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丨董其昌大展還有一周,草間彌生即將來滬

2021-01-10 澎湃新聞
進入3月,各地開幕的展覽接連不斷,無論是「西方繪畫500年」、「倫勃朗和荷蘭黃金時代」,還是「時尚印跡:從畢卡索到安迪·沃霍爾」,或者是即將到來的「從畢卡索到基弗:路德維希的藝術課」,都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博物館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已進入倒計時,還沒來得及看的觀眾不要錯過。另外,草間彌生又一次來到上海,此次展覽中不僅有其最具代表性作品,還有其最新的繪畫系列。此外,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將推出蕭海春山水教學展、上海中國書法院推出了「長三角名家書畫小品展」。

上海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下半場)

展期:2019年1月23日—2019年3月10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共計154件(組)。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

目前展覽進入下半場,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卷》、米友仁《瀟湘圖卷》、董其昌《仿趙孟頫秋山圖軸》等31件(套)書畫精品已先後換上並陳列,其中包括19件(套)董其昌的書畫作品。上月底,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與明代《顧繡東山圖卷》也開始展出。

地處松江醉白池的董其昌書畫博物館也有數十件上博所收藏的董其昌書畫對外展出,並對大量臺北故宮的董其昌書畫複製品。

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

展期:2019年3月7—6月9日

地點: 復星藝術中心(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這場殿堂級大展將呈現40餘件作品,巡禮草間彌生極具代表性的南瓜、波點、無限鏡屋和最新繪畫系列「我永恆的靈魂」等之外,還將根據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空間特製多件大型浸沒式、多反射場域裝置作品。

時尚印跡:從畢卡索到安迪·沃霍爾

展期:2019年 3月1日—5月5日

地點:藝倉美術館(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4777號)

此次展覽由倫敦時尚和面料博物館和藝倉美術館共同舉辦,從時裝、面料的角度,來梳理20世紀藝術史的發展線索,及戰後歐美國家的社會文化發展進程,將藝術如何通過服飾、家居進入到人們生活中的歷史真實再現。

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4月30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七寶鎮新鎮路1399號8樓)

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分為六個部分,以時間為敘事主線,流派為發展形態展現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現代藝術、後現代主義……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500年的歷史畫卷。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蕭海春山水畫教學研究展」

展期:2019年3月6日開始

地點: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松江區文翔路2200號)

蕭海春是知名山水畫家,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此次應邀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設立山水畫研究工作室,同時舉行教研展覽,呈現了他在山水畫教學方面的思考與成果。蕭海春曾於2012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展,2015年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此次活動同時還有他關於董其昌的講座。

新虹迎春——長三角名家書畫小品展

展期:2019年2月28日—3月28日

地點:上海中國書法院新虹藝術館(閔行區天山西路2965號)

展覽由上海中國書法院、海上蘭亭書法院、江南書畫研究院、新虹街道聯合舉辦。參展者包括林曦明、周志高、劉小晴、丁申陽、陳燮君、田金生、吳申耀、張耀偉等海上書家,邢少蘭、凌大綸等江浙名家,還有鄭孝同、吳谷生等滬上海派名家後裔。上海中國書法院執行副院長張耀偉表示,今後上海中國書法院將加大與外省市書界的交流力度。

時光的屐痕:朱開榮水彩畫展

展期:2019年2月27日—3月15日

地點:靜安區圖書館(新閘路1708號)

此次展出朱開榮水彩畫作品40幅,其中既有展現老上海歷史風情的靜安寺、百樂門、蔡元培故居、張愛玲故居、海關圖書館等作品畫作,也有從老建築群中聳起的現代高樓。呈現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昔日時光和生存情狀。

自·在·觀:張杰個展

展期:2019年3月3日—3月17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長寧區延安西路1609號)

