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香:默默掃街17載,扮靚東莞……

2020-12-19 騰訊網

■在東莞工作生活已有17個年頭的韋金香,是一位兢兢業業的「城市美容師」 記者 鄭志波 攝

每天清晨,韋金香穿梭在行政中心廣場一帶,用揮灑的汗水,守護著這座城市的乾淨與整潔。當霓虹燈點點閃起,她又騎著自行車緩慢行進,披著夜色回家。

每次途經元美公園一帶,看到人們在林蔭小徑健身休閒,回想10多年前在這加夜班種植草皮的日子,韋金香的心被成就感填滿。

韋金香,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城市美容師」。17年來,她見證著行政中心廣場一帶從當年的一片荒蕪變成如今的「城市會客廳」,從夫妻倆相依打工到一家人在莞團聚生活,東莞已然成為她的第二故鄉。剛剛獲評2019年「中國好人」的她,希望自己能夠再年輕5歲,為這座城市多做點實事。

從清運各類垃圾到清掃落葉

初見韋金香時,她正在清掃雨後散落在路邊的枯枝。身材瘦小,衣著簡樸,長期日曬雨淋給她添了幾分滄桑。

39歲前,她和丈夫都沒有離開過廣西宜州老家。2003年,兩個孩子的學費幾乎將這個農村家庭壓垮。無奈之下,韋金香和丈夫來到東莞南城,當起環衛工人,一幹就是17年。

在她的記憶裡,2003年,市行政辦事中心、行政中心廣場、會議大廈、東莞圖書館還在建設中,除了轟隆隆的基建聲,周邊一片荒蕪,有低矮破舊的民房,有臨時開墾的菜地,有山一樣高的建築垃圾,有叢生的雜草……

初到東莞,韋金香負責南城莞太路鴻福路口至建設路等區域的清掃。那時,工作以清掃路面生活垃圾為主,礦泉水瓶、紙屑隨處可見,一些商鋪直接將垃圾傾倒在路邊,隨意丟棄的沙發、建築垃圾並不鮮見。韋金香常常拉著一輛兩輪鬥車清運垃圾,一天至少清運4車垃圾。除此之外,她還要清洗人行道上的果皮箱,清除沿線臨街亂貼的「牛皮癬」等。遇到暴雨天氣,她第一時間主動趕到現場,查看保潔區域內的情況,及時清除堵塞排水口的雜物。韋金香直言,「辛苦也沒辦法,這就是我的工作職責」。

韋金香沒想到,眨眼間,市行政辦事中心、會議大廈、會展中心、東莞圖書館、東莞科技館、東莞玉蘭大劇院等一個個重量級地標,猶如眾星伴月,擁抱著行政中心廣場。當年行政中心廣場周邊是高矮不一的自建房,如今繁華興旺的寫字樓拔地而起;當年建設中的南城宏遠段跨河大橋—鴻福橋,如今已經成為許多東莞人上下班的必經之路……

城市騰飛,韋金香的工作也悄然發生變化。隨著政府在市政環衛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以及「潔淨城市」專項行動的開展,加上市民素質的逐步提高,路面上的垃圾逐漸減少了,韋金香的工作量隨之變少,工作以清掃落葉為主。

對此,韋金香也很開心,工作成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工作也慢慢變得輕鬆了。雖然清掃壓力減輕,但她深刻意識到,每一丈、每一寸土地的衛生情況都關係到整個城市的形象,日常的清掃保潔和雜草清理工作更是絲毫馬虎不得。

17年清掃道路面積3320萬平方米

從選擇環衛清掃崗位以來,韋金香和丈夫每天5:00起床,5:30準時到達工作崗位,開始一天的清掃工作。那時,每月每人450元工資,韋金香和丈夫幾乎把所有的工資都寄回老家。夫婦倆就這樣堅持了十年,讓兒子和女兒都讀完了大學。

如今,韋金香的工資,比17年前上漲了7倍。讓韋金香從未想到的是,她的子女、女婿4年前也來到東莞,一家五口在東莞團聚。女兒和女婿與韋金香夫婦一樣,加入了東莞市家寶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家寶」),分別擔任倉庫管理員、環衛主管等職務;她的兒子,從事銷售行業,並在東莞站穩了腳跟。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韋金香很快便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給自己負責的會議大廈附近的兩條路和一個停車場保潔外,她還多了一項工作,就是每天為責任區域內的廢棄口罩垃圾桶消毒。55歲的她,天未亮便借著燈光先把路從頭到尾掃一遍,等天亮了,再進行消毒。說起工作,她坦言,「這點工作太普通了,看看人家84歲的鐘南山院士!」

韋金香所在的環衛公司估算,韋金香17年間清掃道路面積3320萬平方米。僅2008年,東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她就創造了10天內清理汙物2噸的紀錄。

付出是有回報的。在崗位上默默無聞不起眼的她,先後獲得「東莞市環衛先進個人」、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等沉甸甸的榮譽。2015年,她作為全國4位參加觀禮的環衛工人之一,受邀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活動。

