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697字,圖片12張,預計閱讀時間為7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2020年香港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7月18日至31日接受提名,立法會選戰已正式拉開帷幕。根據香港選舉事務處7月17日發表的2020年立法會選舉正式選民登記冊,地方選區共有超過446萬名選民,已登記選民將於9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在5個地方選區,香港島有約70萬選民,九龍西有約60萬選民,九龍東有近71萬選民,新界西有約130萬選民,新界東則約114萬選民。至於俗稱「超級區議會」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正式選民登記冊載有近420萬名選民。 而在7月16日,香港反對派組織的所謂「初選」,也正式公布了結果,這時間節點拿捏的確實是非常精準。不得不說,香港反對派在立法會奪權和「攬炒「香港社會的事情上用盡了心機。狗頭軍師戴耀廷在7月11至12日搞的非法「初選」,不僅吸引了眼球、混淆了正式選舉程序,也讓眾多市民誤以為立法會選舉已經開始,為香港反對派參選大搞一波宣傳攻勢。尤為可惡的是,所謂的「初選」是在香港第三波疫情大爆發期間進行的,更是人為的加劇了疫情的傳播。我們從「初選」後疫情加速度爆發的趨勢、疫情重災區與「初選」票站的高度吻合等方面,就可見一斑。報導顯示,各區最高票者分別為香港島許智峰、九龍東黃之鋒、九龍西岑子杰、新界東何桂藍、新界西朱凱廸及超區鄺俊宇,可以看出,在反修例效應和《港區國安法》剛剛生效的大背景下,「求變」和「抗爭」心態主導「初選」,致使許多「本土派抗爭派「候選人得票多於傳統「泛民」政客。其實,傳統「泛民」已經分化,很多已經演變成「本土抗爭派」,眾多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也已經蛻變,只是頭上頂著「泛民」的光譜,已經變為激進的搗亂分子。
「初選」在較大程度上受到疫情反彈、傳統「泛民」支持者不習慣電子投票等因素影響,但」初選「結果大體反映反對派內部的不協調──傳統泛民根本無法取得」抗爭派」選民認同,即使嘗試討好對方,卻依舊被視作異類。這結果就導致「老派」亂港分子黃碧雲、「社民連」梁國雄均已出局無緣參選。
這幾位高票當選的人可謂臭名遠揚、人盡皆知。不僅有立法會上扔「臭蛋」、大喇叭襲警的許智峰,「戲精」、「花燕子」岑子杰,還有「河童」黃之鋒,牽手「臺獨」的朱凱迪,「嘻哈議員」鄺俊宇。至於何桂蘭此次被炮製為「票後」,或是博人眼球的又一個「噱頭」和棋子。何桂蘭綽號「立場姐姐」,是前「立場新聞」記者。2011年在香港電臺擔任實習記者,翌年開始在《主場新聞》(《立場新聞》前身)撰寫所謂「社運」報導,曾擔任BBC中文網記者。被香港電臺和BBC兩家反中亂港媒體洗腦後的何桂蘭曾參與「非法佔中」和修例風波,與黃之鋒、羅冠聰等人臭味相投。此次被戴耀廷推到「攬炒」派第一梯隊,恐怕是因為顏值較高的何桂蘭更容易吸引選票,「攬炒」立場較為堅定,能更好地替美西方反華勢力禍亂香港,既然當過BBC記者,在混淆是非和顛倒黑白上自然是功夫了得!說回所謂「初選」,簡單分析可以看出,得票高的無外乎兩類人,一類是深度參與修例風波的所謂「本土抗爭派」,如黃之鋒、岑子杰、何桂藍、劉頴匡之流。另一類是能折騰、「曝光率」高的「泛民」,像鄺俊宇、許智峰兩人在議會內外有較激進言行,甚至曾在示威中被捕,因而受到青睞;楊嶽橋、譚文豪也因在修例風波期間「鬧事」吸引眼球而得票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