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鬼把戲, 請離中國小孩遠點

2021-02-15 後沙

每年11月1日臨近前,各個網絡平臺總會提醒大家「萬聖節」快到了,骷髏頭、血衣裳、南瓜燈、巫婆帽……小道具賣得很歡。

我前天在上海飛重慶的機艙過道上還聽到兩個美女隔座對話,一個說對方衣服少半邊,一個回答,你不知道過兩天就是「萬聖節」了?我也沒細看她那件少半邊的衣服,只是覺得她們還真的把這「節」當節過了。

還有萬聖節鬼妝也在流行,青年人搞搞「萬聖節」氣氛,既有商業因素,也有社交因素、個性化因素。

但有一種現象不應當被提倡,就是一些幼兒園小朋友被變成了「萬聖節」主力軍,跟成年人在氣氛推動下過「節」不同,小孩子基本都是被大人有意識地組織起來,並參與到這個西方鬼節當中。

小孩子過萬聖節好不好?有人會說,就是圖一樂,只要不鬧出事,沒什麼大不了,多多包容,這個邏輯也適用任何一種洋節。不過,既然常說「包容不同聲音」,那就說說小孩過鬼節的問題。

節慶是一個民族傳統延續的載體。中國的傳統節慶總是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性格、心理……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

西方的節慶亦是如此,然而他們更多了一層濃厚的宗教色彩,而中國從來沒有過政教合一的王朝。

萬聖節是西方鬼節,中國則有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中西方文化根基不同,鬼節的出發點也不同。

萬聖節,西方(歐洲)在古代時是由驅鬼、嚇鬼而形成, 中國人是以「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理念來過鬼節,「祭」和「禮」是一種中華文化的具體表現,包括日本、朝鮮半島都學去了一部分。

但自從鴉片戰爭之後,曾經野蠻粗鄙的西方文化在得到優化後,呈現出壓倒性優勢,槍炮和戰艦決定了這種優勢。

然而,如果到了今天,中國人還在自卑自輕,那麼我們就很難改變在全球的文化劣勢,鬼節只是其中一種表現。

西方節日大行其道,這背後又是某種宗教勢力的興起,用文化多元性來為洋節橫掃中國開脫,是在裝瞎。

萬聖節來源

公元前五世紀(據說),愛爾蘭凱爾特人將10月底的一天定為夏末,這時正是太陽進入天蠍座之際

太陽像徵陽間轉冷,冥界變強那時的人們相信二者之間吸引和排斥都會形成強大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時空規律將在這一天停止作用,鬼魂降臨人間,凱爾特人生怕成為鬼魂重生的替代品。

扯了半天,用中國話表達就三個字「鬼上身」。

為逃避不幸,後來,機智的凱爾特人會在前一天(10月31日)夜裡,熄滅家中爐火,表示家裡沒人,騙鬼唄。男人成群結隊,戴上各種各樣猙獰可怕的面具上街鼓譟一番,為的是把鬼嚇跑。

後來在歐洲慢慢蔓延並固定下來,成了萬聖節(HALLOMAS),也寄託著希望逝去親人進入天堂的願望。

在凱爾特曆法中,十一月的新月則是「黑月」(DEAD MOON),是繁榮轉入死寂的時節,嚴冬令一切變成蕭條,也是與死者靈魂溝通的好時節,巫師們的業務旺季。

巫師作為「萬聖節」的利益獲得者,自然會努力地將該活動變成一種帶有恐怖氣息的節日,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正是宗教「發揚光大」的最佳途徑,因此,萬聖節最大受益者並不是巫師,而是教會。

孩子眼中的萬聖節

萬聖節的色彩是黑與橘,黑色代表巫師,黑貓等不祥之物,橘色代表南瓜,以前是蘿蔔。

吵吵鬧鬧的驅鬼形式,很容易受小朋友喜歡,作為一種宗教文化傳承,大人自然不會去幹涉。到了現代社會,商家早已發現這些節慶裡面的商機,於是圍繞著萬聖節進行營銷,也推動著萬聖節的傳播。

