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關張飛和關羽的描寫是極多的,畢竟是劉皇叔的得力武將加兄弟,自然要多加些筆墨了。我們看到的關羽和張飛,除了勇武過人之外,他們兩個有著恰恰相反的為人處世方式。
關羽善待士卒,卻瞧不起士大夫級別的人,這一點從很多事情都能看出來,比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遇到一個土匪叫做周倉,他把周倉收下之後周倉瞬間就成為了他的心腹。即使是單刀赴會都帶著周倉前去,可見他對周倉的信任。對一個土匪如此信任者,不多見。但是面對諸葛亮這個軍師,關羽態度就有點不同了,他從看不起,一直到和諸葛亮鬧矛盾,所以左後逼得劉備都不得不把他派去荊州鎮守,意在遠離諸葛亮,免得鬧矛盾。
張飛就不一樣了,他對諸葛亮這樣的人欽佩至極,諸葛亮和他的關係也十分的好,他軍師長,軍師短的叫著,唯諸葛亮之命令是從。但是另外一面,張飛對待下面的士卒就很不客氣了。平時還好,生氣的時候就鞭打虐待軍士,最後他自己也死在了這個惡習上面,尤為可悲。
張飛和關羽為何對人對事如此迥然不同呢?
這就要從他們認識之前說起了。張飛之前是一個屠戶,而且是有錢的屠戶,不僅有自己的莊園,酒店,而且還是老闆,所以他從小就有上位者的氣息,對待下人自然不客氣,對待有文化的人自然尊重。
但是關羽不同,他出身農村,還為了弘揚正義殺了惡霸,逃亡好多年,賣棗為生,深知下層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對下層人民自然一向是最好的。與此同時,他對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階層則是充滿了仇恨,認為他們讀書雖多,但是道德不咋地,不懂義氣等等。
所以,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和他的出身關係很大,即使以後大富大貴,也很難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