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你好,我想問下我這幾天每天都睡不好,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2月25日,上午9點50分,正在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值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熱線的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鄧娜接到一個市民打來的諮詢電話。
在疫情期間,心理援助到底在疏導大眾和醫務工作者情緒上發揮了什麼作用?又會對大家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當日,記者來到承擔成都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工作的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進行現場探訪。
對於求助者:相當於高壓鍋上的減壓閥
在臨床心理科,記者看到一層樓被分了4個部分,分別為心理熱線服務區、網絡在線區以及現場幹預區,每個部分還被單獨隔離成為了3個獨立的房間,每個房間內都有專家進行值守。
「其實,我們心理援助就是充當高壓鍋上減壓閥的效果,讓大家淤積在心裏面的情緒有個出口釋放出來。」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病區主任何宗嶺介紹,一般來說,他們會根據求助者的不同情況,決定心理援助方式。如果情況嚴重的話,他們就會出現場進行心理幹預治療。
不久前,臨床心理科接到成都某定點收治醫院的求助電話:一對被確診新冠肺炎的母女先後被分別隔離,再加上確診後長期心理壓抑,其中女兒面臨情緒崩潰。「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可能產生一些暴力行為,威脅醫務人員和患者自身的安全。」 接到信息後,成都第四人民醫院醫務科副科長、主治醫師潘柯良和同事一起趕到了現場。
到了現場後,潘柯良和同事對患者實施了心理幹預,並告訴他們要有信心一定能夠治癒。「前幾天我們進行回訪,收治醫院反饋效果非常好,他們現在已經積極配合治療了。」
「除了現場心理幹預外,我們還會進行的電話或者網上心理援助,緩解大家緊張、焦慮的情緒。」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諮詢師張偉告訴記者,通過電話和網絡,他們會給求助者普及新冠肺炎相關的知識。對於一些已經有焦慮行為,如:一周內多次去醫院檢查或者晚上睡不著覺的求助者,「我們會建議他們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改變信息攝入的方式,調節自己的行為。」
對於醫護人員:讓大家恢復一種積極的狀態
其實,心理援助不僅對於普通的市民重要,對正在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也同樣有積極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成都市很多醫院都建立了發熱門診,不少醫護人員被臨時抽調到一線參加相關的治療工作。「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醫護人員也是第一次面對這麼大的疫情。」 潘柯良介紹,在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有些醫務工作者在情緒上難免會產生恐慌和倦怠,這時就需要他們及時介入,進行心理幹預。
「根據一線醫護人員的情況,我們會採取遠程視頻、電話以及小範圍現場疏導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心理放鬆,幫助大家恢復到一種積極的狀態。」 潘柯良說。
面對疫情期間每天大量的心理問題求助者,如何保證心理諮詢師們的心理健康?「對於心理諮詢師,特別是出任務的同事,我們會定期的請專業的心理人員開展專門的心理督導。」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他們已經針對參加疫情防控心理諮詢的職工開展了2次心理督導,「後期還會根據疫情的情況適當增加,一定要讓大家擁有積極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