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己疲憊不堪,美國要求停戰,毛澤東為何還要發動第三次戰役

2021-01-13 韓戰背後的故事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從時間上看,我們知道12月24日第二戰役才剛剛結束,僅僅一周後就發動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歇好了嗎?12月14日聯合國通過亞洲13國提案,決定成立停戰三人委員會,12月22日,中國發表聲明,稱「三人委員會」非法,不進行任何接觸,美國要求停戰,中國不接招,為何?

志願軍太累了

先說說第一問題,志願軍經歷兩次戰役,打退聯合國軍,戰果輝煌,但僅僅一周的時間,已經疲憊不堪的志願軍遠沒有歇好。

喜歡運動的朋友都有經驗,要控制好每次運動的運動量,不能過大,否則你得歇個三五天才能恢復,如果傷了元氣,就得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如果傷了筋動了骨,那就得在醫院躺上三個月,甚至半年。

其實部隊作戰也是一樣的道理,一般來說,打一仗得休整一段時間,恢復後再戰,儘量避免連續作戰。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志願軍經歷兩次大戰,部隊減員已達10萬人,第9兵團最慘,沒有兩三個月無法恢復元氣。第二次戰役後期,聯合國軍敗退三百公裡,半個月內志願軍追了三百公裡,中途還要戰鬥,要知道志願軍可沒有汽車,全憑兩條腿,又是在經過艱苦作戰後,沒歇氣地跑了三百公裡,運動量可是大大地超了,可以說第二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戰士已經是疲憊不堪,一個星期的休整時間太少,不足以完全恢復。

當志願軍推進到38線附近,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達到了500餘公裡,這使得本來就不給力的志願軍後勤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飛機的轟炸,志願軍的汽車只剩下260輛,鐵路幾乎被飛機炸癱瘓了,後勤的運輸能力大大減弱,別說物資彈藥,單單糧食一項,僅能保證最低限量的一半,志願軍戰士處在無衣,無彈,少糧的尷尬境地。

12月8日,彭老總根據部隊的實際情況,向軍委發電,突破38線,打到38線以南已無可能,但在38線以北打一仗還是有可能的。

都歇歇吧

接下來說說第二個問題,美國弄出個「三人調停委員會」,意思很明白呀,你也打累了,我也跑累了,乾脆咱倆不打了,都歇歇吧。

剛才不是說了嗎,連彭總都說打過38線不可能,看來志願軍確實是打累了,美國說都歇歇,那不正好嗎,為什麼毛澤東不同意呢?

看到這個三人委員會,讓毛澤東和周恩來想起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在美國倡導下成立的三人調停小組,結果,調停失敗,國共兩黨大打一場,所以周恩來在聲明中說:「馬歇爾將軍的故伎在聯合國是不能重演的。」

其實,毛澤東早已看穿了美國人的技倆,那就是美國人沒有說的後半句,等我歇好了,我揍死你。

14日聯合國通過停戰決議,15日杜魯門發表演說,宣布16日起美國進入緊急狀態,擴大軍火生產,一年之內將飛機、坦克的產能分別提高5倍和4倍以上,擴大徵兵計劃,將軍隊由250萬人增加到390萬人,不久美國開始管制中國在美國資產並對中國實施禁運。

美國這一連串的動作,充分說明,美國絕不是要停戰,而是要在朝鮮與中國死磕到底,你不是把我趕回38線了嗎,沒關係,下回我把你趕過鴨綠江。

但是,美國知道,死磕之前要作充分地準備,關鍵是要時間,所以就想出個「三人委員會」來糊弄中國,毛澤東是明白人,一眼就看穿了,肯定是不同意的。

乘你病要你命

毛澤東不僅拒絕了美國的停戰請求,還要求志願軍立即發動第三次戰役,這是要「乘你病要你命」的節奏啊。

毛澤東認為在政治上應該儘快發動第三次戰役,有兩點原因,一是,12月24日,中國代表團抵達紐約,伍修權同志代表新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控告美國幹涉朝鮮內政並侵略我國的罪行,如果能在這期間再揍聯合國軍一頓,那效果肯定更加理想。二是,乘聯合國軍敗退之際,儘快打過38線,拿下漢城,痛打落水狗,激化聯合國軍內部予盾,有可能使朝鮮問題較快解決。

在毛的理論裡,軍事是要服從政治的,政治要求要打,有條件要打,沒條件就創造條件打,無論如何,那是必須要打的,所以打第三次戰役的決心就這樣定下來了。

但彭總不是說了嗎,打過38線已無可能,那麼為什麼第三次戰役不僅開打了,而且效果還不錯呢?

有心人已經注意到了,彭總說不可能是12月8日,第三次戰役開打是12月31日,12月8日不可能,不等於12月31日仍然不可能,這期又發生了什麼?

