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觀感顯著好轉
臺灣《聯合報》20日發布兩岸關係年度調查顯示,臺灣民眾對於大陸民眾的觀感首次逆轉成為好評居多,49%受訪民眾對大陸民眾印象佳,對大陸政府的好感也是歷年最高,40%受訪者願意赴大陸就業,較去年大幅增加9個百分點。島內各界人士分析認為,中共十九大重申「兩岸一家親」,表達了對臺灣同胞的尊重,願意率先同臺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贏取臺灣民心方面無疑是成功的。
經常往來兩岸的臺商,對於兩岸發展現狀有著最直觀的感受。資深證券經紀人王士誠近年來因為業務需要,多次前往上海等地,親眼目睹大陸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實地觀察,才會有正確的觀感。」他說,未來臺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兩岸基層民眾的往來和交流。
臺灣鵬景集團董事長王仲鵬說,島內民眾對大陸的觀感趨好是必然結果。「尤其是經商的人,哪邊條件好、資源多、機會大,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能有些人會悶在心裡不講出來,但會用腳來說話。」
在王仲鵬看來,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還源於大陸發展進步給臺灣提供的機遇。十九大不僅是在涉臺政策方面釋出重大利好,報告提出的未來發展方略中涉及很多行業、產業,臺灣都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這對於受困於「悶經濟」的島內臺商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機遇。
「以前我只是關注自己主營的有機農業和環保科技,現在發現還有很多可以拓展的領域,比如專利交易和產權保護等,我們都有很成熟的經驗。」王仲鵬說。
王士誠也注意到,十九大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其中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在會後馬上被列入日程。「這個機遇臺灣不能再錯過了。」他說。
2010年,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籤署後不久,記者曾採訪過滿懷期待的王士誠。那時他第一時間印好簡體字名片,準備一展身手。7年過去,眼看著「滬港通」「深港通」紅紅火火,臺灣的業者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
臺灣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會長、北京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說,過去臺灣民眾對中共黨代會沒有太多關注,但是這次不同,因為大家開始認識到大陸經濟的發展和規劃對於臺灣的重要意義。十九大報告提到要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讓臺灣民眾看到更多希望,所以對大陸的關注和觀感都發生了變化。
臺灣中華金融經貿交流協會秘書長黃珊慧表示,十九大剛閉幕,大陸方面就開始著手推進便利臺胞的各項措施,「這是很誠懇的善意」。
黃珊慧認為,近年來大陸在惠臺政策方面不再是單純地釋放紅利,而是更加細緻和人性化。一系列便利措施更是讓廣大臺胞切身有感,是得民心之舉。
民生黨主席、新青年統一力量主席張穆庭剛剛結束一場在北京舉行的兩岸文化青年交流活動。他認為,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遏止貪腐、精準扶貧,這些都讓臺灣人民發現大陸是在做實事,看到的是大陸從改革開放到面向全球的轉變與崛起。尤其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給了大家更多信心。
臺灣時事評論員黃智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臺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發生變化,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大陸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項建設跳躍式發展,讓臺灣民眾印象深刻;二是民進黨上臺之初許以願景,但實際毫無作為,謊言已被事實戳破;三是臺灣一些電視節目頂著壓力長期介紹大陸的進步與發展,如高鐵網絡、行動支付等,有助於民眾認識真實的大陸。
黃智賢說,她主持的電視節目「夜問打權」正面介紹中共十九大的相關訊息,觀眾反應熱烈,成為收視高點。
中共十九大報告全面總結5年來中國大陸各項建設成就,也讓臺灣學者理性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聯合報》撰文說,有76%的臺灣民眾知道中共召開十九大,說明他們對大陸事務的關心。大陸對臺政策特別強調社會融合發展的一面,十九大報告也表示要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德服人。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投書媒體表示,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趨向正面,這種現象是否持續發展值得關注。十九大報告涉臺政策呈現「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大陸倡議「兩岸一家親」,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提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出臺便利臺灣同胞的各項措施,有利於吸引具統一立場及持中間路線的民眾。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這是一條信息量有點大的推送。 在小銳梳理和分析的下列一連串事件中,你會發現,儘管這些新聞發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但它們都和中國的一個省隱隱相關,那就是:臺灣。
