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平凡城陽人上演不平凡的戰「疫」故事

2020-12-27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7日訊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發生以來,城陽許許多多平凡個體都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努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點點螢火匯聚成光,在這個冬天給人溫暖與善良的力量。

陽光城陽,全民戰「疫」,這就是眾志成城的力量!

2月2日晚,一張照片悄悄的在青島市城陽區市民的朋友圈裡走紅:一位中年女性網格員趴在樓梯口,認真的填寫疫情防控排查表;這是一個背影,寒冷的冬夜中她穿著厚厚的外套,工作馬甲露出「上馬」、「網格員」的字樣。這張照片的傳播還附了一句話:「這就是我們上馬李仙莊的網格員,寒冷的冬夜,外面下著雨,我們網格員還在逐門逐戶進行排查,我不知道她是誰,但我被這個背影暖到了。」

照片主角苟芹芳並不知道自己「紅了」,這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樸實的說:「人命關天,我也做不了別的什麼,我的任務就是確保這5棟樓250戶不出問題」。

 

「這裡有沒有醫護人員,幫幫忙,那邊有個孕婦要生啦。」2月1日中午11時42分,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的兒科護士長江遊泳,正配合著交警在雙埠高速路口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監測工作,聽到求助聲,她本能地飛奔了過去。

「在離高速路口不遠處,停放著一輛私家車,我去到時在車的後排座位看到了孕婦,她在痛苦地呻吟,此時胎頭已經出來了。」江遊泳回憶道。「你們快打120,準備熱水和毛巾,維持好路口秩序,剩下的交給我。」說話間,江遊泳已經快速把防護服脫下,墊到產婦身下,並緊握著她的手,戰疫前線,「監測員」秒變「接生員」。12時08分,伴隨著一聲清脆響亮的嬰兒啼哭,母女平安,這場特殊生產也落下了勝利的帷幕。

 

正月初一一大早,64歲的老黨員孟慶連便背著饅頭、炸魚、鹹菜來到城陽區河套街道上疃社區,看著孟慶連大包小包的「乾糧」,遞交加入到社區疫情防控隊伍的「請戰書」。工作人員忍不住笑道:「回來義務幹活就罷了,怎麼還自帶飯菜?社區還能不管你吃飯了?」孟慶連卻說:「回來就是為給社區盡一份力,想想當年抗擊非典的時候,社區工作多、任務重,人人都忙的連軸轉,現在這情況,咱哪能再給社區添麻煩?」

 

「作為一名有著十多年黨齡的黨員和一名工作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經過考慮和與家裡老人商議,兩個孩子已送回老家有父母照看,我和我對象呼吸內科的劉曉娜兩人申請:繼續留在一線與同事們一起參與抗擊病毒的戰鬥,疫情不控制,我們不回家!若有戰,召必參,戰必勝!」

軍人出身的藍孝林主要負責急救車隊的管理、危重病號轉運搬運等任務,妻子劉曉娜則是醫院呼吸內科的一名護士。帶著家人的囑託和鼓勵,夫妻倆一起戰鬥在醫院抗擊疫情一線,幾天來,他們相距不足50米,卻因為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值班時間,讓他們雖然在一個醫院裡,卻不能經常見面。

 

   「我的媽媽是一名護士,從武漢這次的大病開始,就從未睡過一個好覺。」在這篇「戰疫日記」中,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室護士長韓偉偉的女兒用最稚嫩的語言,真實展現著所有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

「我把自己捂在被子裡,悄悄的哭,媽媽看見了,也哭了。我說到:『媽媽,咱別幹了』。可媽媽卻說『不行,這是媽媽的工作。』說完披上衣服就走了。但我一直等媽媽,過了一會,媽媽打電話說『我今晚不回去了,你們不用等我了』。而我卻說:『媽媽不管你多晚回來,我們都等你回來。』」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搶戰四天三夜,城陽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於1月29日晚搭建完成,提前原定計劃五天交付院方。黨員「突擊連」發揮了住建系統「工程兵」的本色,衝在戰「疫」一線,90餘個小時晝夜鏖戰,灰頭土臉已經成了工地現場每名戰士的形象,十萬火急的事情讓每一個人的神經都緊緊繃著,一個任務趕著一個任務,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顧不上喝水,累了靠牆眯一會,哪裡還顧得自己的形象,真正彰顯了危急關頭勇於擔當、忠誠勇敢的本色。

