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堅忍不拔——致敬武漢戰「疫」中千千萬萬個平凡英雄

2020-12-24 央廣網

新華社武漢2月28日電 題:守望相助,堅忍不拔——致敬武漢戰「疫」中千千萬萬個平凡英雄

新華社記者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個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

平日裡,他們是你我的朋友、鄰居、同學;

他們是一個個網格員、快遞員、環衛工、志願者……他們是每天在大街上擦肩而過的普通人。

疫情來襲,他們是逆行者、堅守者、奉獻者。

「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別是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頑強鬥志。」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在非常時期挺身而出,用不平凡的付出傳遞希望,匯集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

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2月24日攝)。新華社發(武漢後湖街道供圖)

堅守,他們彰顯一份擔當

24日,立在武漢街頭,身上掛滿藥袋的豐楓感動了無數人。

他是武漢江岸區後湖街道惠民苑社區網格員,為購買居民所需的藥物,和同事從早上5點多就守在藥房門口,12個小時後終於拿齊了近100份藥。

豐楓身上的藥袋子,是病人的希望,也是一個普通網格員的一份擔當。

此時此刻,湖北有17萬名網格員正為隔離在家的居民買菜送藥,跑前忙後。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邀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並回答記者提問。這是外賣騎手吳輝在記者會上(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街道上的行人、車輛少了,但有一群人的身影卻時時出現。

「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們,成了城市運行的「擺渡人」。

疫情暴發後,吳輝也感到害怕,他打算不再外出送外賣,從大年三十開始休息。「可是看到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吃泡麵,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他問自己。

吳輝決定春節繼續送外賣。大年初一第一單,就送到了中南醫院呼吸內科。「從那天起,我接到了形形色色的訂單,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被各種各樣的溫暖感動。」吳輝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到微博,網友粉絲紛紛為他點讚。

在略顯空曠的武漢街頭,還有一群人穿著亮黃色的馬甲值守巡邏。

「今年元月23日凌晨,接到趕赴武漢天河機場執行交通管制的任務,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武漢保衛戰已經打響了。」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區分局局長張曉紅說。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來自武漢市東西湖區公安分局的民警張錦星(右)與同事劉晨在進方艙前向同事敬禮(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過去一個月裡,武漢市兩萬多名民警承擔了社區封控、治安巡控、醫院守控等任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沒有人叫苦叫累,一句「抗擊疫情,用我必勝!」的口號,顯現他們的決心與擔當。

在「主戰場」醫院,除了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還有一群人在幹著又髒又累又危險的活兒。

江岸環衛集團工作人員在武漢街頭清運社區生活垃圾(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眼下,在武漢的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以及眾多集中隔離點,2200餘名環衛工人正在清掃保潔、消毒殺菌、轉運垃圾等。

武漢國博方艙醫院,陳萬和穿戴好防護裝備,背上盛裝25公斤藥水的噴霧器,對方艙醫院49個果皮箱進行消殺;妻子狄會蘭也「全副武裝」,用蘸過消毒液的抹布,擦拭走道桌面、微波爐和飲水機。

6個小時後,汗水浸透了衣背,陳萬和、狄會蘭脫下「戰衣」走出方艙。「方艙室溫23℃,我們穿著防護衣和隔離衣密不透氣,人人都汗流浹背!」47歲的狄會蘭說。

陳萬和、狄會蘭夫婦原為漢陽環衛集團一公司環衛工,平時清掃大馬路。2月9日晚,得知單位組建環衛突擊隊進方艙醫院,夫妻倆雙雙請戰。

無數個人的堅守,無數個人的擔當,夯實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必勝基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邀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並回答記者提問。這是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在記者會上(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奉獻,他們付出一份力量

「我叫華雨辰,我是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的一名音樂教師。我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90後。」華雨辰這樣介紹自己。

可是,眼下的華雨辰不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她還是司機、測溫員、搬運工、方艙播音員——她是一名志願者。

「我不是醫生,沒有辦法上前線救助病人。我特別想站出來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報名成為志願者。」華雨辰現在每天要工作8個小時。

「我在方艙醫院播音第一天,有位51歲的阿姨過生日,我們放了生日歌,雖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但從她身體動作上看,我覺得她挺驚喜的。」華雨辰說。

「雨衣妹妹」劉女士在位於武漢光谷青年城的餐飲門店廚房裡分裝盒飯(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還有一位姑娘,一個24歲的川妹子,醫生、護士們叫她「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從事餐飲行業,看到許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2月3日,她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十幾個小時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第二天就開工做飯,免費為武漢的醫護人員送餐。

「雨衣妹妹」每天送400至600份盒飯。剛開始送餐時,沒有防護服,她就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跑各家醫院。

