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將一張 S 卡發給了流量明星何昶(chang)希。
按照共識,S 卡是對演員演技的認可。得到此卡,演員可以優先挑選更好的劇本和角色。為此,40 個演員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去爭取僅有 8 張的 S 卡。
可郭敬明卻發給了毫無演技的何昶希,把一檔專業能力的競技節目,玩成了選美比賽。在他眼中,演技爛到極限的何昶希就像一顆種子,尤為特別。
這種迷之操作相當於——一個小學生因為長得帥,拿到了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輕而易舉,就摧毀了其他高考學子苦讀 12 年的所有努力。
鼓勵差演員,等於變相打壓好演員。還有公平可言嗎?
李成儒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難道其他導演就看不出,一個演技很爛、水平很差的演員就這麼被選擇了嗎?
「不知道導演的選擇取向是什麼。演員是該演得好呢?還是要努力討導演喜歡呢?」
「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各種做法。」
面對李成儒的質疑,郭敬明開始詭辯——「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還是請允許他的存在。」
這話看似政治正確,無從反駁。但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流氓邏輯。
往小了說,觀眾不喜歡看流量明星的面癱式演技,憑什麼要允許他們汙染人的眼球?
往大了說,正常人都不喜歡殺人放火,如果非要允許犯罪行為的存在,要警察和法律幹什麼?
郭敬明偷換概念槓精附體的那一套,李成儒根本玩不過他。再加上主持人大鵬的瞎站隊(他說,我站郭敬明),氣得李成儒只能緊閉雙眼,懷疑人生。
很遺憾,呼籲公平的李成儒,輸給了崇尚流量的郭敬明。
行走社會,專業能力和做事態度是我們的敲門磚。只有這樣,才能爭取機會,得到公平的對待。
這幾乎是任何行業的做事原則,專業演員也是如此。
《演員請就位》裡,也有很多用心的好演員。在 TVB 拿過視後的胡杏兒,並沒有居功自傲、固步自封。為了尊重內地觀眾,她認真練習普通話和方言,讓臺詞更為紮實,避免因口音問題讓觀眾出戲。這種對業務能力的打磨,才是一個導演應該去推崇的,而非顏值和流量。
早前因拍搞笑視頻走紅的辣目洋子,挑戰的劇目是《小偷家族》。這條戲,實在太難演。
但毫無專業功底的辣目洋子,愣是一點點兒鑽研透了。
你難以想像,一個並非科班出身的人,能如此嫻熟地駕馭苦難型角色。並且鬆弛細膩,一個眼神,就讓觀眾潸然淚下。連爾冬陞都直言——她是有機會當影后的。
這種認可,不是輕而易舉靠刷臉就能得到的,沒有人知道辣目洋子在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
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才是一個導演應該去讚賞的,而非顏值和流量。
同樣優秀的演員還有倪虹潔,前不久她在《摩天大樓》中驚豔了太多人。這一次她挑戰了《隱秘的角落》劉琳飾演的角色,情緒飽滿,可圈可點。
身為一個中年女演員,演了太多人的「媽」。哪怕被行業持續忽視著,卻依舊能說出我要演戲演到七八十歲。這種對演戲的熱愛才是一個導演應該關注的重點,而非顏值和流量。
可是你知道嗎?辣目洋子和倪虹潔並沒有拿到 S 卡,擁有專業水準的人依舊坐著冷板凳。而她們的身後代表的是無數深耕演技的演員,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用心。
可他們依舊沒有得到機會。
反觀流量明星在做什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節目導演問何昶希,為了這個節目,你做了哪些準備?何昶希歪嘴一笑,雲淡風輕地說——
「我每天都在給自己加油打氣。」
靠臉的演員想要得到機會,只需要鹿小葵式加油即可。專業演員奈何怎樣深耕,也得不到一個正眼相待。這就是現實,何其諷刺。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流量明星可以如此大言不慚?長得好看?這只是表象。玩弄資本的人,才是真正的「幕後玩家」。
郭敬明就是擁有資本和話語權的代表。與其說他是作家,是導演。我更願形容他為——操縱資本的好手。
成名之初,他就和別的作家不一樣,沒什麼文人風骨。他不僅瘋狂出書,還將自己打造成人氣和話題作家,拍雜誌上封面,讓書迷的閱讀行為變成粉圈追星。
郭敬明的寫作史,也是成名史,更是發家史。
成為最賺錢的作家之一之後,他還不滿足。他開始馬不停蹄地當導演,翻拍自己的作品,請眾多流量明星當主演。你看到的是他們演技差、劇情離譜。可郭導是賺錢的同時,順便和一圈娛樂圈大佬交朋友。
由於《小時代》利潤爆棚,他被投資商看好,讓自己在導演行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於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出現了。
拍《小時代》時,他是新銳導演。如今他卻坐到了一檔演技節目的導師席位上。和他平起平坐的,是陳凱歌、爾冬陞、李少紅、趙薇。這是最細思極恐的地方。
如果影視圈出現越來越多的「郭敬明」,非但沒給這個行業帶來任何進步和創新的思路,反倒一顆老鼠屎搞臭了一鍋粥。並且,他們擁有著話語權,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專業的演員呼來喝去、指手畫腳。
如果有演員像李成儒一樣,質問他的原則和底線到底在哪。
他大概率會攤攤手,像繞口令一樣耍無賴——「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還是請允許他的存在。」
實在是,無語。
郭敬明憑什麼這麼囂張?
