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攀枝花市委關於制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一、《建議》起草的過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攀枝花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發展優勢、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成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的關鍵五年。制定好「十四五」規劃建議,謀劃好2035年遠景目標,事關未來五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意義重大。
市委高度重視《建議》起草工作,多次研究謀劃、作出要求部署,及時成立了「十四五」規劃建議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我擔任組長,從有關單位抽調精幹力量20多人組成起草工作專班,在市委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
《建議》的起草,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標中央、省委規劃建議,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文件起草全過程。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圍繞全市空間規劃、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民生保障、安全環保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在全面總結「十三五」工作、前期調研和收集部門行業研究成果、摸清市情的基礎上,與有關部門研究探討,集思廣益,形成「十四五」期間全市發展的基本構想,為《建議》起草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始終堅持開門問策。把統籌設計和問計於民、問計於企結合起來,起草組多次赴縣(區)、「兩城」和攀鋼、龍蟒等有關大企業開展調研座談,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廣泛聽取各方面對「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並及時研究轉化。
起草過程中,起草組多次召開會議,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宏觀形勢的基礎上,圍繞我市怎麼培育發展新優勢、怎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怎麼建設山水宜居公園城市、怎麼有效提高群眾收入等重大問題,逐項進行研究、論證,努力找準攀枝花「十四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邏輯,探索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工作舉措,理清了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思路、主攻方向和實現路徑,提出了一系列破解難題、改進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12月17日,我組織召開起草組會議,聽取《建議》起草、「十四五」和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及支撐保障等有關重點問題研究情況,對文稿涉及的發展定位、目標原則、重大舉措等重大問題進行了討論明確。12月23日,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建議》起草情況匯報,對「十四五」時期全市的發展戰略、目標任務、重大舉措進行研究明確,進一步統一了思想。12月24日開始,《建議(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市四套班子領導、市委委員和候補委員、市紀委委員,以及各縣(區)、市直各部門、部分企事業單位、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黨內部分老同志等各方面意見。12月25日,市委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意見。12月30日,市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對《建議》進行了研究審議。對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全面匯總梳理,認真研究、逐條分析,對有關內容進行反覆推敲、論證,做到了能吸收的儘量吸收,增寫、改寫、精簡文字共計145處。
二、《建議》起草的原則和框架
《建議》起草的原則:
一是堅持對標對表。《建議》把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作為主線貫穿全篇,同時立足攀枝花實際和發展趨勢,做到既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又突出攀枝花特色。
二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建議》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統領全篇,圍繞省委對攀枝花發展「3+2」的定位要求和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分析「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帶來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探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方式、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途徑,增強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實力,重在加油鼓勁,提振信心。
三是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既注重政策的延續性,把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等既定的富有成效的思路舉措一貫到底,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新思路、新舉措,科學謀劃,創新發展。
四是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建議》既立足我市「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成績,又聚焦「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回應社會關切,同時又科學預測,提出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
《建議》分為三大板塊,共包含10個部分,46項具體內容,合計1.9萬餘字。
第一板塊為總論,即第一部分,主要是總結「十三五」時期攀枝花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分析「十四五」時期攀枝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原則、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
第二板塊為分論,包括第二至第九部分,闡述了培育區域競爭發展新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區域協同發展、強化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改革、建設山水宜居公園城市、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八大重點任務。
第三板塊為保障,即第十部分和結束語,主要闡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而奮鬥等內容。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重點
(一)關於「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建議》根據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對「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進行了調整優化,與時俱進將「一個目標、兩篇文章、三區聯動、五個加快建設」的內涵調整優化為: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為目標,持續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不斷提升「三區聯動」能級,加快科技創新高地、南向開放門戶、友好生態環境、宜居公園城市、市域社會治理五大建設。
(二)關於「十四五」時期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量《建議》的特點和各方面因素,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採取了定性表述、蘊含定量的方式,主要考慮是形成一種鮮明的發展導向,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攀枝花經濟社會發展6個方面主要目標,即: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產業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取得積極進展、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初見成效、社會事業展呈新面貌、治理效能明顯增強。明確提出到2035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的目標。
(三)關於「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科技創新引領攀枝花」。《建議》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科技創新引領攀枝花」的發展理念。對攀枝花來講,推進產業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和基本路徑。「十四五」時期,攀枝花必須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抓工業、抓創新,既要大力推進產業升級,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又要圍繞產業鏈開展科技創新,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突破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瓶頸,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從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鞏固提升釩鈦、鋼鐵、陽光康養等產業在全國全省的重要地位。
(四)關於「做強農村集體經濟,集約化推動鄉村振興」。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建議》提出,要鼓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建集體經濟實體。要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在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促進村級集體資產集約化運作,推動農村資產資本化、土地權益股份化、經濟發展產業化。同時,要大力推進農業經營管理模式的現代化,培育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鄉村振興組織化程度,以集約化推進鄉村振興。
(五)關於「康養進社區、康養進鄉村,全域康養、全民健康」。康養進社區、進鄉村是康養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攀枝花的獨有特色。《建議》提出,要以「全域康養、全民健康」為目標,加快推進康養進社區、康養進鄉村,大力發展運動康養、旅遊康養、居家康養、醫養結合,並按照「一核引領、一帶串聯、三谷支撐」布局康養產業,強化模式創新、業態創新,著力實施康養旅遊產業「5115」工程,形成全域化布局、全齡化服務、全時段開發的康養發展新格局。
(六)關於建設山水宜居公園城市。城市發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高水平的山水宜居公園城市是群眾幸福生活的依託,也是幸福的來源。作為正在轉型發展中的重工業城市,攀枝花的城市建設欠帳多,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建議》提出把建設山水宜居公園城市作為「十四五」發展的重大目標,在未來五年走山水宜居公園城市建設之路,對全市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進行了調整優化,提出適時調整行政區劃,著力構建「一核兩區一中心」生態化城市格局。具體來講,「一核」,即推進東區、西區、仁和中部、鹽邊南部和「兩城」一體化發展,打造高端要素高度聚集的都市區,築強區域發展極核;「兩區」,即強化鹽邊北部、仁和北部和米易西部生態保護功能,保育城市生態屏障,建設市域自然生態經濟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空港新城,推進新機場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仁和南部建設空港經濟區;「一中心」,即依託安寧河流域生態廊道,支持米易縣城建設城市副中心。
同志們,討論、修改、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是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希望大家認真思考、深入討論,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共同把建議稿完善好、把這次全會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