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
[臺灣酷兒獎]揭曉
侯季然憑《顫慄》穿上「丁字酷」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臺灣酷兒獎獲獎名單
丁字酷獎(新臺幣5萬元及獎狀一張)
《顫慄》
(臺灣)導演:侯季然
評審團:電影語言流暢,敘事結構完整,大膽做出文化對話,整體完成度高,演員演出相當到味,成功跨類型,涵蓋很多議題並給觀眾很多想像空間!
三角酷獎(新臺幣3萬元及獎狀一張)
《從黑夜到白天》
(中國)導演:瑪鯊苗醬
評審團:導演走訪大陸的11座城市,拍攝同志及其家人,過程生動,清晰地呈現了每個人物的性格特質。深入淺出地將出櫃前後的心理狀態,以縱觀的角度,活潑的形式,提出叩問。
四角酷獎(2萬元新臺幣及獎狀一張)
《When Mom Visits》
(臺灣/美國)導演:張瓊文
評審團:《When Mom Visits》以喜劇與寫實並陳手法,描繪美國華裔在東西方文化下同志情感與兩代之間的深刻對話。透過巧妙敘事鋪陳,揭開母女之間的秘密,化解彼此衝突。
新酷子獎
《他好嗎?》導演:吳季恩(臺灣)
評審團:短短十二分鐘,以真實時間的方式,一個簡單的場景,一個簡單的道具-冰淇淋,道出兩女一男的同性異性情慾關係。導演充分掌握短片的篇幅,在短短時間即有限場景內,拍出充滿張力的三角關係,其中女廁、球場等空間利用亦有獨到之處。
《大龍鳳》導演:莫育權(香港)
評審團:導演藉由單身母親為遭受霸凌自殺的兒子尋找冥婚對象的故事,揉和喜劇、懸疑、新聞報導、歌舞等多種形式,以酷兒精神顛覆類型邊界,看似無俚頭的格局,去傳遞出深沉與無奈,片尾母親的無聲哭泣,象徵同志平權之路依然漫長。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為鼓勵華文創作的LGBT(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短片產出,特設「臺灣酷兒獎」獎勵優質作品,同時透過影展力量將得獎作品介紹到國外的同志影展,幫助華文作品站上國際舞臺。
2015年在《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號召下,酷兒影展從1月23號徵件到6月19號,共收到海內外約計近200件作品,較2014年增加一倍,後經過評選,最後挑出10部作品於今年臺灣國際酷兒影展期間進行公開放映,作品分別為《犧牲之旅》、《顫慄》、《他好嗎?》、《十六公裡長的夜》、《回家》、《他月時》、《雙城記》、《大龍鳳》、《從黑夜到白天》,以及《When Mom Visits》。
11月1日,影展公布最後得獎名單,由酷兒影展兩位策展人林志傑以及林杏鴻,與金馬獎資深策展人王耿瑜、澳門《新生代》雜誌總編輯李展鵬,以及《青年電影手冊》主編,曾任上海同志驕傲節電影節評審主席程青松,5人共同評選出最後優勝的3部作品,帶走總獎金合共10萬元的總獎勵,獲獎作品分別是張瓊文執導的《When Mom Visits》、瑪鯊苗醬執導的《從黑夜到白天》以及侯季然的《顫慄》,他們分別也拿到2萬元、3萬元及5萬元的現金。另外兩部作品《他好嗎?》《大龍鳳》獲得增設的新酷子獎。
首獎由侯季然導演的驚悚類型片《顫慄》獲得,侯季然導演得獎時表示「電影從去年到現在終於來到酷兒影展播放,有『回家'的感覺,能得到理解跟喜歡是莫大的榮耀。」
導演侯季然(中)
《青年電影手冊》主編程青松特地從北京帶來《青年電影手冊第六輯》送給侯季然導演(書中收錄有關於侯季然導演處女作的訪談),並為他拍下這張獲獎照片,導演表示自己萌萌噠~
《從黑夜到白天》獲得三角褲獎,導演瑪鯊苗醬有事未能出席,委託其好友王喆前來代領。也許是組委會的特意安排,由程青松為這部來自中國大陸的影片頒發獎狀。提到這部花了8個月時間訪問48位同性戀者以及家人心路歷程的作品,王喆表示,「拍攝計劃是受到白先勇曾經寫過的一段話『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現在中國的同志們正處於黑夜白天的交界處,黎明即將到來。」
