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希望,天才的人創造。——艾默生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覺得它完美地詮釋了何為天才。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很多位人物:李白、蘇軾、李清照……仔細一想,卻覺得王勃這個人物身上的「天才」色彩會更濃鬱些。或許是因為他少年出名,或許是因為他未冠而仕,或許也是因為他英年早逝。天才的經歷總是不同尋常,而他人生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屬滕王閣序、一字千金。
故事發生在一個尋常秋天,也就是王勃詩中所言: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他動身去看望遠在交趾的父親,途經剛剛落成的南昌滕王閣,都督(也就是今天的軍區長官)閻伯輿在此大宴賓客,少年成名的王勃便被邀請入席。
在這種大場合中,閻伯輿準備讓他的女婿(孟學士)一展身手,即興做一篇文章助興(其實是早早準備好一篇文章,準備默寫一番,古代心機boy實錘)。但畢竟,過場咱們還是要走上一走的,於是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紙筆,請在座飽學之士為宴會作序。在場各位大哥那可都是混跡官場多年,心知肚明,大家異口同聲「我不行,我不行,我哪兒會,我不會的……」。閻都督甚是滿意(內心小九九:哈哈哈哈,該我女婿出手了)。
可就在這時,王勃這個中二青年,看著這矯情的場面,簡直噁心得想吐呀,於是便大手一揮:我來給大家露一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閻都督該吐血了,你是來踢館的嗎?)
王勃提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伯輿:老生常談。
王勃再寫:星分翼軫,地接橫廬。——閻伯輿,沉吟不語。
當王勃寫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終於憋不住了,「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王勃詩興大發,提筆揮就,洋洋灑灑,一篇《滕王閣序》渾然天成,驚呆了在場眾人。唯獨孟學士不服,說這篇文章本不是王勃寫的,是一位前人所寫,他可以倒背如流(搶我的威風,我要你好看)。因為這孟學士還是有點本事,過目不忘,在場諸位也信了這話。王勃這個小機靈鬼心想,你可以侮辱我,但是不能侮辱我的才華。
於是,王勃說道:「其實這文章背後還有一首詩,孟學士可知?」孟學士啞口無言。(你大哥還是你大哥)王勃提筆: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
寫罷,俺老王去也。在座諸位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這詩中空了一字是什麼,閻都督請人去問的時候,隨從告訴他:公子有言,一字千金。雖然這都督氣得要吐血,但是為了面子還是掏了錢,王勃告訴來人:空者,空也。在場諸位無不拍案叫絕。傳說,王勃寫這篇文章時,年僅14歲,你就說他牛不牛!
或許真的是天才命短,寫完這篇千古傳唱的佳作之後,王勃就溺水驚懼而死。就連唐高宗聽聞此事,都連嘆可惜。就像一顆流星隕落,王勃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也用實力證明:
天才之生命的火花,比平凡之生命的火花,燃燒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