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周六,市民周先生攜妻兒一家三口來到城區某廣場,通過掃描健康碼和體溫檢測後,順利進入該廣場的商場入口。他們的目標是三樓的一家韓式烤肉店。
4月23日傍晚,位於車站路的一家蝦店,二十多桌食客吃得津津有味,他們桌子上菜品的「主角」是蝦:油燜的、清蒸的、冰鎮的……
進入4月份以來,類似的場景,在荊門不斷上演,並漸漸擴散、壯大。隨著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全市餐飲業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已全面有序復工。
民以食為天。四溢飄香的美味食材,吸引著居家已久的民眾。味如一道光,正融解著被疫情抑制甚至「凍結」的消費需求。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全市10298家餐飲服務單位,復工復產的達八成以上。
今年春節前,疫情形勢開始嚴峻起來,原本預訂爆滿的年夜飯陸續被取消或改期,原本需要等位才能進入的餐廳門可羅雀,再加上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積壓並損耗的食材、停滯的現金流,讓不少餐飲店主感到喘不過氣來。
荊門餐飲業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在思考著「自救」——轉型、創新、守望相助、服務為王……無論是老字號還是新招牌,都在逆境中尋找著自我突破的契機。
每天早上六點,位於荊門城區虎牙關大道的某記餐飲旗下的生鮮配送中心,各類生鮮食品經過分揀、打包、裝車,送到全市200多家行政單位、復工企業、餐飲酒店、社區家庭。兩個多月前,面對困境,這家企業迅速調整經營方向,利用已經運作一年的生鮮配送鏈銷售新鮮蔬菜,從簡單的微信、朋友圈銷售到搭建線上商城,銷售對象延伸到單位、企業和普通家庭,拉升了企業的銷售額。目前隨著堂食的恢復,企業的營業收入正逐步恢復。
面對困境,很多餐飲企業刷新了自己的經營模式,儘可能地減少損失。部分企業或通過線上商城、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銷售餐食和特色美食,為企業、單位配送工作餐;或將後廚滷煮臨街售賣,把堂食餐館延伸到家庭餐桌;或舉辦各類促銷活動,刺激消費。
隨著城市餐飲消費需求逐漸釋放,荊門這座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湖北歷史文化名城漸漸恢復昔日濃濃的「煙火氣」。日前,我市出臺了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回補十條措施,無疑是給全市餐飲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目前而言,荊門餐飲業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時間,疫情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影響是長久的,要改變當前局面,還需要社會和餐飲企業一同努力。」荊門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毅說,「作為協會組織,我們也會幫助企業理解、利用好政策,向主管部門反映我們企業的訴求,減輕企業負擔,釋放飲食『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