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自以為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無數的家庭裡面父母對孩子的有一些行為,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帶來一生的傷害與陰影,有些家長因為他們的教育方法有些不妥,所以用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傷害孩子,而這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其實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與傷痛,甚至會給孩子引發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接下來給家長介紹一部日本電影名字叫《被嫌棄的的一生》,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松子一生從小到大的辛酸故事,即使為別人付出了許多,但是仍然是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在這個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松子是悲慘地,因為松子的一生幾乎都在去討好別人,去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活著。小的時候去扮鬼臉,討好自己的父親,當她長大之後從事工作,為了討好工作中的同事而付出,在自己在愛情當中也儘自己的努力去討好自己的伴侶,忘記了自我。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告訴我們,"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本應該有著被愛的權利,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去傷害孩子一輩子,不要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全感。武志紅老師在書中寫道:"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培養孩子健全的心理的健康的身體。
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個關於缺愛孩子的悲慘故事
在故事的開始講的是一位小侄子為自己的姑姑收拾好去世的遺物,而他的姑姑就是松子,爸爸告訴小侄子說你的姑姑一生是非常無聊無趣的一生,對於小侄子從來沒有見過的姑姑非常好奇,想要慢慢地去了解自己的姑姑的一生。當松子小的時候,家裡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愛,全部傾注了松子的妹妹身上,因為松子的妹妹身體殘疾的即使松子無論如何怎麼努力學習,乖巧聽話都無法博取父母的疼愛。
當松子努力地向自己的爸爸媽媽展示自己燦爛的笑容時,換來父母的冷麵。當松子發現自己能夠通過扮鬼臉的方式博取父親的一笑時,拼命的去扮鬼臉,引起大家的關注。就這樣松子慢慢的長大了,大學畢業之後,聽取父母的意見,去當一個普通的教師,但是卻因為包庇偷竊犯罪的學生而被辭退了,傷心的松子離家出走,開始了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涯,在這一段段的感情當中,即使松子為所有的伴侶努力付出了自己的全身心,但是卻沒有收穫到任何的回報。
松子傷心至極,決定過上一個人的隱居生活,獨自遠走,離開這個家庭,因為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而且是一個人生活下去,自暴自棄,成為了一個醜陋身體肥胖的臭老太婆。精神不正常的松子,因為偶像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但是卻在某一天晚上被路過的小混混亂棍打死,結束了松子悲慘而又無趣的一生。
二、"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故事當中,松子其實是有討好型人格,因為從小到大直到變老,松子都是為了討好別人,獲取別人的關注而活著,他逐漸的在一次次的討好和付出中,忘記了自我,度過了卑微並且悲慘的一生。其實這樣的人,雖然在我們眼中看來非常悲慘,但是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並不少見。
因為父親總是將愛傾注在自己的妹妹身上,所以松子為了討好父親,獲得父親的關注與關愛,逐漸放棄了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松子變得非常敏感,覺得父親是不愛自己了,於是用盡一切辦法付出自己。這時候的松子其實是沒有任何的自我價值感的,這也是松子長期缺愛所導致松子的討好型人格。
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是形成健全人格與身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在小的時候對於父母所說的話以及行為舉止都是無條件相信與崇拜的,這時候的孩子對於父母口中所說的任何事情都選擇相信,所以孩子缺愛,大多數都是父母的不正確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所導致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得知道,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相比於知識最重要的,給孩子知道被愛的滋味是什麼。
三、作為家長學會以下方法,給孩子最好的愛
1、適當給孩子自由
作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要對孩子進行盲目的"綁架",這裡的"綁架"不是將孩子用繩子暴力的綁起來,而是在平時生活當中,無論孩子做些什麼,不要對孩子約束的過於緊,有些時候父母給孩子立下的條條框框以及各種各樣的規矩,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綁架,有些時候給孩子一點自由和放鬆,會給孩子帶來幸福感。
如何給孩子一些自由和放鬆的界限呢?首先我們應該不要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和苛刻,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總會跟其他的孩子有著特別之處和不同的特點,所以我們應該做到的是求同存異,懂得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接納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2、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經常都是必須讓孩子聽自己的,不允許孩子發出任何聲音,其實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適時地聽取孩子內心的聲音,對於了解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這樣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做到的,不要過多的去否定孩子,要多點給孩子自我認同感,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之處,正視自己的問題,面對任何事情,懂得表達自己,告訴孩子其實自己的內心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過於遷就別人。
3、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可以"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當孩子想要買些什麼下意識的,就是跟孩子說不可以,這樣會很容易讓孩子的心裡感到非常缺愛,甚至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懂得去照顧孩子的心理,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能不可以。
比如在日常生活當中,當孩子想要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孩子是否真正的需要這樣東西,而不是給孩子堅決的否定,假如真的不能給孩子買這件東西的時候,應該用更委婉的方式告訴孩子,並且及時的去安慰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我是紅豆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