20日,巴拿馬總統巴雷拉表示,本國「棄臺」之舉,可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榜樣。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20日,澳大利亞媒體公開稱,澳大利亞因擔心中國大陸的態度而擱置了與臺灣籤訂自貿協議。 21日,中國與梵蒂岡共同宣布兩國將首次展開雙向同步藝術展。
21日,日本辭典將臺灣列為中國的一個省,引發島內迴響。
但以上還不是最勁爆的,近日,臺灣媒體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在兩岸關係、對大陸印象等議題上,臺灣民意出現顯著變化,支持和平統一的比例明顯上升。
短短兩天內,一系列事件密集發生,已令島內輿論炸鍋,「蒙上陰影」、「煎熬」、「臺灣已錯過機會」等字眼更是頻現報端。
第2頁
巴拿馬、澳大利亞接連對臺「出手」 有趣的是,一連串令臺灣當局「不甚舒服」的事件爆料,都是來自境外媒體。
香港《南華早報》20日首先報導了巴拿馬總統巴雷拉的那句表態:「放棄臺灣」轉而同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可以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榜樣——「毫無疑問,我們的決定可能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對象,也就是說,其他國家將效仿我們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做法。」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BBC中文網更是預測稱,下半年臺灣的「外交」處境面臨巨大艱困。 報導甚至在標題中猜測:「巴拿馬之後,下一個『拋棄臺灣』的會是哪個國家? 」
臺灣媒體第一時間對巴拿馬總統的表態進行了報導,《中時電子報》援引《南華早報》文章稱,巴雷拉表明,他希望此行不僅能強調巴拿馬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還能表達巴拿馬歡迎中國擴大在拉丁美洲影響力的立場。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對於其他國家是否會追隨巴拿馬與中國建交的問題,21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只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國同各國關係發展就有堅實基礎,合作也會有廣闊空間。
第3頁
巧的是,就在同一天,澳大利亞媒體也緊跟著爆料稱,臺灣曾積極爭取與澳大利亞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免陷入經貿孤立的困境,但前景並不樂觀。
澳《金融評論報》報導說,澳政府幾年前原有意與臺灣籤訂自貿協定,但因擔心觸怒大陸,後來決定擱置,這項政策一直持續至今。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臺灣《旺報》就此評論稱,對關注兩岸關係及全球經貿趨勢的人士而言,這個訊息(澳大利亞放棄與臺灣籤訂自貿協定)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兩岸市場規模差距極大,加上大陸全球政經實力提升,尊重大陸對涉臺事項的立場,是各國非常自然的選擇。
報導還稱,目前來看,臺灣在「國際舞臺」難有突圍空間,蔡當局如果真心想為臺灣打開經貿活路,就必須誠實面對兩岸經貿的關鍵性。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就澳大利亞放棄與臺灣籤所謂自貿協定,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1日回應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中國的建交國與臺灣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和往來,也反對商籤任何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
第4頁
從日本辭典到梵蒂岡藝術交流,臺媒草木皆兵 就在巴拿馬和澳大利亞帶來的「煩惱」尚未消化之際,臺灣一些團體又盯上了一本日本辭典。
21日,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報導稱,素有日本國民辭典之稱的百科綜合國語辭典《廣辭苑》將臺灣標為了中國的一個省,且在其他相關內容的表述中遵循了「一個中國」的原則。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報導中詳細羅列了這本辭典的三個所謂「重大錯誤」:如表述中「臺灣1945年日本戰敗回歸中國」、在地圖中將臺灣列為中國第26個省,以及辭典中《日中共同聲明》一項表述為「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等。 據報導,對於以上內容,有在日臺灣團體竟然要求該辭典在明年的改版中進行「悉數修正」。
但有意思的是,對於辭典中的表述,部分臺灣網友的反應卻「亮了」: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第5頁
但這本日本辭典或許還不是眼下讓臺灣媒體「焦慮」的唯一關鍵詞,因為就在21日當天,中國和梵蒂岡共同宣布,兩國將首次展開雙向同步藝術展:北京故宮博物院、梵蒂岡美術館將交換40件藝術文物,並於明年3月在兩地同步舉行展覽。