共同策展人林志傑、導演友人王喆、評審程青松
《When Mom Visits》(譯名:老媽到訪)獲得四角褲獎。導演張瓊文到場領獎。評審團表示,該片以喜劇與寫實並陳手法,描繪美國華裔在東西方文化下同志情感與兩代之間的深刻對話。透過巧妙敘事鋪陳,揭開母女之間的秘密,化解彼此衝突。
導演張瓊文(中)
組委會頒發【新酷子獎】
《他好嗎?》《大龍鳳》受到肯定
評審團此次特別選出兩項作品頒發「新酷子獎」(NewQu Award)予以鼓勵,讓新作品有機會向外有力推薦出去,分別由臺灣吳季恩導演的《他好嗎?》以及香港莫育權導演的《大龍鳳》獲得。
《大龍鳳》導演莫育權(左二)《他好嗎?》導演吳季恩(左三)
劇本工作坊肯定黃鼎鈞《索多瑪的貓》
直擊同志趴場文化
除正式獎項「臺灣酷兒獎」外,今年影展也舉辦「專業劇本工作坊」,尋求對電影已有明確且具體想法的學員,通過講師指導,及與其他參與者討論與交換意見,協助將發想蛻變成一部成熟待拍的劇本。前期特地邀請林孝謙以及陳駿霖導演與徵選過後的8位學員進行劇本討論,其劇本分別為陳志鴻《臺北車站》、周元大《看見 APP》、顏莉玲《心聲!新生?》、陳家平《偷渡夏天》、李悠《K》、陳奕凱《偷偷》、黃鼎鈞《索多瑪的貓》、陳允山《危樓》。經過一連串課程之後,林孝謙以及陳駿霖導演從中選出了顏莉玲《心聲!新生?》以及黃鼎鈞《索多瑪的貓》兩部劇本進入決選。最後影展邀請關錦鵬、周美玲以及葉天倫導演做出最後決定,確定由顏莉玲《心聲!新生?》獲得銀獎,金獎則由黃鼎鈞《索多瑪的貓》獲得,關錦鵬、周美玲以及葉天倫一致認為《索多瑪的貓》「題材創新,相對其他作品缺點較少,用年輕人角度描寫趴場生態,選中一個的確值得被重視的次文化現象。」日後《索多瑪的貓》若有機會進行拍攝,影展單位將協助拍片資金新臺幣三萬元與拍攝團隊的媒合,以及日後營銷宣傳等工作,並期許成為優秀作品在酷兒影展進行公開放映。
《索多瑪的貓》黃鼎鈞獲專業劇本工作坊金獎,圖右為林孝謙導演
[臺灣酷兒獎]評審團
程青松 中國內地著名編劇、導演、作家,《青年電影手冊》主編,「中國電影金掃帚獎」創辦人,曾擔任第27屆金雞獎頒獎典禮總導演。編劇電影《沉默的遠山》、《電影往事》、《叢林無邊》等多次獲得國內外電影節獎項。著作《我的攝影機不撒謊—先鋒電影人檔案》、《國外後現代電影》、《青年電影手冊》、《關不住的春光—華語同志電影20年》、《在光影中旅行》等。2005年在網際網路宣布出櫃,10年來致力於為LGBT群體發聲,2011年獲首屆彩虹媒體獎年度同志致敬人物獎。
程青松(中)與評審們
王耿瑜 和伍迪艾倫同一天生日,在臺灣嘉義出生的江蘇人,電影工作者,電影創作聯盟理事長,臺灣新電影的監製。曾參與《戀戀風塵》,《少年也,安啦!》《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拍攝。
電影音樂製作:練習曲,他們在島嶼寫作,光陰的故事。
左起:共同策展人林杏鴻、評審王耿瑜、李展鵬、程青松、共同策展人林志傑
李展鵬 文化評論人,澳門大學傳播系高級講師,英國Sussex 大學傳媒與文化研究博士,騰訊大家作者,著有《在世界邊緣遇見澳門》等,編有《最後的蔓珠莎華》。
大合影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1日在臺北完美閉幕,隨後將到中南部巡迴,11月2號到11月7號將在臺中萬代福影城播映,11月13號到11月22號將在高雄MLD影城以及奧斯卡影城接力播出。
長按打賞
(隨你高興)
編輯:馬文放
合作QQ:422433359
投稿:filmwoods@126.com
價格:39.00¥/本
匯款地址:
①微信:422433359
②支付寶:13631266078
加微信請註明「購書」
支付寶請備註地址電話姓名
電話:18615754810
聯繫人:馬文放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