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城春暖花開,陽光和煦。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武漢正迎來全面「重啟」,復工復產也在有序進行。勝利在望,防控依舊,戰「疫」持續,武漢科技館人仍在堅守,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
今天,我們走近這群可愛的人,聽聽他們平凡而又感人的戰「疫」小故事。
帶病戰「疫」不退縮
在黃陂區灄口鎮南湖村的村口,每天都能看到一名帶著口罩和紅袖章的志願者忙前忙後的身影。他就是武漢科技館的職工許東發。許東發年前曾因腹部主動脈夾層腫瘤做過手術,身體處於康復中。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按照市委提出的「應下盡下,就近就便」原則,2月中旬,許東發同志就近下沉到黃陂區灄口鎮南湖村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他到社區後,以疫情防控為己任,帶病堅持工作,前期在社區配合工作人員發放愛心蔬菜,在防疫物資簡陋的情況下,還承擔社區消殺工作。後期,因防控工作需要,每天在離村口不遠的地鐵站口查驗進村人員健康碼,測量體溫,一站就是8個小時。
在武漢科技館,還有多名像許東發這樣身患重疾卻仍然堅守在戰「疫」一線的同志,他們勇敢地站出來和大家一起戰鬥,共同守護著我們的城市。
養老院的「保護傘」
疫情防控期間,民政局聯合社區對養老院實行全封閉管理。武漢科技館第一黨支部書記丁燕和副書記施宏,主動申請加入了青山區鋼都122社區養老院防控點24小時輪流值守的隊伍。
考慮到養老院的老年人群體抵抗力低下、防控能力弱,她們每天都對養老院大門進行消毒處理並嚴格管控,做好來訪人員登記、測量體溫、嚴防進出等工作;平時她們留心向護理員了解老人的情況,當家屬因疫情防控無法入院探望時,她們耐心勸解並及時告知老人近況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院裡的老人大多收入不高,細心的她們在為老人購買物品、藥品時都是主動多跑幾家店,儘可能選購性價比最高的。她們說:「將心比心,誰家沒有老人,現在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條件不允許,這些老人的兒女不能照顧父母,我們多為老人做點事,就算是替他們的孩子儘儘孝。」
她們還熱心照顧身邊的「戰友」。主動每天為值守夜班的同事晾曬被褥,避免他們夜裡受凍;為實習結束卻因疫情滯留養老院的護工小汪排憂解難,耐心疏解小汪的情緒問題並積極向社區和民政部門諮詢離漢政策、手續和聯繫工作人員,幫助小汪順利離漢回家;3月26日武漢突降暴雨,導致值守點篷屋突然倒塌,她們第一時間上報社區並繼續堅守管控養老院出入口,待雨停後立刻協助社區志願者搭建新篷屋,確保了人員和物資安全無損。
在武漢科技館,還有四十多名像丁燕、施宏這樣的黨員同志堅守在戰「疫」一線,以實際行動做人民群眾的「保護傘」。
兩地下沉 履職盡責
「特殊時期,大家請不要外出走親訪友,待在家裡就是給國家作貢獻」,「注意保持衛生,做到勤吸收,勤通風」這樣的話,武漢科技館的青年黨員周孌每天都要耐心地說上幾十遍甚至上百遍。2020年新春伊始,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的快速蔓延,武漢科技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體職工就近下沉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周孌第一時間申請返漢,但由於武漢封城,於是她便向居住地——湖北鍾祥市南湖新區公議集社區申請就近下沉服務。到社區後,她跟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為村民分發愛心物資,協助社區有效封控管理。3月份,她轉戰到了春耕的執勤點,協助社區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每天為下田春耕農民發放承諾書,測體溫、消毒、填寫春耕生產登記表。3月18日返漢後,周孌又第一時間向武漢居住地社區報到,經社區同意,從3月28日開始,她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街觀瀾社區下沉服務,負責晚高峰時期的大門值守工作。周孌說,「武漢是我的第二個家鄉,作為全國最嚴重的疫區,這裡疫情重,壓力大,但因交通阻隔,沒能第一時間參與到武漢的一線戰疫中來,我深感遺憾與愧疚,但嚴冬已過,春暖花開,疫情防控形式不斷向好,勝利的曙光已然可見,只要我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夠迎來這場防疫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後,武漢科技館有多名同志滯留外地,在外地就近下沉開展疫情防控。3月以後,按照上級要求,多名同志積極返漢後與所在社區報到,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無私奉獻 志願服務
為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武漢科技館職工錢琨於2020年2月20日從老家安徽銅陵返回武漢,返漢當天便向江岸區勞動街道苗慄社區報到。錢琨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入黨積極分子,卻時刻以一名正式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衝在社區防疫的前線。3月5日居家隔離結束,她就到社區服務。在社區工作期間,她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摸排特困群體,發放愛心物資、為老人代購生活物資和藥品。錢琨說,「社區工作人員積極踏實熱情的工作狀態感染了我,無私奉獻的志願者們也時刻影響著我,是無私的奉獻鑄就了病毒與居民之間的防護牆。這座我學習、工作、生活了10年的城市,我希望她快點好起來。」
武漢科技館裡有一群像錢琨一樣的青年人,他們既不是黨員也不是積極分子,但是他們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疫情防控需要之時,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充當戰「疫」援兵。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互相幫助、助人為樂、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
在這場疫情中,這群可愛的科技館人立足小崗位,做好平凡事,堅守大情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氣概。
撰稿:譚琛 陳玉婷
編輯:數字科技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