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秋拍上的這幅畫作解釋了齊白石成名之問,這個做法666

2021-01-18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翰海2017秋季拍賣會將於本周三起在嘉裡中心飯店舉行,屆時9大專場、2000餘件藝術品將集體亮相。

齊白石《荒山野居圖》

展示白石老人創作的另一面

齊白石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他一生創作了數以萬計的畫作,題材包括水族、花鳥、蔬果、人物及山水。但他的山水畫不像其筆下的蝦、蟹以及花鳥畫那樣為人們所熟知,其原因是他山水畫的創作數量所佔比例是非常小的,也因此尤為珍貴。齊白石早年通過勾摹《芥子園畫傳》,最初認識到傳統山水的筆墨,後來雖然又受到清代「四王」的影響,但他排斥「四王」,尤其對石濤讚賞有佳並下了很大功夫臨摹。他筆下的山水特立獨行,任意揮灑,注重寫生,大膽創造,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正因如此,當年除了個別朋友、門生之外,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山水畫作品,甚至還遭到諸多非議。

此次翰海秋拍上拍的這幅《荒山野居圖》就是很好的例子:時人越是看不慣,他越是堅持自己的藝術探索,把藝術信念留在心底;畫完不落款、不銷售,把藝術作品留在箱底。三十年之後揮毫題字時,他的藝術成就已被世人所公認了,正如同齊白石自題山水詩所云:「山外樓臺雲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刪盡雷同法,贏得同儕罵此翁。」

值得一提的是,齊白石這幅《荒山野居圖》曾先後收錄於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的《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齊白石作品集》,以及榮寶齋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齊白石作品集》。

傅抱石《湘夫人》意境雋永

傅抱石《湘夫人》

傅抱石的人物畫多為歷史人物、古詩意境的再創造,其筆下與屈原有關的人物畫頗多。湘夫人為屈原《九歌》中的女神形象。此次翰海秋拍上拍的《湘夫人》在刻畫這位美麗的湘水女神時,不但具有神的靈性,還突出了她作為人的情感。

畫中女神體態輕盈,身材頎長,面目豐腴,一襲飄飄長衣隨風搖曳,有唐代之前宮廷仕女的風貌,也是傅抱石描繪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細察發現她面容悽婉,可能是所思之人沒有出現。湘夫人的情態如思如慕,似愁似哀。斜舉的裙裾與飄落的秋葉相互映襯,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

這幅作品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北京文物商店購自畫家本人,至九十年代,時任文物公司總經理的秦公先生請傅二石先生為先父畫作補題:「湘夫人。先父傅抱石好寫屈原詞意,此圖乃先父精心之作。」

乾隆天球瓶氣勢不凡

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九龍紋天球瓶

天球瓶始見於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流行於清代雍正、乾隆兩朝,是歷代高檔陳設器式樣之一。此次翰海秋拍古董珍玩專場推出的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九龍紋天球瓶」器形碩大莊重,胎質堅白,釉質細膩潤澤。通體滿繪紋飾,以青花繪海水紋,以礬紅畫龍紋;九條祥龍飛騰于波濤之中,神態威猛,氣勢呼之欲出。整器紋飾錯落有致,布局疏密相宜,造型優雅,線條流暢,是不可多得的清代官窯珍品。

筆筒是為文房雅器之一,清代雍正時期,文房工藝品的造型和風格一改前朝的渾厚古拙,趨於雋秀清麗。此次古董專場推出的清雍正「紫檀戧金彩繪開光花卉筆筒」整器造型優美,線條工整流暢,筆筒做六瓣花口,由整塊紫檀大材挖制,內外壁皆隨形而就,外壁裝飾開光花卉紋飾,開光外以金彩繪花卉、蝙蝠紋飾。

十五世紀銅鎏金釋迦牟尼像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佛像髮髻高聳,彎眉細目,面相圓潤,身軀挺拔健碩;結禪定坐姿,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造型刻劃寫實,線條流暢,顯示出工匠高超的藝術水平。另外,「清粉彩九桃天球瓶」、「清光緒青花粉彩荷蓮碗」、「清中期紅木嵌碧玉描金花卉詩文插屏」、「清中期白玉佛手花插」等,都是古董珍玩專場值得關注的佳品。