「要堅持到疫情結束,直到不需要為止。」「雨衣妹妹」說,「等疫情結束,要好好到東湖邊走一走,看看武漢春暖花開。」

此時此刻,在城市急需之處、細微之處,一個又一個「華雨辰」「雨衣妹妹」,改變了平日裡的身份,戴上口罩,挺身而出。雖然沒有三頭六臂,但她(他)極盡所能。

「咱們雖然沒錢,但可以出一份勞力啊!」

帶了些乾糧,卷了床棉被,戴著口罩,翻越秦嶺,甘肅農民王東林驅車千餘公裡趕到武漢。剛開始,他想參與雷神山醫院的工程建設,但都是專業施工隊,「擠」不進去。他轉身來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當起裝卸工。

「全國各地送來了很多愛心物資,我們必須及時送到醫護人員的手裡。」淳樸的王東林沒有豪言壯語。他說,看到醫護人員工作生活條件有改善,他就高興,「我想堅持到奪取疫情勝利的那一天」。

疫情當前,平凡如你我,能做點什麼?這個問題,在志願者們站出來的時候,就有了答案。

「中學保衛科長孟成波主動要求到卡點值班;個體診所的醫生覃東升承擔了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監測的工作;待業青年覃柯源在社區辦公室負責接電話,做記錄,做臺帳……每天不停地電話打來,都說要做志願者。」湖北松滋市新江口街道歇金臺社區民警毛家寶翻著本子上的記錄說。

「從開始的6個人,到現在的600人,大家雖然不認識,但是有著一個共同名字『美德志願者』。」美德志願者聯盟發起人湯紅秋,原本是一名翻譯,從武漢「封城」起,她就籌劃著如何為疫情中的醫護人員、患者服務。

在湯紅秋的朋友圈裡,每天深夜都能看到她們一天的「戰績」:羽絨服、口罩、消毒水、衛生巾、蔬菜、盒飯等,各種捐贈物資從接收到運輸、分發,井然有序。一些不大棘手的問題,從信息發出到解決,有時只需要幾分鐘。

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全市在社區服務的志願者已有5萬人。一個個平凡人的逆行,一個個普通人的攜手,搭起了一道道阻擊疫情的防線。

還有一群群人,來自天南海北,只是互相認識微信頭像,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活躍在手機屏前,忙碌在物資採購、分發路上。線上線下結合,到底有多少志願者正在參與戰「疫」,至今無法統計……

無數個人的奉獻,無數個人的付出,凝聚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澎湃力量。

心理諮詢師王懌在武漢的家中進行公益直播,對觀眾進行心理疏導(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堅忍,他們傳遞一份希望

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一個個平凡的英雄堅忍不拔,為我們傳遞著必勝信心。

得知下轄的洪珞社區工作人員中有1人確診、3人發熱、3人需要隔離,武漢市珞南街黨政辦幹部黃恆主動請纓來到社區。9000多人的社區,工作繁多,黃恆累得腰椎間盤突出舊疾復發。

但是他選擇了堅守——躺在黨群服務中心的硬地板上,他雙手輪流接打電話,繼續幫居民聯繫車輛、解難救困。「群眾有需要,我們就要頂上去。」

疫情嚴峻,但近千萬武漢市民,表現出了極大的堅忍與克制。湖北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荊玉梅說:「打來電話的人,有哀傷,有悲痛,但也有期待,他們用配合與堅持,守護著武漢。」

病魔可怕,隔離病毒,但愛心依然在傳遞。

領到7200元的「工錢」、300元「交通補助」,建築工人駱名良選擇購買了145箱牛奶,並悉數捐給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醫護人員、執勤人員。

「我是個手藝人,做這點微不足道的事,相比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真的不算什麼。」駱名良是一名在火神山醫院從事內裝項目的中建深裝公司工人,他的話語樸實,但觸動人心,「一線醫護人員這麼辛苦,只想盡一份力。」

在武漢Wakanda輕飲咖啡店,工作人員在打包咖啡(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樂文婉 攝

因為愛心,有人送出一杯杯溫暖的咖啡。

武漢Wakanda輕飲咖啡店每天衝出約500杯咖啡,附上手寫祝福,免費送到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手中。一群年輕創業者早已決定,不計成本,堅持送到疫情結束的一天。

因為愛心,有人伸出胳膊獻出血漿。

程琳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捐獻血漿(2月18日攝)。新華社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供圖)

丈夫還在一線救治病人,她來到醫院,成為一名捐贈血漿的愛心志願者——2月18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獻血漿者,她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妻子程琳。

不僅自己參與,程琳還帶著同是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同學,來到金銀潭醫院的獻血點。經過一系列的問詢、檢查等評估後,成功捐獻血漿。

「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談及疫情中武漢群眾,鍾南山院士曾哽咽讚嘆,「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對中國戰「疫」給出這樣的評價: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做出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

