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鳥籠

2021-02-06 鳥友之家

開篇――趙家鉤



        老北京人好玩兒,玩兒的玩意兒自古就認「品牌」。清宮造辦處能人會聚,個頂個兒是高手。清末民初時講究的是「老趙家的鉤子,王攥的籠兒」。「老趙家的鉤子」指的是清宮造辦處領班「老小趙」及其傳人所制的鉤子。「老小趙」則是因為其輩分、手藝值得人稱個「老」字,又因為在皇上眼巴前兒當差,任你多大也是「小」,於是就有了「老小」這種奇怪的稱號。 
 
        「世界上不存在兩把一模一樣的籠鉤」。因為籠鉤純屬手工製造,所以就連那尖細的鉤尖也是把把不同。有的鉤尖扁且寬;有的圓潤;有的尖長。不同的形狀使鉤子的「個性」大不相同:扁寬的,敦厚純樸;圓潤的,色厲內斂;尖長的,鋒芒盡顯……看似平平無奇的鉤勺也有「虎眼」、「鳳眼」、「龍眼」三種造型。此外,「鉤苗」(鉤尖鉤勺合稱)的截面造形也有不同(以三開鉤子和單鉤最為明顯),計有蕎麥稜兒(截面三稜形,形似三稜形的蕎麥麵)、耗子尾兒(截面為圓形,形似鼠尾)、韭菜扁兒(截面為扁矩形,形似韭菜葉)。鉤尖鉤勺的造型還是辨別鉤子新老、出自誰人之手的重要依據, 
 
       鉤脖兒,又叫纏脖兒,因一把普通鉤子為兩部分打造:一部分打造為鉤尖、鉤勺、拐脖兒及與鉤尖垂直的左右跪腿;另一部分就是與鉤尖平行的前後跪腿;兩部分在鉤脖處相接,為使鉤子堅固耐用,兩部分不致分家,匠人們用與鉤子同樣材質的細絲纏繞鉤脖。而鉤脖的造型也是不盡相同的,主要有三種:正圓形、橢圓形和方形(菱形)。這三種造型的產生,和鉤子兩部分的組合方式息息相關。纏繞鉤脖的細金屬絲一般為十三道半。這十三道半細絲一方面加固了籠鉤,另一方面也豐富了籠鉤的視覺元素。纏脖兒造成了視覺上的一張一弛,與鉤苗、跪腿行雲流水般的簡約對比,鉤脖的細密精緻無疑增加了籠鉤的視覺韻律,這樣就有效地「破」了籠鉤略顯單薄平板的造型,使籠鉤更有美感。 
 
       順著鉤脖往下看,就是鉤肩跪腿。跪腿可以說是整把鉤子上「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了。因為要與蓋板兒籠腔相組合,使得跪腿兒的造型極為重要:彎曲的角度稍有偏差就會產生不易裝卸的問題,輕則使玩家滿頭大汗,重則損籠折鉤。在這一點上,早年間匠人們的作品明顯好於現代工匠,即便是一些現代所制的「高仿」也不能處理好這一問題。但究竟如何設計製作涉及到制鉤的「行業機密」,在下無從得知,玩家們也都是憑自己的眼力判斷,「打眼」(行話,指看錯、買錯)在所難免,只能在收藏的過程中細心摸索了。此外在保證實用性的前提下還要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首先要做到「橫平豎直」,鉤肩就像人肩一樣,溜肩、斜肩、一邊高一邊、一邊寬一邊窄、相對的肩膀不在一條線上都是不可取的。至於肩膀下的跪腿就更有很多「說法兒」。  
 
       在此,現講一個關於「老小趙」跪腿兒的故事:  
       想當年乾隆爺得了紅子,「王攥」做好了籠腔兒。呈上去讓萬歲爺御覽。天子看罷仍然不滿意,說:「奴才就是奴才!挺細緻的身子,長那麼大一個腦袋(指鉤子)!既然腦袋那麼礙眼,乾脆你們也甭要腦袋了!」原來當時紅子籠上用的仍是百靈鉤子,百靈鉤子「苗兒」粗,裝到小巧的紅子籠上就顯得蠢笨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乾隆的審美能力,一眼就看出了毛病,不愧是皇帝,吃過見過!閒話少提,卻說造辦處的一班匠人又為鉤子撓了頭。這時一位姓趙的匠師排眾而出,接下了造鉤子的活兒。幾天後,趙師傅把新鉤子呈給皇上。皇帝看後龍顏大悅,當即破格召見趙師傅。趙師傅行罷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禮之後,乾隆爺問話了:「你的鉤子做得好呀!不過朕有些問題要問你。」「謝萬歲爺隆恩!小臣定當據實回答!」(清宮造辦處的匠人們拿俸祿有官階,所以是臣)「你這鉤子腿兒上為什麼打上葫蘆和葫蘆盤腸兒的記號啊?」「回萬歲爺,這鉤子是孝敬您的,所以特意打的。」「哦?有什麼講究嗎?」「回萬歲爺,葫蘆多子,打上它是祝萬歲爺您多子多孫,咱們大清延續千秋萬代;葫蘆盤腸,像個『萬』字,是祝您萬壽無疆的!」皇帝聞言大喜。不久趙師傅就被提為造辦處領班。你道這趙師傅是誰?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制鉤名家「老小趙」。 
 
