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遇冷,武俠劇回春?

2021-03-03 編劇幫

近些年,宮廷鬥爭一直都古裝劇的重點戲碼,「開年大劇」裡以宮廷故事為藍本的古裝劇,同樣不勝枚舉,《武媚娘傳奇》《羋月傳》《孤芳不自賞》等皆是代表。

 

可今年,「宮鬥」卻被潑了冷水。截止目前,衛視已播古裝劇裡「宮鬥」類為零,出現在安徽衛2019片單的《獨孤皇后》無緣衛視,由優愛騰三家聯播。再結合早前北京日報對宮鬥劇的批判可以看出,宮鬥劇當下雖未遭衛視全面禁播,但風向已有了變化。

 

宮鬥劇在退場,「江湖」卻開始重整。浙江與湖南兩檔周播劇《小女花不棄》《招搖》皆屬與江湖掛鈎的武俠、仙俠類,此外,從早前各大製作公司和平臺公布的待播劇片單也能看出,「江湖」正在重新回歸古裝市場。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江湖」將重新抬頭,甚至補位「宮鬥」重新佔據古裝市場的大盤?

20世紀中期開始至十年前,在「金古梁溫黃」等武俠大師和邵氏電影、TVB的合力助推,讓快意恩仇、意氣風發的武俠劇在市場上風頭無兩,影響之深遠橫跨四、五代人。

進入內地後,張紀中、王新民等人雖給「江湖」注入了新元素,但武俠劇還是步入了衰敗期,不管是翻拍經典的老故事,還是改編IP的新故事大都成績平平,於是乎「江湖」開始逐漸被古裝市場淡忘。

 

但從去年開始,情況發生改變。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已播或啟動拍攝、製作的翻拍武俠劇多達10部以上,包括《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九月鷹飛》《笑傲江湖》《神鵰俠侶》《絕代雙驕》《陸小鳳傳奇》《少年楚留香》《小李飛刀》《萍蹤俠影》《武當一劍》《飄香劍雨》等,《烈火如歌》《神風刀》《聽雪樓》等新劇集也同樣數量不乏。

而根據衛視和視頻網站早前發布的2019片單,未播出的超三分之一都將在今年上線。

 

武俠劇能夠回歸,自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其一,武俠劇「通吃」。武俠作品敘述的都是縱橫江湖的故事,有兒女情長、兄弟情義,也有家國天下,能滿足女性觀眾的需要,也能符合男性觀眾的審美。

 

其二,性價比可觀。因為式微上不去黃金檔,武俠劇的售價與宮鬥類、玄幻類古裝劇相比要低很多,因而,近些年的武俠劇普遍採取「輕」製作,以年輕演員為主打。這種以小搏大的方式,弄好了就能像新版《射鵰英雄傳》一樣,用幾千萬的製作拿到超過100%的投資回報率,弄不好也不會有過大的損失。

 

其三,武俠劇實惠。版權成本、製作成本與玄幻IP相比更為合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小說都經過了市場的檢驗,市場風險小,且成熟的故事也降低了改編難度。正因如此,當下的武俠劇才依舊將「金古梁溫黃」作為主要的故事支柱。

武俠劇有獨特的回歸優勢,卻也存在明顯短板。

 

武俠劇從興起到鼎盛,基本是港臺班底在推動,尤其是tvb,《鹿鼎記》《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爆款劇都是由其拍攝。後期武俠劇轉入內地,《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等雖也曾掀起一陣熱度,但導演或編劇多由港臺武俠老江湖坐鎮,諸如李惠民、賴水清、梁勝權。

 

簡單來說,內地在武俠劇的製作模式、流程上的把控欠缺專業性。此外,整個市場創作環境浮躁,又使肯花時間琢磨原著精髓和武俠原生環境,仔細推敲故事原型的編劇、導演越來越少,從而導致現在大部分的武俠劇套路成風。林依晨、張彬彬主演的《小女花不棄》成績平淡,「老梗套路不斷」就是主因之一。