像打掃家一樣打掃東莞

「我要像打掃家一樣打掃東莞」,獲得了諸多榮譽的韋金香依然非常樸實,她告訴記者,大道理和什麼好話不會說,就知道把工作幹好。

2017年,韋金香被調到會議大廈北面主幹道、停車場及周邊區域負責環衛工作。經過原本負責的莞太路鴻福路口至建設路路段,還有街坊關切地問她為什麼調離,紛紛表示很想念她。

看到清掃中的韋金香,常有人主動給她遞上一瓶礦泉水,並道一聲「香姨,你辛苦了」,還有的人誇她「比男人還能幹,哪裡需要清掃哪裡就有你」。正是東莞這座城市的包容、溫情、大愛,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依戀東莞、紮根東莞,讓人產生「此處即歸宿」「此地即故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今年是韋金香留在家寶的第10個年頭。韋金香說,家寶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每年春節都組織環衛工人一起吃年夜飯,而這些環衛工人多數是來自湖南、四川等省份的外來務工人員,春節也留在東莞,他們往往一幹就是七八年。

當前,正值東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韋金香認為自己更應加倍辛勤工作,這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她笑言,希望自己能「年輕5歲」,能為東莞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話音剛落,韋金香爽朗的笑聲,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記者 潘少婷 實習生 周曉蔚/文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環衛工人韋金香:默默掃街17載 扮靚東莞風景線
    韋金香,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城市美容師」。17年來,她見證著行政中心廣場一帶從當年的一片荒蕪變成如今的城市會客廳,從夫妻倆相依打工到一家人在莞團聚生活,東莞已然成為她的第二故鄉。剛剛獲評2019年「中國好人」的她,希望自己能夠再年輕5年,為守護這座城市淨土多做點實事。
  • 274名抗疫一線英雄獲頒「東莞好人」
    7月10日下午,2020年上半年「東莞好人」(抗疫專題)發布儀式在東莞廣播電視臺舉行。東莞市委副書記、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白濤,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曉棠參加活動。在他們身上,展現出東莞「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願之城」的人間大愛,展現出東莞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靚麗風採。他希望全市上下大力發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戰鬥精神,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向「東莞好人」學習看齊,為東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作出貢獻。  活動還為獲評274位「東莞好人」、2019年「中國好人」的韋金香、李仲均頒獎。
  • 盲拍掃街——油麻地篇
    個人覺得晚上掃街的內容更加豐富點,不過雖然香港的治安相對很好,掃街時也要處處小心,特別是不要亂拍路邊的站街女和那些隱藏於弄堂暗處的癮君子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個人覺得晚上掃街的內容更加豐富點,不過雖然香港的治安相對很好,掃街時也要處處小心,特別是不要亂拍路邊的站街女和那些隱藏於弄堂暗處的癮君子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帶著尼康去掃街,需要哪些鏡頭?
    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喜歡掃街,主要原因有二:①街道基本上人人身邊都有,非常好就近取材,拍攝的人多。②街道環境多樣,且變化很多,建築、動物、人物、花草,都在同一個環境中,可以單獨對某些物體進行拍攝,也可以進行突發事件的碰撞攝影。可拍的東西非常多。
  • 載1男3女!賀州一年輕仔PK東莞「最靚的仔」,結果……
    近日,廣東東莞一男子騎電動車載5名年輕阿妹的視頻火爆全網,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開電動車搭5名年輕阿妹,「最靚的仔」被抓秒慫:她們自己跳上來,我被迫的 前幾天, 賀州昭平縣也出現「一車5人」視頻, 看來昭平「靚仔」想和東莞「靚仔」較量一下!
  • 東莞人氣音樂組合,「太陽之子」 的十載音樂夢
    同時,給東莞市民傳遞出更多的正能量。十載光陰,音樂路不易但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不只有自己,全世界都會來幫你▽男聲四重唱指由四位男聲演唱四個聲部的聲樂演唱形式,分別由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組成,相對於其他演唱形式,四重唱更能表現出聲音的立體感以及旋律的多變。
  • 【美行攝影】掃街小竅門 手持慢速拍攝法