武漢市西城壕社區網格員黃麗芳(左二)與志願者柳瑩(右二)、張琦(右一)為空巢老人送菜(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無數個人的堅忍,無數個人的傳遞,奏響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雄渾壯歌。

疫情猶如暗夜,但在武漢的夜裡,「希望之光」依然每天點亮。

武漢成為疫情的風暴中心,27歲的溫瑞決定留下來。他是中國鐵建中鐵十五局的一名現場安全員,負責武漢長江二橋的亮化維保。他的職責之一就是保障這些燈光,持續地閃耀在長江之上。

每到夜晚,「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致敬抗疫英雄」……這樣的燈光字樣,都在溫瑞的注視下亮起。

江城武漢,燈光閃耀。臨江大屏上,字幕依然在滾動。「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樣,已經悄然更換為「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攜手向前,我們一定必勝!(記者李鵬翔、秦交鋒、梁建強、李偉、侯文坤、伍曉陽)

相關焦點

  • 《武漢日夜》出品人曹寅:致敬英雄的城市!致敬英雄的人民!| 專訪
    《武漢日夜》首映式上,有一位武漢觀眾看完電影寫了段話,「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是一份力量,每一幀畫面裡都蘊藏大愛。有愛,就會無畏前行。」《武漢日夜》是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湖北廣播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影片由30位攝影師在武漢戰「疫」一線取景拍攝,鏡頭中,醫護人員和普通百姓在疫情面前不舍晝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難關。
  •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24:戰「疫」中那些平凡而溫暖的光亮等四篇
    疫情再兇險,也擋不住齊心戰「疫」的「中國力量」。戰「疫」中,全國各地湧現出無數感人肺腑的凡人善舉。他們或堅守崗位,或勇敢衝鋒,或默默奉獻,以一束束暖心的光亮帶給人們希望,溫暖了人心。(精評:開篇點題,以抗疫中湧現出的凡人善舉引出平凡而溫暖的光亮給人們希望,溫暖人心的話題。)致敬,每一束救死扶傷的凡人之光。
  • 平凡的「英雄」,不平凡的「你」!共享之家向英雄致敬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這期間,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戰「疫」英雄,他們是千裡馳援主戰場的「逆行者」,是堅守防控第一線的「守護者」,也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疫情催人急,家國共同體。
  • 《生命擺渡人》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
    《生命擺渡人》講述的是武漢抗疫一線快遞小哥汪勇的故事,也是疫情期間千萬個平民英雄的故事。該書以汪勇的故事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真實的武漢,講述了武漢在疫情最嚴重時期經歷的苦難、付出的代價和英勇抗爭的全貌。書中描繪了普通人共克時艱、守望相助的動人場景,並通過講述汪勇的個人成長經歷,刻畫了一個平凡的人如何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勇敢地擔當起抗疫責任。書中還收錄了部分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日記手稿,以最樸素的文字,展現武漢抗疫一線情況,講述白衣戰士的心路歷程。
  •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成為全民關注焦點。  《英雄之城》的主創團隊曾經歷過北京「非典」時期,此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敏銳果斷地將視角聚焦在這場戰「疫」的風暴之眼——武漢,從兩個月前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第二天就開始策劃,持續追蹤武漢戰「疫」進展的推進,不斷補充完善素材,最終形成了一部展現武漢戰「疫」全景的紀錄片。
  • 獻禮抗疫英雄,《在一起》抗疫短片上線,致敬逆風而行的戰士
    衝鋒在前,深入抗疫火線,淬鍊出英雄本色。彰顯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以及這方熱土中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的華夏兒女們無所畏懼的精神。銘記是最好的致敬,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組織指導下,中國影視界相聚在一起,拍攝製作了時代報告劇《在一起》。每晚19:30在浙江衛視熱播中。
  • 電影人眾志成城致敬英雄武漢
    發起《武漢日夜》公映觀影活動的電影人還在持續增加,在電影頻道和所有電影人的帶動下,全國院線及眾多企業也自發加入以光影傳遞溫暖的行列,並通過這一正能量的活動向全社會發聲,讓點點微光匯聚成炙熱的光亮,以此向英雄的城市武漢、英雄的武漢人民致敬。 每一個鏡頭都凝聚力量,每一幀畫面都珍藏大愛。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由30位戰疫攝影師在一線取景拍攝。
  • 致敬英雄人民!紀錄電影《武漢日夜》22日全國上映
    武漢日夜,也是中國的日夜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由30位攝像師在戰「疫」一線取景拍攝以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及病患為主線展現了普通人在疫情面前守望相助、共克難關的溫暖故事《武漢日夜》向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致敬據介紹,疫情爆發後,30多位攝像師奔赴一線,花費數月,拍攝了超過1000小時的《武漢日夜》影像素材。
  • 抗疫公益影片《在一起》上映 獻禮最平凡的英雄
