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達人|收藏上千臺收音機 七旬老人想辦博物館

2020-12-23 川觀新聞SCOL

朱純一正在修理電晶體收音機。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文/圖

「這是什麼收音機,看上去好古老,有一種很復古的感覺。」「這個收音機才手掌那麼大,我喜歡這款。」近日,在仁壽縣城北小學校的「科普進校園」活動上,面對各式各樣的收音機,小學生們充滿了好奇。

朱純一向小學生介紹不同年代收音機的歷時變遷和相關收音機的知識。

這些收音機的收藏者是七旬老人朱純一。目前,他收藏了1000多臺收音機,從礦石收音機到電子管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集成電路收音機,種類齊全;從臺式、落地式、可攜式到袖珍式,款式繁多。

從中學時代自己動手組裝第一臺收音機開始,風風雨雨幾十年,朱純一見證了收音機從奢侈品到必需品、收藏品的歷史轉變。

朱純一正在調試電子管收音機的音質。

如今,朱純一最大的願望是能在仁壽辦一個收音機收藏博物館,把他的藏品全部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有關聲音的記憶。

說起對收音機的感情,還得追溯到朱純一上小學的時候。

小學二年級時,有一篇課文介紹了收音機,老師還在課堂上演示了組裝收音機的全過程。

朱純一覺得很神奇,對收音機產生了濃厚興趣。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到收音機、及與收音機有關的東西,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一看就是大半天,直到人家不讓看了,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朱純一記憶最深的是,自己初中時動手組裝了第一臺收音機,讓他興奮得徹夜難眠。

初中物理課的學習,讓朱純一懂得了聲波傳送原理。朱純一喜歡與高年級的同學結伴,在觀看和學習他們組裝礦石收音機時,產生了親自動手組裝收音機的想法。

回家後,朱純一便央求母親給他錢買組裝收音機的配件,卻被母親拒絕了。之後又找到父親,父親慈祥地撫摸了一下朱純一的頭,悄聲叫他寫一個需要的材料清單。此後,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都未對他談起此事,朱純一以為無望了,嘆了一口氣,悄悄地開始了撿炭花賣攢錢。

不想,在一個深夜,父親叫醒了他,從貼身的衣服裡掏出一個紙包,他在睡意朦朧中打開,原來是前些日子寫給父親清單上的那些東西。頓時,他睡意全消,雙手緊緊地攥著那一包電子管零件。

第二天,朱純一用母親的首飾盒作機殼,一截8號鐵絲在蜂窩煤爐中燒紅鑽孔,「朱純一牌」第一臺電子管收音機就這樣在父親的支持和母親的嘮叨中成功組裝了。

2010年退休後,朱純一開始了收音機及無線電產品的收藏之路。

目前,朱純一收藏的收音機有1000多臺,有礦石收音機、電子管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集成電路收音機,種類齊全。它們向人們展示了我國以無線電為主的工業進步。

展示電子管收音機。

朱純一認為,收音機還是一種歷史的見證。「『愛國光榮』牌收音機,專門為抗美援朝生產,表達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堅強決心;紅旗6204C型電子管收音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全國產化收音機,標誌著中國無線電工業的起步;2008年,為「5·12」汶川大地震中的缺電環境專產的手搖式袖珍收音機,是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歷史定格……」說起收音機,朱純一滔滔不絕。

