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

2021-01-07 紅豆的醬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自以為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無數的家庭裡面父母對孩子的有一些行為,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帶來一生的傷害與陰影,有些家長因為他們的教育方法有些不妥,所以用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傷害孩子,而這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其實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與傷痛,甚至會給孩子引發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接下來給家長介紹一部日本電影名字叫《被嫌棄的的一生》,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松子一生從小到大的辛酸故事,即使為別人付出了許多,但是仍然是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在這個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松子是悲慘地,因為松子的一生幾乎都在去討好別人,去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活著。小的時候去扮鬼臉,討好自己的父親,當她長大之後從事工作,為了討好工作中的同事而付出,在自己在愛情當中也儘自己的努力去討好自己的伴侶,忘記了自我。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告訴我們,"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本應該有著被愛的權利,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去傷害孩子一輩子,不要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全感。武志紅老師在書中寫道:"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培養孩子健全的心理的健康的身體。

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個關於缺愛孩子的悲慘故事

在故事的開始講的是一位小侄子為自己的姑姑收拾好去世的遺物,而他的姑姑就是松子,爸爸告訴小侄子說你的姑姑一生是非常無聊無趣的一生,對於小侄子從來沒有見過的姑姑非常好奇,想要慢慢地去了解自己的姑姑的一生。當松子小的時候,家裡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愛,全部傾注了松子的妹妹身上,因為松子的妹妹身體殘疾的即使松子無論如何怎麼努力學習,乖巧聽話都無法博取父母的疼愛。

當松子努力地向自己的爸爸媽媽展示自己燦爛的笑容時,換來父母的冷麵。當松子發現自己能夠通過扮鬼臉的方式博取父親的一笑時,拼命的去扮鬼臉,引起大家的關注。就這樣松子慢慢的長大了,大學畢業之後,聽取父母的意見,去當一個普通的教師,但是卻因為包庇偷竊犯罪的學生而被辭退了,傷心的松子離家出走,開始了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涯,在這一段段的感情當中,即使松子為所有的伴侶努力付出了自己的全身心,但是卻沒有收穫到任何的回報。

松子傷心至極,決定過上一個人的隱居生活,獨自遠走,離開這個家庭,因為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而且是一個人生活下去,自暴自棄,成為了一個醜陋身體肥胖的臭老太婆。精神不正常的松子,因為偶像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但是卻在某一天晚上被路過的小混混亂棍打死,結束了松子悲慘而又無趣的一生。

二、"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故事當中,松子其實是有討好型人格,因為從小到大直到變老,松子都是為了討好別人,獲取別人的關注而活著,他逐漸的在一次次的討好和付出中,忘記了自我,度過了卑微並且悲慘的一生。其實這樣的人,雖然在我們眼中看來非常悲慘,但是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並不少見。

因為父親總是將愛傾注在自己的妹妹身上,所以松子為了討好父親,獲得父親的關注與關愛,逐漸放棄了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松子變得非常敏感,覺得父親是不愛自己了,於是用盡一切辦法付出自己。這時候的松子其實是沒有任何的自我價值感的,這也是松子長期缺愛所導致松子的討好型人格。

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是形成健全人格與身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在小的時候對於父母所說的話以及行為舉止都是無條件相信與崇拜的,這時候的孩子對於父母口中所說的任何事情都選擇相信,所以孩子缺愛,大多數都是父母的不正確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所導致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得知道,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相比於知識最重要的,給孩子知道被愛的滋味是什麼。

三、作為家長學會以下方法,給孩子最好的愛

1、適當給孩子自由

作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要對孩子進行盲目的"綁架",這裡的"綁架"不是將孩子用繩子暴力的綁起來,而是在平時生活當中,無論孩子做些什麼,不要對孩子約束的過於緊,有些時候父母給孩子立下的條條框框以及各種各樣的規矩,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綁架,有些時候給孩子一點自由和放鬆,會給孩子帶來幸福感。

如何給孩子一些自由和放鬆的界限呢?首先我們應該不要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和苛刻,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總會跟其他的孩子有著特別之處和不同的特點,所以我們應該做到的是求同存異,懂得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接納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2、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經常都是必須讓孩子聽自己的,不允許孩子發出任何聲音,其實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適時地聽取孩子內心的聲音,對於了解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這樣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做到的,不要過多的去否定孩子,要多點給孩子自我認同感,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之處,正視自己的問題,面對任何事情,懂得表達自己,告訴孩子其實自己的內心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過於遷就別人。

