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來聽這首《情深意動》,先來醞釀一下情緒。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首歌曲,創作者就是我今天要寫的主角林秋離/熊美玲 夫婦。
曾淑勤《情深意動》專輯封面
林秋離/熊美玲,不可分割的兩個名字,臺灣歌壇上最有名的夫妻檔詞曲創作人,熊美玲就宛如瓊瑤筆下的女主角:細膩,敏感,飄飄然宛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而林秋離則像一位只有在小說中才會出現的痴情男子,在仙女最危難的時候出現在她的身邊。更厲害的是,這位痴情男子還那麼會寫情詩(歌詞),但是現實中仙女下凡的故事,卻沒有小說中那麼美好,一路辛苦地走來,一路有音樂相伴。
早年還在讀書時的熊美玲,在兩個哥哥的影響下,走上了音樂之路。在大哥的鼓勵下,她發表了自己生平的第一首作品《玻璃魚》,收錄在歌林唱片1978年出版的陳黎鐘的專輯中,而二哥熊天益也曾是一位民歌手,後來同樣也走上音樂之路,曾經為邰肇玫、南方二重唱、張艾嘉、蘇芮、張雨生、童孔等歌手創作過歌曲。有關熊天益,可以參看我之前的一篇《華語歌壇的「熊出沒」》。
民歌30演唱會 陳黎鍾 《玻璃魚》
在和相戀六年的男友分手後,熊美玲的情緒十分低落,曾鬧過自殺,甚至避而不見家人。半年多的時間裡,一直陷於一種痛苦的情緒中,後來她才漸漸意識到,兩個人的日子已經結束。在父母的安排下,開始辦理移民,申請學校,考託福,準備離開這個傷心地,去美國開始一段新的生活。1989年在熊美玲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心變》中,她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字的《愛到深處無怨尤》來描述這段逝去的感情。這首歌於1983年發表,最初由鳳飛飛演唱。
熊美玲首張專輯《心變》封面
在等待去美國的那段日子裡,她自己居住在臺北的一間小閣樓裡,日子是清苦的,這段日子裡,她經常可以交談的人就是自己,漸漸學會了自己用心去感受一切。在日後她的創作中,這些感受也為她累積了許多素材。還好有一群喜歡音樂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談音樂,談生活,林秋離就是這群朋友中的一個。「他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男生」,日後的熊美玲曾這麼形容最初對林秋離的印象。
在他們第三次見面的時候,一群朋友在啤酒屋裡喝到很晚,林秋離自己送熊美玲回家,一路上他們聊了許多,一直到了熊美玲的住處,兩個人還意猶未盡,於是他們又來到熊美玲居住的小閣樓上繼續聊,聊了許多對音樂,對人生的看法。熊美玲漸漸感覺到,這個男生的許多看法和自己很接近,就這樣,兩個人一直聊到天亮,熊美玲獨自去睡了,而林秋離就在客廳裡面休息。第二天熊美玲醒來的時候,林秋離已經離去了,只留下了一首歌詞與一封信。
林秋離 熊美玲
在信裡,林秋離說:我昨晚只淺睡了一會,當我醒來的時候,我看著你的房間、看著透過你書桌前的窗戶照進來的陽光,把整個屋子照得朦朦朧朧地,忽然我有一種想被收留的幸福感。原來林秋離和熊美玲一樣,也是來臺北打拼的外鄉年輕人,那時林秋離正好和家人慪氣,就離家來到臺北打拼。林秋離一個人坐在美玲家的客廳裡,想著自己這一年多來的生活,想著自己的未來,想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寫下了這首《海鷗的天空》的歌詞。
這首歌后來成為倆人合作以來,唯一一首先有歌詞後有曲的歌。1985年的9月,熊美玲離開臺灣去了美國。此時距離她認識林秋離只有短短3個月。熊美玲在美國的這段日子裡,林秋離每天都寫信給她,希望她能回臺灣,告訴她希望他們兩個人能一起做一番事業,希望熊美玲能給他一年的時間來證明,兩個人的合作一定何以闖出一片新的天地,更可以改變雙方父母對從事音樂這個職業的看法。若一年後沒有什麼作為,他會買一張機票送美玲回美國,並且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提起音樂。
面對林秋離誠摯的來信,熊美玲猶豫了,不僅是因為她對音樂的喜愛,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熊美玲已對林秋離有了好感。在周圍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熊美玲的時候,最疼她的姐姐卻站在了她這邊,她支持的理由有兩個:第一,人應該做自己想做的、有興趣的事才會快樂。第二,愛情應該真誠誠實勇敢,要給自己,也要給對方機會。在姐姐的鼓勵和支持下,熊美玲毅然買了機票返回臺灣。就在她回到臺灣的第一天,林秋離就來找她,興奮地告訴她,有一個高音很棒的女生,要熊美玲和他一起為這個女生寫一首歌。
這個有著漂亮高音的女生就是張清芳,1986年的這首《我還年輕》也成了她的成名曲。
張清芳《我還年輕》專輯封面
