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記憶】馮明禮 ‖ 攀枝花東區密地街道艱苦創業歷程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馮明禮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攀枝花東區密地街道艱苦創業歷程

馮明禮

我於1970年從部隊退伍回蓬溪縣。同年10月,適逢渡口市到我們家鄉招工,與我一起被錄用的工友有700多人。我在礦山井巷公司工作了4年多,1975年調至東區參加基層政權建設,是早期調入東區政府的幹部之一。回顧以往艱苦創業歷程,令人感慨萬千,難以忘懷。

01

東區成立之初,真正是是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

1973年,東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成立後,把基層政權建設放在首位,在成立街道辦事處的同時建立城市居民委員會。攀枝花、密地、和倮果三個街道辦事處的成立較江南的大渡口、炳草崗晚將近一年,工作人員主要從礦山各公司抽調。我是1975年2月28號到的東區,被安排在密地街道辦事處。我是最早到密地街辦的4個人之一,記得有李春興、劉道奇、張大廷和我。不久,張大廷被推薦上工農兵大學去了,實際在辦事處工作的只有3個人。

今日攀枝花東區美景(圖片來自網絡)

那時,還處於十年「文革」動亂時期,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職工工資低得可憐,許多幹部包括我本人一個月才30幾元錢,況且老婆孩子大多在農村。當時企業工資高於政府部門,許多同志都不願意到東區工作。密地街道成立時,沒有資金修建辦公房,只好找到一處原鐵道兵遺留下來的幹打壘簡易房子作辦公場所,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建起一棟8層全框架、3個單元、面積1900平方米的辦公兼住宿樓。

成立居委會也十分困難,1986年底以前每個居民委員會每月工作經費只有20元,其中5元用作辦公費,15元作為居委會幹部生活補貼,人均每月不過3~5元,最低的只有2元。居委會的工作十分瑣碎,要找到一個既耐心能幹又願意為社會作奉獻的同志真的很難。一開始,攀枝花街辦從礦山公司抽調的幹部因嫌條件太差先後回原單位去了,街道辦事處暫停辦公,日常事務交由密地街辦代行處理。我們為了說服一個同志出來做居委會工作,要反覆登門、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最遠的地方在蘭尖礦,來回全靠步行,有時半夜三更才從蘭尖礦出發回家,回到住地天都快亮了。

02

當時的情況這樣的,一方面有許多家屬子女找不到工作,一方面社會上又有許多事情沒有人去做。

1975年7月,區革委會籌備小組在組建街道辦事處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同時,制發《東區發展街道工業及加強經營管理的試行意見》。《意見》確定了「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拾遺補闕,當好配角,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為城鄉人民生活服務」發展街道工業的指導思想,並明確街道工業是集體所有制經濟,實行以廠、社、隊、組為基本核算單位,自負盈虧和靈活的收益分配與生活福利政策。各街道自力更生,土法上馬,在原有基礎上因地制宜興辦採石、水泥瓦、棉絮加工、金屬製品、化工等項目。

密地街道安排我主抓街道經濟發展。興辦街道企業,一無場地,二缺資金,完全是白手起家。

我們興辦第一個街道企業是1975年辦起的預製板廠。

起初,我們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當時的水泥瓦、地溝蓋板以及建房所需的樓房預製板十分走俏,要生產這些產品,必須要有較寬的場地。找來找去,找到原鐵道兵8723部隊修建鐵路時搭建的一處豬圈,他們調防後,該地屬於西昌鐵路分局。我們幾經輾轉找到鐵路部門協商,以安置他們的家屬子女為前提終於租借到這塊地盤。然而,上級沒有資金支持,怎麼辦?我們找到礦山公司物資處,向他們借了2噸水泥,水泥在當時是計劃分配物資,一般買不到。產品所需河沙在金沙江邊就地取材,只需勞力,不用錢買。產品需要的細碎石在蘭尖礦「五七」連賒。最後是模具問題不好解決,製作模具所需的木材不是買不到而是買不起,後來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攀鋼建築安裝公司,借了10套模具才終於把預製板廠勉勉強強辦起來。10套模具顯然不夠,我們動員職工家屬到處拾撿別人丟棄的廢舊木材、包裝箱,甚至連家裡的床板、雞圈、院牆圍欄都拆來製作模具。投入生產期間,全靠人工拌料,尤其那些女職工們,頂著30多度的高溫幹活,可以說是揮汗如雨。