在「小雅觀心-油畫雕塑暨名家手稿」專場的120件拍品中,多件孫宗蔚、戴澤、馮法祀、古元的作品直接來自藝術家家屬,該專場體現出手稿、小幅創作在藝術創作流程中獨立成品、蔚然壯觀的藝術特質。

伊秉綬書法「勁秀古媚」

伊秉綬《隸書五言聯》

今年翰海秋拍還特別推出了法書楹聯和中國扇畫專場,將作品以題材、形式等進行細分組成專題或專場,業界稱之為「細化審美視野」。專場的細分,不僅將同類型的作品集中、整齊地展示,更是通過專業的審美視野,呈現藝術門類的獨特價值,推動專項收藏。

書法之美,源於漢字無比豐富的內涵之美;楹聯者,對仗之文學。法書楹聯,是融合點畫、結體、章法、對仗和韻律的藝術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生動的符號。本次翰海秋拍法書楹聯專場,共推出140餘件作品,包括伊秉綬《隸書五言聯》、祁寯藻《楷書二十言聯》、黃賓虹《金文七言聯》、趙之謙《隸書五言聯》等。其中,清代名家伊秉綬的書法近年來受到市場的追捧,他曾給其子伊念曾講述過學隸的訣竅:「方正、奇肆、恣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毫端變幻、出乎腕下。應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從伊秉綬《隸書五言聯》就可看出這種飽滿充實、舒展開朗的美感,他把每個字的四周都撐得飽滿,在構字的線條中,除了部分橫畫之外,又把每一豎畫都寫得極其粗壯、沉著。由此可見,清代趙光《迢庵隨筆》說「墨卿能拓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蔣寶齡《墨林今話》評價其「勁秀古媚,獨創一家」,絕非過譽。