南瓜燈也叫傑克燈(JACK),西方也很難說清它原來是驅鬼用,還是鬼在用。

傳說是一名叫傑克的愛爾蘭人的創造,傑克這名就跟中國的小明一樣普遍。據說傑克把鬼魂騙上樹後,在樹樁刻了個十字架,這樣,鬼魂就不敢下樹,雙方作了一番交易才解決了此事。

傑剋死後,由於得罪了鬼魂界,他的靈魂既上不了天堂,也下不了地獄,就這樣飄著,只能靠一盞小蠟燭來引路。

在愛爾蘭傳說中,為防蠟燭熄滅,只好將蠟燭放入了一根掏空的大蘿蔔中。英國人建立北美殖民地後,愛爾蘭人大量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發現南瓜比蘿蔔更好用,於是就有了南瓜燈。

提著南瓜燈討禮物,則是來源於11月2日的「萬靈之日」,這是歐洲基督教會的發明。教徒們要挨家挨戶去討要「靈魂之餅」,流行開後,變成了孩子提燈討糖果的把戲,不給糖就搗亂。

 

有沒有覺得很膚淺?不膚淺怎麼吸引小孩子。當然,我們現在都可以用善意的眼光,溫和的口氣去解釋這一切,因為中國人非常善良和包容。很多父母也有些困惑,但也不願意去禁止和反對,怕被嘲笑為落伍者。

中國人寄託哀思的主要節日是清明節,程序大致為掃墓、祭祖、燒紙,根據各家情況不同,儀節的繁縟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無論如何,生者不會唱歌跳舞,奇裝異服去墳頭蹦迪。參與主體不分男女老幼,因為這是中國人情感和血緣延續的體現,不需要官方組織,也不需要社會力量推動。

然而,我曾經遇過一些朋友,反而是他家裡的老人不願在清明節祭祖掃墓,這樣的態度有悖常理,實際原因是老人加入了教會,根據教會說法,虔誠的教徒只與上帝建立精神聯繫。一神教的教義,居然令清明祭祖成了一個兩難選擇?

一神教都具有排它性,我們包容洋節,但別忘了一旦洋節成了傳統,它就會展現出排它性,這是西方宗教生存本身所決定的。

清明節燒紙人、燒紙錢、紙車、紙屋、紙手機,在官方話語裡,這叫封建迷信。我並不反對這種稱法,但為什麼封建迷信一定要特指中國的傳統儀式,還有佛道方面的儀式?

而聖餐、聖水、兒童唱詩班,就不是封建迷信?

一個人將死之際,親朋好友到廟裡燒香祈禱,就是封建迷信,來一幫教會兄弟姐妹圍著唱聖經,就不是封建迷信? 

萬聖節等西方節日其實跟崇尚自由、開放平等、塑造個性等觀念沒有一毛錢關係,它有它特有的文化和歷史根源。中國人硬去搞氣氛,結果都是不倫不類。

今天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很難抵禦美國文化的侵襲,歐洲不少傳統節日一傳到美國就變樣,被改造後,風行全球。

文藝復興之後西方藝術中心可以是巴黎,可以是佛倫羅薩,或維也納,當美國國力騰飛之後,紐約卻成了另一個中心,但紐約實際上只是藝術品中心,從來不是藝術中心。

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國家,何必對只有兩多百年歷史的美國鬼節如此熱衷?

 

中國過萬聖節的套路,幾乎是照搬美國,背景是整個中美文化的力量對比,教師組織幼兒參與到萬聖節中,除了盲目,還有迎合的心理,在中國臺灣地區尤其嚴重。

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我們有保留,有捨棄,因為它有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而對於西方節日文化,我們有捨棄嗎?許多人是照單全收,難道西方文化就沒有積極和消極的問題嗎?

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是否會將過洋節變成一種習慣,但肯定可以知道,美國下一代對清明節、中元節,根本不會有任何興趣。

全球化日益加速,這並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方面,教育和文化也同樣如此,當美國一提及中國就神情緊張時,現在連孔子學院都接受不了,那麼,這也是一種「去中國化」行為,不要以為它只是在臺灣省才會發生。

給下一代普及西方文化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取捨。

看狄更斯、雨果、大仲馬、普希金、託爾斯泰、海明威、卡夫卡、卡爾維諾、奧威爾們的作品,還有康德、席勒、尼採,都能幫助人們擺脫對西方世界的膚淺認知。這比過「萬聖節」要有意義得多,不是嗎?