此次展覽梳理了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杰自1988 年研究生畢業以來,各個創作階段具有代表性和轉折意義的油畫作品近百件/組,共分為「自」、「在」、「觀」三個板塊。其在藝術教育領域的思考與踐行,不僅成就了他個人繪畫上的風格樣式與精神內涵;也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油畫在當代的堅守、發展與變革。

舊王孫:龍美術館藏溥儒書畫展

展期:2019年2月22日—6月30日

地點:龍美術館(浦東館:上海市浦東新區羅山路2255弄210號)

展覽從龍美術館豐富的館藏溥儒書畫中萃選出近60套作品,借溥儒書畫用印「江山為助筆縱橫」、「心畬翰墨」、「飛鴻」區分為三大板塊,分別呈現溥儒山水、道釋、花鳥、人物、動物、書法的書畫面貌。

於澎畫家研究作品展

展期:3月1日—3月17日

地點:朱屺瞻藝術館(上海市虹口區歐陽路580號)

展覽以「生機」為主題,是畫家於澎多年來對中國傳統「氣韻」思想進行當代創新與藝術創作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展覽。

坐看雲起

展期:2019年3月3日—2019年3月31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上圖書店

海上書畫家盧俊、耿忠平假上圖文創書店展廳,舉辦一次「坐看雲起」的書畫聯展,兩人師出同門,一位能書,一位擅畫,可算得上是銖兩悉稱,相得益彰。

北京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與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嘉靖、隆慶、萬曆瓷器對比展

展期:2018年11月6日—2019年6月1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景仁宮

展覽按朝代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均按品種展示,分別為:濃麗明豔——青花、黃地青花、青花加礬紅彩瓷器;純淨雅致——單色釉瓷器;色彩繽紛——雜釉彩、鬥彩、五彩、紅綠彩瓷器;深遠影響——後仿嘉靖、隆慶、萬曆朝瓷器等,另遴選少量民窯瓷器加以對比,展出文物和標本總計298件套。

記憶星塵 :紀念周海嬰誕辰九十周年攝影藝術展

展期:2019年3月1日—3月17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13—17號廳

周海嬰(1929-2011)是魯迅和許廣平先生的獨子,自幼喜歡攝影,在近70年裡用鏡頭定格了私人影像、市井百態、城鄉景象,記錄了重要的歷史時刻,展現了廣闊的社會圖景。周海嬰攝影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時代意義,對中國現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此次展出的百餘幅精選經典作品,向觀眾呈現照片所凝固的特殊歷史瞬間,展現了周海嬰先生的審美和情懷,以及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感受。

「復現」:榮寶齋木版水印120年

展期:2019年3月7日—3月31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3號館

此次展覽以近百件年代、風格、題材、尺幅各異的畫軸、畫片、冊頁、手卷等作品為依託,配合豐富的文字、圖片、影像檔案及裝置,全景式地展現出榮寶齋木版水印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傳承至今的狀況,更呈現出中國藝術千姿百態之樣貌。

「意」態萬方:劉東瀛工筆花鳥畫研究展

展期:2019年3月6日—3月17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

劉東瀛,1938年生於日本東京,祖籍遼寧普蘭店。從1955年到1964年,劉東瀛先後在東北美專附中和魯迅美術學院接受了長達九年的系統美術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她既有兼及中西的學習條件,也得以在趙夢朱、鍾質夫、郭西河等先生的指導下親炙傳統。兼以個人興趣的導向和勤奮好學的態度,劉東瀛以宋人花鳥的雅正靈動為宗,廣泛吸收,博取眾長,臨摹過趙佶、林椿、呂紀、陳老蓮、惲壽平、任伯年、于非闇等多位古今名家的作品。此次展覽將展出劉東瀛各個時期的工筆花鳥作品七十餘件。