首先,蘇聯的2000輛汽車到了,這可是雪中送碳呀,這大大加強了志願軍的後勤運輸能力,這可是一下起提升了將近四倍,除了保證糧食外,還能運進一部分物資和彈藥。

其次,朝鮮同志又籌集了三萬噸糧食,基本解決了第三次戰役的糧食問題。

第三,當打到38線時,堅持在敵後打遊擊的朝鮮人民軍陸續歸建,經整頓已有3個軍團可以投入戰鬥。

第四,在史達林的幹預下,「聯司」於12月4日成立,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鄧華、洪學智任副司令員;朝鮮人民軍方面委派金雄任副司令員,樸一禹任副政委。

總結以上幾條,可以發現,糧食不缺,物資彈藥也基本得到補充,兵力也不是問題,志願軍戰士經過一周的休整,除個別部隊外,大部分戰鬥力已經恢復,中朝兩國軍隊統一指揮的問題也解決了,發動第三戰役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於是志司決定於12月31日發動第三次戰役。

相關焦點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志願軍巧設坑道陣,兩戰殲敵16萬,彭德懷:立即取消第六次戰役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5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雖然我軍一度推進至三七線附近,但最終的戰線還是穩定在三八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志願軍還曾準備發動一次波瀾壯闊的第六次戰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我軍雖然為這場大戰役付出了極大努力,但最終還是隱而未發。
  • 艾森豪為何急於停戰?美軍用大數據方法分析:無法打贏志願軍
    美國空軍也已將其作戰力量的1/5投入了朝鮮戰場,美國在國外建立的軍事基地多為空軍基地,因此,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官要求再派1個空軍聯隊駐日本,另調2個噴氣式戰鬥機聯隊到朝鮮作戰。對此,美國空軍當局表示無能為力,「因為他們再也沒有多餘的空軍部隊可以抽調了。
  • 抗美援朝 距離停戰前十五分鐘 為何志願軍還炮轟美軍?
    在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進入朝鮮之後,平均在一到兩個月之間就會發動一次大型戰役,這讓聯合國軍非常的難受,在五次戰役當中,聯合國軍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之前甚至提到要在聖誕節之前結束這次戰爭,結果第二年聖誕節還沒結束。1951年4月,美國認識到要想儘快結束韓戰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可能。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在中朝軍隊連續取得三次戰役的勝利後,「聯合國軍」乘志願軍和人民軍尚未充分休整之機,由西向東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中朝軍隊開始進行第四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連續進行了三次戰役,打得十分疲勞,大量減員,要完成第四次戰役積極防禦的作戰任務,困難甚大,亟待補充兵力。怎麼辦?中共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於2月7日作出決定,實行輪番作戰。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在中朝軍隊連續取得三次戰役的勝利後,「聯合國軍」乘志願軍和人民軍尚未充分休整之機,由西向東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中朝軍隊開始進行第四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連續進行了三次戰役,打得十分疲勞,大量減員,要完成第四次戰役積極防禦的作戰任務,困難甚大,亟待補充兵力。怎麼辦?中共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於2月7日作出決定,實行輪番作戰。
  • 《金剛川》——真實歷史的冰山一角 從抗美援朝到金城戰役 電影...
    第13兵團過江後,於10月20日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
  • 徐焰: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什麼能贏?| 青課
    毛澤東強調兩條,第一個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就突然襲擊,第二利用夜間行軍作戰,就打夜戰。見了美軍不從正面打專從側後穿插迂迴,美國當時還真沒見過那種打法。1950年10月25日,40軍擊潰南朝鮮軍一個團,這是首戰了,所以10月25日就作為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第二次戰役是戰果最輝煌的一次戰役。當時我軍利用敵人驕狂北進,對東西兩線敵軍都採取側後包抄,在西線差點合圍了美國第八集團軍。
  • 停戰協定
    美國人還有一個傳統方式:老大唱白臉,執行者唱紅臉。表態歸表態,照打不誤。貳插播一下當時戰場上的形勢。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戰後先後發動了五次戰役,前四次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一度佔領了南朝鮮的首都漢城(現在的首爾)。但是在攻入南朝鮮的地盤後形勢漸漸對志願軍不利。
  • 在朝鮮第三次戰役中,彭總收兵驚動毛澤東和史達林,理由讓人信服
    在抗美援朝中,他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在朝鮮戰場指揮戰鬥,他也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中,彭德懷的一些做法讓許多人不解,其中就有毛澤東和史達林,這是怎麼回事呢?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中,由彭德懷率領的抗美援朝志願軍連連擊退,連續8晝夜對美軍迅猛追擊,將戰線推進了80到110公裡。這場戰役可謂是大勝,最終僅殲滅敵軍約1.9萬。
