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宰予

2020-12-24 獨步所到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宰予字子我。利口辯辭。」宰予是《論語》中遭孔子批評最嚴重的弟子。《論語》中涉及宰予的語錄有5條,除《先進》第二章在門生列表中出現,略有褒獎之外,其他幾條全是批評。

孔子之責宰予,辭氣之厲,為孔子待弟子所僅見。蓋宰予是孔門弟子中最具叛逆精神,最具獨到見解,在孔子眼中最不聽話的一個。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

魯哀公向宰予諮詢製作土地神主的事。宰予回答說:「夏朝用松木,殷商用柏木,周代用慄木。用慄木的意思是使百姓戰慄。」孔子聽說宰予的回答以後不很滿意,一連用了三個意思基本相近的句子批評宰予失言,他說:「做完的事不用評說,實行的事無法挽回,過去的事不再責備。」

孔子主張仁政,「近悅遠來」;反對殺伐,「齊之以刑」。宰予用「使民戰慄」解釋周代何以用慄,是說到了周的短處,不僅不利於引導人君行仁政,反而會啟其「臨民以懼」之心的不良作用。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

孔子主張人生勤奮,廢寢忘食,而宰予卻白天睡覺。孔子責其「朽木不可雕」,其語甚厲。我們今天看來,孔子似乎有點兒小題大作,失之過苛。蓋孔子之所以如此惱火,雷霆大發,其原因有二。一是宰予不用功,使孔子大失所望;二是宰予言行不一,品質出了問題,最為孔子痛恨。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宰予直接對此發出了挑戰。宰予問難孔子:「仁愛的人只告訴他說:『井裡有仁愛』,他會從而下井嗎?」顯然宰予認為,孔子「仁愛」學說,在那樣尚力行詐即將來臨的時代,簡直就是幻想,是根本行不通的。孔子說:「為什麼這樣呢?君子可以不要生命,但是不能陷害他。可以欺騙他,但是不能愚弄他。」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已可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陽貨》)

孔子另一個重要的思想範疇是「禮」,宰予對此也提出了質疑。宰予認為「三年之喪」,時間太長了,一年就可以了。他採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您不是主張以禮樂治國嗎?然「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意思是「三年之喪」禮,不利於「禮」「樂」的實施。

聖人因人情而制禮。孔子解釋為什麼要服「三年之喪」。理由有二:一是「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所以要服喪三年,以答哺育之恩;二是「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

孔子問宰予「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宰予斬釘截鐵地說「安」。居喪盡哀而已矣,於是孔子說:「女安則為之。」師徒二人,各言其理,不能相服。這次對話,只好不了了之。其實,宰予的觀點也不無道理。人死不能復生,生者還要繼續生活。親在盡孝,親死節哀,亦無不可。

宰予與孔子的矛盾分歧,蓋因處世哲學不同。孔子主張「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關注自己,更關注他人;宰予立志成才,比較關注自己的窮通得失。孔子是道德思想家,注重於人情之美善;宰予是實用主義者,著眼於世事之利益。師徒二人,思想不能完全兼容,因而有時形成排斥以至對抗。

這種能夠獨立思考,不唯師命是從,敢於懷疑師說又能直言不諱的人,在孔門弟子中,唯有宰予和子路,而子路略嫌魯莽,率直有餘而智慧不及宰予。宰予是一個既具有批判精神,又具有思想和才幹,也不乏智慧、能言善辯的人。