江蘇

從畢卡索到基弗:路德維希的藝術課

展期:2019年3月16日—6月9日

地點: 南京博物院特展館三樓11號展廳

彼得·路德維希(1925-1996)教授是德國著名的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同時他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維希(1927-2010)也是世界著名的藝術收藏家。1996年3月27日,路德維希夫婦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82位歐美藝術家的89件(117幅)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將於3月16日,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的11號展廳與觀眾見面。這批展品大多創作於二十世紀60至90年代,包括歐美現代主義各個階段不同流派的大師名作,如: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馬爾庫斯.呂佩爾茲,以及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畢卡索的名作等。展現了20世紀後期多個藝術流派的風格與藝術。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8年12月15日—2019年3月1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蘇州潘氏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收藏世家。晚清潘祖蔭(1830—1890)在京城府邸設有攀古樓、滂喜齋,分別保存青銅器和古籍善本。展覽展出清代蘇州潘氏一族的珍貴舊藏88件,涵蓋青銅器、陶器、書畫、古籍、碑帖、文房用具等,呈現以攀古樓、寶山樓舊藏為主的潘氏家族收藏概貌,從潘氏個案分析與展示進而窺探蘇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面貌。

江南情懷:姚茛油畫作品展

展期:2019年3月3日 — 3月13日

地點:蘇州美術館4、5號展廳(蘇州市人民路2075號)

繪畫的意義,對姚茛而言,大到致力於油畫的本土化的深度探究,小到實現自己童年的心願的本初,生活與藝術一直密不可分。此次展覽共展出畫家姚茛的獲獎作品及近年新作共24幅。

天津

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

展期:3月初起

地點:天津博物館

3月初,天津博物館「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覽將進行書畫類文物調陳。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圖卷》、明陳道復《花卉圖卷》、清無款《萬笏朝天圖》等在展絕大多數書畫類文物均將調換。

此次換展上新的文物以「晚明繪畫」為主題,將突出晚明萬曆到崇禎(1573—1644)年間中國繪畫創作中的特點和成就。徐渭《魚蟹圖卷》、董其昌 《疏林遠岫圖軸》、曾鯨《王時敏小像軸》、藍瑛《溪山秋色圖卷》、陳洪綬《蕉林酌酒圖軸》等一批晚明優秀書畫作品即將與觀眾見面。

浙江

浙江·靜岡文化藝術交流:柳澤紀子版畫作品展

展期:2019年2月28日—3月19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4/5號展廳

2019年,是浙江省與日本靜岡縣建立友好關係37周年,展出來自日本靜岡縣濱松市的柳澤紀子的八十餘件作品。在她的作品中,人,以及包括動物、植物在內的「自然」的形象,都是她恆定不變的題材,人物經常與鳥、翅膀、犬、牛、狼等動物相伴出現。在對「自然」的描寫上,她擅長於疊加多種銅版畫技術,營造出粗獷荒涼的質感。

湖北

書之大者:楊守敬的書法藝術

展期:2019年2月26日—4月7日

地點:武漢美術館

此次展覽共展出45件作品及部分出版文獻和圖片,其中包括楊守敬各個時期的40件書法作品,含《評碑記》、《評帖記》、《學書邇言》手稿,及5位與楊守敬有過密切交往的吳昌碩、張之洞、張裕釗等友人作品, 展覽以楊守敬一生的學術歷程入手,通過「楊守敬與湖北」、「楊守敬與潘存」、「楊守敬對日本書壇的影響」、「楊守敬的朋友圈」四個版塊進行梳理和呈現。

山東

不朽傳奇:古埃及人的生命輪迴

展期:2019年3月-6月

地點: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

展覽圍繞古埃及人永生的生死觀念,精心遴選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的100件(套)古埃及珍貴文物,通過於莎草紙、石棺、雕像等多種載體之上的圖案、象形文字以及豐富多樣的隨葬品的解讀,輔以古埃及人的神話傳說、文化符號等,揭開古埃及人永生生命觀念的神秘面紗,進而窺探古埃及人的社會生活及其精神信仰世界。

