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2019年6月26日,在嗶哩嗶哩十周年的活動中,現場公布了《三體》動畫化啟動,並發布了首款動畫概念PV。消息一經曝光,引爆了無數科幻迷的期待。當日公開的PV,更是刷屏了網絡。
接下《三體》動畫版的製作,對於藝畫開天來講,無疑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動畫行業一直探尋「破圈」的訴求,而擁有龐大書迷和極高知名度的科幻作品《三體》,無疑是自帶「破圈」流量的項目。
藝畫開天的創始人兼CEO阮瑞
「壓力是很肯定是有的。」藝畫開天的創始人兼CEO阮瑞說。幾天前,藝畫開天又一重要的系列作品《靈籠》下半季正式開播。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阮瑞又透露了《三體》動畫的製作進程。
「超出原著作者想像的東西」
在B站十周年的活動中,《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也來到了現場,成為當場最矚目的存在之一。劉慈欣說:「我現在最大的期待是,作為用畫面來表現科幻的作品,我希望它能夠超出原作者所想像的東西,最好是讓我們看到後,能有倒吸一口冷氣的感覺。」
在採訪中,阮瑞提到劉慈欣的作品《三體》是極具內涵和啟迪性的, 「儘可能還原想像,保留思想內涵」是阮瑞和團隊需要做的事情。
「文字帶有空間是非常大的,但影視化作品感受是單一的,因為視覺類的載體傳遞的信息畫面相對來說單一。所以將作者的想像變成具象化的東西,其中產生的差異,以及視覺感受和敘事層面的平衡,都是需要不停地探索。這是最困難的部分。」
阮瑞接到B站製作動畫《三體》的邀約,是在2018年6月,比起接下知名IP的喜悅,彼時阮瑞心中更多的是猶豫和不確定。作為創作者,阮瑞及其團隊都明白《三體》的重要性,更明白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難點。為印證團隊的實力是否達到能接下《三體》的能力,才有了後來首款概念PV的誕生。
「這個PV其實很早就有了,我們是在做PV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溝通,最終才決定了接下《三體》這個項目。」
「2021年與觀眾見面」
在首款概念PV公開後不久,同年11月17日,在嗶哩嗶哩2019-2020「國創動畫作品發布會」上,《三體》動畫版推出了首支正式預告片,進一步展示了三體宇宙的動畫設定,並宣布這一動畫確定將於2021年正式上線。
「目前整個劇本開發到了中後期,導演團隊和美術很早就介入了。而原畫設定、場景概念設計等都積累了很多,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也有觀眾擔心接下《三體》的藝畫開天,會因此影響到《靈籠》的後續製作。阮瑞也明確表示,兩者之間不會有衝突。
就在《三體》官宣動畫化前,2019年初的一部《流浪地球》,再次激起了國內觀眾對於科幻電影期望。而《流浪地球》的走紅,也倒推了觀眾對於科幻影視作品的認知。「《流浪地球》的出現,觀眾對它的認可,是對我們有影響的。觀眾會覺得國內能把這個題材做好,贏得了很好的觀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