 

而把「魔改」當創新的武俠劇層出不棄,同樣與這點密切相關。光線版《笑傲江湖》以天馬行空的改編和毫不考慮人物的選角,成功地刷新了武俠愛好者的底線。

誓要抓住00後的新版《神鵰俠侶》,因劇照和角色形象差別巨大,海報一出便遭到了網友的瘋狂吐槽。據悉,新版《神鵰俠侶》將以少女郭襄為主視角展開故事,還要給張君寶等原著中的邊緣角色加新戲份。

其次,國內目前的武俠小說網站雖多,但由於平臺太過於商業化且沒有形成產業化,武俠小說作者的生態圈秩序不足。再加上,製作方為求穩妥,放不下對翻拍的寵愛,兩方作用,即便有好的武俠作者也很難成長起來。

 

另外,時代審美趨向已經發生變化,當下大部分年輕觀眾對老式武俠都不太感冒,玄幻、修真等才是他們的取向劇集。正因如此,「武俠+玄幻」的仙俠劇才會層出不窮。

 

同樣由蔣家駿執導的新版《倚天屠龍記》首發預告放出後,不少網友直言太像玄幻劇;把《絕代雙驕》《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等古龍武俠劇都列入拍攝戲單的郭靖宇曾表示,想把《陸小鳳傳奇》打造成具有一定玄幻色彩的古裝武俠探案劇。

 

誠然,「武俠+玄幻」的搭配模式確實容易為劇集吸引年輕受眾,但如網友所說,武俠有沒有大製作和炫技並不關鍵,可沒了「江湖味」武俠何以為武俠。

雖然宮鬥劇當下被潑了冷水,武俠劇開始抬頭,但「江湖」想要補位「宮鬥」,重新佔據古裝劇大盤仍前路漫漫。

 

首先,武俠劇的邊緣化生存困局依舊未能破解,時代與武俠的距離仍在拉大,即武俠精神與時代審美依舊失衡。正因如此,已播的武俠劇才難逃折戟沉沙的魔咒,翻拍的無法輕易「笑傲江湖」,新武俠也大都被觀眾「相忘於江湖」。

 

此外,早前多部品質辣眼的武俠劇密集出現,使「武俠即爛劇」的聲音越發明顯,受此影響,不少觀眾對武俠劇的觀看興趣已大打折扣,望而卻步的也不在少數。

 

其次,「宮鬥」雖被衛視冷遇,但由於臺網一體化並未徹底落實,再加上自身的「吸流」能力在去年已經被《獨孤天下》《如懿傳》《延禧攻略》等多部劇證實,因此,在視頻網站依舊「吃得開」。

 

另一方面,從早前各大衛視公布的待播劇片單來看,正劇向、玄幻類諸如《大宋宮詞》《大明皇妃·孫若微傳》《九州縹緲錄》等古裝劇,不管是故事品質還是演員陣容都十分亮眼,播出後想必會搶佔不小的熱度。

另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火熱,也讓院內紛爭、種田文開始被製作方重視。從「知否」也能看出,這類故事不僅具備強情節、快節奏,且充滿生活氣息,與當下大多數觀眾的審美趨向基本相符。

內有憂患,外有夾擊,而且宮鬥劇雖被潑了冷水,也因連續霸屏或多或少使部分觀眾審美疲勞,可只要宮鬥劇帶給觀眾的共鳴和價值認同還在,其創作土壤就一直會在。關鍵的是宮鬥劇的連續播出,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宮鬥迷」,也使「看宮鬥」成了觀眾的一種觀看習慣。

 

就目前來看,「江湖」想要補位「宮鬥」,不僅路漫漫,希望也渺茫。而中國的武俠江湖想再席捲一代人的記憶,仍需要等待。

原文標題:觀察 | 「宮鬥」進冷宮,「江湖」再起興?