       除了在跪腿兒上打上自己的記號,工匠們也設計了各種跪腿造型。燈籠腿、葫蘆腿最為多見,也最「格局」大方。燈籠腿顧名思義,形如大紅燈籠,造型飽滿、富態,透著一股貴氣;葫蘆腿形如葫蘆,照例是多子多孫的吉祥含義,不過葫蘆腿兒是葫蘆的變形,圓少方多,也透著一種樸素和閒適。  
 
       在跪腿兒末端有螺絲扣。螺絲扣有粗扣細扣之分。一般來說細扣鉤子製作工藝較高,老鉤子多為粗扣,在購買收藏時應給予一定的注意。有了螺絲扣就要有奔上面擰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豆」。「豆」,又叫「疙瘩」, 「豆」的造型也是靈活多變的,名稱也就各式各樣。有的叫旗杆頂,有的叫轎子頂,有的叫筷子頭兒……還有一些特形「豆」,做成葫蘆的就不再贅述其含義了,做成四個小獅子的自然是「四世同堂」。但就我所見最為震撼的恰恰是一把老鐵鉤上的「豆」,那四個「豆」就是簡簡單單的圓柱形,上面甚至還有鋸口的痕跡,但讓人感到古樸稚拙,並隱然散發出天然的渾厚和滄桑。誠然,人的審美各不相同,人們也正是在思索玩味的過程中享受了收藏的快樂。  
 
――郭家鉤 
 
        一說到「北京大爺」人們往往會想到「提籠架鳥」,這「提籠」要怎莫提?自然就要在籠腔兒上「上」(行話,意為安裝)鉤子。紅子籠的鉤子從結構上分為三大類:鉤子(即普通鉤子)、「三開」鉤子和「單鉤」;以材質分類為:鐵鉤、黃銅鉤、白銅鉤、紫銅鉤以及兩種、三種銅料合制的鉤子。 
       所謂的三開鉤子就是一把鉤子分為三部分、四大件兒。它們分別是:鉤苗、鉤脖、跪腿(兩塊兒料),三部分串在一起,鉤苗下有螺絲扣,以螺帽加固。 
       「單鉤」用於方籠,有鉤苗、鉤脖,沒有跪腿,代之以方形的蓋板。 
 
       記得小時候,聽到「鉤子」首先想到的是肉販掛肉用的鉤子,覺得此物殺氣極重,且甚為不雅,故而絲毫不能欣賞籠鉤之美。但隨著對籠鉤漸漸了解,我終於發現它們何嘗不是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完美結合的造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鉤子比籠腔更適於手工藝人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罩著籠衣的籠子什麼也看不見,但露在外邊的鉤子就足以讓您充分想像了。先別說底下罩著的,就一把鉤子見價過萬!難怪別人說咱們「玩物喪志」。 
 
       回到正題,說到玩物,不得不說一個故事,以正「玩物喪志」之視聽 
 
       大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前是我國五千年歷史中最沉重、黑暗的一頁。洋務運動中,國人奮起一搏,但一切努力終在甲午海戰中化為硝煙。慈禧老佛爺仍不以為然,大修圓明園,極盡享樂之能事。當時清宮造辦處有一郭姓匠人,據說此君不可一日無酒,只要有酒喝就決不造鉤。沒酒喝時才造鉤子換酒,但他所制的鉤子絕無凡品。就是這樣一個鬼才,在甲午海戰後的某一天,他破天荒地在有酒喝的情況下精心打造了一把青銅鉤。這把鉤子小腦袋(指鉤尖和鉤勺)、長脖挺兒(北京話,意為脖子)、寬肩膀兒,鉤脖上細緻的纏著青銅絲,與一般纏脖兒的規矩整齊不同,這把鉤子的纏脖兒上甩出了一個「小辮」。做完鉤子,他對人說:「這是我的好朋友『小辮兒』!」  
 
       原來,在北洋水師的軍士中,有這樣一個戰士:他小腦袋、長脖子、寬肩膀;除了吃飯喝水,他總把自己的辮子咬在嘴裡,因此朋友們都叫他「小辮兒」。「小辮兒」少言寡語,但勇武過人,在甲午海戰中,他不畏日寇的堅船利炮,英勇抗敵,直到壯烈犧牲。  
 