這個廠於1975年2月開始興辦,5月份投產,到年底除了發給職工工資、償還賒借的各種材料款項外,盈利7萬多元。這個廠當年就安置無業人員38人。第二年,我們購置了攪拌機,預製板廠年產值飆升至40多萬元。

隨著要求就業的人員不斷增多,我們考慮到那些女職工勞動強度不宜過大,便把水泥瓦生產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個「三八」水泥瓦廠。

攀枝花市東區鳥瞰(周良 攝,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03

1977年2月,我們發現市場上肥皂、蠟燭、衛生球之類的日用化工商品十分暢銷,尤其肥皂還要憑號票供應。

蠟燭,這個在今天看來再簡單不過的日常用品,但在當時為開發這個產品,很是經過一番周折。為了找到蠟燭製作方法和買到生產蠟燭的機器,我們根據別人提供的線索,專程去成都日用化工廠。讓人失望的是,該廠擔心技術外洩會增加競爭對手,不讓我們參觀生產過程和機器設備,更不提供任何技術資料。我們覺得既然到了這個廠,無論如何也不能空手而歸,便在該廠的廢料堆裡尋找有沒有我們需要的東西。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找到了一臺該廠更換下來的、據說還是日本人製造的廢舊蠟燭機。為了不讓他們發現我們的意圖,便不動聲色地離開了該廠。回到渡口,從攀鋼運輸隊請到一位姓林的技術員(後來晉升為工程師),通過關係再到成都日用化工廠,把那臺報廢的蠟燭機的草圖給繪製了回來。林技術員根據其原理進行重新設計,將手工操作改為電動生產,其功效比原來不知提高多少倍,產品由百貨公司包銷。成都日用化工廠得知後反而前來渡口取經學習。

為此,我們採取「滾雪球」的方式先後辦起日用化工廠、麵條廠、飼料廠、藤椅廠、五金廠、製冰廠、鋼球廠、花崗石廠、彩印廠等30多家工業企業。1999年,街道工業總產值達5118萬元,實現利稅291.6萬元,安置就業300餘人。2000年有工業企業23個,產值7830萬元,利稅295萬元,從業人員達600餘人。

