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聞客戶端4月10日消息 記者 唐旭昱/文 張輝/攝
身穿黑色騎馬服,頭戴騎士頭盔,雙手拽住馬韁,腳踩馬鐙,躍上一匹大馬後兩腿夾住馬腹,一用力,馬兒便開始奔走起來……在金華金東區澧浦鎮山南村的愛馬仕莊園,一群少年馳騁馬背,英姿颯爽。
不出意外,這群少年裡的佼佼者,將代表金華青少年出現在兩年後浙江省第十七屆運動會馬術運動的賽場。
第一次參賽就拿冠軍的種子選手
隨著馬蹄聲落下,一個膚色略黑、身材修長的少年出現在眼前。他叫孔博文,目前是隊伍裡成績最優秀的隊員。有著堅定眼神和青澀臉孔的他,今年14歲。小時候,孔博文跟著父母外出旅遊,在草原上騎馬。
2018年,浙江省運動會第一次將馬術運動列入比賽項目,金華組隊參賽。比賽時,孔博文專業練習馬術2個多月,取得障礙賽第五名的成績,隊友屈子行獲得第六名。在省運會前,孔博文人生的第一場比賽是在溫州舉行的一場青少年馬術錦標賽,他拿下場地障礙交叉杆冠軍。正是這場比賽,孔博文擁有了參加省運會的資格。
成績優異,但孔博文並非天賦型選手。2018年暑假,孔博文正式開始練習馬術。集中訓練的日子裡,練習基本功的那一周最讓孔博文崩潰。「打浪、壓浪、推浪是馬術的基礎,每天回家大腿酸痛。」學騎馬一方面要求騎手放鬆,一方面腿、腰、臀等部位又要協調用力。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要駕馭三四百公斤左右的馬時,更需要勇氣和智慧。開學後,因為比賽時間臨近,孔博文每天凌晨5點多起床到馬場練習,又在上課前趕到學校。
當時,共有8名小選手參與備戰省運會。父親表示,孔博文在8個人中的資質算差的,「剛開始練習姿勢不對、動作不美,教練需要花費很大精力糾正他」。
磨練中,陳雨辰迅速成長,穩健自信,技術越來越強。馬術是一項人與馬配合的運動,在與馬的交流中,孔博文跟自己的馬說話聊天,給它餵草,朝夕相處中,一人一馬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
2019年,孔博文相繼參加杭州首屆西湖馬術節暨極鯊杯全國馬術邀請賽、山西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浙江省馬術錦標賽,以及一系列俱樂部錦標賽,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參加馬術運動的孩子越來越多
4月9日,7歲的馬涵驍第五次上課。個子小小的他,被教練認為是目前隊伍中最有天賦的孩子之一。當天,在調教圈(教練陪同的小圈子)熱身、練習一會後,馬涵驍被允許進入障礙場地(正常大小的方圈)。莊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大部分學生上滿20節課後才會進入障礙場地練習。
太陽下,馬涵驍騎得不知疲倦、興致勃勃。4月初,馬涵驍跟著9歲的堂姐馬涵薇來體驗騎馬課程。當天下午,馬涵驍就捨不得離開。馬涵薇練習騎馬則將近2年,現在已經開始障礙跨越訓練。
金華馬術協會會長孔順華介紹,目前在愛馬仕莊園練習的青少年有100餘人,其中女孩佔60%。「馬術是男女同臺競技,相對安靜、專注,這也符合女孩子的氣質。」孔順華說。
戴著粉紅色頭盔的黃琳智在場地上很顯眼,9歲的她練習馬術10個月。母親王威花45000元給女兒配了一匹專屬溫半馬,來支持孩子的愛好。馬術運動正式隊員要去打比賽,一般都會買一匹屬於自己的馬。
前幾天,黃琳智騎馬磨破了手。當天,她又磨破了腳。教練讓她休息,女孩卻堅持練習。「她真的喜歡,所以很認真。以前騎馬摔過,但從來不哭。」王威說,鼓勵女兒朝著專業運動員的方向發展。
期待更多學校參與到這項新興運動
在孔順華看來,2018年省運會馬術項目的出現,讓馬術運動在金華開始興起發展。當時,金華的參賽任務正是給到了孔順華。
2017年初,孔順華帶著自己的夢想,與幾位朋友在金東辦起馬場。因為有專業教練,金華體育局將組建隊伍的重任交給孔順華。順利完成省運會,孔順華對馬術運動有了更多思考。「當時,君華和海亮兩所學校的校長找到我,想把馬術運動作為學校的拓展課程。」孔順華說,學校是馬術運動發展的堅實後盾。
浙江省內,相比杭州、溫州、寧波,金華的馬術運動起步相對較晚,馬的品種也處於弱勢。孔順華表示,外出比賽基本只能靠騎手本身的技術。
學校的拓展課程,讓更多家長認識馬術運動。孔順華希望大家明白,馬術運動的危險係數並不高。相反,如果練習好,對青少年的體型和品行塑造都有幫助。「我們並非強調馬術這個概念,而是通過馬術這個載體,讓孩子在情商、多元智能、體商這三個方面得到發展。」孔順華表示,很多孩子在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規則和群體意識較為薄弱,但由於馬術運動的特殊性,這些不足能夠在運動中逐漸得到克服。
眼前,孔順華的任務是打好2022年省運會的馬術比賽。「我們將根據專業性,對現有的學員進行劃分,以便更好地備戰。」孔順華說,他希望有更多的學校加入,從而挑選出更多優秀的馬術青少年,為金華爭光,甚至是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