3、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可以"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當孩子想要買些什麼下意識的,就是跟孩子說不可以,這樣會很容易讓孩子的心裡感到非常缺愛,甚至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懂得去照顧孩子的心理,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能不可以。

比如在日常生活當中,當孩子想要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孩子是否真正的需要這樣東西,而不是給孩子堅決的否定,假如真的不能給孩子買這件東西的時候,應該用更委婉的方式告訴孩子,並且及時的去安慰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我是紅豆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病態型人格」角度,解讀松子的人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由日本導演中島哲也執導,由中谷美紀、永山瑛太等演員出演的一部歌舞劇情電影。該片於2006年5月底在日本首映,至今將近14年,而它在豆瓣上依然保持著8.9的高評分,足以見得大家對它的喜愛。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不幸的命運皆是自我選擇的必然結果
    如果你看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麼你應該對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它在整部電影中出現過兩次,每次出現都會伴隨著死亡。然而,這句話概括了女主人松子的悲慘生活。《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了女主松子的一生,她從小因缺少父愛,完成了心理自卑、缺愛,內心極度渴望被愛。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童年缺失的愛該怎麼彌補呢?
    基說了兩部:「Mary and Max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他是這麼說的「看完這部電影,我哭慘了。」「你一個男生還會因為看電影哭啊?」他沒說什麼。那個時候對日劇一向不感冒,就看了Mary and Max,就是講孤獨患者,社交恐懼患者的信件交流。但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直記在了我的心裡。無意間看到了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太想要被愛反而得不到愛,《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悲劇是緣何產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在國內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國內外發行量高達130萬冊,被翻拍成的同名電影亦很精彩。本文僅就小說進行探討,不涉及電影改編的內容,比如大家廣為熟知的松子做鬼臉這一習慣和松子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些在書中沒有,僅在電影裡出現,屬於導演編劇的再創作。書的開篇用不帶感情的社會新聞一角「足立區日出町公寓內發現女屍」表明川尻松子的死亡結局。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童年被忽視過的人,一生都在尋求被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作家山田宗樹創作的長篇小說,描述的是極為普通的女主角松子悲慘坎坷的一生。松子有一個生病的妹妹,父母把全部的愛給了妹妹,卻忽視了松子,松子是一個從小就缺愛的人,她一直在努力想要得到父親的愛,可因為生病的妹妹,父親總是忽略了她,於是她的一生都在尋求被愛,為了自己以為的愛,可以完全犧牲自己,委屈自己,不斷地討好別人,包括那些傷害和利用過她的男人,這也是她悲慘一生的根源。
  • 重溫《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終於知道,松子為什麼活得那麼悲慘
    「夢想是自由的,但是實現夢想,度過幸福一生的人少之又少。」 這是經典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當中的一句經典臺詞。 細讀起來,著實令人哀嘆。 既認同,又不想認同。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在愛的枷鎖和受虐中,找到自我存在的覺悟
    她遇到不同的愛人,卻不斷慘遭被嫌棄和拋棄,最後一人慘死在髒亂惡臭的出租屋前方的小河邊。松子的一生引來人們的黯然落淚,有人評論到:「沒看懂的,你們一定很幸福吧......請一定一定要一直幸福下去。」而這恰恰是松子一生追求愛,最終卻淪為「愛的枷鎖」的態度。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度盡世人,卻用愛讓自己失衡!
    有人說松子一生時間將自己活成了一個loser,但是她的失敗都是因為她在渡世人,從始至終。松子是一個有大愛的人,但也僅到此為止。這是一個肉身的菩薩。稍微有點心理知識的人都知道,馬斯洛理論的五大基本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然而這個理論上只是普片性的,松子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因為她一生都在第三需求上執著,是的,愛。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這一生,其實最對不起的是她自己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得到父親的愛似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對松子來說,這簡直比登天還難。影片中有一段松子的自白,「博取父親的歡心,獲得父親的稱讚,贏得父親的認同,這是我最大的動力。因為我覺得,只有努力成為父親眼中理想的女兒,才能從久美身邊把父親搶回來。」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人就怕活成松子,愛得太熱烈,也太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作品,影片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松子的女人熱烈去愛,卻愛而不得的一生。自始至終,性感貌美的松子唯一想要的,只不過是與一人相守,但她卻落得邋遢發福、橫死公園的下場。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關係可重塑,關係可毀滅
