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他們是中國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減貧國際合作的推動者。
在陝西省楊凌無花果栽培基地,巴基斯坦小夥兒金樂天正在測試有機肥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楊凌的無花果有20多個品種,而我們國家只有幾種。我想引進一些品種到巴基斯坦,同時製作無花果葉有機肥,實現循環利用。」在華生活了6年的金樂天,中文說得十分流利。
這位來自喀拉蚩的29歲年輕人,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植物營養學博士學位。今年6月,他和幾名同學一起來到陝西鄉間,助力鄉村脫貧攻堅。「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它使我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金樂天說。
金樂天所說的活動是西北農大組織的科技助農活動。今年6月,在西北農大國際學院和團委的組織下,包括金樂天在內的5名留學生和兩名中國學生來到漢中市鎮巴縣進行科技助農。鎮巴縣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今年2月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鎮巴雖然地處大山腹地,但因為通了公路,村民們可以方便地將農產品運輸出去。」在鎮巴,金樂天感受到中國政府為脫貧攻堅推出的行之有效的舉措: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道路,政府就組織修路;農產品銷售需要開拓市場,政府工作人員就想方設法幫忙尋找「買家」。
「金博士,我們的茶葉怎樣才能提高畝產量啊?」當地茶農請教金樂天。在仔細觀察了茶園的地形後,金樂天給出建議:「這裡是坡地,把所有的肥料都堆放在坡上,靠近山腳的茶樹基本施不到肥,會影響產量。要分別在上中下坡多選幾個點放肥料,這樣施肥更均勻,產量會更高。」
金樂天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14年。他從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來華深造。「巴基斯坦很多人在關注共建『一帶一路』,我很想來中國看看。」從零開始學漢語、練習使用筷子……許多個「第一次」讓初來乍到的金樂天感到新鮮。老師為他起了中文名,取「金色、快樂、天空」之意。在同學眼中,他性格開朗,總是笑聲不斷,與名字很相符。
6年來,金樂天的足跡遍布黃土高原的多個西北農大農業試驗站。一次次深入農村,讓他對中國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有了直觀的感受。他常去陝西省三原縣鬥口試驗站,那裡的村子幾乎每年都有新變化。「我看著村民們的代步工具從自行車換成了摩託車,又換成了小汽車,他們的房子也越來越漂亮。」金樂天認為,中國的精準扶貧方略對國際貧困治理的理論創新,以及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擺脫貧困,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向廣袤鄉村地區的農民推廣農業新技術,幫助解決其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是西北農大長期開展的一項工作。近年來,西北農大開始嘗試讓農業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參與該項活動。除了實地科技助農外,學校還組織了一些線上活動。今年5月,金樂天為陝西省合陽縣坊鎮中心小學的373名學生上了一堂題為「絲路大講堂,帶你看世界」的網課。課堂上,他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巴中友誼、共建「一帶一路」、巴中農業合作、中國為世界抗疫作出的貢獻等內容。屏幕另一頭,孩子們聽得仔細,不時提出問題。
「加油!未來屬於你們。」金樂天用這句話作為網課結語。他說,希望孩子們努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
6月30日,在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三元鎮興順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茶園裡,金樂天(右)和公司負責人馬忠華進行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