清雍正紫檀戧金彩繪開光花卉筆筒

北京翰海2017秋季拍賣會日程

預展時間:12月13-14日

拍賣時間:12月15-16日

地點: 北京嘉裡中心飯店

專場拍賣安排

12月15日

法書楹聯

中國近現代書畫

中國古代書畫

中國扇畫

紫甌凝香-紫砂藝術

12月16日

小雅觀心-油畫雕塑暨名家手稿

盛世華章-機構收藏中國當代書畫

中國當代書畫

中國古董珍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樂琪 文並圖

相關焦點

  • 齊白石的一幅畫,人人說差,還寫錯別字,卻還是能賣兩千萬
    但是,就是這幅不能稱之為佳作的葫蘆圖,卻在齊白石眾多的葫蘆圖中成為了最貴的一幅,在2010年嘉德秋拍上這幅畫拍出了2240萬,成為了齊白石所有葫蘆圖中最貴的一幅之一。這幅畫之所以能夠拍出如此成績,主要功勞還是源自各種專家的功勞,在此作上拍之前,就有大量關於此作背後各種版本的故事開始流傳,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說這幅畫是齊白石的最後一幅畫,畫完不久就去世了,所以這幅畫就有了一個非凡的意義,有了這個意義,畫好不好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胡適與齊白石,兩幅小畫與一段君子之交
    陰曆正月二十七日早上,他夢見了自己站立在湘潭老家的曬坪上,曬坪在餘霞峰下自己早年所建的借山吟館邊。他看見對面小路上走來一隻隊伍,抬著一口沒有上蓋的棺材,這隻行色匆匆的抬殯隊伍徑直地走向了自己家中。齊白石認為,這個夢暗示著他將不久人世。於是為自己做了幅輓聯:「有天下畫名,何若忠臣孝子;無人間惡相,不怕馬面牛頭。」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談:翰海秋拍圓滿收槌,齊白石作品表現精彩
    1936年,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寫下「五百年來一大千」,這則讚譽與他的藝術成就一樣,被後世廣為傳頌。正是這一年,張大千創作了山水佳作《華山雲海圖》,此件畫作以青綠技法的創新運用而光彩奪目。拍賣現場,《華山雲海圖》120萬元起拍,經過現場多位藏家競爭,以667萬元成交。
  • 畫不盡的童年和書不完的鄉愁——6幅齊白石畫作中的泥土味
    衰年定居北京之後,齊白石的腦袋中也許從未停止過如下的思索:我的家鄉、我的兒時,還有哪些被我遺忘了?還有哪些是我沒有畫過的、沒有被畫出來的?題圖:齊白石《秋晴上學圖》局部2011年亮相國內某拍賣市場的這幅《茅屋幽樹圖》,為1926年64歲的齊白石「偷活京華」時所作。
  • 為什麼同樣是畫蟬,齊白石畫的蟬能拍出8億高價?
    齊白石原本一直靠著做雕工餬口,1889年的時候,他的肖像畫已經畫的頗為優秀了,在一個師父的幫助下,他脫離了雕工這個工作,專門為人家畫肖像來養家餬口。這時候的齊白石才算真的走上了繪畫的道路。
  • 齊白石最傷心的畫:漂亮貼身丫鬟被嬌妻逼走,含淚作畫送別
    齊白石劇照相信一個畫家自己一生所作的畫作裡面,必定有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也一定會有自己最開心的作品,自然會有自己最傷心的作品。而齊白石老人就有一幅最傷心的畫,飽含真情含淚而作,這幅畫是為一次離別而特意準備的。
  • 齊白石畫一隻沒有頭的水牛價值1千萬
    有一次,齊白石大師在作畫中,大筆一揮,畫了一隻沒有頭的水牛,這幅畫後來價值1千萬。一些外行人並沒有看出什麼過人之處,在他們看來齊白石大師畫這個水牛也只是用了幾筆,並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外行人認為這水牛畫的太過簡單,但專家們卻對這幅畫連連稱讚。專家們在欣賞完這幅畫之後解釋道,這幅水牛畫雖然只用了寥寥幾筆,但其中蘊含的韻味是意味深長。
  • 作為畫壇的一位巨匠,齊白石的一幅畫,畫6隻雞引人熱議
    作為畫壇的一位巨匠,齊白石的一幅畫,畫6隻雞引人熱議文/華勇相信大家都知道,作為畫壇的一位巨匠,齊白石創作的繪畫作品,均能給人不同凡響的感受,。看到這幅作品之後,很多人表示實在太有代表性了,不僅表現出了生機盎然的生活情趣,同樣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別樣的藝術美。而這幅作品在拍賣會上,更是成了收藏家爭相搶購的熱點,一時間亮瞎了大家的眼睛。看得出來,對於齊白石老人的繪畫作品,大家還是非常關注的。
  • 齊白石畫作完成,女徒弟覺得沒畫完加了幾筆,結果賣價差700萬
    在19世紀就有一位畫家憑藉著他獨特的風格和高超的技藝脫穎而出,他的作品樸素生動,正因為造詣的高尚,所以已經自成一派,這個有名的畫家便是齊白石,他最出名的便是擅長於畫蝦,不過他在很多繪畫領悟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如果真要說起來,恐怕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 榮寶齋拿出「壓箱底」的佳作,齊白石、李苦禪近百幅作品共同展出
    「三人行——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藝術聯展」近日在榮寶齋大廈亮相,展覽展出了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80餘件作品,很多作品都是首次對公眾展出,不僅榮寶齋拿出了「壓箱底」的作品,也展出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三家珍藏之作。
