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這首詩,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

2020-12-24 愛詩書

今天來說一下王勃。

王勃,字子安,隋唐之際大儒王通的孫子,詩人王績的侄孫。王勃從小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被眾人稱為神童。

王勃的人生確實也足夠精彩,不到二十歲他就已經進士及第。唐朝的科舉,三年一次,每次只錄取四五十人,不到二十歲的王勃能夠脫穎而出,稱得上是天才中的天才。

既然是天才,就有天才共同都有的毛病——恃才傲物。王勃的文章之中不乏才氣,但是充斥著嬉笑怒罵,因此雖然才華橫溢,卻經常得罪人,遭到排擠,和王弼很像。

旅居四川多年後,王勃謀得了一個參軍的位子,但是他恃才傲物的性格沒有變,因「擅殺官奴」而問罪,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連累了父親。他父親被貶謫到了交趾做官。

王勃到交趾看望父親的返回途中,不幸溺水身亡,年僅二十七歲。

坊間流傳著關於王勃的一個傳說。王勃早年曾經遇到一個老神仙,他向老神仙打聽自己的命運如何,老神仙回答他說:

子之軀,神強而骨弱,氣清而體羸,腦骨虧陷,目睛不全,雖有不羈之才,高世之後,終不貴矣。況富貴自有神主之乎?請與子別。

就是說王勃沒有富貴的命,這顯然是後人的牽強附會,這個說法見於羅隱的《中元傳》。

王勃的才華,「包綜六經」,不只是詩文,但是真正讓他暴得大名的卻是《滕王閣序》。

相傳王勃去交趾看望父親途中,路過江西南昌,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伯嶼剛剛重修好滕王閣,宴請賓客。

閻伯嶼的女婿孟學士頗有才華,閻伯嶼也想趁此機會讓自己的女婿一鳴驚人。於是閻伯嶼假意邀請在座賓客為滕王閣寫作序文,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當仁不讓,略微思索之後,就可以下筆。

閻伯嶼很生氣,認為王勃過於年輕氣盛,藉口離開宴席。但是閻伯嶼畢竟不是一般人,身為一州都督,還是有一定氣量的。

閻伯嶼命人將王勃寫的文章一句一句傳給他。當聽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之時,閻伯嶼哈哈大笑,認為是老生常談,認為王勃這個小子不過爾爾。

到了「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這一句,閻伯嶼的笑容漸漸消失,沉默不語;等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出,閻伯嶼失聲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不顧自己的身份地位,來到王勃身邊,看著王勃下筆。

王勃寫完了滕王閣序,技驚四座。只見孟學士緩緩走過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說,「這是前人寫過的一篇文章,不信,我背誦給大家」,然後一字不落地背誦了一遍。

此時,宴會已經成為了兩個人比拼才華的舞臺,正當大家竊竊私語說王勃抄襲的時候,王勃微微一笑,「既然是前人寫過,那兄臺可否記得後面還有一首詩」,孟學士一時語塞,大家這才知道孟學士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王勃將詩寫在了滕王閣序的後面: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安在,檻外長江 自流

閻伯嶼看完了之後,發現少了一個字,就問王勃少的那個字是什麼。王勃說,這個字你出千金我才能告訴你。

閻伯嶼馬上命人拿來了千金,王勃收下後,還是沒有動筆填上這個字,閻伯嶼有些不耐煩了。

王勃已經看出來閻伯嶼不高興,就說,「我早就已經把這個字寫在上面了,明明是個『空』字啊!」

閻伯嶼後悔不已,但是更加佩服王勃的才思敏捷了。

這些故事都出自於唐人以及後來文人的筆記小說,至於是否真實,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相傳王勃雅好圍棋,四子落成之後,就能寫成一首詩,於是他逢人便說:我是天造地設之才,一心多用,也不在話下。

可惜,天才總是短命,王勃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七年,可他的才氣留下的光芒卻映照了千年。

