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王牌對王牌》,正如沈騰所說,幾個搞笑擔當也沒抖啥包袱,愧疚得他主動來了一個「鑽行李箱」表演。當然啦,騰哥那180斤的身軀是鑽不進箱子的,表演也失敗了。
不過,遊戲環節的「剪刀石頭布」但是引起了我的興趣。這不是個新遊戲,甚至不是賈玲和沈騰在旁邊插科打諢,大家甚至會覺得很無聊(花花、曉彤和丫丫的大長腿也功不可沒)。
剪刀石頭布通常被當作一種概率隨機的遊戲,遊戲規則非常簡單,布能包住石頭,石頭可以砸剪刀,而剪刀是布的剋星。但是這個遊戲真的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隨機嗎?網上搜了搜,還真有很多人為此做過研究。
首先,從統計學上看,出「布」的概率最小為29.6%,而大多數人喜歡用「石頭」和「剪子」,他們的概率分別是35.4%和35%。
美國有一家研究機構根據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大部分人類均傾向於做出不合理、無意識且在某種程度上可預測的舉動。在頂級高手對決時,它就是一場心理策略的博弈。
從習慣分析:出於雄性激素選擇,男性更習慣於掌控,所以在第一輪出象徵掌握、抓住的「石頭」的機率很大,而「布」代表接納、放手,喜歡出布的人很少。新手喜歡以石頭開局,所以出布的人很容易拿下開門紅。
根據上一局的手勢出拳:讓對手的上局拳法擊敗你將要亮出的拳法。沒有計劃時,人們樂於擊敗自己上局的手勢。例如某人上一局出了布,下一局就會出剪刀,所以你該出石頭了。
當對方連出兩次同樣拳法時:注意連續兩次相同的出拳。很少有人會連續三次出一樣的手勢,如果對方連續兩局出了石頭,下一局很有可能會出剪刀或者布,因此你該出剪刀,這樣至少落個平局。
預測對手招式:人下意識地流露出意圖,在出招前盯住對手的手,如果揮手時他五指緊握,那麼他可能在想出「石頭」,如果他的五指鬆弛,那麼就是「布」,如果只有小指和無名指鬆弛,很可能就是「剪子」。
另外,玩家通常傾向於重複讓他們贏的動作,且某個動作讓他們失敗後他們傾向於將動作升級(比如在輸了之後將出布改為出剪刀)。
據此,還有研究人員根據習慣,可以判斷人的性格和做事習慣:
習慣先出石頭的人:適應能力與協助能力很強,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在發揮你本身卓越的適應能力,努力和周圍的人保持著圓滿而友善的關係。你是個模範型的人物,為人非常誠實,對於超過你所能及或別人所拋棄的事情也會竭盡全力到促成為止。
習慣先出剪子的人:獨立心與忍耐力很強。你可以正確區分對於錯,做事很少輕率,大多都會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再行動。你很有主見,忍耐力強,無論多麼艱辛的事情也會堅持完成到底,隨之做任何事情都很有可能大獲成功。
習慣先出布的人:非常樂觀,喜歡實踐。不僅喜歡積極主動地參與任何事情,還喜歡廣泛交際各個階層的人物。這些因素會幫助你輕易地解決各種事情,立下豐功偉業,獲得巨大的財富。
剪刀石頭布在我們無法作出一些無關緊要的,比如午飯吃什麼之類的原則時,倒還真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喜歡先出什麼呢?歡迎關注 ,一起來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