朱純一說,集成電路出現後,收音機開始隱身於手機、電腦、電視、汽車音響以及隨身聽中,正是這樣,收藏這段歷史,留下時代物證,成為一件十分必要和很有意義的事情。

近年來,朱純一還把自己收藏的收音機和相關收音機的知識帶進了校園,希望年輕一輩願意了解歷史,更加熱愛祖國。

朱純一正在為小學生講解電解電容在電路中的工作原理。

相關焦點

  • 自建博物館的七旬老人:一人維護吃力 運營挑戰諸多
    西平縣復興博物館創辦人李東海,背後是他收集的碑拓「為什麼我不自己辦一個博物館?」春秋戰國時的棠溪劍、明清字畫、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繳獲的日寇軍刀、新中國成立後的偉人雕塑與畫像……6萬餘件藏品填滿了這座5層共1500平方米的民辦博物館。
  • 七旬老人自建博物館11年免費開放!具體怎麼回事?位置在哪裡?
    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現,是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傳承的載體,其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艱巨使命。近日有一篇報導稱七旬老人自建博物館11年免費開放!具體怎麼回事?位置在哪裡?另附詳情!一、七旬老人自建博物館11年免費開放具體怎麼回事?
  • 用300臺古董收音機開一家炫酷的博物館餐廳
    說真的,為了這300個古董收音機,我可真沒少費心。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魔都遇見了浸入式劇場SLEEP NO MORE。去年六月份我去比利時,得知一位叫Jacky的老人想轉讓一個小型收音機博物館。老Jacky原來在收音機工廠工作,用了36年的時間收藏了三百多個收音機。第一次拜訪,他知道我是職業古董買手的時候,差點被他趕出來:「不賣!」
  • 大同一男子攢下200多臺「古董」收音機
    大同市民孫澤軍情迷收音機收藏,雖然只有四、五年的收藏經歷,但手裡的收音機「古董」還真不少,大大小小竟有200餘臺。這200多臺收音機,最讓孫澤軍看好的有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無線電二廠出品的「飛樂272」電子管收音機,據說這款收音機全廠只生產過1000臺;還有一款1959年生產的「上海131」電子管收音機,這兩臺收音機是他花上萬元從一位同樣是無線電愛好者手中淘來的
  • 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
    中新網柳州12月8日電 題: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作者 朱柳融數百冊泛黃的小人書,一字排開的老式時鐘,不同年代的電影放映機,各式收音機、錄音機等老物件,擺滿了位於廣西柳州市「寬窄」門店,在這10多平方的店鋪裡講述「光陰的故事」。
  • 永嘉老民警辦「警務用品博物館」 2000多件收藏品藏著許多故事
    永嘉老民警辦「警務用品博物館」 2000多件收藏品藏著許多故事 2021/01/07 00:0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283
  • 臺七旬老人中天大樓前自焚
    一名70多歲的老人12月2日在臺灣中天電視臺大樓前自焚,全身60%面積三度燒傷,恐有失明風險。警方初步判斷,老人的行為疑與中天換照爭議有關。
  • 武漢市格林美「博物館」 收藏500臺「老爺電視機」
    格林美(武漢)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武漢基地,有個舊電視機「博物館」,收藏了近500臺「老爺電視」,成為一道獨特風景。8月2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長不過50米的展廳,仿佛「穿越」了歷史。仰頭看去,整面牆高達10多米,密密麻麻擺滿了舊電視機,按照年代,分門別類地陳放著,琳琅滿目,場面震撼人心。
  • 七旬老人自稱將門之後,拿出腰牌作證,專家建議其上交
    七旬老人家傳腰牌清朝滅亡,直接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期間經歷多年的戰爭,但都未有兵符和腰牌,以前被人們視為無比重要的符牌都消失不見,也無人收藏。不過之前有位七旬老人自稱將門之後,拿出腰牌作證,專家鑑定後建議其上交。這位七旬老人在湖南的一個地方,他叫易邵白,說自己的祖輩在古時候是個將士,手裡有先輩流傳的總兵腰牌。
  • 七旬老人下塘撈魚,但是淤泥沒幹……
    12月22日下午2點36分,郴州資興市三都鎮周源山學校門口,一名老人被困泥潭,急需救援。資興市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後,迅速出動1臺消防車7名指戰員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後發現,老人已年近七旬,胸部以下全部陷入泥潭,旁邊有名熱心男子,在老人身旁鋪設了幾塊木板作為支撐,防止老人越陷越深。老人被困的地方原本是個魚塘,因剛排完水,老人想下塘撈魚,但塘中淤泥未乾,不慎被困在泥潭中。「堅持一下,我們馬上救您上來。」越是靠近老人被困區域,淤泥越是稀軟,一腳踩下去就有可能跟老人一樣陷進去。
  • 老人收藏一張照片,世上僅有,專家問:多少錢捐?老人:無償捐
    那是1981年的夏天,當時他正在姥姥家裡,百無聊賴地聽著收音機的節目。收音機裡正講到晚清慈禧太后那段垂簾聽政的歷史,姥姥也在一旁,躺在躺椅上靜靜地聽著。屋裡一片安靜。忽然,姥姥說,咱家裡還有一張慈禧老佛爺的照片呢。陳先生一聽,頓時來了興趣。他跟姥姥說想看一下照片,姥姥就喊他去拿來那個裝鞋樣的小箱子。把箱子放到姥姥面前,翻出一個布包,拿開一片片鞋樣後,幾張黑白泛黃的照片顯露出來。
