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國民討論度最高的影視劇,非《三十而已》莫屬!
劇中的各種人設、臺詞深入人心,「陳養魚」「許放炮」「梁海王」等等各類花名網友信手拈來。要說這劇憑啥這麼火,原因之一在於——代入感太強!
《三十而已》以三位而立之年的魔都女性工作生活視角,揭示了女性走到三十歲時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以及芸芸眾生家長裡短的生活狀態。
王漫妮是每一個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單身女性的縮影。單身女青年,滬漂多年、積極上進,一心只想努力掙錢,拼命工作但也透支了身體,深夜下班暈倒在一人居住的出租屋。
顧佳則是代表中產階級的全職太太。顧佳談吐得體,優雅精緻,老公事業有成,兒子聰明可愛,幾乎就是大家羨慕的「富家太太」的模板,但顧佳的生活並不輕鬆,一方面,輔佐丈夫創業,親自上陣鬥小三,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設法地讓兒子獲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鍾曉芹則是代表普普通通認真生活的都市小白領。鍾曉芹是上海本地人,工作穩定,父母也常常幫襯貼補,生活無憂快樂,幾乎是很多普通滬漂女性理想的模板。但在喪偶式婚姻裡面,常常忍受老公的冷暴力。
雖然三位女主角的背景不同,但她們的焦慮與擔憂讓很多人都有共鳴。30歲的女性,要擔憂的東西,可能比電視劇裡的還要多得多,相應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弱。
但是正如顧佳開導王曼妮時所說:」唯一不擔心後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長」。現實生活中,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要想把前路走長,無非從兩個方面著手:
l 工作上,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這個時代,唯一確定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一天都在瞬息萬變。信息技術的發展,時代的更迭,沒有誰能夠保證自己擁有「鐵飯碗」,永遠不會失業。我們能做的,就是立足行業崗位,推陳出新,不斷強化專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緊跟時代步伐,擁有實實在在的硬實力,即便大浪淘沙,自己也會是那顆發光的金子,不會被淘汰。
l 生活上,強化自身抗風險的能力
網友笑稱:「做人不能太浪漫妮」,從獨居發病入院,到失業連房租都交不起落魄回老家,精緻窮的背面,是將自己赤裸地交付於風雨飄搖之中。如果她擁有醫療險,看病就無需忍著,如果有了年金險,便不致於持續月光。現實生活,禁不起我們毫無顧忌地透支,我們總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規避未知的風險,好讓未來風雨無憂。
《三十而已》已接近尾聲,劇中人物經歷的過的遺憾已無法彌補,但我們自己的人生,還可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