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頸椎病,前路手術與後路手術有什麼區別?

2020-12-24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專家簡介: 侯洋 副主任醫師、留美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脊柱外科 副教授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相應表現的退變性疾病。頸椎病所累及的頸髓是中樞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受壓、受損後所引起的肢體麻木無力、疼痛、感覺異常、頭疼、暈厥、行走不穩、軀體「束帶感」等是頸椎病的典型症狀。

及早治療可以較快緩解椎管和血管狹窄的情況,而當病情加重時,人體自身會產生一些保護性動作,形成不良姿勢,從而影響鄰近的頸椎。就相當於一個磚縫鬆了,其它磚縫也容易隨著鬆掉,此時再手術就更加困難了,而且效果也不一定能夠保證。另外,頸椎病患者剛開始時往往不注意治療,脖子疼時該幹活還是幹活,但實際上脊髓已經受壓了,若遇上緊急事件,比如開車沒系安全帶,當突然剎車時,受壓的脊髓突然受到牽拉就容易導致癱瘓;有的病人還會因為意外摔倒導致四肢癱瘓。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年輕患者局部的韌帶還未完全鈣化、彈性較好,周圍骨質增生程度也不太重,便可以通過理療和牽引等保守治療方法來矯正。保守治療的可以放鬆肌肉、適度糾正不良曲度、改善循環、促進水腫及炎症性物質吸收,雖可在一段時間和一定程度上減輕症狀,但不會從根本上解除客觀存在的機械性壓迫,更多的適用於病情較輕且沒有椎管狹窄的患者,如單純的頸痛或一過性的手麻。如果通過症狀、體徵和影像學表現(X片、MRI等)證實存在明確的脊髓、神經根嚴重壓迫等手術指證,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頸椎病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患者是由於椎管狹窄和血管狹窄而出現一些症狀的,因此手術治療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減壓,只有把壓迫神經和血管的組織,比如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的韌帶和骨贅等切除掉,才能解除壓迫。第二,僅僅減壓還不行,就好比牆上的磚縫把手夾住了,把磚掏空了手指就能抽出來了,但同時磚縫也會鬆掉,整面牆就容易垮。因此,減壓的同時還需要穩定頸椎,就好比把鬆掉的磚縫再填補固定起來,增強穩定性,否則牆垮了就等於脖子歪了。

頸椎病有什麼樣的術式,適合什麼樣的情況呢?簡單來說,頸椎病的術式分為前路手術和後路手術兩種。兩者都具有減壓和穩定脊柱的雙重作用,但適應情況有所不同。

前路手術一般是直接減壓,可切除椎間盤及骨贅而不直接幹擾脊髓,減壓後通過椎體間植骨,去除脊椎不穩因素,包括融合固定手術和非融合手術(頸椎人工間盤置換)。人有七節頸椎,有六個頸椎間盤,大部分患者都是單節頸椎發病。如果是單節段病變,頸椎前路手術肯定是首選方案;雙節段及更多節段病變的患者比較少,所以做後路手術的患者要相對少一些。前路手術的優點是創傷很小,患者恢復快。一般在患者頸部前方切一個2~3公分的小口就能到達椎體的前方,而且是沿著肌肉紋理開刀,對正常的結構破壞很少,病人術後恢復很快,有些患者兩三天就能出院。

但是前路手術的風險比後路手術高,因為頸椎前方有一些很重要的結構,頸椎前面一側是大血管,一側是氣管和食管。所以頸椎前路術,一旦有併發症就是非常嚴重的。當然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這種併發症的風險也越來越低,這也是頸椎前路手術現在開展的這麼普及的原因。

常規的後路手術包括各種椎板切除術、椎板成形術等。頸椎後路的手術往往是針對多節段的頸椎病,如果出現了兩三個節段的頸椎同時受壓迫,那麼從前路做手術的風險比較高,手術時間也會比較長。做後路的手術,患者的神經根功能得到比較好的改善,而且可以保留頸椎的活動度。