  • 成吉思汗傳記收藏迷:為淘書痴狂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7日電(記者於嘉)在成吉思汗走過的土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家專門收藏成吉思汗傳記和文獻的私人博物館雖未正式對外開放,但已吸引國內及美國、德國、匈牙利等國千餘人慕名參觀。成吉思汗文獻博物館創立者、年過七旬的蒙古族老人巴拉吉尼瑪說。這家私人博物館今年3月註冊成立,位於一套複式結構的住宅內,上下2層,佔地220平方米,沒有奢華裝修,也無宏偉氣勢,但一排排擺滿書籍文獻的紅木書櫃,一個個陳列手稿真跡的玻璃展櫃,讓人頓生靜謐之感。
  • 七旬老人生病急需用錢 中信銀行烏當支行兩次上門服務「救急」
    「感謝你們特事特辦,連跑兩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溫暖、太貼心了!」臥床在家的七旬老人拉住中信銀行貴陽烏當支行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近日,這名七旬老人因腦出血導致半身不遂,無法行走,急需將中信銀行卡中的錢取出,用於支付後續醫療費、生活費。不巧的是,老人的銀行卡遺失,密碼也忘記了,本人又無法前往銀行網點辦理相關業務,無奈之下,家人只好向中信銀行烏當支行求助。了解到客戶特殊情況後,中信銀行烏當支行立即決定派出工作人員提供上門服務。
  • 大甲媽祖繞境辦不辦?臺醫師建議科技解決:心靈繞境
    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醫師陳錦煌在臉書上認為恐成防疫破口;陳今天接受電臺採訪時建議,看能不能透過網絡VR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在家裡感受進香氛圍,做「心靈繞境」。  據報導,陳錦煌說,就算更近一步思考縮小規模,防疫的缺口都還是在,奉勸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還是仔細考慮,他說媽祖會保佑大家,萬一大家太相信保佑,忽略防疫措施怎麼辦?
  • 辦不辦?島內爭論大甲媽祖慶典是否取消,民調稱超九成民眾認為不該辦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新冠疫情當前,被外界視為全球三大宗教盛事之一、也是臺灣最重要節慶的大甲媽祖繞境到底辦不辦?島內爭論不休。不過,蔡英文當局始終不肯開口說停辦。大甲媽祖繞境原定3月19日舉行,隨行信徒恐上萬,行經4縣市,全程近350公裡。臺灣《中國時報》26日披露稱,大甲鎮瀾宮25日晚徹夜會商繞境事宜,在防疫未禁大型集會活動的情況下,目前結論仍傾向續辦。董事長顏清標26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一切遵從「衛福部」指示。
  • 從看直播到聽插卡收音機,注意你家老人,小心保健品找上門
    昨天說過了全民直播情況下保健品也開始面向老人做直播了,今天再談談保健品幾種形式,萬變不離其宗,內核永遠是利用貪小便宜的心理吸引來,再逐步引入銷售。首先傳統方式是門店員工通過發傳單,老帶新,現在通過加老會員微信,拉群,用社群的方式裂變,拉人送紅包,送抽紙等形式裂變出100-200人的群。
  • 家有老人的注意了:六旬、七旬老人,血壓正常值是多少?了解一下
    更可怕的是,高血壓正趨於年輕化,一些身強體強的年輕人,也會患上高血壓。另外,家裡有老人的也要尤為注意,六旬、七旬的年齡段,是高血壓的爆發期。一、家有老人的注意了:六旬、七旬老人,血壓正常值是多少?了解一下若是想要知道家人或是自己的血壓正常與否,建議每天三次測量血壓,看看自己的各個血壓指標是否處於穩定狀態,若是不穩定,就需要採取一些降壓措施了。
  • 左手抖花棍、右手4枚健身球運轉如飛……鹹陽七旬老人耍...
    左右互搏抖花棍、4個1公斤重的健身球單手運轉如飛、抖起16米的空竹帶龍龍吟聲陣陣……在鹹陽湖二期公園,時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隨手耍得幾手絕活引起不少市民圍觀。據了解,老人叫鄭忠民,今年71歲,2000年退休前是一名車工,退休後一直堅持晨練,「年輕時就愛鑽研,這些都是退休後都是自學的,每天看電視手上都不閒著。」
  • 相機博物館、報紙博物館、古燈博物館……藏身社區裡的博物館,你...
    相機博物館數百件古董相機讓你大開眼界地址:青羊區府南街道石人南路社區單眼相機、微單相機、傻瓜相機、膠片相機,以及古老的箱式相機……在青羊區府南街道石人南路社區,藏著一家以相機收藏為主題的博物館「藏品均來自協會會員的個人收藏,因為場地限制,我們在這裡展出了近500餘件(套),佔我們所有收藏的一半。」居民不僅可以欣賞到世界第一臺自動相機、世界第一臺單眼相機、原東德和西德生產的同款不同名相機,甚至還能看到當年白求恩在中國時所用過的同款相機。
  • 七旬老人手持腰牌,自稱將門之後,專家要求上交,被一口回絕
    當時的何俊將軍對於袁紹非常的器重,甚至於把假節借給袁紹執行命令,但是後來何進從中途後悔,卻沒想到袁紹在背後作梗,促進宦官和何進最後紛爭的居然是袁紹,可見一個官員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需要一定的信物,這些歷史上的信物擁有這常人無法想像的魅力。曾經明代時期的腰牌,也有一定的歷史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