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喬醫生看到一則娛樂新聞,女星阿嬌在廈門出差住酒店時,因暈眩倒地而撞破頭,眉骨傷口長達6釐米,經歷了兩次手術,縫合幾十針,破相恐怕在所難免,演藝事業怕是也會受影響。自從yan照門後,到多個男友分分合合,再到這次破相影響工作,真是應了古話「紅顏薄命」呀!
而在隨後,其經紀人也進行了澄清解釋:阿嬌長期患有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因頸椎問題所導致暈眩。網上一搜,確實阿嬌在以往多個場合都有提及頸椎病。
說到頸椎病,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等;了解的多一點的朋友可能還會知道: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品常不自覺掉落,以及下肢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等也會是頸椎病的症狀。
其實前面所提的症狀,算是頸椎病輕度、中度時候的症狀,如果繼續發展,出現重度症狀的話,暈眩以及頭痛、視力減退、耳鳴、噁心,甚至大小便失禁、四肢癱瘓等都可能發生。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根據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表現不同可分為:
而其中椎動脈型頸椎病便是發生暈眩、猝倒的類型。
椎動脈型頸椎病
這類型的頸椎病,是由於頸部交感神經被激惹導致椎動脈受累,可出現眩暈、視力模糊等綜合症狀,稱之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壓迫症候群、頸性眩暈、椎動脈缺血症候群、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椎動脈型頸椎病較之脊髓型頸椎病略為多見,大多系椎節不穩所致,易經非手術療法治癒或好轉,故住院及需手術者較少。
本型主要引起頭痛症狀。主要症狀表現為:
另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也會有如頭暈或眩暈的症狀,但很少有因頭暈而跌倒者。
頸椎病分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治療方法不同,不同發展階段的頸椎病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1)軟組織型及絕大部分骨關節(紊亂)型頸椎病:原則上不需要手術,均可用非手術方法治癒,如牽引、熱療、阻滯治療、按摩等。對頸椎推拿手法,必須十分慎重,對病理、解剖不明的應予禁止盲目操作。
2)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最早期的頸椎病,這個頸椎病發現的及時就可以使用針灸、按摩、理療等進行保守治療,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會更好,不過需要在正規的機構進行。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緩解患者局部的症狀,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患者局部消炎鎮痛,對緩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3)神經根型頸椎病:一般也無須手術治療,牽引制動通常有效。比如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放射狀疼痛,或伴隨麻木、無力等,說明已經到了頸椎病的中期,如果單純靠保守治療已經無效,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確診進行微創術治療,微創術有著保守治療的安全性與手術治療的效果。
4)脊髓壓迫型頸椎病:採用手術療法較為常見,尤其對急性進行性脊髓損害,CT掃描及造影已經確診者,應儘快手術。對脊髓受到長期損害並症狀日漸或突然加重,非手術療法又無效者,也應採取手術治療,如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前路開窗減壓擴大椎管術,必要時行後路椎板成形術擴大椎管。
5)椎動脈型頸椎病:對頸性眩暈、猝倒嚴重,非手術療法無效而椎動脈造影又已證實者,可採用手術治療,如鉤椎關節切除、椎體間融合等。
6)交感型頸椎病:一般應用非手術治療,對症狀嚴重的頸椎病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7)特殊情況:如巨大骨刺壓迫食管造成吞咽困難者,應予手術治療。
1、改掉傷頸椎的不良習慣
頸椎病高發於辦公族與手機低頭族,由於工作體位和姿勢的關係或長時間低頭,使頸部的肌肉處於一種長期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的韌帶和肌肉受到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而增生,頸椎間盤出現老化、慢性勞損,從而繼發一系列症狀。
這類群體平時應注意:
夏天時,應避免空調冷風直吹脖子,可在辦公室準備一個小披巾,避免頸部受寒;頸部的保暖一方面可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另一方面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使血氣和經絡暢通,有利於營養成分的輸送。
避免空調直吹肩頸部
除了這些生活中的習慣,還應預防頭、頸、肩外傷,成年人從事騎車、健身、街舞等運動時,應穿戴好護具,避開危險;嬰幼兒頸部肌肉未發育健全,抱孩子姿勢不恰當、頂牛和前滾翻等嬉戲,也可能造成孩童頸椎損傷,注意避免。
2、按摩與頸椎病
正確的按摩方法對頸椎病很有效,但大多數的「按摩師」本身不是專業的按摩師。
頸椎病早期症狀輕的時候,不要選擇去按摩院按摩,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確認沒有明顯的神經受壓和頸椎的器質性改變後,可以做一些放鬆肌肉的按摩。對於不同情況,按摩的手法不同,沒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應做簡單、局部的放鬆肌肉的按摩。如果已經發生頸椎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頸椎間盤突出和退變,說明頸椎結構已經出現器質性病變,隨意的手法按摩,特別是旋轉「側搬」脖子等不正確的手法,輕則導致症狀加重,重者可能會造成頸椎附件的骨折、髓核組織的脫出、壓迫神經。對於伴有血管畸形或心腦血管病變的老人,要尤為注意,有些不適合的按摩手法可導致頸椎骨折、椎動脈損傷、腦供血不足等,誘發腦卒中發作。
中醫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說法。由於多種原因造成頸部瘀痧堆積,經絡受阻,氣血不暢,局部出現退行性病變。而梳頭方法進行頸椎病的治療,就是運用牛角梳在頭頸部相應的全息穴區和經絡穴位上不停地刺激,使頭頸部毛孔開洩,體內有害物質外排,經絡暢達,氣血宣通,陰陽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的目的。
喬醫生這裡介紹5種簡單的梳頭法緩解頸椎病:
1)歷梳法:上下左右做長條狀梳理,梳理面壓力大、速度快,有疏洩病邪、流通血脈的功效,適用於痰溼阻絡型頸椎病。
2)項梳法:用梳背或梳柄沿枕部向兩側肩部梳理,然後原路返回,重複10次,有化瘀鎮痛、舒筋活血的功效,適用於各型頸椎病。
3)平梳法:上下左右做短距離的梳理,梳理面壓力小、速度慢,有活血化瘀、通氣活絡的功效,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4)摩梳法:用梳背或梳柄根據治療部位做環形摩動,力度要適宜,以局部發熱為度,有通經活絡、活血補虛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溼型頸椎病。
5)拍梳法:用梳背沿頭頂向枕部拍打,然後再拍打兩側,重複10次,有消除疲勞、疏通經絡的功效,適用於肝腎不足型頸椎病和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3、頸託——讓頸椎休息一下
目前使用的頸託主要有三種:軟頸託、充氣式頸託和硬頸託。
硬頸託多用於頸部急性嚴重損傷,如頸椎骨折、脫位的固定;而前兩種,喬醫生推薦給頸椎病輕症的朋友,它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可以有效地控制頸椎活動角度,減輕關節摩擦對神經根的進一步刺激,有利於病情緩解,使無菌性炎症得到吸收。在急性發作期使用,能夠有效緩解症狀。
希望看了今天的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遠離頸椎病,保持健康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