頸椎後路手術的風險比頸前路手術要小,因為後路手術完全是在脊髓外做操作,不會直接去觸碰脊髓,對脊髓沒有壓迫,不會造成進一步的損傷。但是後路的手術的減壓是間接減壓,對脊髓前方的壓迫並沒有完全解除,主要是通過後方減壓以後脊髓向後移來緩解症狀的。這要依賴頸椎的整體生理曲度,如果頸椎的生理曲度很好,脊髓後移空間比較大,效果會比較好;如果頸椎曲度不好(頸椎已經變直、或者局部有後凸畸形),可能就不能做後路手術了。

需要強調的是,選擇術式要根據病人的壓迫部位、程度和性質來決定。尤其是壓迫性質。原則是哪裡有壓迫,手術就從哪裡進入。若是前方的壓迫,那就從頸部前方做,後方壓迫就從後方做。有些特殊的情況,如患者發生韌帶骨化,且硬得很嚴重,即使壓迫在前方,也只能從後方去除。臨床實踐中,醫生一般根據具體病情特點和自身技術熟練程度,酌情選擇前路或者後路手術,甚至前後聯合手術。

手術後原有的疾病症狀都會好轉嗎?一般多長時間會改善?通常情況下,如果減壓充分,那麼手術的效果會立竿見影,由壓迫造成的症狀都能夠緩解。但是手術過程中還要保證避免損傷脊髓和神經根,否則病人術後的症狀還會加重。 原則上,術後3-5天頸椎病的症狀就會好轉,術前疼痛的患者,術後第一天應該就能緩解,肢體麻木的患者,症狀恢復的時間相對會長一些。就好比指頭夾在門縫裡一樣,只要打開門縫,手指就不會那麼疼了。

術後頸椎病還會復發嗎?頸椎病有一定的復發率,但復發的機率是和自己的生活習慣相關的。如果做完手術以後自己非常在意,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患者來看待,減少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注意枕頭的高低程度,是能夠延緩病情的發展,降低復發機率的,反之亦然。

術後在生活上飲食休息上需要注意:

第一,要注意休息,避免頸部的過度活動;

第二,注意日常姿勢:儘量不要低頭伏案工作,減少看電腦玩手機的時間,儘量睡硬床,別睡軟床,枕頭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高度(一般來說,最合適的枕頭高度,應該是枕頭的高度應恰好略高於自己一側的肩寬,側睡下去以後,枕頭的高度正好與肩寬匹配;仰臥睡覺時,枕頭儘量墊在脖子下面,讓頸椎有一定的支撐);

第三,儘量避免受外傷。

一般建議患者術後第一年之內複查四次,術後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複查四次,病情穩定後,每年複查一次就可以。

