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超遠距離空空飛彈霹靂-21是國內軍備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放軍空戰武器裝備目前還沒有霹靂-21飛彈的序列號,將來是否會有這種飛彈,還有待觀察。同時,國外一些智囊團的文章也首次提出了霹靂-21超遠程空空飛彈的概念,根據國外資料顯示,該飛彈是為了專門獵殺敵方空中預警機而研製的,這與我軍提倡的「系統節點破擊戰」理論相一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出現在解放軍的裝備序列中。
據國外媒體披露的圖片資料顯示,霹靂-21採用的衝壓發動機,進氣道位於彈體兩側側下,進氣口有明顯的後掠角設計,大大增加了進氣口面積,這充分證明它採用的是衝壓發動機。我國早在海鷹-3超音速反艦飛彈研製之初就對衝壓發動機技術進行了研究,90年代取得了突破,採用衝壓發動機最大的優勢在於保證射程和重量的統一。
當前解放軍空戰武器序列中射程最遠的當屬與殲-20一同飛的霹靂-15遠程空空飛彈,此型飛彈射程超過200公裡,並有較大的不能逃逸扇面,我國現行殲-10 C、殲-16和殲-20均有掛載霹靂-15的畫面,極大地拓展了我軍超視距空戰的範圍,與海空軍的「先敵發現,先敵射擊,先敵摧毀」的作戰理念相適應。
事實上,關於打預警的說法早在霹靂-15上就已有類似的解讀,許多媒體將殲-20+霹靂-15組合視為解放軍打預警機的黃金組合,主要依靠殲-20出色的隱身性能和霹靂-15遠超主流中距彈的有效射程,是否如此官方還未公布相關信息,有待進一步觀察,總體而言,霹靂-15的有效射程100公裡對於打後方預警機略顯不足。
根據空空飛彈有效射程只有最大射程一半的理論,霹靂-21出現之後,據說其射程達到400公裡,也就是說霹靂-21可以達到200公裡左右。這樣的射程加上載體帶來的隱身優勢,極大地壓縮了預警距離,那麼在攻擊後就不可能有預警機了。現有E-3隱身偵察機性能最好,對0.5平米的目標可以探測到500公裡的距離,那麼對0.01平米的目標探測距離就可以壓縮到100公裡左右,對殲-20的探測也就100公裡左右。
此外,我國主流雷達末段制導空空飛彈對0.5平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約為25公裡,普通戰鬥機的雷達截面積約為5平米,較大的空中預警機可達數百平米。考慮到雷達探測距離與雷達反射面積的四次方根成正比,換成霹靂-21大型預警機的雷達末端探測距離約為50公裡。
目前看來,如果霹靂-21飛彈想要進入殲20的彈艙,射程還不到300千米,那就把它縮短一點,再把它放到霹靂-15的彈艙裡,機動性就會大大降低。因此,是否有必要發展出這樣一種霹靂-21空空飛彈,這是一個很大的爭議。現在世界上唯一一枚射程達300千米的飛彈是俄羅斯的R37超遠距離空空飛彈,彈徑380毫米,長4米,翼展不小,總體長度約900毫米。因此,即使是R37飛彈,尺寸也要大一些。用目前的技術力量開發出可以塞進隱身戰機彈艙的超遠程空空飛彈仍有很大難度。
如今,將霹靂-15小型化是最重要的,畢竟像殲20這樣一個出色的平臺,僅能攜帶4枚霹靂-15飛彈就太少了。儘量減小霹靂-15的彈徑和翼展,讓殲20能裝6個就很好了。對於獵殺預警機的霹靂-21,還是等到技術完全掌握之後,再研發為宜。在目前階段,主要任務是進攻防空。
綜上所述,如果霹靂-21真的存在的話,那它很有可能是一種超遠程空空飛彈,其射程大,打預警機的技術特點,也比較符合我軍近年來發展的不對稱作戰優勢和節點破擊理論。預警機這一中軍帥帳的角色在未來的空戰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成為空戰系統的關鍵節點,一旦被擊落,就像一根針破了網一樣,意味著整個作戰系統的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