一聲令下,重新集結,依然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日前,70名退役軍人在夏莊街道辦事處集結,在錚錚誓言中毅然出徵。隨著返鄉人流的加大,社區疫情防控更成為重中之重。這批退役軍人將補充到街道的志願者隊伍之中,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1995年出生的宋婷婷是這支隊伍中唯一的女兵,眼前的火熱景象讓她恍然間回到軍營。宋婷婷退伍已有兩年,本已在青島一家會展公司做起了安穩的行政工作。她本可以和很多「95後」一樣宅在家裡,可她在第一時間就報了名。「退伍了,肩上也扛著責任。」宋婷婷說。

 

「朋友昨天還勸我,不要在這個時候冒風險,可越是這種時期,越是要妥善處置野生動物,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越是艱難時,越是不能退縮。」徐立強一邊說著,一邊向嶗山西麓的一戶人家走去。。隨著疫情的發展,徐立強及其隊友進一步加大了宣傳力度,加強野生鳥類收容工作也變得更加繁重,但徐立強沒有任何怨言,加班加點奮鬥在疫情防控的野生動物戰線。當天,徐立強等人共成功收容了三隻觀賞鳥,並將其送到協會的看護房中進行消毒,予以無害化看護,「部分能在北方地區的冬季中生活的鳥類,經檢查沒有疾病後,就當季放飛。有些鳥類耐不住低溫,就飼養到天熱時放飛。」

「您好同志,請您開窗配合我們進行體溫檢測,謝謝」。2020年1月25日清晨,正值大年初一,本是闔家團圓之時,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名女同志卻不懼危險、不辭辛勞、主動請纓,在青龍高速口配合交警對來青車輛進行逐一排查,對重點地區輸入性旅客進行重點監測。天氣寒冷、為了保證電子體溫計正常工作,在檢查間隙將體溫計放在腋下,用體溫來保證體溫計正常工作。巾幗不讓鬚眉,她們用自己的擔當與使命,守衛這座城,守護城中人。

王樹英是流亭街道龍湖灩瀾海岸物業員工,1月29日,她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值班通知,雖然家裡有孩子需要照顧,仍毅然選擇回到工作崗位。投入工作後,王樹英每天一對一關懷住戶,幫助業主採購蔬菜和生活用品,很多業主在感動之餘給物業捐贈了口罩和消毒酒精等物品。疫情面前,不是非要有轟轟烈烈的豪情壯舉才稱得上英雄,平凡暖心的舉動一樣稱之為偉大。

為了防控疫情,原本熱鬧的大街變得空空蕩蕩,但有些人默默的在大街小巷為惜福鎮街道的乾淨整潔做著貢獻,他們就是環衛工作者,於敬德和欒勝雲夫妻便是這默默無聞中的一員。這個春節,除了農曆正月初一休息了一天,其餘日子,老兩口都是在清掃一線中度過的。儘管今年的春節沒有了以往的熱鬧,但欒勝雲認為這個年過得很充實,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守護城市的環境衛生,是一件幸福的事。面對疫情,她說自己將繼續和「戰友們」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以赴做好道路清掃和消殺工作,築牢疫情防控的「環衛防線」。

「侯勇!今天我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加入,我都要在這不走了!你不讓我加入咱村值班隊伍,我很上火!我作為侯家社區的一份子,又是一名有著38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社區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我就是要出一份力!」上馬街道侯家社區檢查站這一陣吵鬧聲是來自一位可愛又硬核的大爺——72歲的侯家社區黨員侯成貞。社區書記考慮其年紀大請他好好在家過春節、保重好自己的身體,但侯成貞堅持加入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實踐著「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錚錚誓言。

 