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再平常不過的藝術交流活動,卻讓臺灣媒體紛紛坐不住了。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在一篇《大陸和梵蒂岡推動藝術外交》的報導中,臺灣聯合新聞網「憂心忡忡」地直言:「臺梵關係」拉響警報。 「大陸對梵蒂岡的一系列舉動虛虛實實,看不清楚,更讓臺灣『外交』處於恐懼的煎熬之中。」聯合新聞網如是評論道。 來自島內的這項民調結果,給臺當局再敲「警鐘」
如果說臺媒的焦慮體現出臺灣在兩岸關係上的深度不自信,那麼近期一項島內民調結果卻可謂是給出了「實錘」。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20日,臺灣《聯合報》公布的一項民調報告激起島內各方巨大反響——調查結果顯示,島內挺「獨」的人數明顯減少,主張「急獨」和「緩獨」的人數總比例降為24%,此項數據為歷年來最低。有40%民眾表示願意赴大陸就業,有38%的家長願意讓孩子來大陸讀書,創8年來新高點。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上月《中時電子報》的另一份民調,那次結果顯示,85%的臺灣民眾自認是中華民族;兩岸如果無法維持現狀的狀況下,62%民眾認為和平統一對臺較有利,仍堅持維持現狀者僅1.2%。
第6頁
自2010年來,《聯合報》等臺媒持續對兩岸關係做民意調查,但對比以往,今年的結果卻有了顯著不同。
對於這份民調,臺媒的反應可謂相當複雜,雖然有媒體以《聯合報》讀者年齡偏大、打電話時間是在白天等為理由採取「不信服」的態度,但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報導中則指出,《聯合報》有著長期民調經驗和權威性,島內不少學者認為民調結果可以採信,報導還推斷大陸正顯現「吸磁效應」。
這兩天台灣收到重磅消息 島內已經慌了
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朱松嶺所長看來,這項民調顯示的趨勢「是一個好跡象」,「當下臺灣年輕人發展環境不理想,出現人才外流等現象,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大陸在對臺青年人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因此才有了臺灣新世代對於大陸好感度上升的趨勢」。 朱松嶺同時告訴銳參考,一系列令臺灣媒體焦慮的事件其實並非意料之外。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本身是世界市場所在,政治影響力也世所公認,所以跟大陸打交道、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進一步友好往來和交流合作,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願望。」
而對於這一點,部分臺灣網友表示自己「早已看穿了一切」:
馬英九吳敦義二人有共識:贏回臺北就贏回全臺
馬英九和吳敦義(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原標題:贏回臺北就贏回全臺 馬英九吳敦義二人有共識
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與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25日皆出席國民黨建黨123周年黨慶大會。吳敦義在會中提到,面對明年重要選舉任務,臺北市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集中全力贏回臺北,贏回全臺。擔任過臺北市長的馬英九被問到是否看好國民黨「立委」蔣萬安選北市時,則笑而不答。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暨信義區黨部25日上午舉辦聯合慶祝建黨123周年黨慶大會,會中分別頒發榮譽狀予黨齡晉齡代表。馬英九在頒榮譽狀時打趣表示,吳敦義入黨50年,他入黨49年,因此還沒拿到榮譽狀;但他是高三入黨,吳敦義是大二入黨,「所以哪一個比較資深?」他表示,期盼吳敦義能夠帶領國民黨邁向執政。
馬英九在致詞時說,國民黨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在明年選舉拿下臺北,這樣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才有希望。他回想起1998年參與臺北市長選舉時自己作為挑戰者,對手是現任市長,戰役雖然艱辛但最後也贏得選舉。他期勉國民黨與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明年拿回臺北市。
臺媒:大陸「彎道超車」趕超美國 邁向全球強國之路【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張驁】臺灣媒體《旺報》11月26日刊載《縱深歐亞非 中國彎道超車》一文稱,隨著大陸有計劃地透過經貿及投資建立國際連結,中國「彎道超車」趕過美國,邁向全球強國之路將不會是空談。
文章寫道,中美兩國在全球展開戰略競爭,相較美國的保護主義,中國正積極參與世界,觸角伸向印度洋、中亞、歐洲,甚至非洲。若將世界比喻為一棋盤,中國正在部署一個戰略縱深橫跨歐亞非、三大洋的大局。
吉布地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