當後來有人譏諷包括王勃在內的初唐詩人寫詩水平不行的時候,杜甫寫了一首詩把那些人罵了個狗血噴頭: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相關焦點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這兩句到現在,依舊還是被人引用,經常也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口語中。這便是王勃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寫詩,還是寫駢文,那都是堪稱一絕。那麼說起王勃的詩,雖然一些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是同樣的很是值得一讀,小編今天就要與大家分享,王勃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山中》,在這首詩中,儘管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在這首詩中沒有了兒女情長,卻是多一份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很是值得一讀。
  • 井柏然的手寫字,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
    井柏然的字曾被國內某字庫看中,相傳版權價值300萬,井柏然寫了3000個常用漢字,每個字就是1000元,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是否真的值一字千金呢?喜歡文章請點讚、留言、收藏、分享!您的鼓勵,我的動力!
  • 寫完《滕王閣序》之後 王勃的這首《滕王閣詩》一字賣了千金
    好序當有好詩為伴,在《滕王閣序》的結尾處,有一句「一言均賦,四韻俱成」,這四韻指的就是王勃接下來寫的《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詩的大意是,這滕王閣巍然地聳立在贛江之北,當年滕王還在時,才子們身掛佩玉前來,那車水馬龍、歡歌樂舞之景如今已不在了。清晨時,南浦飄來的輕雲輕輕地掠過畫棟;傍晚時,西山的煙雨陰沉,散入到珠簾中。浮雲的倒映在水潭中飄蕩,就這樣時光轉換了數個春秋。當年修建這滕王閣的滕王如今何在?眼前只有欄杆外那長江水,默默地向東流去。
  • 「初唐四傑」王勃:一字值千金,真的值千金嗎
    歷史上「一字千金」的故事,與「初唐四傑」的王勃有關,而且與一場洪州盛會有關聯。話說公元674年,王勃因窩藏罪犯、殺人,被關進監獄,刑滿出獄後,朝廷本著懲前毖,治病救人的原則,宣布他官復原職,但三年的牢獄生活,讓王勃早已視官場為畏途,婉言拒絕了。
  • 即使王勃沒寫過《滕王閣序》,這首送別詩也足以奠定他的文學地位
    ,作為初唐四傑之首,其文學才華堪比李白,連唐高宗對他都讚不絕口,稱王勃為大唐之奇才也。  當年王勃在長安之時,結識了一位姓杜的縣尉,並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姑且稱為他為杜少府。一日,這位杜少府告訴王勃,自己要去四川蜀中做官,王勃聽了之後依依不捨,在分別之時,贈送給杜少府這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對這位好友的美好祝福。
  • 王勃——妙「懟」心機boy,「不愧是我」
    ——艾默生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覺得它完美地詮釋了何為天才。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很多位人物:李白、蘇軾、李清照……仔細一想,卻覺得王勃這個人物身上的「天才」色彩會更濃鬱些。或許是因為他少年出名,或許是因為他未冠而仕,或許也是因為他英年早逝。天才的經歷總是不同尋常,而他人生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屬滕王閣序、一字千金。
  • 王勃的這首詩,驚才絕豔,冠絕古今,一個字就賣了1000兩白銀
    他留下的千古美文《滕王閣序》便是看望父親的途中,路過南昌參加宴會文思泉湧,一時技癢寫下的在這篇千古奇文的最後,還附了一首詩《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只有那欄杆之外的長江空自東流這首詩看上去是寫景實際上卻是借滕王閣的興衰感嘆世事無常,時移世易,再回首已是物是人為,繁華不再
  • 王勃!王勃!
    (感覺老顏同志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這就好比今天一個九歲孩子,讀了唐詩三百首,然後寫了一本比唐詩三百首還厚的書,論證書中詩詞注釋的謬誤之處。 搞得王勃老爹的好哥們杜易簡(杜甫的爺爺的堂兄)深受刺激,出門逢人就講:哎,你知道嗎?我們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啊……巴拉巴拉。
  • 史上最值錢的一首詩,有人花費千金只求一字,不愧是千古名作
    而在詩歌上,王勃也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別薛華》、《詠風》等多首千古名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個千金只求一字的典故,便出自於王勃的身上。 據記載,當年王勃在都督閻伯輿舉辦的宴席上,寫《滕王閣序》的序詩《滕王閣詩》時,故意在詩中空了一個字,然後便起身告辭。都督看後,遂讓人補上這一個字,奈何始終不得願意。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趕到王勃住處求這一字。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王勃是那種天才型的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連李白都沒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多久,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於還要家裡的支柱。