「社區全體居民朋友們,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役已經打響。為了全體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輛白色的小貨車,緩緩的開在棘洪灘街頭,宣傳廣播正是從這輛車上傳來,而車頭掛著的這條橫幅則說明了它的身份——「志願者宣傳車」。他的車主是劉澤杭,棘洪灘街道上崖社區一位有著45年黨齡的退役士兵。2020年1月31日,68歲的劉澤杭自發將私家車裝上高音喇叭,改裝成了疫情防控志願宣傳車,這位老黨員每天開著車在棘洪灘的大街小巷穿梭,巡迴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每天奔波100多公裡,只為將疫情防控知識帶給棘洪灘的父老鄉親。

河套街道孫西社區卡點處,慢慢走來一位推著購物車的老人,本以為老人是有事情要外出,工作人員已經做好登記準備,老人卻開始慢慢的把車上的物品一一拿下來,一邊拿一邊說:「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也沒有那麼多力氣,只能用這點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說完便默默的推車轉身離去,只留下工作人員在身後感動。

 

2月2日,小澗東社區7歲的小學生劉梓瑤同爸爸一起來到街道,為這次疫情防控工作捐款2000元的同時,還帶來了她和姐姐一起為一線工作人員創作的3幅畫。據劉梓瑤的爸爸劉志濤說,平時家人經常瀏覽各種疫情防控工作報導,小姐妹倆看到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就一起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這樣的暖心之舉還有很多,有人將工作人員的辛苦編成了小短文,有人為工作人員親筆寫來了感謝信,有人將心意放進了一杯杯的暖心薑茶中……他們雖然沒有衝鋒在一線,但就如一座座加油站,成為了戰場上勇士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害怕、焦慮是我們的正常情緒,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我們自己隨時可以在內心裡給自己一個空間,呼吸一下、調整一下......」於麗麗溫柔耐心的跟紅島街道社區居民溝通著,這名心理幹預員是一名準媽媽,已有九個月的身孕。作為城陽二醫蒲公英心援志願隊的一名心理諮詢師,於麗麗覺得這正是自己發揮所長的時候,為社區的工作人員做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讓他們更好的投入工作。睡眠不好,行動不便,身為孕婦的她本來想要在春節假期好好地休息一下,誰知疫情來的突然,她毅然決定堅守工作崗位。「月份大了,別的做不了,量量體溫,測測血壓還是可以的」於麗麗靦腆地說。

2月6日15時左右,李延提已經在零下2℃的冷風中連續呆了接近8小時。李延提是青島市城陽區後田社區的疫情防控員,他的職責是在社區北門臨時設置的防控點對進出人員登記和測量體溫。他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12天,不過從5日晚開始,青島大幅降溫,這讓在室外北風中的時間過得格外慢。

就在這個時候,讓他感到溫暖的事兒發生了。一輛小型suv,從大約一公裡之外的商業區開過來,25歲的柳春葉從車上拎出10杯騰騰冒著熱氣的熱飲:「大叔,你們辛苦啦!太冷了,你們喝杯熱茶暖和暖和吧。」熱飲上貼心的標註了製作者和運輸者的體溫,在熱飲送出的瞬間,青島城陽,因為相互的溫暖變得更加溫暖。

 

平凡也有力量,平凡更有力量。王豔作為天泰城學校政教處主任,愛人、姐姐、姐夫都是醫生,奮戰在防疫一線。在做好家庭堅實後盾的同時,志願加入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上傳下達,做好臺帳整理,各班級學生情況匯總等等;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她率先加入學校黨支部疫情防控志願團隊,隨時準備應戰;作為學科骨幹教師,積極參與到「停課不停學」的工作中。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整理材料已成常態,哄睡孩子,繼續戰鬥,超越「小家」必定會成就「大家」。


