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老油畫、彩色的玻璃,十九世紀末的古董餐桌,一恍惚像是踏進了時光隧道。
翻開菜單,是莎士比亞戲劇主人公命名的創意菜,服務生穿著劇場的衣服,用劇本中熟悉的臺詞為你服務。
photo by Stephen Dobbie and Lindsay Nolin
餐廳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國際神劇《Sleep No More》中不眠之夜的浸入式場景。像這些西洋藝術藏品的道具,更是在這裡隨處可見。
最最重要的是,我收藏的300個古董收音機,終於找到了它們的歸宿,它們將成為餐廳的主角。
我是王飈,大家都喜歡喊我阿飈,親切。
說真的,為了這300個古董收音機,我可真沒少費心。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魔都遇見了浸入式劇場SLEEP NO MORE。
去年六月份我去比利時,得知一位叫Jacky的老人想轉讓一個小型收音機博物館。
老Jacky原來在收音機工廠工作,用了36年的時間收藏了三百多個收音機。第一次拜訪,他知道我是職業古董買手的時候,差點被他趕出來:「不賣!」
我再三承諾不會把收音機高價賣了,而是拿到上海去展示。聽說老人父親原來解放前在上海工作過,我就每個月厚著臉皮帶上點餃子、春卷,去拜訪他老人家。去年聖誕節前一周,他終於同意了。
當時我激動地都哭了,說今後一定請他去上海去看看。他笑說:「我可能去不了上海了,就讓這些收音機代表我去上海了。」Jacky年紀已經很大了。
聖誕節後,貨櫃載著Jacky的收音機抵達上海,暫時堆在了我的倉庫裡。
半個月後的一天,妻子告訴我,Jacky已經過世了。
他是捷克人,沒有子女,財產只能交給政府拍賣。我聽到這個消息,心裡一股說不出的滋味,眼前仿佛看到他還在那裡用手帕一遍一遍的擦拭,跟我講每個收音機的來歷和主人……
我想了很久,怎樣的歸屬才對得起這份信任。
做成博物館需要高昂的維護費用,受眾人群卻很小,如果把它做成一個收音機收藏主題的餐廳呢。把它融到餐廳裡,在生活中還原它們鮮活的生命力,賦予他們新時代的記憶。就這麼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呢?
所以,我給餐廳取名叫「樂藏藝饗家」。「饗」 字既是宴請,也有分享藝術的意思。
餐廳就在江寧路北京西路,全球最火的浸入式戲劇SLEEP NO MORE的演出地。這是一家上海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以古董藝術品收藏為主題的餐廳。陳列在那裡的藝術品既是典雅的裝飾,也可以出售給喜歡它們的客人。
用三百多個老式收音機,組合構建成的吧檯,旅法藝術家陳偉得獨立設計。彩色玻璃藝術和現代風格混搭。壁燈、掛鍾、擺件、餐具、古書…所有的軟裝都是藝術品。
吧檯示意效果圖,下方會用老收音機構建
在這樣復古的餐廳環境裡,我們會為你呈現一道道獨具匠心,精心烹飪的創意融合菜餚。我們找到了法國藍帶廚神——黃啟雲(Ken)。曾是個江湖大佬的他,是如今料理界的天才。
「中華御廚」、「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副主席」、「法國藍帶協會亞太區常務理事」、「2012兩岸十大名廚」、「一茶一坐行政總廚」……獲得了無數名號的他,也在尋找一個能配得上自己料理的新環境。
如果說樂藏在M50的餐廳是盡力做到親民,那麼「樂藏藝饗家」想做的,就是米其林級的。
收音機主題餐廳是個新的嘗試,在未來,在上海,還可能會有銀器主題的餐廳,瓷器主題的,鐘錶主題的……讓更多人愛上收藏,了解這些物件背後的故事。也許可以從來我的餐廳吃飯開始。
不過不管是怎樣的餐廳,最重要的是那些藏品真的回到生活裡繼續它們的價值。就像M50的古董餐廳,就像Jacky用了一生收集的收音機……
如果你還沒來過樂藏,那麼我想,也許你可以來喝下午茶,來展覽館嘗嘗歐式餐點,我帶你去看我在全世界收集來的寶貝,就著蘇州河的微風細雨,聊一聊它們的故事。
收藏的意義不是藏,而是讓它們重新產生價值。它們本就從生活中來,現在也應該到生活中去。
目前這家餐廳以「不是每家餐廳都敢用古董來吃飯 」為題進行眾籌,如果你對此有興趣可以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內容,眾籌連結在原文中。
可能你還想看以下內容
第214期,由北緯21度收音機整理編輯,轉載須註明
新浪微博、博客|豆瓣|知乎|LOFTER
@北緯21度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