  • 李承晚不滿美停戰談判,韓軍精銳單幹讓志願軍千門火炮揍沒了脾氣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中朝(蘇)聯軍經過長達3年的戰爭,雙方損失大量的人員和物資終於將戰線維持到38°一線,美軍已經明確認識到了中朝聯軍的實力和決心。美軍如果長期深陷亞洲戰場將會對美國一直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全球戰略,同時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
  • 志願軍1100門大炮齊射,韓國王牌軍也擋不住,最終拿下金城戰役
    但老奸巨猾的美國並不是什麼傻白甜,再加上李承晚總是違背美國的指令行事,美國自然就有所保留,不甘心的李承晚依然發動了一場不正義的戰爭。也是南朝鮮軍遭遇到的最大一次潰敗,可以說這都是由李承晚一人造成的。中國自同意援助北朝鮮的請求後,就迅速組建了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參與了規模較大的五大主要戰役,完成了將聯合國軍打回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的初始目標。
  • 血染北漢江:第五次戰役志願軍180師遭受重大挫折始末
    為了弄清180師受挫的原因,毛澤東於1951年6月中旬召見了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毛主席詳細地詢問了第五次戰役和180師受損失的經過與原因。王近山誠懇如實地向毛主席匯報了受損失的原因,重點檢查了自己指揮上的失誤,並請求給自己處分。毛主席對第五次戰役的評價是「打得急了些,大了些,遠了些。」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志願軍入朝最強攻勢,打殘韓軍四個師
    事情還要從1951年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說起,志願軍入朝以來共發動過五次大規模的進攻。其中,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方面在第四次戰役結束後,未能得到充分休整,就在第二天投入新的作戰,試圖殲滅敵軍主力。不過,這也正是志願軍一雪前恥,用更大的勝利來爭取談判桌上有利地位的良機。於是,在毛澤東主席的指示下,彭德懷與鄧華等志願軍高層經過認真研究,決定選取聯合國軍第八集團軍的中部防線實施突破,而且是從東中西三個方向同時發動攻勢,儘可能多的摧毀南朝鮮軍主力。而金城川這一地區為韓軍防禦陣地,較為突出,是一個理想的打擊目標。
  • 志願軍抗美援朝唯一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美國竟不信是志願軍幹的
    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結束(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美國方面提出停戰談判,於是朝中方和美韓方從7月10日起開始了世界戰爭史上最艱難的談判。於是,志司決定讓空軍配合志願軍50軍攻佔這些島嶼。志願軍50軍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在長春起義的原國民黨滇軍第60軍,1949年1與2日改為解放軍第50軍,並被編入四野,曾澤生繼續擔任該軍軍長。50軍下轄148師、149師和150師3個師,共計2.3萬人。1950年10月,曾澤生率領50軍入朝作戰,參加了第一到第四次戰役。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14天的時間裡,殲敵5.3萬,逼著美國和南韓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樣。21次,但軍遭遇志願軍頑強抵抗,屢屢被擊退。20日,敵軍再次調集5個多營兵力,在飛機420架次、坦克22輛掩護下向我方陣地反撲48次,被志願軍步兵擊退28次,其餘均在運動中被志願軍炮火擊潰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01 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金剛川》已經上映,電影以「橋」為敘述點,來展現中國志願軍的偉大。 不管美國遠程炮擊多少次,飛機轟炸多少次,通往前線的橋,總能修好。
  • 第三次戰役後彭德懷收兵,朝鮮十分不滿,主席回復讓人嘆服
    第1次戰役勝利之後,志願軍更是再接再厲,第1次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志願軍就馬不停蹄立刻發動了第2次戰役,在這場歷時40多天的戰役之中,志願軍取得的戰果更舉世矚目: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端嚴酷的天氣之中,連棉衣都沒有裝備齊全的志願軍,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完成了殲滅敵軍3.6萬餘人的輝煌成績,而且,這一次美軍傷亡尤其慘重,3.6萬被志願軍消滅的敵人中,美軍就佔了2.4
  • 韓戰最後一戰,志願軍3小時穿插敵縱深9公裡,給韓國人長記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陣營以美國為代表成立了北約組織,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代表成立了華沙組織,冷戰格局形成,雙方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稍有不妥大戰一觸即發。朝鮮半島成為美蘇爭霸的犧牲品,美國的戰略需求,是準備扶持日本,將日本變成他的附屬國,進而在東亞地區擴張他的勢力範圍,朝鮮並沒有涉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城戰役是志願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也是火力支援最為充足的戰役。整個金城戰役,志願軍共集中了超過1100門火炮,消耗彈藥約3.6萬噸,其中消耗炮彈1.9萬噸,消耗的彈藥數量超過了志願軍前五次戰役的總和。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將南朝鮮軍4個師打殘,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裡,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協議的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