  • 王勃這首悽美悲涼的五言絕句,非常冷門,很多唐詩愛好者都不知道
    在之前的文章中,王勃是我們的常客,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既有送別時的溫情:王勃的一首經典離別詩,別具一格,傷感離愁之間卻滿含溫情!又有思念好友時的感傷: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讀後美得令人窒息!
  • 王勃的這首詩,短短20 字,寫思家心切,令人痛心
    唐代詩人王勃是少年英才,寫下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感嘆著友情的美好,更使其名滿天下。可惜天妒英才,26歲就因掉進海裡驚嚇而死。那時他剛剛去越南看望貶官在那裡的父親,而且在探親的路上路過南昌,寫下了著名詩歌《滕王閣序》。
  • 因鬥雞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後寫下兩首羈旅小詩,開盛唐詩象
    得此無妄之災,王勃心裡自然十分鬱悶,但他自己平時恃才傲物,不把旁人放在眼裡,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這一次的遭遇,很難說不是小人有意為之。總章二年五月,王勃突然想起了蜀中山水的妙處,於是決定入川遊歷。雖說,這是王勃想要自己去散散心,但其實,也是仕途無妄之災後的無奈之選。個人不幸詩家幸,王勃在蜀中近三年的這段時光,是王勃創作的高峰期,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篇優美的詩文。
  • 初唐詩壇才子的隕落(命運多舛的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王勃在送杜縣尉赴四川任職的時候,寫下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少了常見,送別詩裡的那些低沉與傷感之情;有的是王勃對友人的真摯情誼,語重心長。辭風爽朗、筆力矯健他以一股剛健清新的氣息席捲了初唐。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
  • 王勃《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連七律都不算,有沒有水平?
    王勃的到來,打亂了他的計劃,衝著他的名氣,大家讓王勃寫一首,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篇序文。據說當時王勃是文不加點,頃刻而就,令滿座大驚。此序700多字,光是成語和典故就用了幾十個,後世有人稱其為「天下第一駢文」。 然而正因此序文太過盛名,往往讓人忽略了序後56字的《滕王閣》詩。與序言相比,這首詩真的就這麼差嗎?
  • 王勃《滕王閣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賞析】首句「滕王高閣臨江渚 」,點題入詩,描述了滕王閣雄踞贛江之濱,和江心洲嶼相對峙,佔盡地勢。一個「臨」字,盡顯滕王閣的居高臨下的氣勢。「珮玉鳴鸞罷歌舞 」,描寫宴會散罷的場面,歌舞結束了,賓主相繼離去,珮玉叮噹,鸞鈴和鳴。佳節盛會後,人去樓空,不禁心生感慨。
  • 王勃《滕王閣序》後面一首詩,更是一字值千金
    其實王勃最有名氣的要算《滕王閣序》,因為這篇駢體文寫得確實太好,我們只顧欣賞,而忽視了它後面還有那麼一首詩。這首詩被後人稱為《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 王勃最孤獨的一首詩,讀來令人感慨萬千,也是他生命最後的絕唱
    死裡逃生後的王勃更是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內心也更為憂愁,為此他想念父親,於是獨自乘船去交趾見父親,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時代背景之下,他寫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作《落花落》,通篇描寫得極為悽美,也無比的傷感,而這首詩也正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
  • 唐詩三百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出自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這是杜甫的評判,也是千古定論,至於這首詩,我們會在講完「初唐四傑」之後重新去回看杜甫的千古定論。那麼在「四傑」排序中,王勃向來是排第一的,但是楊炯在當時就有句話叫「愧在盧前,恥於王后」,大概心裡是不服王勃。愧在盧照鄰之前,估計也不過是託詞,恥於「王后」,也就是恥於王勃之後,才是他大概的心裡話。
  • 據說王勃寫的《滕王閣序》被抄襲,當場又寫了一首詩,成了經典
    女婿得意洋洋正準備寫下他已經背誦的文章,突然間,他看到王勃把半個雞腿放在手裡,大聲說:「讓我來!」如果人們羨慕你,陷害你,那你的表情呢?再也沒有閻省長沒有高興,坐在帳戶後面越來越多地思考越氣:這是什麼樣的天才?他是個傻瓜!老人也是真可愛,但他非常生氣,他問下屬看看王勃寫了什麼,他是否真的比女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