吉布地共和國總統蓋萊於22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過程中,中吉兩國一致同意,建立中吉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深化兩國各領域合作。吉布地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 ,中吉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在積極進行全球部署,」文章分析稱,在印度洋的斯裡蘭卡及非洲幾內亞灣的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國投資建設港口。「中國珍珠鏈」串起的主要是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商業往來及經貿投資。而這些投資案能夠實現,反映出中國在全球各地的實力及影響力。
此外,文章認為,東協與中國展開《南海行為準則》協商,以及菲律賓同意透過雙邊協商解決與中國之間的主權爭端,都說明在南海的中美競爭賽局中,中方明顯勝出。在全球領域裡,中國享有的優勢將日益明顯,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政策,聚焦貿易逆差,中方正迅速擺脫美國的糾纏,在許多國際事務中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臺軍:解放軍戰機昨日「逆時針繞臺」
據臺媒報導,結合臺「國防部」網站公告和日本統合幕僚本部公告消息,繼前天(22日)解放軍空軍編隊前出宮古海峽前往南海演訓後,昨天(23日),解放軍軍機再度以龐大編隊同時前出宮古海峽、巴士海峽(臺灣島南北兩端),在臺灣以東洋面實施飛行訓練。實施訓練的飛機包括轟-6K型轟炸機、運-8電子戰飛機、蘇-30MKK戰鬥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
臺軍:解放軍戰機昨日「逆時針繞臺」
自衛隊統合幕僚監部發表的,由航空自衛隊飛機拍攝的轟-6K轟炸機照片
臺軍:解放軍戰機昨日「逆時針繞臺」
自衛隊統合幕僚監部發表的,由航空自衛隊飛機拍攝的運-8電偵機照片,
臺軍:解放軍戰機昨日「逆時針繞臺」
日方公布的解放軍軍機繞臺飛行的部分路線(僅包含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的部分路線)
據臺灣所謂「國防部」網站公布的消息稱,解放軍轟-6等型飛機多架次繼續進行跨島鏈遠航訓練。其中部分機種經巴士海峽飛往西太平洋後,沿原航路返回基地;據情報有運-8型機1架(運-8電子戰型),經巴士海峽轉往東北飛行,穿越宮古水道返回基地。
這一事件引起了臺軍高層緊張,臺「國防部長」馮世寬進入「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聽取「副總長」陳寶餘的匯報,並命令「確實監控」解放軍飛機活動。「國防部」稱,「國軍」全程依規派遣飛機、軍艦監偵與對應,「並無特殊狀況」。
而據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發表的公告,解放軍4架轟-6型轟炸機,1架運-8電子偵察機穿過宮古海峽,從宮古島與那霸之間通過。從日方公布的飛行路線看,4架轟-6K飛機是通過宮古水道到臺灣以東洋面訓練後,原路返回;而運-8則是從巴士海峽飛來後,繞過臺灣島,經宮古海峽返回,臺灣媒體稱之為「逆時針繞行臺灣島」。
臺軍:解放軍戰機昨日「逆時針繞臺」
轟-6K攜帶空地-20飛彈資料片,空地-20飛彈是射程1500公裡具有核常兼備能力的巡航飛彈,在演訓海域其射程可覆蓋日本全境、或從東部攻擊臺灣自以為安全的「佳山洞庫」等基地,臺媒所謂「轟-6K飛過宮古海峽時可用飛彈攻擊那霸」的說法很可笑。
國民黨臺南黨慶再批當局:蔡賴二人已成負面代名詞
海外網
第1頁 /(共2頁)
摘要: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25日在南區勞工育樂中心舉辦123周年黨慶大會,近1000位黨員到場參加。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向黨員信心喊話,民進黨的蔡賴體制在網絡上已成負面代名詞,明年只要適當提名,臺南市議員席次可大幅增加。
海外網11月26日電 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25日在南區勞工育樂中心舉辦123周年黨慶大會,近1000位黨員到場參加。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向黨員信心喊話,民進黨的蔡賴體制在網絡上已成負面代名詞,明年只要適當提名,臺南市議員席次可大幅增加。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5日消息,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25日舉辦表揚晉齡績優資深黨員與新進黨員授證,今年新增黨員共約1000餘人,其中20人擔任受證代表,上臺接受證書並宣讀誓詞,新鮮血液的加入讓正在困境中的國民黨覺得充滿希望。
國民黨臺南市黨部25日舉辦黨慶,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為新進黨員授證,有薪火相傳的意味。(圖源:中時電子報)
才剛宣布參選臺南市長的黃秀霜上臺表達自己勇敢參選的決心,承諾自己在當選後,將凍漲房屋稅與地價稅,為鄉親拼經濟,希望為國民黨在明年底的市長,市議員與裡長3合1選戰中贏下一仗。會後首次公開拜票,營造個人魅力。
第2頁 /(共2頁)
不少國民黨黨內幹部借著這場活動高呼黨員團結,贏回政權,謝龍介認為國民黨走過123年,多少風雨都克服了,呼籲黨員要在黨受到污衊時,勇於為黨辯護。
謝龍介不忘再批昔日政敵的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他指出,民進黨上臺以來,網絡聲音已逐漸還國民黨執政8年公道,網友已將蔡英文、賴清德當成負面的代名詞。
謝龍介針對賴最近的失言表示,長照員每月領3萬薪水辛苦賺錢,賴清德卻叫人家當作做功德。根據最近的媒體民調,賴的支持度在3個月內掉了13%。因此國民黨在臺南雖艱困,但大家要有信心。
謝龍介最後激勵黨員,國民黨一定會建立最好的機制,整合所有在野力量奮力一搏,他高喊「比賽不到最後時刻,誰輸誰贏還不知道」,獲得在場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