閃電新聞記者 馬秀明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2-8575779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2-85757799,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戰「疫」先鋒】在平凡、瑣碎、繁雜中堅守的一株小草
    【戰「疫」先鋒】在平凡、瑣碎、繁雜中堅守的一株小草 2020-02-08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24:戰「疫」中那些平凡而溫暖的光亮等四篇
    「知道此行兇險,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懼之志。」長沙90後小夥鄭能量逆行武漢成為志願者司機;「疫情不走,我不走!」「川妹子」劉女士帶隊趕往武漢為醫護人員做飯;「病人都在等著,藥不能斷。」社區網格員豐楓以「掛滿藥袋」的身影刷屏朋友圈……一個個「生命擺渡人」,匯成一股股澎湃奔騰的暖流,以無私無畏的情懷迎難而上,讓我們對打贏這場戰「疫」更有信心和決心。
  • 平凡人的戰「疫」小故事——致敬這群可愛的科技館人
    勝利在望,防控依舊,戰「疫」持續,武漢科技館人仍在堅守,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 今天,我們走近這群可愛的人,聽聽他們平凡而又感人的戰「疫」小故事。 帶病戰「疫」不退縮 在黃陂區灄口鎮南湖村的村口,每天都能看到一名帶著口罩和紅袖章的志願者忙前忙後的身影。他就是武漢科技館的職工許東發。
  • 《在一起》:平凡人物的真實故事,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抗疫劇的曙光來了,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第一終於見到一部良心的抗疫作品了!《在一起》這部國產抗疫劇,講述在抗擊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平凡人物的真實故事。2.真實事件改編,戳中觀眾心坎《在一起》作為抗疫劇分了10個單元,每個單元聚焦的故事原型都不一樣。
  • 四個普通人的戰「疫」故事: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是做生意的,膽大細心。我21歲的女兒在武漢上學,我絕不慣著她,自力更生,我就是這麼過來的。
  • 《在一起》9月29日開播:平凡人的不平凡抗疫故事
    十個單元故事分別是《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它們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事件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
  • 不忍卒讀的一則戰「疫」筆記
    這是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發來的一則戰「疫」筆記。筆記的作者鈕霞是該局一級主辦、機關黨總支副書記,她的愛人為火神山醫院專家組副組長、重症二科主任李維勤。讀完這則戰「疫」筆記,記者淚水模糊了雙眼。千字左右發自內心的記述,真實記錄了一個家庭、事業一肩挑的女性的感人故事,也讓人看到了一名市場監管幹部、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危難時刻的責任擔當,還讓人感到了全民參與、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暖人力量。
  • 《在一起》:平凡人物的真實故事,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在一起》這部國產抗疫劇,講述在抗擊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平凡人物的真實故事。 二十集十個故事,一部真實的抗疫英雄圖鑑... 《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 十個故事演繹大愛中國的抗疫之旅,致敬每一位白衣天使和各行各業逆行者。
  • 守望相助,堅忍不拔——致敬武漢戰「疫」中千千萬萬個平凡英雄
    新華社武漢2月28日電 題:守望相助,堅忍不拔——致敬武漢戰「疫」中千千萬萬個平凡英雄新華社記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個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平日裡,他們是你我的朋友、鄰居、同學;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在非常時期挺身而出,用不平凡的付出傳遞希望,匯集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2月24日攝)。
  • 84 歲鍾南山院士落淚:所謂英雄,就是平凡人作出了不平凡的選擇
    很多人都沉浸在各種新聞、謠言、情緒當中,要麼信息過載,要麼情緒過載,甚至朋友圈裡很多人說,白天看微博氣得胃疼,晚上刷新聞感動得流淚……其實在我看來,世界本來沒有絕對的善,更沒有絕對的惡,就像是世界沒有絕對的黑和白,更多的是一個灰度的世界。