 

今年由於疫情,「萬聖節」動靜沒有以往那麼大,但要警惕洋節的泛濫,洋節,令人實在看不到」文化「二字,無論遠觀還是近看,都只有一個字: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相關焦點

  • 萬聖節,能不能放過中國「小孩」?
    有的家長平時看起來一本正經的瘋起來 連自己的小孩都不放過先給大家分享一個臺灣小朋友萬聖節的裝扮 當然,在中國過萬聖節依然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事情。很多專家就看不過去,例如找「中國人過什麼洋節」的理由,給你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 那萬聖節,西方的小孩不給糖就搗蛋,中國的90後不看直播就煩惱
    在西方,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 如果愛就請緊緊抓住,如果不愛就請你離我遠點
    沒多久丁彩妮從趙雲亮的話中聽出來了,原來趙雲亮離過婚。起初丁彩妮對於趙雲亮的故意隱瞞感到很氣憤。但趙雲亮解釋說:「我見到你的第一面,就心動了。之所以不說是怕失去和你相識的機會,請你理解。如果你覺得我欺騙了你,你可以選擇不原諒我。但是請你不要不理我,我是真心喜歡你的。」
  • 川普會見康復患者:脫口而出「離我遠點」,全場大笑
    當一名患者稱自己還沒有完全恢復後,川普立馬打趣稱「離我遠點」,隨即引發全場大笑。綜合美國《國會山報》、紐約每日新聞網14日報導,這8名前往白宮的康復患者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密西根州和阿肯色州。每位與會者在和川普會面前都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美媒稱,所有接近美國總統或副總統的白宮訪客都會遵循這一標準做法。
  • 「那麼髒離我遠點」,農民工坐地鐵遭女子嫌棄,10歲女孩犀利回懟
    突然有一節車廂裡發出了女生的尖叫:"趕緊離我遠點,穿那麼髒還坐地鐵"。同事一開始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往前湊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位農民工坐地鐵遭女子嫌棄。這名女子打扮得非常時尚,一看就是公司白領,收入應該也不低。而在她旁邊坐著的,則是一位戴著安全帽的農民工,農民工身旁還有一個很大的行李袋。被女子這麼一說,農民工也很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我離您遠點"。
  • 女人說得離我遠點是何含義?男人要正確理解
    01:李先生記得,和妻子談戀愛的時候,女朋友心情不好了,自己想拉拉她的手,她就會不耐煩的說一句:離我遠點。李先生哄哄她,講個小笑話逗逗她開心,她不好的心情很快就會過去,兩個人就又手牽手,有說有笑,爾儂我儂了。
  • 第十一屆小說散文賽21號作品《滾開,離我遠點》 作者:李小華
    21號作品《滾開,離我遠點》,這是一篇愛情故事。說明女人是感性的,很多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女孩除了罵人還是罵人:「滾開,離我遠點…」男孩又回應:「遠點是多遠?」「有多遠給我死多遠。」顯然女孩加強了火力。   男孩對父母說「買一頭牛,我要放牛」」父母說:「一頭牛很貴,再說你放牛就割不了魚草。」男孩說:「我可以邊放牛邊割魚草兩不誤。」父母笑了一直誇男孩懂事了。男孩手中多了一根韁繩,他有充分的理由去接近女孩。
  • 我不認識你,請你離我遠點
    我不認識你,請你離我遠點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新書了,今天給大家強推5本禁慾系教授文:我看你就是有病!我不認識你,請你離我遠點!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小編我給你們送來驚喜了,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百看不厭。《陸生有幸:男神,點個頭唄》作者:玖小伍精彩文案:「你來這裡幹什麼?」
  • 李小龍傳人喊話楊洋,說一腿踢翻他是開玩笑,拍照請離江疏影遠點
    李小龍傳人喊話楊洋,說一腿踢翻他是開玩笑,拍照請離江疏影遠點。之前因出格的言行在網絡上躥紅的李小龍傳人---沛縣新時代飛龍的原聲電影《飛龍功守道》終於問世了,聲稱電影殺青就是靠實力說話的時候了,沒成想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網友對《飛龍功守道》評價就是三個字「太爛了」。