    為致敬在抗疫面前無數個無名英雄,由楊戴源編劇,夜修華執導,電動車領跑品牌臺鈴傾情出品製作的2020抗疫微電影《在一起》在9月14日全網溫暖上映。影片以抗擊疫情中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外賣小哥小傑在抗擊疫情中所發生的諸多故事,展現疫情面前平凡英雄的無私奉獻精神。
  • 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1月22日上映
    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1月22日上映 2021-01-18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致敬時代英雄 《在一起》湖北開播
    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軍人,警察,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安保人員,保潔人員,外賣快遞小哥,物資運送人員,無數身邊平凡的你我他挺身而出。抗疫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用十個故事講述2020年初全民戰疫的真實狀態,一幕幕感人的鏡頭,訴說小人物的英雄壯舉,該劇定檔10月22日於湖北衛視播出,重現那些人那些事帶給我們的感動。
  • 原創歌曲《最美的樣子》 向戰「疫」一線英雄致敬!
    武漢火神山醫院 來源於網絡  暖心!原創歌曲《最美的樣子》  向戰「疫」一線英雄致敬!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這個年過得「艱難」。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無數奔赴在戰「疫」一線的工作人員  眾志成城、堅守崗位,  普通百姓守望相助、傳遞愛心。  在社會各界奮力抗擊疫情的同時,  大關小學劉志華校長帶領師生譜曲作詞,  用自己的聲音,謳歌人間大愛,  以音樂的形式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鳴響戰鼓。
  • 《武漢日夜》奧斯卡影城點映,平凡英雄彰顯中國精神
    疫情發生以來,每個中國人都用堅韌拼搏的毅力和守望相助的真情,不斷匯聚力量、創造奇蹟。1月22日,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即將在全國上映,與觀眾共同見證這份屬於所有中國人的記憶,致敬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致敬英雄的武漢人民。
  • 浙產抗疫題材紀錄電影 《武漢日夜》22日上映
    浙產抗疫題材紀錄電影 《武漢日夜》22日上映 2021/01/19 08:40 來源:新華社 編輯:單暉 瀏覽:1334
  • 「戰疫時期的平凡故事」平凡的英雄 一一紀念武漢疫情中最勇敢的那...
    是的,我對英雄的理解可能大多數來源於歷史傳記或者影視劇情,然而,經歷了近60天的武漢「疫」戰,我發現了身邊每個普通的平凡人都可能是英雄,無關乎年齡長幼,無關乎能力大小,無關乎職業貴賤,無關乎身份高低,他們為了百姓的利益與安全、尊嚴與榮譽,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王爍,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醫院主管醫師。
  • 《武漢日夜》致敬平凡英雄!三禾邀您1月22日一起公益觀影
    1月22日,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參與出品的首部抗疫題材記錄電影《武漢日夜》即將全國首映。站在2021年的起點,回望過去一年的難忘記憶,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溫暖。每個中國人用堅韌拼搏的毅力和守望相助的真情,築起不平凡的抗疫「堡壘」。
  • 平凡人的戰「疫」小故事——致敬這群可愛的科技館人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武漢正迎來全面「重啟」,復工復產也在有序進行。勝利在望,防控依舊,戰「疫」持續,武漢科技館人仍在堅守,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 今天,我們走近這群可愛的人,聽聽他們平凡而又感人的戰「疫」小故事。
  • 省京劇院原創京歌太好聽,願每一位戰「疫」英雄《平安回家》
    ZAKER 哈爾濱記者 於秋瑩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國支援武漢的戰 " 疫 " 英雄們也完成使命返回家中。近日,黑龍江省京劇院製作的原創京歌《平安回家》新鮮出爐,對奮鬥在戰 " 疫 " 一線的醫務人員表達了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謝,希望依然堅守在一線的每位戰 " 疫 " 英雄都能平安回家。該作品由國家一級導演王東旭作詞、一級作曲王餘雷譜曲,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馬佳演唱。
  • 致敬平民英雄 戰疫網絡電影《一呼百應》定檔12月1日
    電影講述武漢因疫封城期間,主人公吳謀、餘櫻以及吳勇、餘大叔、何歡等不同職業、性情各異的一群普通人,在疫情大災中克服恐懼,不畏危險,戰勝困難,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種種幫助的感人故事,這些故事催人淚下又振奮人心,生動展現中國老百姓的和美大愛、善良質樸、無私奉獻,歌頌他們平凡而偉大的品德和精神。
  • 《在一起》:平凡人物的真實故事,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抗疫劇的曙光來了,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第一終於見到一部良心的抗疫作品了!《在一起》這部國產抗疫劇,講述在抗擊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平凡人物的真實故事。二十集十個故事,一部真實的抗疫英雄圖鑑...《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十個故事演繹大愛中國的抗疫之旅,致敬每一位白衣天使和各行各業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