相關焦點

  • 頸椎病患者什麼時候需要戴頸託?手術後?日常生活中?
    得了頸椎病是不是要買一個「頸託」,還是說只有手術後的患者需要?經常看見有人脖子不舒服,會自己買頸託上班的時候戴著,這有沒有必要呢? 得了頸椎病,就要戴頸託嗎?頸椎手術後是不是一定要戴頸託呢?頸椎手術後,比如說患者做了頸椎前路或者後路的手術,也許是微創手術,但是還是建議患者在圍手術期把頸託戴上。
  • 痔瘡傳統切割手術和微創手術的區別有哪些?
    想到要做手術,廖先生有點牴觸,早些年他陪過自己的父親做過痔瘡手術,當時父親難受的樣子還歷歷在目。得知廖先生的顧慮,接診醫生榮新奇了解到廖先生的父親當年所做的痔瘡手術是傳統切割手術,於是為了打消廖先生的顧慮,榮新奇給廖先生科普了現在的微創手術和傳統切割手術的區別。榮新奇表示,傳統切割手術就是外剝內扎術,外剝內扎主要適用於混合痔,既有外痔也有內痔的部分。
  • 手術中的局麻、半麻、全麻,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那麼局麻、半麻、全麻這些麻醉有什麼區別?主要有:表面麻醉:靠塗或噴的方式,將麻醉藥上到皮膚表面或黏膜。常用在眼、耳、口、鼻以及皮膚表面等的淺表手術和檢查,如麥粒腫切除等。雖然很多人因為費用等原因,想要選擇花費少的麻醉方式,但大多數情況下該用什麼麻醉,還是得由醫生根據手術方式、部位,以及你本身的身體狀況決定的。如腹腔鏡手術,就只能用全麻。當然,有時候也能一定的選擇權。如腿部的手術,你就能在全麻和椎管內麻醉中選擇。
  • 真相來了——竟是平平無奇頸椎病
    前幾日,喬醫生看到一則娛樂新聞,女星阿嬌在廈門出差住酒店時,因暈眩倒地而撞破頭,眉骨傷口長達6釐米,經歷了兩次手術,縫合幾十針,破相恐怕在所難免,演藝事業怕是也會受影響。自從yan照門後,到多個男友分分合合,再到這次破相影響工作,真是應了古話「紅顏薄命」呀!
  • 古天樂頸椎移位痛到手術!頸椎病就別拖著,越拖越可怕!
    過了生日後就飛到美國進行了一個大手術,將自己的C5、C6頸部骨頭變成鈦金屬,需半年才能夠康復。」脊髓型頸椎病的其他症狀還包括:Ⅲ 易發人群有統計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人群是脊髓型頸椎病的高發對象。微信公眾平臺:脊椎健康聯盟100個中風的患者中90%有頸椎問題……100個神經性胃潰瘍病症者中有75%有頸椎問題……100個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有頸椎問題……100個老年眩暈患者中50%以上是由頸椎病引發……
  • 上海長徵醫院錢明:頸椎病的常見問題
    人仰臥時,頸椎由於正常的生理前曲,和床面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枕頭就是為了填補這個空隙,並支撐頭部的重量;側臥時,肩部先與床面接觸,而頭頸部與肩部之間的高度差,也需要有一個東西來支撐,人才能安然入睡。因此,合適的枕頭高度就是為了使頸椎保持正常的彎曲,使人處於一種舒適的狀態。那麼多高的枕頭才合適呢?
  • 呵護脊柱健康 正確認識腰間盤突出與頸椎病
    高位椎間盤突出,比如腰2/3、腰3/4椎間盤,可出現大腿前內側或腹股溝區疼痛。3.馬尾症候群: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可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鞍區感覺異常和大小便障礙。急性發病時是急診手術的指徵。 體徵:1.腰椎側凸,是一種為了規避神經根壓迫而產生的姿勢性代償畸形。2.腰部活動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顯。3.腰部有壓痛和叩擊痛。4.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 右臂膀疼痛是什麼病?可能是頸椎病!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
    「右臂膀疼痛是什麼病?不會是得了肩周炎吧?」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念叨。有不少人一旦出現右肩、右臂膀痛,自然而然就聯想到肩周炎,認為活動活動就好了,卻想不到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才是首先要考慮的。50多歲的秦阿姨就是如此。秦阿姨一個多月前右臂膀疼痛,以為是肩周炎,活動活動就好了。
  • 為何30歲的年紀卻有50歲的頸?頸椎病盯上「低頭族」
    佛山日報訊 記者吳昱萱 通訊員三醫宣報導:抖音一刷一上午,遊戲一打一通宵……手機和電腦已成為現代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但長時間的低頭玩手機很容易改變頸椎生理曲度,引起頸椎椎間盤退化、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很可能找上門來。三水區人民醫院脊柱關節外科主任、博士潘磊提醒,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每個人都要注意科學用頸。