寧夏

新藝術史:2000-2018中國當代藝術

展期:2019年3月9日-5月22日

地點:銀川當代美術館(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禾樂路12號)

展覽將顯影近20年的當代藝術歷史相貌,從「遊戲/娛樂/消費」、「倫理/科技/藝術」、「全球化政治身份」、「後傳統/歷史性」出發,梳理、研究、發覺、思考,再向藝術未來提問。策展人通過對2000年後藝術發展的全面分析,提煉了大量藝術家個體在中國近20年發展背景下的不同形象,運用他們的代表作品構成帶有這一時期歷史性判斷的藝術圖景。

香港

皇朝禮器特展

展期:2019年1月26日—5月5日

地點:香港馬料水大學道香港中文大學本部

此次展覽將遴選多件館藏皇朝禮器展出,旨在探討清代祭器的生產與功用。清朝祭器主要以釉瓷製成,仿古代青銅器的造型一直以來被研究者所忽略,然而後者在清朝國家祭典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乾隆時期是清代宮廷制度與禮儀完善和確立的時期,乾隆在位時致力於統一宮廷祭器形制,以遵循古制。

荷蘭

倫勃朗和荷蘭黃金時代

展期:2019年2月15日—6月10日

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將舉行一系列紀念展覽。本次展覽展出了倫勃朗的22幅油畫、22幅繪畫稿以及300幅精選的蝕刻版畫,這些原本保存在溫度受到嚴格控制的倉庫中的作品將向觀眾公開,展示倫勃朗這位荷蘭繪畫大師的生活。

美國

驚人的秘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

展期:2018年12月11日—4月28日

地點:保羅·蓋蒂博物館(蓋蒂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充滿神秘色彩。有時甚至是最簡單的問題——「誰畫的?」——有待討論。這次展覽展示了蓋蒂收藏的壯觀畫作和罕見的私人收藏作品,揭示了其中的偵探工作。探索米開朗基羅、提香和其他文藝復興大師的畫作是如何創作的,以及它們的用途。發現我們知道什麼和不知道什麼,我們想知道什麼,以及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的關於這些有趣的藝術作品和他們的世界。

講座

上海

聽顧村言與石建邦對談「錢瘦鐵的筆墨與暢神」

時間:2019年3月3日14:00(周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0米層多功能廳

主講人:石建邦、顧村言

石建邦:

在近現代海派畫家中,錢瘦鐵書畫篆刻三絕,獨樹一幟,卓爾不群,無疑是個有聲有色的人物。他以金石篆書筆意從事創作,無論書畫篆刻,都是古意盎然,奔放自如。一如他的為人耿介直率,豪爽仗義。

顧村言:

錢瘦鐵先生書畫印皆佳,他身上既有率性與天真之氣,更有一種俠氣劍膽,畫亦如其人。錢先生的筆墨延續了董其昌、四僧以來中國文人的寫意傳統與正脈,與「四王」那一路是不同的,見出性情,又見出文人自遣和隨心所欲。錢瘦鐵先生用筆用墨見出豪氣與真趣,有著一種大格局與境界。

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的美索不達米亞藏品

時間:2019年3月11日 周一 19:00-21:00

地點:五裡橋影劇院

主講人:Paul Thomas Collins

阿什莫林博物館成立170多年之際,迎來了第一件美索不達米亞的文物。該博物館建於1683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博物館,也是第一所面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該館藏品起初由英國收藏家伊萊亞斯·阿什莫爾(Elias Ashmole 1617-1692)贈與牛津大學,他本人是一名富有的律師、歷史學家、佔星學家,同時也是鍊金術士和自然科學家,涉獵廣泛。其館藏核心涉及一批珍貴的植物學、地質學和動物學等領域相關物品以及手工藝品的收藏。

