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彼此「看見」 讓愛心傳遞——內地港人情暖身障人士
顧客依次搭著肩膀,在周昊雨(右一)的引領下進入體驗區。
位於北京西單的木馬童話餐廳,10餘年間共聘用80多名身障員工,他們主要為盲人和低視力者。許多員工在這裡收穫了自信和成長,不少顧客專程前來探訪,在全無光線的用餐區體驗短暫「失明」。
在網上了解到餐廳背後的故事,中國香港(地區)商會、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香港大學北京校友會組織20多名會員到場支持,年齡從「60後」跨越到「95後」。「第一次全程離開手機吃飯」「享受到真正的交流和久違的安寧」「對身障朋友有了新的認識」,參與者紛紛在朋友圈分享感悟。
非常體驗
食客步入無光用餐區前,要先將包括手機在內的所有發光物品存放在儲物櫃。「請把雙手搭在我的肩上,咱們出發咯。」身高一米八七的帥小夥周昊雨在入口站定,多名食客接龍式搭肩,開啟探索之旅。
「您搭著我的手,摸著桌沿兒,往裡坐下。」失去視覺的時間裡,沒有食客知道桌椅的方位和樣子,完全依賴周昊雨的幫助。等到菜上桌,食客還要摸索碗碟和餐勺的位置,再努力把食物送進嘴裡,單純依靠味覺判斷到底吃了什麼。
有人笨拙地扒拉半天,送進嘴的卻是空勺子,一不小心餐勺又滑掉在地上。眾人艱難地探索環境,周昊雨卻穿梭自如,上菜和撤盤有條不紊。「你為什麼能看到?」有食客大惑不解。「那是因為我戴了夜視儀啊。」周昊雨笑了起來。
等到離開用餐區,有人揭曉謎底,還有食客不敢相信,「他真的是盲人?」德勤中國華北區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對記者感慨:「我根本不知道他有身體障礙,以為他和我是一樣的。」
睿明國際有限公司合伙人潘永光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一桌大概坐了6個人,大家在席間交流,起初的半小時感覺很無助。「摸索著把各種食物送進嘴裡是不小的挑戰,但我們知道從體驗區出去還能看得見,而那些一輩子都看不見的人,他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餐廳帶領我們去設想他們的處境,這種體驗非常有意義。」
「快樂三點半」少兒課外教育品牌創始人徐虹此前在上海參與過無光環境下的團隊項目,這次特地帶在國外讀研的女兒來就餐。「我是第二次體驗這種情境,女兒感覺更震撼。昊雨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內心充滿陽光。人幽默、表達能力也很好,給我們印象很深。」徐虹對記者說。
真誠互動
用餐期間,體驗區內不斷傳出歌聲和歡笑。26歲的周昊雨對記者說:「我印象中香港人應該都是一口粵語,但這次發現大家普通話都說得挺好,有個女孩還有東北口音,聽起來像我老鄉,她說是因為自己身邊東北朋友比較多。」
「港人和昊雨一起唱《東方之珠》《紅日》《喜歡你》,好像回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香港學生說。從粵語歌到英文歌,再到用餐完畢離開無光區,眾人又聚在外間鋼琴前,在周昊雨的伴奏下哼唱。從國產動漫主題曲到周杰倫的歌,一連又是好多首。「昊雨好厲害,什麼都會。」
在中國政法大學讀研的港生陳嘉雯告訴記者:「昊雨提到有人告訴他,你去做個按摩師吧。但他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對未來的期待,他去讀大學,學聲樂和鋼琴調律,還在抖音直播教學生,生活很豐富,這些打破了我們對身障群體的刻板印象。」
餐廳創辦人於爽對記者說,餐廳今年首次加入北京盲校的備選招工單位,其中有9家盲人按摩,只有這一家是不同業態的西餐廳。盲校老師給的反饋是:「9家加在一起的求職意向都沒你們餐廳一家強。」於爽說:「這說明身障者不想要既定的身份,就像昊雨其實是非常優秀、全面發展的個體。」
於爽能報出一長串曾經的員工名字:「他們有人後來做了鋼琴伴奏老師,有人在家鄉開了樂器行、既培訓又演出還成立樂隊,有人雅思7.5分出國留學,有人能把很多小說整本地背下來,有人在做讀屏軟體……」
溫暖的家
於爽把店員稱作「孩子們」。店內高峰時期有12名員工,如今只有5人,王陽是唯一的健全者。周昊雨是一級視力殘疾,心雨是智力障礙,廚師傳旺面部損容、多臟器損傷,新來的辰辰是弱視。周昊雨在餐廳已工作7年多,擔任經理也是法人。店裡長期工作的員工都有股份,於爽打算把店交給這些「後浪」,讓他們帶出更多弟弟妹妹們。
於爽因短暫經歷單眼失明,對身障者的不便有切身體會,她因此創辦了這家視障體驗餐廳。「這些年餐廳堅持做兩件事,一是為身障者提供就業崗位,二是支持無償獻血志願者。」作為「熊貓血」志願者,於爽已獻血多年。餐廳樓下就有獻血方艙,2018年起,當日獻血的志願者就能來店裡享受免費餐食,如今義餐已送出2700多份。聽於爽現場分享這段故事,有港人當即捐贈了幾套義餐。
施能自說:「這次來店裡不只是體驗,更多是想幫餐廳增加影響力,我會多多介紹企業和社會團體來這裡辦活動,讓店家的情懷和愛心能夠傳遞下去。」「這次經歷讓我們開始關注生活中的身障者,也會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潘永光說。徐虹有十幾年的公益機構管理經驗,也主動與於爽交流,希望餐廳能迎來轉機。
於爽還記得2012年在香港體驗盲人出行的經歷。香港體驗館常年訪客不絕,得益於特區政府對社會企業的支持。「很多個人和團體將這種體驗視為必修課,內地卻還沒有從文化層面把它設計到這個高度。」於爽認為,只要城市中身障者達到一定比例,都應該有這種體驗式餐廳或者咖啡廳,讓人們擁有平等交流的共享空間。「我從來不怕模式被複製,我們願意提供開店技術支持。中國目前視障群體超過1700萬人,他們應該有更多就業選擇。」(張 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