    【IT168 資訊】近日攝影初學者@馬小雷 問顏大俠:「掃街怎麼出好片」,顏大俠表示,每個人對掃街的理解不一樣,也通常面對不同的環境和人群
  • 攝影師在掃街時被誤解怎麼辦?
    除了鍵盤攝影師之外,大部分的攝影愛好者都會有掃街拍攝的經歷。但是街上是會有其他人的,掃街的時候難免會和其他人接觸,自然也會存在被其他人誤解的可能性。想要避免在掃街時被誤解,首先要明確原因,然後再想解決方案。方法總比困難多,攝影師被誤解,也是能夠化解的。
  • 東莞8090後的回憶!
    男朋友手機號碼、女朋友生日,甚至銀行卡密碼都可能會忘記,但是下面這串數字,相信眾多80、90後的東莞街坊一定不會忘記網癮可能就起果時養成的…試過起爸爸媽媽翻黎之前,偷偷開咗臺電腦打開4399,然後不斷咁留意時間,起啊媽翻黎之前關機,認真做作業~第一次接觸4399系小學果時的電腦課上,老師起度講課,我地偷偷打開4399玩,激到老師一氣之下"鎖機",只能乖乖地做完課堂作業再玩啦~ 東莞
  • 「掃街」最佳焦段鏡頭優選
    與傳統的紀實攝影比起來,「掃街」並不是那麼嚴肅的拍攝形式。而紀實攝影則是通過抓取人類狀況的現實本質反映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且強調記錄的真實性,其攝影圖片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文獻價值。相比起來,「掃街」雖有一點紀實攝影的影子,但它的拍攝形式更輕鬆,要求更寬泛,題材也更隨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紀實攝影。不管怎樣,隨著攝影的大眾化,「掃街」都成為一種流行的攝影方式,也是踏入紀實攝影大門的最佳途徑。
  • 冰雪運動扮靚金昌冬季旅遊
    冰雪運動扮靚金昌冬季旅遊 2021-01-08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掰哧「掃街」-紀實攝影的班門弄斧
    由於長期愛好文學創作的原因,無意之中攝影生涯是從「掃街」採風開始的。原以為「掃街」是隨手拍著玩,過了許久才知道「掃街」居然歸類於人文紀實。網絡上說人文紀實是攝影比較高的境界,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就想冒昧的掰哧一下,也就是瞎嚷嚷一二,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 「攻砂」行動| 東莞海事局突出「三個力」嚴格開展「攻砂」行動
    「攻砂」行動| 東莞海事局突出「三個力」嚴格開展「攻砂」行動 2020-11-0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文攝影鏡頭掃街指南
    尼康官方樣張一、35mm焦段鏡頭在尼克爾鏡頭群中,尼克爾 Z 35mm f/1.8 S鏡頭是一支輕便的,適合日常掃街的鏡頭。尼康官方樣張在掃街拍攝的時候,為了儘可能地突出主體,會利用大光圈來進行景深虛化。 Z 35mm f/1.8 S擁有著f/1.8的大光圈,能夠滿足在日常街拍時所需的景深。當擁有了這樣一支鏡頭的時候,剩下的就是對於鏡頭視角的掌控了。
  • 搶攻臺中市"立委"補選 藍綠參選人市場掃街拜票
    民進黨黃國書及國民黨蕭家淇分別到第三市場至大智市場掃街,各展現高人氣,受熱情歡迎。    據報導,臺中市「立委」補選越打越熱,藍綠參選人掌握假日分別到菜市場向婆婆媽媽及攤商拜票。民進黨中市議員黃國書由前黨主席蘇貞昌及市議員陪同,前往第三市場拜票,併到玉聖宮參拜;國民黨前臺中市副市長蕭家淇則到大智市場拜票,併到東區、南區掃街拜票。
  • 江湖兒女口中的掃街,到底應該怎麼拍?!
    小北看到這樣的留言,總是會回一句:不如去掃街!好像從來都沒有系統地跟大家聊掃街這回事,那就趁此機會,好好跟你們聊一聊!大家都在說掃街,到底什麼是掃街?一種時髦的獨立的攝影創作方式即帶著相機在街上抓拍,攝影領域裡稱為街頭攝影。好的掃街照片不僅可以表達當時的場景氣氛,還可以反應出拍攝者的心境。
  • 【探索】東莞四大謎團
    昨日,楊寶霖先生語出驚人,推翻了近年來流行於粵港澳民間的「香港命名說」——過去東莞出產的莞香由香港石排碼頭用船運出、遠銷海外,因此這個小漁村被命名為「香港」。據有關專家考證,香港在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1620年)以前,屬東莞地方,是海邊的一個並不繁華的小漁村。而東莞出產的莞香興盛在明代,於清雍正朝時衰落。
  • 理光GR1 絕佳的掃街利器
    理光GR1 絕佳的掃街利器
  • 「掃街」適合用哪個焦段的鏡頭?一一解析!
    相比而言,掃街雖有一點點紀實攝影的影子,但它的拍攝形式更加的輕鬆,要求也更寬泛,題材隨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紀實攝影。隨著攝影的大眾化,掃街成為一種流行的攝影方式,也是踏入紀實攝影大門的最佳途徑。掃街不同於旅行攝影,不需要把街頭的事物統統記錄下來,用不著「一鏡走天下」。
  • 東莞寮步石步村:扮靚農村環境 村民笑開顏
    近日,記者走進石步村看到了鄉村振興發展中一幕幕喜人的景象:在藍天白雲下,一個個鳥語花香的社區公園,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莊裡,極大地美化景觀;一條條乾淨平坦的道路相互交錯,打通了城市交通「大動脈」;一盒盒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獨居老人手裡,優質的送餐服務溫暖了老人的心……石步村扮靚農村環境,村民笑開了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