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你喜歡看英美劇,那肯定知道這部豆瓣斬獲9.3、爛番茄100%的《殺死伊芙》吧。
《殺死伊芙》第一季
被《時代周刊》、TVline、英國《衛報》評定為2018年度最佳劇集;
《殺死伊芙》第二季
第二季開播,收視率較第一季結尾高67%;
開播12小時後馬上宣布續訂第三季;
當然,如此精彩的劇的誕生當然是因為有一位超級有才的編劇
也就是今天人物介紹的主角----
菲比·沃勒-布裡奇
(Phoebe Waller-Bridge)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5年出生的Phoebe Waller-Bridge,畢業於大名鼎鼎的RADA,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她根本找不到什麼工作,於是乾脆自己寫劇本。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Vicky Jones(《倫敦生活》的導演,《倫敦生活》稍後會介紹到),Vicky 當時正和Phoebe的男朋友合作,兩個人一拍即合,成立了演出公司,取名為DryWrite。
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幹寫」.
(左為Vicky;中間是Amy Morgan,是個演員)
接下來,就要介紹菲比自編自演,兩季爛番茄都是滿分的劇作了《Fleabag》(中文名為《倫敦生活》)。
作為本劇編劇and女主角的Phoebe也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倫敦生活》的故事情節,很喜劇化但也很喪:一個在倫敦獨自生活的Fleabag。花樣作死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姐姐、男友都離他而去,父親選擇和繼母相安無事而忽視女兒。她沉迷於性,看似放蕩不羈,其實是一個等愛的人。
而且這部劇也打破了角色與觀眾的次元壁,每次他挑起眉頭對著鏡頭前的我們剖白,都讓人捧腹。
這兩季的最後一集,都足以讓人熱淚盈眶!
第一季的最後一季實在是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前五集的伏筆終於在最後一刻得知真相,女主被全世界拋棄背叛,可是因為自己有錯在先也無法責怪他人,女主無法原諒自己,放縱身體也換不來一點點愛意,想要放棄生命的時候迎來了最後一線生機。
第二季的第一集的場景只是一次家庭聚餐,但也表現得極其具有張力,內容十分戲劇化而且非常精彩。
在第二季的最後一幕中,Fleabag對著鏡頭搖了搖頭,我們都讀懂了是叫我們不要再跟隨她了,Fleabag獨自離開了鏡頭,最後一次打破了第四堵牆。
在國外流行的73個快問快答中,菲比認為自己寫出這部劇的靈感源於自己二十多歲似的憤世嫉俗,和想拍一個與自己有共鳴的角色,一個體現女性憤怒的角色。
我認為這部劇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在Fleabag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感謝Phoebe用心感受生活,凝練成的《倫敦生活》足夠真實,足夠直接,能夠分分鐘戳中我。
選擇了自由,背後一定有迷失,有迷惘,有喜悅,有悲傷。
我們用盡全力,才能適應成年生活。
但請相信,你不是唯一孤獨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