相關焦點

  • 觀察 | 「宮鬥」進冷宮,「江湖」再起興?
    可今年,「宮鬥」卻被潑了冷水。截止目前,衛視已播古裝劇裡「宮鬥」類為零,出現在安徽衛2019片單的《獨孤皇后》無緣衛視,由優愛騰三家聯播。再結合早前北京日報對宮鬥劇的批判可以看出,宮鬥劇當下雖未遭衛視全面禁播,但風向已有了變化。
  • 值得回味的5部武俠劇,哪部是你的童年?
    3、《大內群英》;當年十分喜愛的一部武俠劇,延續多年的武俠夢,大俠形象深入我心,至今仍時時在腦海裡回味當年追劇的心潮起伏,宮鬥看得驚心動魄,當年亞視真的拍了很多經典武俠劇呀。
  • 星球大戰是低配版的武俠劇,唯一不同的是沒有美滿的愛情
    武俠劇主角就算再有奇遇,也要經歷磨難勤學苦練才能成為一代宗師。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主角蕾伊天生能感應原力,也要經過艱苦的學習來學會使用光劍和更好的感應原力。
  • 《有翡》終於開播,「武俠劇」真的好久不見
    每個年代都有對應的流行文化,近十多年來,在快餐文化的氛圍下,各種仙俠、修真、宮鬥、權謀、瑪麗蘇、傑克蘇大行其道,似乎這些主題更符合當下大眾的休閒需求,而那些曾讓我們少年時期熱血沸騰的武俠劇,那些縱馬肆意的年少輕狂,那些盪氣迴腸的兒女情長真的是好久不見了。
  • 有了李現的「上頭力」加碼,能否讓傳統武俠劇回歸正統?
    《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小李飛刀》等多部武俠劇紅遍了全國,萬人空巷。於是傳統武俠劇逐漸淡出市場,而那些偶爾出現在觀眾視野的「男頻俠劇」題材也相繼遭遇收視或口碑問題。武俠劇如何讓曾經風光無限的武俠故事「復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 「武俠劇」真的攪不動江湖了?
    文_ 郭小蟈近日,一部改編自網文大神丁墨同名小說的劇集《明月曾照江東寒》,憑藉反套路設定,「沈浪、朱七七」20年後再同框等話題點
  • 不用毛牌「回春術」,也能漸漸回春?回春禮盒送起來!
    妝後一夜回春的效果,實在讓人驚嘆不已。不過,想要達到「面部回春」的效果,除了化妝技術本身的鬼斧神工,當然還需要藉助一點兒外力。比如,毛老師在給上了年紀的人化妝之前,往往會通過按摩或者拉線的方式,提拉面部肌肉,讓整張臉呈現出一種短暫的提拉緊緻效果。但這種效果終究是短暫的,比起化妝的即刻效果,護膚顯然更加有效。
  • 「武俠劇」真的攪不動江湖了?丨鮮見
    這一次,國產武俠劇依舊沒有攪動江湖,甚至漣漪都可以忽略不計。俗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用在武俠劇發展上再合適不過。 作為中國特有的題材,武俠劇曾經紅極一時,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然而近10年,武俠劇市場風光不再,從2010年左右開始,國內影視市場上武俠劇逐漸走向沒落。
  • 宮鬥劇已無生存空間?《延禧攻略》之後,《如懿傳》也遭下架
    更加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隨後《如懿傳》也遭受了這種「經歷」,難道說宮鬥劇的輝煌已經成為歷史,如今沒有了生存空間?或許基於這樣的原因,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然後決定進行整改,而前段時間爆火的宮鬥劇也開始陷入停滯拍攝的狀態。
  • 懷念武俠劇:沒有了俠氣武俠劇還能稱之為武俠嗎?
    從七十年代起,武俠劇也算在兩岸三地風行了四十多年,如今現狀,實在令人惋惜。有人說武俠劇的沒落,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照理說,拍攝技術和設備都在不斷更新,計算機特效技術國內也越來越成熟,投資方的資金也斷沒有九十年代港劇拍攝窘境,但現在拍出的成品質量太「辣眼睛」。