以後政企脫鉤,各工商企業紛紛轉為股份制或民營。

回顧過去,自己為東區的經濟發展做了一些應有貢獻。如今我已退休,看到今天的東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倍感欣慰。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馮明禮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記憶】馮明禮 ‖ 攀枝花東區密地街道艱苦創業歷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記憶】林道鵬 ‖ 金沙江畔起高爐——記攀枝花市...
    【方志四川•記憶】林道鵬 ‖ 金沙江畔起高爐——記攀枝花市三線建設者梁才章 2020-12-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記憶】楊明強 ‖ 為國選才樂奉獻 勇立潮頭鼓與呼...
    原創 楊明強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01謹以此文獻給甘為人梯的廣大教育招考工作者為國選才樂奉獻勇立潮頭鼓與呼——從招考改革歷程看《招生考試報》的前世今生和傾情奉獻(三)
  • 產業園競爭力|揭秘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為何在科研投入排名中...
    2020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攀枝花創新開發產業園區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更名為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四川日報全媒體 川觀智庫聯合重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四川重點產業園競爭力指數》報告中,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列技術競爭力指數榜單第二,在前五名中為攀枝花佔據一席之地。園區科研投入有多少?又是如何走出一條園區特色的發展之路?讓我們去一探究竟吧!
  • 【方志四川•記憶】珍貴!一段10多分鐘外國紀錄片,看1940年老...
    【方志四川•記憶】珍貴!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豔萍 ‖ 支離的記憶和脈絡
    原創 楊豔萍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支離的記憶和脈絡 楊豔萍這條街,不起眼,與中國無數個邊遠小縣城改造後的街道並無二致,還有著一個在百度上一搜索便會跳出成千上萬個相同詞條但內容不同的名字——民主路。
  •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記憶中殺年豬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記憶中殺年豬 2021-01-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座不像四川城市的地方—攀枝花
    之前已經來過很多次攀枝花市,但是都沒想到竟然被雲南省包裹著,好奇心驅使下,我查了攀枝花的歷史沿革,發現這是一座「特殊」城市。因為網上很多雲南人說以前攀枝花就是雲南的,但是很多四川人又說攀枝花自古都是四川的。
  •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成都方志
  • 【方志四川•散文】戴耕泓 ‖ 染坊記憶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染坊記憶戴耕泓 參觀成都蒲江縣明月村的鄉村旅遊,一些手工作坊吸引了我。當植物染布坊出現在我眼前時,已經遠去的記憶被拉了回來。 就在建國前幾年,我的媽媽出生了,深深淺淺的藍,清清淡淡的草木香,成為她記憶中染坊的味道。媽媽排行老大,每天放學後就在店裡記帳,染坊的整套工藝對媽媽來說是耳熟能詳: 第一步,準備好充足的染料。隔一段時間,城外種藍草的農民就拉來一車做好的靛,用蔑籃挑到染坊內直徑3米的料池裡。 第二步,調色。調配藍色的深淺。
  • 「四川特區」攀枝花:是「鋼城」還是「甜城」?
    圖/視覺中國高山大河構成了攀枝花的基本肖像,也深刻影響和制約著攀枝花的社會經濟,這在攀枝花的行政區劃、聚落分布和城市形態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無論攀枝花與外部,還是其內部「三區兩縣(西區、東區、仁和區、鹽邊縣、米易縣)」以及更小層級的區劃,大都將山川峽谷作為區域的天然界線,「山川形便」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 【方志四川•記憶】雜菜雜碎也飄香——艱苦歲月的街頭美味
    【方志四川•記憶】雜菜雜碎也飄香——艱苦歲月的街頭美味 2020-12-22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鳳凰·品質】東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建設——愛賞東區 傳承教化 鳳凰師生踐行篇(三)傳精神 承美好
    博物館中一樣樣三線建設中所用的圖畫、書信、報紙工具……讓我們重溫了紅色記憶!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員和幹部聽從黨和政府的召喚,義無反顧地奔赴建設三線的戰場,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無私地奉獻他們的才華、心血和青春,創造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臧克家曾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死了的是肉體,但活著的是精神!
  • 影視「川軍」集結「英雄攀枝花」大型工業史詩電視劇《大三線》開機
    四川新聞網攀枝花6月30日訊(高澤勇)攀枝花為什麼這樣紅?再現三線建設激情燃燒歲月的電視連續劇《大三線》將為你揭曉答案。6月30日,這部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四川廣播電視臺、峨眉電影集團公司、成都天音奇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工業史詩電視劇在以花命名、英雄輩出的攀枝花市正式開機。開機儀式在入選「四川十大歷史文化地標」的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舉行,中共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雲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波主持,市領導黃正富、李群林、江海、馬曉鳳出席。
  • 【方志四川•記憶】雷映松 ‖ 清代及民國時期渠縣有慶之匪患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清代及民國時期渠縣有慶之匪患雷映松清代及民國時期,四川渠縣有慶地區匪患層出不窮,人民實以為災難,擇其重大者簡述之:黎細細匪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雷映松(四川省渠縣地方志辦公室)配圖:方志四川方志四川部分圖片、
  • 電視劇《大三線》今日開機重現攀枝花三線建設英雄史詩
    電視劇《大三線》今日開機重現攀枝花三線建設英雄史詩 2019-06-30 23:45:00來源:央廣網
  • 【方志四川•散文】曹茂 ‖ 執著藝術追求 釋放生命精彩——記我...
    原創 曹 茂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會理縣武鬥導致無法生產,磚瓦廠搬到了渡口(攀枝花)市仁和區沙溝村進行生產。在這裡,父親有了學習打籃球的機會,身高得到增長,迅速長到了1.82米。「文化大革命」十年,父親的人生雖也受到很大程度影響,但他並沒有荒廢時光,鍛鍊身體,堅持繪畫,結婚成家。1969年初,父親和母親裴芳舉行了婚禮,那一天正好是會理縣革委會成立的日子。
  • 弘揚「三線精神」 在「大考」中寫好攀枝花答卷
    三代接力 「三線精神」成「基因」3月1日,身為「攀三代」的思揚,在大學網絡思政課堂上傳了一篇配圖短文,照片的主角是一朵捧在手裡的攀枝花,背景是虛化的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博物館像一朵放大的攀枝花,那裡存放著故鄉的過去。當年的號子已聽不到,但記憶沒有消失。」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影像】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3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鄰水篇鄰水篇 預告片 古時,大洪河名為大鄰水,御臨河名為小鄰水。《輿地紀勝》記載:「鄰水有二,大鄰水出鄰山頂上,西南流經鄰水,入巴縣界。
  • 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商會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9月25日...
    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商會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9月25日成立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9-27     來源:Hello攀枝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