  • 用聲音致敬平凡英雄!原創系列微廣播劇《戰「疫」微光》即將重磅推出
    原創系列微廣播劇《戰「疫」微光》精彩片段08:01來自1018陝廣新聞陝西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部聚焦三秦大地上各行各業普通人的最美戰「疫」故事, 以疫情中醫生護士、公安幹警、人民教師、社區幹部、計程車司機等不同群體的真實新聞故事為原型, 推出原創系列微廣播劇《戰「疫」微光
  • 平凡又不平凡的肖戰
    今天看到有肖戰粉絲說粉不下去他了,然後我有感而發的一篇文章不知道那名粉絲是因為227之後看到太多對於他的負面評價左右了自己的判斷;還是他許久未出現,新的物料太少?或者是其他。但我認為「粉一個人」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 平凡崗位上的戰「役」人:默默奉獻,一往無前
    中新網海南新聞2月15日電(記者 尹海明)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疫情防控工作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除了讓人肅然起敬的廣大一線醫務工作者,許多在平凡崗位上的「你我他」,同樣都是戰「疫」人,不計風險得失,默默奉獻,一往無前。圖為堅守一線的志願者。秀英區西秀鎮 供圖  「卡口雖小,事關重大。
  • 抗疫微電影《在一起》真實紀錄疫情擺渡人 無私大愛鑄就平凡英雄
    在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只要外賣小哥們還在跑,我們的城市就不會停止運轉。一份份送到醫院送到你身邊的溫暖,讓城市保持著溫度。外賣小哥也一度成了媒體爭相報導的「平凡英雄」:「騎行的勇者,春天的暖流」。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他們身上具有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核。
  • 抗疫劇《在一起》:這些平凡人的故事是時代的驕傲(附追劇日曆)
    「你如果當時問我們怕不怕死,我想說我們沒工夫想這一茬。」在描述自己與同行者在72小時裡不眠不休建造重症ICU的經歷時,護士長陳靜的語言樸素又震撼。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9月29日登陸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九大播出平臺,帶觀眾重溫過去那個難忘的冬天。
  • 「美好時代劇獻」《在一起武漢人》今晚上演!致敬平凡人的不平凡
    今晚(10月8日),《在一起》將在最後一個單元故事《武漢人》落幕後,正式收官。《武漢人》講述了武漢封城早期,平凡的社區工作者們克服困難、服務居民,保障隔離中的社區正常有序的生活的故事。來自寧波的服裝廠老闆梅愛華深深被周圍及新聞裡大家沒有口罩的事情震撼,秉承著愛心企業家的善意與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她準備大刀闊斧地走上轉產之路。並且找到了有著豐富口罩製造經驗的韓松師傅,立志一定要生產出合格的口罩。經過批文、購建裝備、進購原材料熔噴布等艱難歷程,一次次失敗經驗的總結後,終於生產出合格口罩,並實現了向湖北疫區捐贈讓中國人不再為口罩的緊缺煩憂的志向。
  • 《最美逆行者》看平凡的人如何成就不平凡的事
    第一個故事《逆行》——劇情:肖寧(陳數 飾)是一名軍醫,在武漢疫情嚴重的時候主動請纓去一線支援,她的丈夫遠在國外,父親又剛剛做完大手術,她怕家人擔心本來想瞞著他們,結果還是被女兒發現了,不過家裡人都願意支持她,為她加油打氣。主動請戰的她讀著全體隊員的請戰書:「若上戰場,不取得全面勝利,誓死不退!」
  •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一封家書:「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當下,亦如是。」一個14歲的女孩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她已經好多天沒見到爸爸了。這個女孩叫孫婉清,人如其名,溫婉可人、清新淡雅。生著一雙和父親一樣清澈的眼眸,和母親一樣挺拔的鼻梁。她是一名中學生,成績優異,聰明伶俐。
  • 基層特色 | 電光學院改編《大城小愛》致敬所有戰「疫」者!
    基層特色 | 電光學院改編《大城小愛》致敬所有戰「疫」者!萬千平凡中國人成就的「平凡人的偉大」年輕的我們也在「眾志成城」的號召下體驗著我們中華兒女亙古以來的強韌與堅定我們相信著「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堅定地相信著
  • 「戰疫時期的平凡故事」平凡的英雄 一一紀念武漢疫情中最勇敢的那...
    是的,我對英雄的理解可能大多數來源於歷史傳記或者影視劇情,然而,經歷了近60天的武漢「疫」戰,我發現了身邊每個普通的平凡人都可能是英雄,無關乎年齡長幼,無關乎能力大小,無關乎職業貴賤,無關乎身份高低,他們為了百姓的利益與安全、尊嚴與榮譽,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王爍,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醫院主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