  • 暑期好劇紛呈唯獨不見宮鬥劇,《甄嬛傳》後宮鬥劇為何逐漸沒落?
    忽然發現今夏的好劇雖然多,卻沒有看過宮鬥劇,最後一次對宮鬥劇的記憶是《如懿傳》了。說起來又要暴露年齡了,涓涓對宮鬥劇最原始的的記憶是《少女慈禧》,是九幾年陪著小姨一起追的,現在只記得裡面片頭曲很好聽,演的啥一點也想不起來了。那時候小,更感興趣的是《西遊記》和《新白娘子傳奇》之類的神話劇,對皇帝妃子不感興趣。
  • 《包青天再起風雲》上線,TVB再播自製古裝劇,能否回春?
    一年後TVB在次上線古裝自製劇,能否再回春?古裝劇之《包青天再起風雲》作為久違的古裝劇,TVB的新劇《包青天再起風雲》,光聽這個名字就吸引了觀眾,是由譚俊彥、曹永廉、胡定欣以及姚子羚領銜主演的,有懸疑、推理、破案等元素,充分吸引觀眾的好奇心。
  • 王者榮耀:如果峽谷這些女英雄參演宮鬥劇,露娜狠角色,而她最慘
    #酷玩星推官#想必大家基本都看過那些宮鬥劇吧,而對於其中的事情爆發的導火索往往就是後宮,最麻煩就是那些娘娘、嬪妃們之間的宮鬥,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而在王者峽谷中,各位女英雄化身妃子,也能上演一部好劇,在其中誰才是峽谷老大,就得看實力了。
  • 大地回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大地回春,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出自: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2回:「陰曆初三立春,當時有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之義。」近義詞有:大地春回,大地回春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比喻形勢好轉。
  • 她的臉說回春就回春了…
    活動現場的網友紛紛表示,尹恩惠本人特別特別漂亮,和記憶裡的她一點兒區別都沒有。
  • 淺析合拍武俠劇的發展及前景
    對TVB的武俠劇甚至古裝劇的拍攝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相對來說內地武俠劇由於各方面的因素在這方面要比TVB精緻很多,不過由於內地電視劇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武俠劇常常會陷入形式大於內容的誤區,空有精緻的外衣,而內在的劇情往往乏善可陳。
  • 婆婆在現場 臺灣回春之旅
    婆婆上周的臺灣之行是受海飛絲邀請的,雖然每天早上都像小學生一樣,被要求一起大聲背誦「海飛絲~絲源復活~發肌回春~之旅~~
  • 宮鬥已死
    有些宮鬥劇的三觀,的確令人不適。但有一「宮鬥鼻祖」,真心可惜。飄飄的老朋友 @一個一個字的誕生 ,今天就想為這宮鬥劇一哭。它對於宮鬥這件事,對權術的運作有多麼津津樂道,對權力的反思就有多寥寥。烏拉那拉氏「死生不復相見」、華妃求子一場空、安陵容的人生苦澀像她最後抓起的那把杏仁……她們倒在宮鬥路上的枯骨,成了女主日後顯耀的見證。
  • 絕地反擊,看趙麗穎的武俠劇逆流而起!
    絕地反擊,看趙麗穎的武俠劇逆流而起!武俠劇的多元化發展有翡即將上映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看到,前幾天,不少仙霞劇和武俠劇又重新登上銀幕,仙霞劇和武俠劇也重新登上舞臺。他們的新武俠劇能否重獲古裝市場份額?隨著影視劇題材的多元化發展,武俠劇是否還在影視界能爭得一塊蛋糕?武俠劇不僅有男性喜歡的熱血青春,還有女人喜歡的浪漫元素,這或許是市場上武俠劇頻繁翻拍的必要原因之一。
  • 大地回春,歡迎回家!
    大地回春,歡迎回家! 昨日,春分一個寓意著大地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