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7月11日和12日為立法會選舉進行所謂「初選」。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一回應時指出,香港選舉制度沒有「初選」機制,如果所謂「初選」是為達至所謂「35+」結果,目標是阻撓政府施政,可能違反香港國安法中顛覆政權罪行。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表示,所謂「初選」活動,不論其形式、程序以至結果均不為香港選舉法律所承認或認可,政府現正深入調查,一經發現有任何違法違規的情況,會即時轉介相關執法部門依法查處。
針對這次所謂「初選」,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秦玥專訪了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
湯家驊認為,在香港選舉的法律安排之下,大家都還沒開始做選舉工作,民主派就已經開始大張旗鼓發動了這麼一輪全面的宣傳,參與「初選」的人士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為自己拉票,對其他參選人士是相當不公平的。所謂「初選」會帶出很多問題,甚至還有可能幹犯《選舉舞弊條例》裡面的刑事罪行。
湯家驊的政治和法律生涯頗有傳奇性,英國寒窗苦讀歸來,長期從事法律工作,1990年獲委任為御用大律師,1999年至2001年曾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湯家驊是香港民主黨派公民黨的創黨成員,2004年至2015年他代表公民黨出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其後因政治理念不同而退黨,另組建「民主思路」。近幾年來湯家驊多次率團訪問北京,他主張「泛民」應該多與中央溝通、對話。
近來,湯家驊與BBC記者激辯的一個片段在內地輿論場廣為流傳。對此,湯家驊表示,在接受外國傳媒採訪時,非常偏頗、不禮貌的對待其實不是第一次了。但「明知山有虎」,選擇發聲是從政的一種責任。他又認為,國家需要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功夫,去扭轉國際輿論的惡劣情況。
以下為對話內容。
秦玥:香港的泛民主派上周末舉行了一個所謂「初選」,來定下立法會的選舉名單,從合法性和公平性來看,您怎麼看這個選舉?
湯家驊:泛民主派的這個「初選」存在著幾個問題。大家要明白,通常民主派舉辦這些網上投票或是公投活動,參加的人一般都是前衛激進、支持本土或非主流民主派的選民,而支持傳統民主派的選民(參加投票)是相對比較少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對這個「初選」結果感到詫異。
第二點,雖然他們說有很多人投票,但首先我們不知道每位投票者是否都符合資格、是否是已登記的選民;另外簡單來說,在300多萬的選民中,民主派應該是佔有不到200萬的選票,甚至有可能超過200萬。這次參與「初選」投票的人數佔了民主派總票數裡的大約1/4。所以如果那些沒參與「初選」的選民出來投票,結果會怎樣?未必和這次「初選」的結果是對稱的。所以這次的「初選」活動未必是一個準確的正式選舉的指標。
雖然這麼說,但是在香港選舉的法律安排之下,這樣一個「初選」對其他參選人是頗為不公平的。因為現在大家都還沒開始做選舉工作,民主派就已經開始大張旗鼓發動了這麼一輪全面的宣傳。參與「初選」的人士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為自己拉票。選舉還沒開始報名,大家都還沒有進行選舉工作之前,這些人就舉行了這麼大型的活動,對其他參選人士是相當不公平的。
另外這次的費用該如何計算?這也是個問題。如果已經對外宣傳你有意向參選,所有的活動理論上都已應該要受到香港的選舉法例所規範。所涉及的費用也應該被計入選舉經費中。那這樣一個「初選」的經費應該怎麼計算?如何申報?將來可能都會有問題。
第三點,如果參加「初選」的人士這次結果落敗了,但他仍然堅持參選。我們都不知道主辦這個「初選」的幕後支持者該如何去處理這種情況。假如幕後人士勸退一些參選人士的話,也可能會幹犯《選舉舞弊條例》裡面的罪行。根據香港法律,如果有人有意願參選,但被慫恿或者受到威逼退出參選,這就構成了一個刑事罪行。所以這個「初選」活動會帶出很多問題。
秦玥:現在看這個「初選」,傳統民主派很明顯輸給了本土派,您覺得未來傳統民主派是否會接受這個結果、比如民主黨?未來民主派是否會大洗牌?
湯家驊:我相信民主黨會接受的。大家看這個結果,其實在主流的民主黨派裡面,唯獨是公民黨還稍微被本土激進派人士所接受,這就形成了民主黨在這次的選舉裡會受到相當大的挫敗。對於未來香港的政治形勢來說,這會產生一個相當大的轉變。
但剛提到了,這次參與民主派「初選」的大部分都是本土派人士,真到了立法會選舉的時候,比較溫和的民主派人士沒能參選,只剩下本土激進派來參選,究竟原先支持溫和民主派的選民,會不會「含淚」投票給這些從政治理念來講未必認同的候選人(本土派)呢?還是不投票呢?或是轉而投給「淺藍」的候選人呢?這些都是未知數。如果一些選民不想支持本土激進派候選人、而選擇不投票的話,最終可能就會影響到泛民所爭取的所謂「35+」這個目標。
秦玥:想和您聊聊前幾天您接受英國BBC Hardtalk訪問這件事,您自己知道該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很大反響嗎?
湯家驊:我開始不是太清楚,但後來好多朋友無論是在香港、在美國在英國甚至加拿大的朋友都發來了簡訊來說他們都看了,絕大部分人說支持我,這點我是欣慰的。但老實說,我對這次民間的反應有些錯愕。
其實在接受外國傳媒採訪時,這些非常偏頗、不禮貌的對待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差不多每一次我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受到的「待遇」都差不多。只不過這一次比較多人觀看,去年修例風波時,我也接受過德國DW電視臺的訪問,當時那個主持人比這次的態度更差,其他的像是CNN等西方媒體的訪問,態度也是相當惡劣,都是抱著一副不願意去聽取任何有關香港國安法的解釋的態度。這相當令人感到遺憾。
因為似乎這方面來看,整個西方媒體輿論是一面倒地針對中國。我認為國家需要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功夫,去扭轉國際輿論的惡劣情況。目前來說,香港人接受外國傳媒的訪問談香港國安法,都是吃苦的。(笑)
秦玥:既然您是知道接受這些西方媒體的訪問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那為什麼您還要接受他們的訪問邀請呢?您的出發點是什麼?
湯家驊:因為我覺得在西方輿論一邊倒的時候,其實更需要中國包括香港發出聲音去解釋清楚,指正他們的錯誤或是偏頗的說法。雖然明知道接受這種訪問會受到不禮貌、不公平的對待,老實說這就是「明知山有虎」,但我覺得這是我從政的一種責任。
秦玥:BBC邀請您上節目的時候,最初定下的討論議題是什麼呢?
湯家驊:他們開始說得很清楚,是討論關於香港國安法的。只不過對方不願意聽我的闡述和解釋,變成了各有各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其實我相信他們也不想訪問我,他們知道我是什麼人,我是不會隨隨便便受到別人的欺凌而不作出反駁的。
但從他們的角度,也沒可能一邊倒只訪問支持西方國家、敵對中國的人士。就算做表面功夫,也需要找一些不同角度的人來講解、來評論。從他們角度來說,我相信他們也不喜歡、不樂意邀請我做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