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人公:陳坤雄
據臺灣媒體報導,家住臺灣,48歲的中重度聽障者陳坤雄的職業夢想是做一名客車司機。年少時,陳坤雄跟媽媽去臺北玩,坐在長途車上覺得可威風啦,在那個時代,汽車在臺灣鄉下還是很少見的,陳坤雄第一眼看見大客車司機,就認定未來一定要做大客車司機,他覺得客車司機相當威風,方向盤比小汽車霸氣很多,而且很喜歡大客車司機快速掛擋的動作,感覺帥爆了。
願望的種子
陳坤雄出生的時候家裡人都未發現他有先天感音神經性聽損,當時家裡人只是覺得他對聲音的反應慢,一直以為是腦子有問題,卻並未在意,直到1歲多到宜蘭體檢時才發現是中重度聽力損失。但那時臺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社會醫保制度並不完善,所以他直到上國中(初中)時才經鄰居介紹去臺北配了助聽器,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出遠門,在去臺北的路上,他被大客車司機迷住了,下車時甚至還偷偷摸了摸大方向盤,他在心底種下了一顆願望的種子——將來一定要做個客車司機。
年少時的陳坤雄佩戴的助聽器可能並沒有那麼好用,那時候也只是簡單的聲音放大器而已,因為總是聽不清楚老師講課,他耽誤了不少學業,後來又因為性格孤僻被同學欺負,高中馬馬虎虎念完,就出去找工作了。
冷眼與嘲笑
他還沒忘記年少時的夢想,第一個去的就是在臺北捷運客運中轉站的大客車司機招聘處,那時候他沒有社會經驗,甚至連駕照都沒有,自然,這一盆冷水潑得他心都涼了。
他至今都無法忘記,那個負責招聘的老司機衝著他嘲笑般地大嚷大叫「聾子永遠別想做司機!」
直到2001年,臺灣開始允許中重度聽障者在自身聽力問題得到有效幹預的情況下考駕照,陳坤雄馬上報了名,在高雄市勞工局舉辦的「大客車駕駛培訓班」考完了駕照,他是班上唯一的聽障者,甚至教官都很擔憂,這樣的人,怕是很難從事駕駛行業。陳坤雄終於摸到了久違的方向盤,他興奮極了,學的也相當認真,卻也很緊張,因為自己畢竟聽的不是很好,怕聽不到外面的喇叭聲,怕聽不到教官的指示,憑著一腔熱血認真學習,倒也很快通過了駕照考試。最後考試完畢,考官還拍拍他肩膀,「年輕人,要加油啊!」。
工作中的陳坤雄(告示上請乘客多多包容)
好事多磨
拿到駕照,陳坤雄當天就直奔臺中市,他早就看好了臺中市招聘大客車司機的廣告,一連遞交了好幾次簡歷,兩周過去,卻如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半點消息。陳坤雄是個老實人,他覺得應該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完完整整反映在簡歷裡。在簡歷顯眼的地方他寫道:我是個聽障人士,但有信心勝任工作。
一個月後,陳坤雄學車時的那個教官很想知道他的情況,出差時到臺中來找他,發現他還沒有被通知面試,就以勞工局身障就服員的身份去東南客運公司協調,並親自寫推薦信打保票,客運公司這才讓陳坤雄去試一試。
起初,客運公司不敢讓他在城裡開車,只給他分配一些城郊支線的短途線路,沒有多少人,路也好開,陳坤雄開心極了,他就要實現他兒時的夢想,這個夢想不大,但很多健聽人都不會理解他激動的心情,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投訴
由於聽障和口齒不清的問題,再加上助聽器老舊,剛開始上路時陳坤雄總是和乘客溝通不暢,最初幾周,客運公司總是收到投訴,說客運公司不負責任,怎麼能讓聾子來做司機呢,一車人的安全誰負責!
為此,客運公司的領導也傷腦筋,一方面,陳坤雄表現優異,並無過錯,聽障也不影響其駕駛;另一方面卻是公眾質疑,但公司領導最終頂住壓力,堅持讓陳坤雄跑客運,還在公車內貼上牌子,告知乘客他是聽障人士駕駛員,請大家尊重他,「若有服務不周敬請諒解」。
陳坤雄(左一)與同事和幫助他的朋友們
隊長
5年後,陳坤雄因無交通事故、表現優異、駕駛技術好等因素被提拔為客運車隊隊長,客運公司為他更換了新助聽器,如今,他早已不在跑支線客運,而是負責臺中市中心線路的駕駛任務,他也越來越自信,因他的陽光笑容,在臺中市頗受好評,乘客也時常給他鼓勵加油。
這個故事就此結束了,一個小人物,在一座不大的城市,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幸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卻讓我們看到,一個聽障者,若要想達到其他人同等的成就,實際付出的卻是不止兩倍、三倍的汗水。
這是一個普通聽障者實現夢想的故事,不是什麼特別宏偉的夢想,但確實好事多磨,也是一個聽障人追夢的經歷。如今,很多職業都為聽障者打開了窗口,聽障者就業不再局限於2,30年前的那些職業,而是越來越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學習、工作,這也是聽力學改變人生的初衷,不是讓聽障者不同於聾人,而是讓聽障者與普通人沒什麼不同。❶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內容
❷ 複製網址在瀏覽器打開
www.audonline.cn
❸ 長按二維碼,關注聽力在線,成為聽力學圈裡人
中國聽力在線是愛耳時代旗下聽力學科普教育媒體,亦是數萬聽力學與言語康復科學工作者及聽損家庭共同關注的聽力行業動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