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多半出自這些家庭,希望你不是

2020-12-27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問題是長大後自卑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網友紛紛評論:不敢看別人的臉說話、不會拒絕別人、渴望成為大家喜歡的人,甚至還有人表示,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優秀。

自卑的孩子並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在生活中長期積累,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大多來著這些家庭。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多半來自這些家庭

1、打擊式教育的家庭

著名導演姜文家庭幸福、功成名就,外人眼中的他,是"人生贏家",但實際生活中的他是非常不自信的人,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關係。

姜文表示,自己高考考上了中戲,他很開心的告訴父母,結果母親把通知書丟在一邊就去洗衣服了。再到後來,他賺錢了,於是他買了房子給母親住,可是母親一次都沒有住過。

父母的打擊式教育,就像一個釘子,把自卑釘在孩子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口癒合了,可是自卑卻刻在了心裡。

2、恐嚇式教育的家庭

曾有一則新聞報導,一位母親將10歲的女兒往海裡拉,原因是女兒不認真學習,自己要"嚇唬嚇唬"女兒,父母的這種"恐嚇式"教育不僅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缺陷,還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3、比較式教育的家庭

中國家庭都有一個病症,就是喜歡"比較",從小比較到老,每一件事情都能拿來特別,而在孩子中,父母會習慣比較孩子之間誰比較優秀,例如有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xxx,比你優秀多了。"

父母都希望通過比較的方式來激起孩子的勝負欲,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孩子的自卑與未來人生

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是長久性,不可磨滅的,孩子的自卑會伴隨他們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節目中,表示自己即使做到了央視主持人,仍舊非常自卑,從小到大都被父親拿來和別人比較,她說:"我要比別人做得好,才感覺踏實"。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伴隨孩子的一生。

孫紅雷長相不帥,卻對自己的顏值非常自信,在《極限挑戰》中自稱顏王,有一期節目中,導演問起孫紅雷,父母會在親朋好友面前誇獎你嗎?

孫紅雷表示,要感謝父母對自己從小的讚賞,讓他從小到大都很自信。

打不得說不得,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

1、 轉化表達方式

父母習慣用打擊式的教育來激勵孩子,但是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父母可以轉化自己的表達方式,比起拿"威脅"和"嚇唬",父母不如用孩子能接受的說話方式來表達,比如"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換成"你是想再玩五分鐘,還是想回家和媽媽玩,如果你現在回家,媽媽可以多陪你十分鐘"。

2、教育孩子前,父母要先理解孩子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事物,在電視劇《慶餘年》中,範思轍經常被父親罵:"文武不行、一無是處",但實際的他,經商上天賦異稟。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3、 鼓勵孩子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優點出發,發掘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當然父母也不時刻的表達,在適當的時候回,發自內心讚賞孩子,表達對孩子的自愛。減少拿孩子做比較。