北京

中國美術館藝術講堂之「解讀藝術大展」系列 :雕塑一個完美的石榴 

主講人:吳為山

時間:2019 年 3月16日14:30—16:30

地點:中國美術館七層學術報告廳

吳為山將結合「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為聽眾梳理建國70年來民族題材雕塑藝術創作的發展歷程,展現我國雕塑藝術的新水平、新成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魔都3月看展指南:草間彌生展、teamLab、印象莫奈...每個都是史詩級!
    3月的展覽就像"神仙打架"草間彌生、teamlab、莫奈、誇尤拉...眾多史詩級的藝術品空降魔都為了方便大家打卡畫報君特地整理了一份《3月觀展指南》跟著這份指南打卡,準沒錯!此前火爆紐約和東京的草間彌生展終於來魔都了!作為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憑藉著其極具感染力的前衛藝術創作和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格風靡世界長達70年!
  • 人物丨草間彌生作品特輯
    草間彌生從小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幻覺,一種會吞噬掉她視線中一切的神秘幻覺。這也成就了她對於自身符號的原點的探索,並努力將原點變成自己對於外界世界的解讀,成為她作品中決定性的的元素。No.Accumulation No.1不再受到二維畫布的圖畫平面的限制,填充的雕塑延續了草間彌生的三維形式的無限重複。
  • 風靡全球、東京預約3個月……草間彌生大展上海站實景圖來了!
    紐約排隊3小時,東京提前3個月預約,風靡全世界的「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個人大展3月7日正式登陸魔都作為第一批探訪此次草間彌生個人大展的媒體,我們有幸在展覽對外正式開放的前一天就來打了卡。這條小徑不僅同時體現了草間彌生代表性的兩大元素「波點與鏡面」,還巧妙地與復星藝術中心這座建築本身的「鏡子」(落地窗)進行了結合。
  • 比草間彌生展更好看的,是那些看展的人 | 推薦
    「怪婆婆」草間彌生,人氣一直很旺。2015年,紐約 David Zwirner 舉辦的「Give Me Love」個展,排隊6個小時觀看45秒;2017年,洛杉磯The Broad發售50000張門票被一搶而光;2018年,亞特蘭大High Museum的《無限鏡屋》展,公開發售第三天就全票售罄……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正版」草間彌生大展,自從3月7日正式開展開始也天天被擠爆,尤其是雙休日,至少排隊3個小時以上。
  • 草間彌生的南瓜
    高凡拍攝第一次看到草間彌生的作品是到島根美術館遊學的時候,當時展什麼我已經沒有印象。
  • 草間彌生作品全集
    草間彌生短片,《消滅自己(草間の自己消滅)》2002年,草間彌生出版自傳《無限的網》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 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
  • 草間彌生作品鑑賞裝逼指南
    草間彌生,文藝裝逼犯的大愛,在她那些強迫症作品面前,連最嚴重的密恐患者也得到了救贖
  •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本月強勢襲臺!歡呼驚叫!
    2015年當代藝術圈最令人期待的盛事,就是《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抵臺!
  • 【課程故事】草間彌生的故事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在美工區張貼了米羅、畢卡索以及草間彌生的畫作,並就其中的三幅圖進行了記錄。一個星期的觀察過後,我發現孩子們在草間彌生的畫作前停留的時間最長。這位怪婆婆因為童年時期的不幸福而患上了精神疾病,經常產生幻覺。但她卻將自己的幻覺和想像畫了下來,構建了一個波點的世界。
  • 專輯 ▎圓點女王 草間彌生
    他的妻子訴說了草間彌生對某些作品的影響「 很抱歉我們採納了您的創意。」如果草間彌生不是因為精神疾病離開紐約她會是安迪·沃霍爾藝術地位的最有力競爭者但精神疾病恰恰又是草間彌生幾十年創作的主導認為草間彌生為求成名已經把自己降格到非藝術家行列
  • 無限的鏡子 映照草間彌生的圓點宇宙
    赫希洪博物館以「草間彌生:無限的鏡子」(Yayoi Kusama: Infinity Mirrors)為題,展示草間彌生大型鏡像裝置與其他60件畫作與雕塑,探索藝術家如何運用鏡子、圓點、陽具、房間等元素創作。展覽展至5月14日。
  • 草間彌生 | 住在精神病院的藝術女王