熊美玲、林秋離這倆個內心充滿希望陽光的年輕人,其實也在這首歌曲裡寄託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他們音樂的事業也從這裡開始起步。曾經有段時間,國語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前三名的歌曲都是這兩個年輕詞曲創作人的作品。第一名是張清芳的《我還年輕》,第二名是範怡文的《一生情一生還》,第三名是林慧萍的《無情弦》。
在兩個人剛剛在一起的時候,雖然事業的發展處於順境,但是熊美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相信愛情。常常會想起以前的男友而痛哭,把自己反鎖在屋內,誰也不見,每當這個時候,林秋離都會在外面拼命地敲著門,一遍一遍地叫著熊美玲的名字,不管多久都不願離去,於是就有了下面這首歌。
這首歌在熊美玲與林秋離之間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從這首歌曲以後,熊美玲開始懂得了用比較公正的態度去對待和林秋離之間的感情,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愈來愈好。在1989年熊美玲首張個人專輯《心變》中,這首《敲痛我的心》順理成章地被選為主打歌曲。
在倆人開始合作的兩年多時間中,先後發表了近200多首作品,許多歌曲都在排行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可謂是順風順水,心想事成,然後熊美玲和林秋離準備自己創業,開辦自己的唱片公司。但創業的結果卻是負債纍纍,不僅失去了所有累積的財富,更失去了業內對他們倆創作能力的信任,倆人的生活一下陷入了低谷,作品也一下子到了無人問津的底部。而這時熊美玲還懷著孩子。
黃鶯鶯《讓愛自由》專輯封面
在某天看完一部日劇後,悲傷的情景正好與當時倆人的心境相吻合,一首與以往倆人作品風格不太一樣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但是當時竟然沒有唱片公司要這首歌。倆人的生活已經到了很窘迫的地步,甚至已做好了去賣便當的準備。一直到兩年後的1990年,飛碟唱片的李世忠為黃鶯鶯的新專輯《讓愛自由》收歌,才發現並啟用了這首歌,這首歌后來獲得第三屆金曲獎的最佳作曲獎。
這首《哭砂》的走紅,挽救了熊美玲、林秋離的創作生命,若不是李世忠的及時出現,熊美玲、林秋離可能已經退出這個行業了,我們也就聽不到後來那麼多優秀的國語流行歌曲了。而此時二人的事業,又被推向了又一個高峰,許多歌手紛紛來找他們寫歌,倆人的創作之路也越走越寬,當然倆人之間的感情也因為相同的志向而愈加牢固。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下面這首歌曲是他們寫給對方的,這首《謝謝你的愛》也成為當年各大流行歌曲排行榜上的熱門金曲。
劉德華《謝謝你的愛》專輯封面
此後倆人又相繼聯手出擊,為南方二重唱、蔡琴、林慧萍、孟庭葦、遊鴻明等歌手創作了許多經典的歌曲,「大學城」走出來的邰正宵,在飛碟唱片出了幾張專輯之後,一直沒有走紅,游離在一線與二線歌手之間,之後他轉投福茂唱片,1993年熊美玲、林秋離為他聯手打造了一首歌曲,讓他迅速躥紅,不但成為情歌的典範,更把邰正宵的事業推上高峰,這張專輯更開創了邰正宵「數字情歌」系列的開始。
邰正宵《找一個字代替》專輯封面
「南方二重唱」是和熊美玲、林秋離很有緣分的歌手。她們中一個來自高雄,一個來自臺南,正好是林秋離的出身地和成長地,這就讓熊美玲林秋離夫婦對「南方」有了一種特殊的親切感覺,感覺她們就是來自家鄉的小妹妹,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所有的經驗都傳授給她們。順便說一下,熊美玲是來自苗慄的卓蘭小鎮。「南方」的第一張專輯《細說往事》,在專輯中熊美玲林秋離合作了一首《我從南方來》,其實這首歌寫的是倆人在臺北打拼的心情,寫的是當時無數年輕人從南部來臺北尋找自己理想與夢想的心情。因為這首歌的緣故,讓企劃人員突發靈感,「南方」的名字由此得來。
南方二重唱《細說往事》專輯封面
這首《我從南方來》後來獲得了金曲獎最佳作詞獎。我在聽這首歌時,拿起唱片的文案看了起來,在專輯製作人的一欄中,除了陳顥,熊美玲的名字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雨果工作室,聯想到「雨果」是熊美玲林秋離兩人兒子的名字,是不是和他們倆有關呢?
熊美玲《心甘情願》專輯封面
兒子雨果的誕生,讓熊美玲的角色由一個音樂製作人變成了母親。熊美玲在懷著雨果的時候,正好是和林秋離在事業上最低谷的時候,創辦的唱片公司破產,創作能力受到業內的質疑,但體內這個小生命卻是她勇敢堅持下去的勇氣。而每次看到兒子雨果,也讓熊美玲、林秋離夫婦想到了生命中那段最艱難的時光,對兒子的心疼,也包含了許多複雜的情感因素,可以用下面歌曲這首來表達。
熊美玲《心甘情願》MV
90年代是這對夫妻檔創作的黃金期,很多經典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所以聽他們創作的歌曲,是對他們最直接的認識和了解。有關林秋離/熊美玲的故事,暫且就說到這裡。前幾年林秋離先生出了一本書《偷你的心情寫情歌》,若你對這些歌曲背後的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把這本書找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