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影展今天在臺北圓滿閉幕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TIQFF)特設的「臺灣酷兒獎」今天(11月1日)評選出三部獲獎短片,分別是臺灣的《顫慄》、大陸的《從黑夜到白天》和美國的《When Mom Visits》,其中《顫慄》贏得頭等獎「丁字酷獎」。
在《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的號召下,本屆影展收到約兩百部海內外參評短片,比去年多出一倍,其中《犧牲之旅》《顫慄》《他好嗎?》《十六公裡長的夜》《回家》《他月時》《雙城記》《大龍鳳》《從黑夜到白天》和《When Mom Visits》共十部作品通過初選,在影展期間公開放映。
今年的五位評委是酷兒影展策展人林志傑和林杏鴻、金馬獎資深策展人王耿瑜、澳門《新生代》雜誌總編輯李展鵬以及曾任上海驕傲節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的程青松,經過他們的評選,《When Mom Visits》《從黑夜到白天》和《顫慄》成為「臺灣酷兒獎」得主,三部作品的導演張瓊文、瑪鯊和苗醬以及侯季然分別獲得兩萬、三萬和五萬元獎勵。
評委們表示,《顫慄》這部驚悚片「電影語言流暢,敘事結構完整,文化對話大膽,整體完成度高,演員演出相當到位,而且成功跨類型,涵蓋眾多話題,給觀眾很多想像空間」。侯季然在領獎時說:「從去年到現在,電影終於來到酷兒影展放映,有『回家』的感覺。能得到理解和喜歡,是莫大的榮耀。」
大陸紀錄片《從黑夜到白天》由女攝影師瑪鯊和男友苗醬一起拍攝,記錄了中國11座城市的48名同性戀者及其家人的故事。影片和相關攝影集在今年4月發布後引起廣泛討論,被媒體形容為「中國同性戀者首次群體出鏡」。瑪鯊表示,片中的同性戀者和各自的家庭都有獨特的故事,幸運的人在經歷過震驚、不解和糾結後選擇了接納,完成自我認同,但也有一些人一直身處孤立的暗角,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
美國華人張瓊文執導的《When Mom Visits》反映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片中的母親突然從臺灣到美國探訪女兒婷婷,作為東方傳統女性,母親很難理解西方現代思維,婷婷不知該如何向母親解釋她與同居女友之間的關係,而母親安排的一場相親令她更加苦惱。
臺灣國際酷兒影展今天在臺北閉幕之後,將於11月2日至7日在臺中萬代福影城、13日至22日在高雄MLD影城和奧斯卡影城繼續展映。(ET看電影)
紀錄片《從黑夜到白天》
文|淡藍網
圖|網際網路
本文為淡藍網(Blued)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和視頻素材來自網絡,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