父母正確的引導,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錯誤的教育方式,則會阻礙孩子的進步。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長大後自卑的人,大多出自於這幾種家庭
    大家好,我是黛西。
  • 這3類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娃沒有
    孩子自小的性格特徵可以看得出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而有的孩子看起來"鬼靈精",看著好像古靈精怪,腦子轉的特別快,遇到什麼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小凱是個三年級的小學生,成績居中,在家裡和父母也很聊得來,可以說沒什麼代溝的存在。
  • 自卑內向的孩子大多來自這樣的家庭,希望你家不是
    送女兒到外婆家後,自己就去外面開始半年的奔波了。生活中因各種原因,父母與孩子分開的例子多如牛毛。今年三月份,政協委員劉利民就留守兒童進行了講話,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再次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劉利民說,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生活沒有來源,而是缺乏親情關愛,政府要採取兜底政策,落實到縣和鄉鎮,使每個孩子都有學上。「希望父母有可能,帶孩子去打工,我們提供服務。」
  •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和雙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單職工家庭,父母只有一個人在工作,另一個人照顧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而雙職工家庭則是父母雙方都有各自的工作,家庭可能是交給保姆或老人來看管。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和雙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 長大後脾氣異常暴躁的人,多半成長在以下家庭,父母要警惕
    一個人從一張白紙一樣的嬰兒,長成一位具有七情六慾,各種喜怒哀樂的大人,這期間,主要偏向什麼氣質和家庭環境息息相關。長大後脾氣異常暴躁的人,多半成長在以下家庭, 父母要警惕。父母過度溺愛的家庭老祖宗有言:自古嬌兒無孝子,溺愛後患悔不及。父母要知道,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 自卑,並不是你的錯!
    在精神分析領域中,首先強調的是「原生家庭」,以下幾類家庭環境會造成自卑:一個家庭裡如果父母不關心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將處於絕境,整個社會的父母如果都不關心自己的孩子,那社會的發展可想而知了。父母對孩子的存在不認同,對孩子忽視,這容易導致孩子自己也不認同自己的身份,那會造成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 為什麼房間太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真相值得反思
    但是,在日本家庭整理房間不僅是每日必做的家務,更是一門生活藝術,所以日本有很多專門從事房間整理的房間整理歸納大師。之前,看過一個說法,說一位日本著名的房間整理歸納大師,在去過無數家庭之後,總結出一個現象,那就是:那些有出息的孩子,家裡父母的房間不會顯得特別亂。而那些父母房間特別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很無辜,應當理性看待,保持尊重
    >d.性別移位,男偏女性化,女偏男性化e.同性戀情結,戀母/父情結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被人帶著異樣的眼光去看待,所以,身邊很多單親家庭長大孩子,行為表現上會很要強,但內心表現卻非常脆弱。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這3種原生家庭,也許一生都難擺脫
    日本影片《被嫌棄的松子》中的女主角松子身上體現的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在原生家庭中父親關注的似乎永遠只有長期臥病在床的妹妹,而松子則是那個躲在角落裡被忽視的孩子。松子從小就希望能夠得到父親的讚賞與喜愛,於是順從地依照父親的意願去讀書和工作。
  • 幼兒園老師表示: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出自這3種家庭
    但是,還有很多孩子很喜歡去幼兒園,不但不哭,還在裡面交到了很多朋友,每天回到家都是蹦蹦跳跳、樂呵呵的。我有個朋友是從事幼師工作很多年!我和她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說:"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基本上來自於這三種家庭"。
  • 自卑的人往往成長中有三種經歷,中一個都是重傷,長大後很難治癒
    婧婧說:「那些在充滿愛和幸福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這一輩子都模仿不來的。」這種刻在骨子裡的自卑跟她形影不離。其實,每個人的心理問題和性格缺陷都和成長經歷脫不開關係。2、原生家庭不幸福父母感情不合、父母離婚、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或者父母一方存在家暴、出軌、酗酒等行為都是不幸福家庭的樣子,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普遍內心自卑、缺愛,尤其是對比幸福的同學,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落差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們又無力改變這種家況,只能壓抑自己,久而久之變得內向、孤僻寡言。
  •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家長們知道嗎?
    網友小花說,在她10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跟著媽媽長大,因為離婚,媽媽就從小對著她說,希望她長大後能有出息,為媽媽爭口氣。在媽媽這種壓力下長大,小花經常就覺得喘不了口氣,她也很想她爸爸,但媽媽不讓她見她爸,當小花想念她爸的時候,她媽都會對她說媽媽的壞話,這樣都讓小花感覺很難過。
  • 心理學家:長大自卑的孩子,童年往往有過3種經歷,你娃有嗎
    01心理學家:長大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往往有過這3種經歷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長大自卑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童年有過以下三種經歷,性格才變得內向不自信各位寶爸寶媽們趕緊來看看你家娃有沒有這些經歷。1.被當眾貶低中國人的謙虛有時是好事,但是家長過分謙虛對孩子來說其實不一定是好事。每當聚到一起談論孩子學習生活的時候,有些家長總是喜歡貶低自己孩子。
  • 寶寶有這些特徵,以後多半是「大高個」,快看你家孩子有嗎?
    除了顏值身高也十分重要,常常會聽見許多鄰裡之間閒聊:"看這個孩子大高個,張的真好。"所以顏值和身高在給人第一印象下有著同樣重要的角色。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長得高些,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個子高給人的印象就是特別有優勢。成年後無論是找工作還是組建自己的家庭都會更加順利些。
  • 一個讓孩子站「C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劇
    一位奶奶經常帶孫子去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而且每次都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給孩子。有一天,奶奶去窗口端面的時候,直接把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孫子碗裡後,才端過去微笑著讓他吃。奶奶解釋說已經夾進去了,但孫子不信,開始大聲指責奶奶騙人,說她偷偷藏起來了。他一邊叫嚷一邊用筷子往奶奶碗裡掏,把全部麵條都掏在了桌子上,還嚷著說不吃了。
  • 從小吃牛排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醫生:多半逃不過3種結局
    在大多數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買牛肉吃,因為牛肉富含豐富營養,所以牛肉成為很多家庭餐桌的常客。鄰居家的小寧可以說是吃牛肉長大的,原本小寧兩三歲的時候矮小瘦弱,現在比同齡人還要高一頭,根據小寧媽媽透露,這都是牛肉惹的「禍」。
  • 離婚後請不要讓孩子「買單」孩子之所以會恨你——這些至關重要!
    這裡原因很簡單,原生態家庭致使這個孩子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因為父母的離異,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而這個時候,他們會把所有的責任推卸給自己的父母慢慢的心生怨恨。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且讓我細細地為你道來當你決定離婚之時,怎麼可能會對自己的伴侶好呢?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世界本不是絕對公平的,但是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又公平的環境中。任何事情都有相對性,有貧窮就會有富有。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你相信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教育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絕對公平的嗎?我想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教育與金錢的關係如何?如果沒有金錢,真的能夠受到好的高等教育嗎?一、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
  • 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還沾沾自喜
    看到孩子這幅貪小便宜的面孔,天天媽媽感到很失望也很生氣,非常嚴肅的批評了他一頓,並且明確向公婆表示自己的立場:以後再讓天天學這些壞毛病,就不要住一起了。02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還沾沾自喜天天媽媽的行動是否過激?
  • 別再因為原生家庭自卑了,你配得上愛的人
    01 自卑:親密關係的致命敵人近日,言承旭與志玲姐姐的複合引起網友的熱議。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從『我喜歡你很久了,你都不知道喔?』那男孩在他們相愛後的某一天,跟女孩撒嬌說。一般來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自卑。言承旭小時候跟普通的小朋友一樣,喜歡玩鬧,喜歡惡作劇,是個快樂的小鬼頭,很有長輩緣,誰見到這個乖乖的又可愛的孩子,都會忍不住掏出一把糖來塞給他。12歲時父親病逝,之後母親靠做裁縫一針一線養活他和姐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