因為電影行業,早就被這類人搞臭很久了。不用心拍戲的人,反倒是贏得了票房,吃到了甜頭。於是劣幣驅逐良幣,拍爛片成了主流。
比如在郭敬明之前,有《富春山居圖》。又是中國特工,又是巨星雲集(劉德華、林志玲、佟大為)。雖然被觀眾稱為「五彩斑斕的屎」,卻愣是賺了 3 億票房。要知道當年票房冠軍不過才 10 億
隨後郭敬明帶著四部《小時代》,席捲觀眾的眼球。哪怕被人人喊打,依舊從觀眾褲兜裡拿了 17 億,賺得盆滿缽滿。要知道,小時代前兩部的成本才 4700 萬。
然而用心拍電影的人,不用說票房了,連排片可能都沒有。偏偏跳梁小丑輕而易舉就可成名發財。
真的挺唏噓的。這種魔幻現實,就像李成儒在重現《大腕》經典片段時,對流量當道的反諷。句句真實又諷刺,可這就是資本。
一切都向錢看,它不會在乎你拍的好不好,不在乎你這個作品對社會有什麼意義。哪怕你宣揚著發爛發臭的價值觀,依舊可以是市場的寵兒。「只要讓我謀利,郭敬明們就是個成功的導演。」
有這麼一句話——無從反抗才叫悲涼。觀眾不是傻子,我們對爛片的不滿已經積壓多年,後來終於爆發了。
比如《擺渡人》。這部由王家衛監製,梁朝偉和金城武扛大梁主演,群星雲集的電影,愣是消耗了所有影迷的信任和耐心。由於不可思議的爛,觀眾並沒有買帳,票房慘澹,《擺渡人》敗了。
可王家衛卻發了微博說:我喜歡擺渡人。
隨後眾多明星大咖轉發戰隊,聲勢浩蕩地支持著這部電影。這麼多電影人昧著良心說話,堪稱電影史最黑暗的一天。
但有一個人站了出來。
他叫王傳君,在當時還是個因關穀神奇走紅的演員,名不見經傳。他直言不諱地說——我不喜歡。成了皇帝新衣裡,唯一敢說實話的小男孩。
一年後,王傳君因《我不是藥神》再度走紅。
為了演好一個落魄的白血病人,他每天跳繩 8000 次,連續堅持數月。為了保持形容枯槁的神態,他兩天沒有睡覺。為了將病人對食物的渴求真實呈現,他吃了 44 個包子,5 碗面,吐了 3 次。
王傳君讓我們看到了演員的誠意,《我不是藥神》更是推動了社會的反思。於是它火了,票房口碑爆了。直接碾壓了同期上映的流量電影《歐洲攻略》和《愛情公寓》。
隨後,以流量明星為主力的爛片,開始接二連三地潰敗。
《戰狼 2》戰勝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湄公河行動》戰勝了《爵跡》。
《哪吒》戰勝了《上海堡壘》。
一開始,資本利用流量明星,將一坨屎包裝成巧克力。後來,巧克力外殼融化了。裡面的本質暴露出來,發爛發臭,無人問津。與此同時,良心的電影人開始得到應有的關注。呼喚良善的誠意電影,票房和口碑也雙雙豐收。
觀眾不傻。退潮後誰在裸泳,我們看的一清二楚。
吵架,李成儒是吵不過郭敬明。但在專業領域憑本事說話,李成儒守住了自己的道。
郭敬明把 S 卡給了何昶希,不就是在告訴這個世界的年輕人:顏值即正義。
只要長得好看,你就有機會當主角,只要帥或美,你就可以在娛樂圈如魚得水,拿千萬片酬。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爛演員,那麼多的面癱式演技,那麼多的矯揉造作和用力過猛。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去整容,甚至不惜貸款。因為有郭敬明這樣的表率,讓他們誤以為長得好看,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成功。
如果評價一個作品、一名演員好壞的標準,不再是專業功底,而是顏值流量和商業價值。如果電影工業的原則和底線是如此輕浮,那實在是可怕,可悲,可恥。
希望更多人能意識到——任何行業,都不該被徒有其表的流量所佔領侵蝕。任何領域,都應該尊重善待真正有能力、肯努力的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非任由唯利是圖的人名利雙收。
不斷質疑郭敬明,這是李成儒和更多好演員的最後一道底線。這道底線,需要更多人來守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