孔子雖然不很欣賞宰予,但也不否認他的聰明才智,仍然將他列在「言語」科,且排在子貢之前。這充分體現了孔門實事求是的良好學風。

相關焦點

  •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隨筆)
    孔子本意是要誇子羽(澹臺滅明)人雖然長得醜吧,但是心裡美,作為反襯的宰予,卻又被拎出來示眾,算是黑的透徹了。        這倆人物,先看反面的宰予,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因為能言善辯,口燦蓮花,然後被愛才的孔老夫子收入門內。誰知道,此君是個「口的巨人,行的矮子」。
  • 《論語》中的子路
    《論語》中提到姓名的有二十七人。這些人,思想各異,性情有別,人生追求也不一樣。《論語》記錄了他們各自的言行,為我們勾畫了他們不同的個性形象。其中以子路、子貢、冉有、顏淵、曾參、宰予、閔損、子遊、子張、子夏等人的形象最為鮮明。
  • 鼠寶寶名字推薦:10個論語才高八鬥的小寶寶名,魅力滿滿
    一、《論語》中才高八鬥的小寶寶名  1. 和均  出自《論語·季氏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益樂  出自《論語》:「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在古漢語中,「益」字還有超出、過度的意思。搭配「樂」字,可謂多多益善!寓意男寶寶開心加倍,快樂加倍,喜樂加倍,加倍人生!。  5. 子文  出自《論語》:「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寓意著事業有成,博學多才等意思。  6.
  • 論語31: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林則徐所秉持的從政原則與人生信條
    跟隨大師的腳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追隨古聖先賢學習孔夫子的《論語》。我們繼續跟隨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學習他所編寫的《論語集注》,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31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桴,竹筏。
  • 《論語》裡有根正宗的不用打引號的廢柴
    在批評與質疑中,最要緊的,也是促使我認真思考,從而再寫下現在這篇文章的是:既然泡泡澡、吹吹風、唱唱歌的曾皙這麼受孔夫激賞,那我們天天在家裡睡大覺好了咯?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那般的努力還有啥意義?這個質疑很自然地就讓我想到在《論語》裡,還真有一哥們兒因為愛睡覺而被夫子罵得狗血噴頭的。這人姓宰,名予,字子我。
  • 楊絳:孔子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
    「四書」裡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個一個樣兒,各不相同。——楊絳文/楊絳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
  • 《論語》唯一一次單獨提到父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到底在說什麼
    楊伯峻在《論語譯註》裡注意到一點,他說,道是指正面的東西。「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是的「道」,其實是指父親生前「合理的部分」。這個說法在邏輯上也很難說服讀者,屬於「添字解經」,既然是合理的部分,三年後為什麼要改?當然,這句話肯定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於聖人之言,最忌諱機械式的繼承。
  • 樸素自然,雍容典雅,氣韻悠長——《論語》語言藝術之四
    一般說來,生活的原生態語言是粗糙的,俚俗的,不精煉的,而《論語》則不同。《論語》的言語者本身具有深厚的思想和語言文化修養,其言語多為經典之論,言近旨遠,理精語雋,加上輯錄者高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記錄言語的時候,對具體語境稍作敘說,往往三言兩語,就能使言語者神情畢現,從而形成《論語》樸素自然而又雍容典雅的語言風格。
  • 論語前導——孔子一罵千古聞名 作者:王威
    宰我又名宰予,字子我,是孔子學生裡很有個性的一位,敢和老師犟嘴的除了子路就是他了。可是子路和宰我不同,子路和孔子年齡相仿,亦師亦友。而宰我小孔子29歲,這樣的年齡差距給老師犟嘴好像就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作為老師的孔子對宰我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列為「孔門十哲」之言語科第一,高於鼎鼎大名的子貢。
  • 王曙光著《論語心歸》五十六 不言之教
    王曙光著《論語心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 孔子說:「宰予這個人不仁啊!兒女出生三年之後,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所以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予也是從他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懷抱呵護的呀!」 17.22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釋義】孔子說:「整天吃飽飯之後無所事事,這樣的人實在是不行!不是有博弈的遊戲嗎?
  • 論語孔子有睡功?六個白天睡覺技巧有回答睡覺流口水是怎麼回事
    ,現代漢語大意是:腐爛的木頭不能用來雕刻,髒汙的糞土不能用來糊牆,對你宰予這種人,還有什麼好責備了呢?《論語》十二章有一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似乎對睡覺的快樂還是比較認可的。人類作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會受到自然規律的約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健康養生規律,在人類社會早期就被發現了,因此,正常情況下,白天不睡覺或少睡覺才是益生的。
  • 《論語》不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讀周志文《論語講析》
    這是婦孺皆知的《論語》開篇第一章。看似平易,卻蘊含奧義。周志文先生在《論語講析》(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中獨闢蹊徑,把這三句話視為一個整體,給出了與眾不同的解釋。說「不同」,卻又不給人標新立異的感覺,相反,不論贊成與否,過目之後都會覺得他的詮解於理可通:《論語》以此篇此章為首,或是偶然,或有深意。
  • 韓愈與朱熹——淺談《論語筆解》的特點與思想及其對朱熹之影響
    其《論語注》和《論語筆解》即可視為這些努力中的一部分。韓愈曾為《論語》作注,作成《論語注》十卷。而《論語筆解》的成書,根據《四庫全書總目》的記載:疑愈注《論語》時, 或先於簡端有所記錄, 翱亦間相討論, 附書其間, 迨書成之後, 後人得其稿本, 採注中所未載者, 別錄為二卷行之。
  • 盤點《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就知道儒家對中國人的影響有多大
    ——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最後凋謝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爛草加泥巴壘成的牆無法粉刷。
  • 《論語》中的100個成語典故,完整釋義,感悟智慧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00個之多! 1.哀而不傷 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
  • 跟著勇哥學《論語》:《公治長·第五》原文+注釋+感悟+音頻,歡迎轉發分享!
    5.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釋意】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糞土壘砌的牆面值得再粉刷!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