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2020-12-24 塵世曉書僮

王勃是那種天才型的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連李白都沒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多久,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於還要家裡的支柱。可是我們的天才詩人王勃,卻是寫下了《滕王閣序》這種洋洋灑灑的千古美文,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整篇文章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

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的話,他的成就一定可以超越李白,很有可能李白詩仙的位置不保,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只能是替王勃惋惜。他的才華在初唐四傑中最突出,無論是詩歌,還是文章,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應該成為詩人,而王勃身上的詩人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除了前面提到的《滕王閣序》之外,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是經典名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這首詩足以碾壓李白,整首詩寫得感人肺腑,同時又充滿了無限的溫暖,其實唐詩裡面有很多這種送別詩,但是王勃則是以另一種方式來描寫送別,他並沒有描寫送別時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更多的是在安慰對方,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可見王勃在表現手法上,也是有突破,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古人由於交通不便,再加上信息不發達,很多人離開之後,可能一輩子再難相見,所以很多的詩人在描寫送別時,更多的還是描寫了內心的憂愁,還有送別時的依依不捨的無奈,可是王勃並沒有直面悲傷,他以充滿溫暖的口吻安慰起了朋友,告訴了對方只要彼此惦記著對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那麼友情也是依舊,彼此也不會再感動悲傷。

王勃在首聯和頷聯先是交代了時間和地點,還有兩人的處境,朋友當時正好是要離開長安去到四川,他這位姓杜的朋友,內心其實是很傷感,畢竟當時的四川,那是屬於邊陲之地,只有長安大地才是他們最理想的地方,這裡是京城,只有在這裡才能夠實現人生理想。這四句寫得很是真誠,也流露出了淡淡的憂愁,而人們一讀也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

頸聯和尾聯又是筆鋒一轉,並沒有過度地描寫悲傷,還是在安慰對方,同時也是安慰自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都有知心的朋友,即使是遠在天邊也是猶如近鄰一般在眼前,所以我們不應該悲傷。那麼就在這岔路口分手,還是不要再送了,這樣我們彼此會更加傷感,也不要像女人一樣哭哭啼啼,這不是我們男人的風格,要知道多少的女人送別時,眼淚常常把衣服都打溼了,我不希望是這樣。

王勃的詩很有個性,也很獨特,這首詩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經典的一首,通篇看似寫得很堅強,但骨子裡依舊還是傷感。如此有感人的一首詩,當年李白讀了也是稱讚不已。王勃沒有直接描寫憂愁,沒有哭哭啼啼,讓一首送別詩充滿了溫暖,這也正是他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讀這樣的作品,讓人感動,也讓人溫暖。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而且後世無數的詩人都化用過這首詩的詩意,還有裡面的名句,可見這首詩在唐詩裡的地位。

