「指向測試」,甚至人類的「近親」——黑猩猩也不能做到。然而到了1998年,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布萊恩·黑爾(Brian Hare)和匈牙利羅蘭大學教授Ádám Miklósi興奮地發現,狗居然通過了「指向測試」。一時間,大批研究者湧向了犬類智力的研究,這場「犬類認知革命」促使了人們發現狗可以識別人類表情,理解人類語言的組成,甚至可能存在公平感和道德感。(圖源:pixabay)
然而,當科學界的注意力被狗所吸引時,另一種在人類身邊生活了數千年的動物——貓,卻被忽視了。儘管這種忽視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狗的祖先是社會性動物,而貓的祖先卻不是,人類對貓的馴化程度也遠不及狗,由此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貓不太可能像狗一樣善解人意,「理解」人類的表達方式。Science開展了相關的討論(圖源:Science)
然而實際情況是否會是這樣,貓的認知能力究竟幾何?今年5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截止至2004年,有關犬類意識和社會認知的論文有數百篇,而關於貓的社會認知論文數量幾乎為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關於貓的科學產出與貓的受歡迎程度並不相符),Miklósi教授拋開對狗的「偏愛」,於2005年首次比較了貓、狗和人類交流的能力,發現貓和狗一樣能通過「指向測試」。但與1998年不同,這一發現並沒有開啟科學家研究貓類社會意識的熱潮,原因很簡單,用貓做實驗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有許多貓會退出實驗,因為它們突然失去了對研究人員的興趣,有的貓甚至當場走掉。就連Miklósi教授本人也表示不會再研究貓了。就這樣,貓類意識的研究再次被塵封了十多年。Kristyn Vitale博士期間研究(圖源:oregonstate.edu)
2017年,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Kristyn Vitale博士勇敢地選擇貓作為了研究對象。貓能通過「指向測試」(圖源:Science HOLLY ANDRES)
Vitale及其導師發現,比起玩具和食物,貓更喜歡和人類互動。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他們還發現,貓會花更長的時間和關注它們的人待在一起,這意味著貓可能和狗一樣,能夠感知人類的「注意力狀態」,從而讀懂人類的手勢和命令,並通過「指向測試」。同時,主人對物體的態度也會影響貓的行為。例如,一臺沙沙作響的風扇一開始會使貓感到害怕,但當主人對這颱風扇表示友好後,貓就不再害怕,反而願意主動接近風扇。主人對物體的態度會影響貓的行為(圖源:Science HOLLY ANDRES)
羅蘭大學的Péter Pongrácz團隊進行了貓的「進階版指向測試」,不再用手來指,而是使用眼神。研究人員發現,貓能夠回應70%的眼神指示,這與狗的水平相當。義大利米蘭大學的Isabella Merola等人還發現貓能夠根據人類的情緒改變它們的行為。但許多貓在社會智力測試中的表現比狗差,Miklósi教授解釋,這是因為貓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會感到害怕和緊張,一隻冷靜的貓的社交表現應該是和狗相近的。近些年來,人們開始正視和關注貓的認知,從墨西哥到日本都有專門研究貓的實驗室,他們發現了貓可以像人類一樣察覺出視覺錯覺圖並且辨認出主人的聲音。雖然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關注貓,但這一領域的現狀仍然是嚴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貓並不配合實驗。在Pongrácz團隊的「眼神指向」研究中,他們一開始使用了99隻貓,卻只成功獲得41隻貓的實驗數據。大部分的貓並不配合實驗,這使得研究貓的成本大大增加。另外,研究經費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由於不具備短期的現實意義,貓認知研究人員很難從官方機構得到資助。事實上,Pongrácz自己掏錢做了貓的「眼神實驗」,而發現貓能夠聽懂自己名字的日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的動物行為學家齋藤慈子(Saito Atsuko)也表示出相關研究經費獲得的困難。儘管由於種種限制,目前關於貓認知的研究依然有限,但是這些研究已經部分揭開了貓的神秘面紗。之前大眾廣泛認為貓是愚蠢又自私的,這些新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反駁了這一觀點。事實上,貓可能和狗一樣聰明,而對貓的研究和挖掘很可能會為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5/cats-rival-dogs-many-tests-social-smarts-anyone-brave-enough-study-them
啟蒙·探索·創造
如果你擁有一顆好奇心
如果你渴求知識
如果你相信世界是可以理解的
歡迎關注我們
投稿、授權等請聯繫
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