    除了家庭,當時日本藝壇的保守作風與沙文主義也讓草間彌生窒息,美國的包羅萬象令她神往。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舊書店看到了美國女畫家,被稱為「美國現代主義之母」的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決定要「逃」到美國去,也許那才是適合她自由創作的地方。
  • 如何欣賞草間彌生的作品?
    草間彌生作品我真的佩服有人以為有些神經質的島國大神婆,至今依然活躍世界一線時尚、藝術舞臺,草間彌生真正的將自己的藝術和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和世界各大時尚品牌的合作足以說明其藝術的魅力在母親看來,草間彌生所謂的幻覺都是胡說八道,畫畫更不是富家女應該做的事,她毀掉了草間彌生的畫布,罰她和工人一起幹活,還經常把她關起來打罵。「母親常跟我說,沒生你就好了,還打到我幾乎失聰。我經常離家出走,晚上站在街頭希望過往的車輛結束我的生命,我曾企圖臥軌自殺,但那時的我太小太輕,風太大,我的身子飄了起來。」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一個保守的資產階級家庭。10 歲時,草間彌生便被幻覺、幻聽所困擾。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人格解體神經症」的精神類疾病伴隨了她的一生。她常常用畫畫來抵抗內心的恐懼。
  • 有關草間彌生的10件軼事
    今年,藝術家草間彌生90歲了,她的身上有著常人不可理解的執著與能量,她說:自己是為了這個世界的愛而創作。除了南瓜和圓點外,你對她還有多少了解?來一同探尋這位「圓點女王」的傳奇人生與非凡創作,並欣賞即將於香港春拍亮相的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草間彌生作品。
  • 展覽 情人節好去處:草間彌生の無限之夢
    專家認為,母親的虐待是誘發草間彌生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植物會對我長牙舞爪,還用人類的聲音跟我說話」,同時草間彌生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會被一張斑點狀的大網所覆蓋。從那以後,波點成為了草間彌生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草間彌生美術館||冬日暖陽裡耀眼的植物幻想
    這是第一篇,草間彌生美術館。(前情提要:我為什麼要辭職做藝術公眾號?)昨天專門花了一下午窩在我的膠囊酒店裡剪的片子,又花了一晚上加字幕。。。是的這次終於有字幕了!但由於時間匆忙,這是一個沒有策劃、沒有腳本、走哪拍哪的vlog,還請大家多多提建議。
  • 我,草間彌生,是漫遊奇境的現代愛麗絲丨丟言丟語
    一個畫貓,一個畫向日葵,還有南瓜女巫乾脆只畫圓點點。此條純屬虛構,實際上他們的共同點是:在罹患精神疾病之前,他們跟我們都是一樣一樣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了,並沒有展露出什麼過人的天賦。但是神經性視聽障礙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自從出現了幻聽和幻視的症狀,他們眼中的世界就和我們不一樣了。
  • 波點、南瓜和自拍:草間彌生如何從「驚世駭俗」變得「可愛可親」
    撰文:林子人編輯:朱潔樹繼去年年末中國多個城市爆出「贗品展事件」後,「真正」的草間彌生個展將於3月7日登陸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本次展覽是自2013年以來草間彌生在上海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機構展覽,將呈現這位90歲的藝術家的最新藝術創作,波點、花卉、無限鏡屋等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經典元素將繼續構成草間彌生的創作主線。
  • 「怪婆婆」草間彌生的正版南瓜來了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曹磊3月7日報導:「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展正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展出。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共展出42件草間彌生最新作品,最大亮點當屬特別創作了多件大體量特定場域裝置,可以說是為上海「量身定製」。據悉,這是2013年以來草間彌生在上海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機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