  • 萬聖節,請看好你家孩子
    很多幼兒園也會組織小朋友參加角色扮演活動,不過,也有部分幼兒園很有「個性」,明確告知家長:我們不過萬聖節。臺灣的臺南市立第四幼兒園就是這麼一股「清流」。他們決定不過幼兒園的理由是:1 我們沒教英文。2 萬聖節的糖果對身體不好。
  • 離我遠點
    離我遠點 時間:2020.06.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分享到:
  • 為什麼年輕人,尤其小孩喜歡過萬聖節?
    前幾天在四川綿陽的一所培訓機構,萬聖節的小彩花剛掛上,小朋友精心準備的披風魔法帽還沒來得及捯飭,上上下下就被一位孩子家長罵了一通:「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年輕人可別過洋節了,看給大叔氣的,惹出個頭疼腦熱你們可是要負責的。
  • 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這幾種情緒,可能存在「危險人格」,離他遠點
    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這幾種情緒,可能存在「危險人格」,離他遠點情緒反應出每個人的心情,但有些人能夠很好的控制或者隱藏好自己的情緒,表面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內心卻是波濤洶湧。情緒這種東西你雖然覺得沒什麼特別的,每個人都有,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這幾種情緒的人,可能存在「危險人格」,離他遠點。
  • 這個小孩紙的萬聖節打扮贏了...連歐巴馬都笑彎了腰
    教皇被逗樂了,還樂呵的抱了小孩一會。總之教皇訪美這對於美國人民來說是今年的一件大事。。但為什麼會說回這件事?因為在剛剛的萬聖節打扮,又一個孩紙的教皇打扮照亮了全場,把歐巴馬都笑得合不攏嘴了。星期五的時候,幾百個當地的小孩紙出席參加了白宮慶祝萬聖節的活動。。
  • 萬聖節南瓜服裝的做法 DIY兒童萬聖節可愛服裝
    萬聖節的服裝怎麼做 萬聖節服裝diy自製方法  萬聖節的服裝裝扮是萬聖節必不可少的點綴,萬聖節的造型千奇百怪,我們大家可以自己DIY,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萬聖節服裝diy自製方法吧!  萬聖節穿服裝的講究  萬聖節的服裝起源於惡作劇,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 《陳情令》未播花絮曝光,王一博大吼「離我遠點」,肖戰笑著退後
    不知道怎麼回事,王一博突然衝肖戰大喊了一句「離我遠點」,語氣和語調一點都不友好。之後肖戰笑著回了句「好」,順便往後退了一步,離王一博遠了點。不過也有網友解釋,這則未播花絮是兩人的對戲片段,戲中有一句臺詞就是「離我遠點
  • 剝橘子離氣球遠點,真的會爆炸!
    微博上,浙江義烏消防救援支隊做的一個實驗火了。為了安全起見,支隊相關負責人提醒,家長和小孩吃好橘子後,要將剝過果皮的手用清水衝洗乾淨,順勢將果皮扔進垃圾桶內,不要給小孩子觸摸的機會。特別是現在聖誕節前後,街上不少商家小販用氣球來做裝飾。孩子能接觸到氣球的「機會」陡然增多,家長一定要警惕!
  • 搶了橋本環奈的兔耳帽就算了,還用兔耳朵打她,粉絲:離她遠點!
    搶了橋本環奈的兔耳帽就算了,還用兔耳朵打她,粉絲:離她遠點!粉絲們也表示離我家老婆遠點,你這個賣萌的糟老頭,哈哈哈!大家覺得福田導演戴上橋本環奈的帽子萌不萌?歡迎留言並關注小編哦
  • 【微擴散】在本溪,離這幾個人遠點!
    理他們遠點,然後撥打電話報警哦!第005號 簡要案情:2015年4月份我市某商場發生數起盜竊案件,涉案金額巨大,圖片中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提供者獎勵1000元,聯繫人尹警官:18741490009)小心了~媽媽,請讓我在本溪找到你!(跪求擴散)本溪┃那個被遺棄的寶寶咋樣了?狠心的本溪父母竟然把嬰兒丟在冰冷的樓棟裡
  • 萬聖節之幼兒園篇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1]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2]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