  • 世界上最痛苦的手術是什麼?您是否經歷過前五名的臨床手術?
    世界上最痛苦的手術是什麼?您是否經歷過前五名的臨床手術?歐洲醫學書籍《無效藥物》曾說過:不應服用許多藥物,但必須服用;許多治療不是必需的,但已經完成;許多手術使患者更加痛苦,並且也在做。簡而言之,過度用藥很普遍。
  • 世上最痛苦的手術是什麼?臨床上排名前五的手術,你經歷過嗎?
    人活一世,難免會被疾病纏身,很多時候只能通過手術來擺脫病痛的困擾,但很多人一聽到手術就如臨大敵,覺得自己性命堪憂。事實上,手術真像我們想得那麼可怕嗎?世界上最令人痛苦的手術又是怎樣的呢?手術和不手術的區別有多大?
  • 患者小葉的手術「接力賽」—新聞—科學網
  • 重度頸椎病怎麼辦?專家支招這樣做!
    近期,廣州市紅會醫院骨科接診了2名同齡的老年頸椎病患者,由於病情較重,均接受了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手術。兩人退休前分別長期從事外貿和財務工作,常年累月埋頭工作,最終導致了嚴重的脊髓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
  • 前幾年沸沸揚揚的換頭手術,如今進行手術的人到底怎麼樣了?
    現在的科技醫療水平進步飛快,人均壽命相比從前也是有了不小的提升,從古時候人均三四十歲的壽命,到如今平均壽命已經可以達到70歲。然而,秦朝時秦始皇就想著利用仙丹幫助自己長生不老,到了現在醫生們依舊為了能夠實現更高的壽命而努力。前幾年,就有一位義大利的醫生提出了一種換頭手術,這種手術也就是說將一個瀕臨死亡的人的頭部,換到另一具健康的身體上,從而實現壽命的增加。
  • 手腳發麻,當心脊髓型頸椎病!
    其實,頸椎病有很多類型,各自危害性不同,而其中一種叫 " 脊髓型頸椎病 ",主要症狀並不是頸部症狀,而是脊髓壓迫後出現的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等。今年 58 歲的劉先生,關嶺縣人。兩個月前,劉先生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頸部活動受限、酸脹痛,活動時加重。
  • 頸椎病不知道這些,就別亂治療!
    有人會問了;「大夫,我看有些廣告上說的什麼什麼藥,可以溶解骨刺,還能讓突出的間盤迴縮,千真萬確啊!你說怎麼就不行了?」我只想說這些是偽科學的,如果這些能夠實現,哪還有治不好的病呢?這些藥物的發明者不早都成了震驚世界的偉人了嗎?如果那些藥物真能溶解骨刺和突出的間盤,那麼為什麼不會溶解正常的骨頭呢?所以看廣告也辯證思維。
  • 頸椎安康:頸椎病越來越嚴重,有哪些自我防護頸椎病的方法?
    現在頸椎病的患病人群在不斷的增多,隨之而來的也有形形色色的醫治方法,有的醫治方法有作用,有的沒作用,這對於患者來說區別難度真的很大,直接對頸椎病的醫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常常遇到一些患者用過很多種醫治方法,可是到最後結果是錢也花了,時刻也浪費了,病卻沒什麼好轉。
  • 胃癌晚期,做手術和不做手術,有什麼區別?醫生告訴你答案
    胃部的疾病是現在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患有胃病的患者有很多。目前,經過調查發現患有胃癌的機率是逐年升高,在治療這種疾病上也有很多的方法。對於早期的患者,可以使用手術治療的方法治療。病情發展到中晚期的時候,患者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症狀,這個時候可以採用對症治療的方法治療。
  • 女人二胎剖腹產手術時,要順便結紮嗎?過來人:別斷了自己的後路
    二胎剖腹產手術,要不要順帶做這項「隱私手術」?麗麗二胎39周了,由於頭胎剖腹產,二胎早已決定繼續實施剖腹產手術。這次醫生徵詢她的意見:「你這是二胎吧?要不要生孩子時順帶把結紮手術做了?」可到底要不要結紮,她上網搜索了很多過來人的經驗:網友醉清風:我產後做了結紮手術,結果後來就源源不斷的炎症感染了,雖然沒有了避孕的困擾,但是婦科病也找上門了,好心煩。網友樂樂:結紮?我是不會考慮的,現在社會變數那麼大,怎麼能先斷了自己的後路?
  • 餘杭區有什麼好的整形醫院做處女膜修復手術?
    核心提示:餘杭區有什麼好的整形醫院做處女膜修復手術?做處女膜修復手術哪家成功?餘杭區張想做處女膜修復手術,如果她在劇烈運動中導致處女膜破裂,但她擔心手術後會看到。他上網諮詢了醫院的。我們的說:處女膜修復是看不到的。 一般來說,處女膜修復後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