相關焦點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王勃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詩人,他儘管只活了二十六歲,便是在他有限的生命裡,卻是為我們奉獻出了眾多優美的詩作。相信只要一提起王勃,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一首駢文《滕王閣序》,便是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裡面的句子,寫得非常的唯美,大氣磅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詩神、詩仙、詩聖、詩王、詩佛、詩狂等全了,不看不藏實在可惜!
    【原創】從詩經到楚辭,從屈原到李白,再到蘇東坡,幾千年來,詩成了中國人的靈魂,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由此湧現了眾多光輝燦爛的詩人,他們猶如天上的日月星辰,永遠照耀在這個星球上。詩神:蘇東坡。在文化藝術領域堪稱全才,幾千來,很少有人能望其項背,不是神又是什麼。
  •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還有詩鬼 詩魔 詩聖 詩骨 詩壇先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你知道「詩魔」「詩狂」「詩豪...
    「詩仙」李白 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評價:「李白之詩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詩德參天地,源於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舊唐書》記載李白為山東人;《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 唐人送別詩的五重境界,詩仙李白僅列第二,還有三人在他前面
    送別詩是唐詩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類型。在那個以詩為樂的年代,文人之間作別,總要吟詩作賦一番,所以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送別之作。第二重境界——飄逸之境代表作: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王勃,其實性格早已決定他的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天才的詩人也逃不開這個魔咒! 王勃少年成名,六歲就能寫詩作賦,十六歲登第,被稱為神童。二十歲時,王勃被朝廷授予朝散郎(正六品上)。 沛王聽聞王勃才名,就把他召入王府。此時,王勃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但他卻做了件荒唐事,從此這位天才詩人的人生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是一洩到底!
  • 即使王勃沒寫過《滕王閣序》,這首送別詩也足以奠定他的文學地位
    ,作為初唐四傑之首,其文學才華堪比李白,連唐高宗對他都讚不絕口,稱王勃為大唐之奇才也。  我們會常常思索,如果當年王勃沒有英年早逝,他在文學上的光芒是不是會蓋過李白和杜甫。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在我們的記憶中,王勃永遠那個年輕瀟灑、文採出眾的青年形象。
  • 史上最令人惋惜,英年早逝四大天才詩人,如果不隕落詩壇將會改寫
    在中國上千年的詩詞文化裡,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詩人,如屈原、曹植、陶淵明、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蘇軾、李清照、陸遊、辛棄疾、納蘭性德…… ……,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照耀了歷史的天空。在眾多傑出的詩人裡面,有四個天才的詩人,英年早逝,他們年紀輕輕早早的隕落,讓世人倍感惋惜!對於中國詩壇上,乃致世界詩壇上,都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那些英年早逝的文學天才們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納蘭性德的一生是多情的一生,從他的髮妻盧氏難產而死那時起,他心中的鬱結就再也沒有解開過。他寄情於詞,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佳作。可惜情深不壽,敏感而豐富的內心情感是他創作的源泉,也讓他早早的離開,不能永年。
  •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
    盛唐時期,以詩歌最為著稱,而在這一時期,詩歌卻以李白為首,故曰其為詩仙。當然詩仙之名也是名副其實,千古絕句朗朗上口,只不過詩仙也有情緒,有情緒就會喝酒,喝酒之後詩意就會大發,比如那一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將進酒》氣勢磅礴,不過也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心煩之事,遇到一些看不慣的人,醉意上了梢頭,一時不爽,寫了一手懟人的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別賈島》這首詩的作者是賈島的好友、武功體詩人姚合。姚合晚年編了本唐人詩集為《極玄集》,其中選了21家詩人,號稱「此皆詩家射鵰手也,合於眾集中更選其極玄者「。看來落選的李杜等人都不是」極玄者「。不過,他筆下的」詩仙「賈島也沒有入選。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
  • 李白的絕筆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悲哀,開篇兩句就讓人心疼
    當年李白初到長安城,被大都市的繁華景象所震撼,在心底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立足於京城,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否則對不起滿身的文學細胞,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當時已是詩名遠揚的賀知章,按照年齡算是李白的前輩,而且賀知章時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從哪方面來看,都應該是李白去拜謁賀知章。但是,賀知章性情灑脫,久聞李白是寫詩高手,主動放下身段去客棧看望李白。
  • 王勃!王勃!
    於是毫無懸念的,在王勃這首詩的強大氣場下,杜同學的回詩並沒有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哪怕一絲的墨跡。剛剛失業的王勃,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畢竟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嘛。 嗯,不如,就去杜少府所在的蜀州吧。 正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
  • 王勃的這首詩,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
    唐朝的科舉,三年一次,每次只錄取四五十人,不到二十歲的王勃能夠脫穎而出,稱得上是天才中的天才。既然是天才,就有天才共同都有的毛病——恃才傲物。王勃的文章之中不乏才氣,但是充斥著嬉笑怒罵,因此雖然才華橫溢,卻經常得罪人,遭到排擠,和王弼很像。
  • 詩仙詩聖詩佛詩鬼詩魔詩豪詩傑詩狂詩囚詩奴詩骨詩家天子七絕聖手
    1詩聖--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戰國時期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屈原遊漢北賦《天問》,東漢末年的名士臥龍、鳳雛曾盤踞於此……九省通衢的武漢是個充滿英氣、靈氣和仙氣的寶地。尤以黃鶴樓為最,令人神往。「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位於武昌西邊黃鶴磯上的黃鶴樓,始建於吳國孫權黃武二年——因傳說有仙人駕黃鶴憩於此處而得名,有說仙人黃子安,有說是三國蜀相費禕。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王勃《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連七律都不算,有沒有水平?
    王勃的到來,打亂了他的計劃,衝著他的名氣,大家讓王勃寫一首,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篇序文。據說當時王勃是文不加點,頃刻而就,令滿座大驚。此序700多字,光是成語和典故就用了幾十個,後世有人稱其為「天下第一駢文」。 然而正因此序文太過盛名,往往讓人忽略了序後56字的《滕王閣》詩。與序言相比,這首詩真的就這麼差嗎?
  • 李白為什麼叫詩仙?詩聖杜甫,詩鬼又是誰?竟然還有詩佛!詩神!
    作為文學之祖,藝術之根的詩,在古代的地位不可小視,而詩人自然也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頗有如今大明星的架勢,那些活躍在詩壇上最璀璨的那幾位名人,自然也有自己獨特的稱號,一來突出自己詩歌的特點,二者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們更容易記住,更容易傳播的方法。說起稱號,隨口而出就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可你知道李白為什麼叫詩仙,杜甫為什麼叫詩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