  • 藝苑雜談丨齊白石也罵人?來看看齊白石的諷世畫
    熟悉齊白石為人及其藝術的人看到這幅畫,幾乎無不有會於心,悠然而笑,因為無論如何,這幅畫看起來都有點夫子自道的意思。但另有一幅內容與此略同的畫,齊白石卻題作「人笑我,我也笑人」。後來見到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中的一件水墨魚蝦條幅上的題字,才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在這件與齊白石常見的水墨魚蝦十分雷同的條幅作品上,有著十分不同尋常的題字: 魚蝦負劍。餘六十年來畫魚蝦之工夫若磨劍,心中不平事必無今日之多也。
  • 齊白石的絕筆之作達到了化境狀態,是彌留之際生命意識的無聲吶喊
    齊白石的絕筆之作達到了化境狀態,是彌留之際生命意識的無聲吶喊文·段宏剛我國20世紀繪畫大師齊白石(1864年——1957年)在彌留之際,短時間內接連創作了兩幅大寫意國畫作品,一幅是《牡丹》,另一幅是《葫蘆》,由於兩幅作品的創作時間相距很近,以至於現在人們爭論不休
  • 清朝畫家畫老虎,風趣幽默,齊白石模仿畫一隻,卻被批是「病貓」
    齊白石當然,如果是這個畫家達到了一定的名望,那麼即便是臨摹模仿,哪怕是依樣畫葫蘆,也照樣能算得上是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比如齊白石早期也曾大量臨摹各種名家名作,能留下來的哪怕只是寥寥幾筆的草稿塗鴉如今同樣也非凡品
  • 清宮太監給齊白石看門,22年不要工資只要畫,網友:有先見之明!
    齊白石他便是著名繪畫大師齊白石,提及齊白石與太監,兩個看起來絲毫不相關的詞語,放到一起有些格格不入,一個是近現代畫家,一個是古代封建社會下的產物,為何到了齊白石那個時代還有太監呢?這就要從齊白石「摳門」這件事上說起了。
  • 齊白石畫的「牛屁股」,為何價值1000萬?專家:放大就知道了
    齊白石畫的「牛屁股」,為何價值1000萬?專家:放大就知道了導語:2003年,齊白石的著名作品《牛柳圖》在北京市拍賣局拍出了1000萬元的高價。此時我國經濟尚處於起步階段,1000萬可以買下十套北京市中心的房產,這筆天文數字震驚了所有人。
  • 51年前他畫了一幅畫,僅賣80元,如今畫值北京10套房|百家故事
    51年前他畫了一幅畫,僅賣80元,如今畫值北京10套房|百家故事齊白石的徒弟,80元賣了一幅畫,如今畫值北京10套房,虧了嗎一幅畫,買來只用了八十塊錢,過了五十年後竟以1.84億賣出,這個生意是不是做得很值?
  • 齊白石畫《耕牛圖》,水中倒影引發爭議:水田中到底有沒有倒影?
    在齊白石的所有作品中,有一幅《耕牛圖》的繪畫作品,是他晚年所做,色彩明豔,不是黑白色彩,不同於以往的山水畫作,這幅畫還承載了他對於農村生活的思念。此畫的藝術價值很高,也是齊老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在2018年的時候甚至拍出了764萬元的高價,可見大眾對於這幅畫的認可。但是在這幅經典名作畫中,有個小學生卻指出了錯誤之處。
  • 93歲齊白石手抖不停,畫出一幅漏洞百出的畫,卻被專家譽為神作
    畫家所作出來的畫並不是每一幅都是精美無暇的。他們總有缺乏靈感的時候,那麼他們缺乏靈感時作的畫就會成為廢稿了。廢稿多半是要扔掉的,但是有一位畫畫名家手抖時畫的畫成為了典藏的名畫。這個人就是齊白石。齊白石的一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本人是正直愛國的一位畫家。曾熬夜刻苦學習作畫齊白石1894年生於一個小村莊,他體弱多病,但是家境貧寒導致他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重任。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最初是如何成名的
    眾所周知,齊白石先生的繪畫作品價格昂貴。用當今的視角來看,書畫家成名需要市場的運作,需要理論家的支撐。當年齊白石的畫是怎麼聲名鵲起的,應該說離不開一個人的推薦。這個人就是陳師曾。齊白石貴人-陳師曾像57歲的時候,齊白石到了北京,那時,他的畫風跟現在大家常見的齊白石作品是兩回事。剛到北京的時候,齊白石畫八大山人那種風格,很冷逸。這時,齊白石結識了陳師曾,兩人交往很深。陳師曾跟齊白石說:你應該換一下風格,這麼冷逸,市場可能不太歡迎。在陳師曾的啟發下,白石先生嘗試了紅花墨葉的熱烈風格。陳師曾又鼓勵他說:光是這麼一張兩張不行,你要把這個風格堅持下去。
  • 翰海秋拍圓滿收槌 喜獲三場"白手套" 書畫歷經"跨夜"拍賣 作品普遍超估價成交
    在年末歲尾,在一個承前啟後的節點,翰海秋拍以理想的業績,為翰海公司2017年的拍賣畫上圓滿的句號,也為新的拍賣徵程啟動一個良好的開端。法書楹聯以及中國扇畫專場獲得100%的成交率。法書楹聯專場,王文治《行楷書十一言聯》3萬元起拍,161萬元成交。此幅作品是目前拍場所見王文治對聯作品尺幅最大的一件,高2.85米,是王文治代表性的書法風格,字體結構清灑飄逸,字形娟麗有勁,既蘊蓄著晉人之風,又表現出「清風出岫,明月入懷」的境界。章法上與董其昌毫無二致,字間距離疏散,再加上淡墨的烘託,一種超遠散淡的禪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