    最近看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看標題我以為是很沉重基調,竟沒想到劇情有點詼諧,配樂甚至有點歡樂與跳脫,觀影過程平平靜靜甚至帶著微笑。可到了晚上躺下睡覺,某種黑壓壓的窒息感,像突然來襲的龍捲風。松子是家裡的老大,有一個弟弟,一個長期臥病在床的妹妹。松子的爸爸把所有關注都給了妹妹,松子說,小時候她總是一個人,他們3個看起來才像一家人。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悲慘的一生,缺愛的松子,原來也是被愛的
    這部影片就是根據一個已經去世的「女優」的一生創作完成的。其實對於AV我並沒有多大的偏見,畢竟就只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嘛。也可以說我是很尊重AV「女優」的,就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而已。她們並沒有自輕自賤,這就夠了。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就是影片名字中的「松子」,說到她肯定是和「嫌棄」這一個詞有關了,她這一生確實是被嫌棄的。
  • 從人格心理學角度分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悲劇性人格...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於2006年上映,這部電影是由獲得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獎的中島哲也導演,影片開頭以典型的日式」死亡美學「來引起觀眾對於劇中人物悲劇命運的思考,是一部笑中帶淚的影片,以松子的死亡為開端,以松子的侄子的視角帶領我們走進松子的一生。松子是一個童年被父親忽視的小女孩,然而內心依然豐富明快,為了博得父親的喜歡,她經常扮鬼臉。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關係,是生命最本質的渴求
    影片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松子渴望愛、渴望被愛坎坷曲折的一生。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松子,終其一生都在試圖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穩固的親密關係,卻求而不得。松子對每段感情都全身心付出,姿態低到塵埃,卻沒一段感情得到善終。松子的一生是被嫌棄的一生,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松子的悲劇呢?本文通過「原生家庭」,「戀愛模式」,「親密關係」三個關鍵詞,深入探討松子悲劇人生的背後的原因。
  • 聊聊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今天,我們來聊聊《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01.片中的松子,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渺小可憐卻從不令人心疼,永遠得不到偏愛,永遠沒有存在感,永遠不會是人群中閃閃發光的焦點。和一個落魄而鬱郁不得志的作家「八女川」在一起,可作家最後還是選擇了死亡,留給松子的,只有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也在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了松子的一生。後來,她成了作家朋友兼對手的情婦,卻又被背叛,他說「我一點也不愛你,但你是性感的」。於是,松子用她的性感,做了浴室女郎,還跟了一個渣男,被騙光所有錢財,最後松子殺了那個男人。
  • 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重磅卡司
    」 豆瓣高分小說/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曾打動無數人,對它的討論和解讀一直經久不息!2020年,她將在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演繹那個讓萬千女性惦念、憐愛、共鳴的「松子」。 張靜初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人物氣質似乎也有著太多的相似性——在嚴格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注重精神的追尋和自我實現、努力把握著對生活和命運主導權、熱情充滿希望、也可以堅定到不顧一切……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無題
    松子的一生真是不容易啊。從小時候起為了獲得父親的認可就讓自己活的那麼累,上的學校,選擇的職業都是父親說希望的,甚至於在小時候發現父親看自己的鬼臉會笑就經常扮鬼臉以至於長大後碰到緊急情況就會露出鬼臉(笑哭)。和喜歡的人沒有一個是有好結果的。但是松子的一生最幸運的還是碰到了她的那個朋友,我覺得她和那個朋友在一起生活的那段時間應該是最開心的,直到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孑然一身的。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人過於貪戀愛情,註定得不到幸福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共有過五個男人,她貪戀著愛情,一旦愛上便馬上傾其所有。但是,這五個男人卻在不斷給予她希望,又不斷剝奪的過程中,讓她一步一步走入深淵。松子本是一個聰明優秀的女人,又溫柔漂亮。但卻在愛情這件事情上一直犯傻,甚至傻到作踐自己。她是那種不能沒有愛情的女人,會因為愛一個男人丟失所有的理智,又會因為失去一個男人自甘墮落。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缺愛是一個女人一生的悲劇
    步入晚年的松子在出租屋房間外面的牆壁上寫上這幾個字。我想經歷了不斷沉淪的大半生,對愛情失去力氣的松子在寫下這幾個字的時候,或許已經明白:這一生她全心地愛過很多男人,卻唯獨沒有愛過自己。在讀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繼而又看了該書改編的電影。「松子」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我們身邊就有「松子」存在,而且十分普遍。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出處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提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很多人會想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小編也是因為這句話去看了《人間失格》,翻遍整本書都沒有找到這句話。直到後來機緣巧合看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邂逅了松子,才知道原來這句話出自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