       那姓郭的鬼才正是清末著名的制鉤大家——老小郭。他用青銅造了一把鉤子;用青銅塑造了一個中國人剛毅的靈魂;用青銅勾勒了一個中國人英武的形象;用青銅寄託了一個中國人對摯友的哀思;用青銅發出了中國人永不屈服的吶喊!很長一段時間裡,老小郭逢人就講這把鉤子的意義,他要讓玩兒鳥的人們不忘像「小辮兒」那樣保家衛國的英雄,不忘中華民族的國恥家仇。睹物以思人,玩物以立志。  
 
       一把鉤子,就牽出了這許許多多的故事、典故。  
 
       至此,足以說明鳥籠收藏應屬於文化收藏、文物收藏的大範疇,慢慢您會發現在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兒裡甚至蘊含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 
 
----百靈籠 
 
       關於北京人玩兒鳥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清初年。當時滿八旗入關,除了軍隊外還帶來了滿洲人的生活習慣。其中,就有「養百靈」。  
 
       滿洲(辛亥革命後稱為滿族)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百靈也稱雲雀屬鳴禽類燕雀目百靈科,在我國產於蒙古草原、東北地區及河北北部,滿人視其為「龍興之地」所產的「龍鳥」,只有皇親國戚才可飼養玩賞。飼養百靈,自古便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對百靈的鳴叫有嚴格的要求;「南派」則講求白靈繞籠飛鳴。  
 
       滿人玩兒百靈屬於「北派」。北派百靈要嚴格遵守「十三套」的鳴法。目前,關於這「十三套」究竟為何大家眾說紛紜。清末民初時旗人金受申先生記述十三套為:家雀噪林、山喜鵲、紅子、群雞、胡哨、小燕、貓、家喜鵲、鷂鷹、柞子、黃鳥套及畫眉絡兒、胡伯勞交尾兒;當代大玩家王世襄先生記述為:家雀鬧林、胡伯喇(即胡伯勞)攪尾兒、山喜鵲「咯腦袋炸林」、貓叫、鷹叫、「水車子壓狗子」等,因王先生自己沒有排過百靈,所述有所缺失,但大體與金先生所述一致,只在紅子音、水車音、狗叫上有所出入。其實,玩兒北派百靈「十三套」有很多,各地都有不同的套路:北京南城玩兒的叫「清口」,有車音、狗叫,但在北城「淨口」裡這些音兒就是髒口了;同時百靈也有「文武」之分,「武百靈」才叫紅子音兒。結合紅子的飼養歷史(紅子飼養晚於百靈),我認為最初紅子叫只被列入「家雀噪林」的大範疇,後來,隨著紅子入宮得寵,各玩家才開始特意讓百靈學紅子口兒,並以之為榮。  
 
       北派百靈的籠子大小適中,樸素典雅,一般為三道圈加高土擋,內無鳥槓,中心有一土臺,講究的在土臺上粘一些沙粒碎石,因為百靈水罐掛於籠外,所以土擋上還留有水門。百靈籠的設計、百靈鳥具的搭配是完全符合百靈生活習性的:百靈腳長,後趾爪也長,適於地上的生活,築巢於草原或耕地,好在高處鳴叫。所以,百靈籠無鳥槓而代之以土臺;籠底無「鳥屎墊」而代之以沙土,所以又需要高土擋;百靈活潑好動,為防止水罐內的水弄溼沙土,故把水罐掛於籠外。雖然,北派百靈籠古樸大方,裝飾極少,但是從其所用的食罐水罐上已經體現出了民間文化的影響。我見過一副百靈水罐(之所以稱它為「一副」是因為百靈水罐分為兩部分——金屬制的水牌子和掛在水牌子上的罐兒),其水牌子的造型是石榴型的,寓意多子多孫;水罐則是香爐型的;整體設計就表達了祈求多子多孫的良好願望。而其各部件合理的結構、周正的造型也為後來其它鳥籠鳥具的設計、製作提供了學習的範本。  




 ----紅子籠 

       百靈之後,就是紅子。紅子,學名叫沼澤山雀。關於紅子的飼養起源,還有一段關於乾隆爺和劉羅鍋子的民間野史。 
 
       據說有一年乾隆爺去承德避暑。轎輦行至河北境內一個四面環山、林木茂盛的地界,乾隆爺在轎內忽然聽到一陣婉轉悠然的鳥鳴。這鳥鳴不同於百靈「十三套」的複雜多變,但聽來卻格外的清新自然,不覺使人心情霍然,暑熱盡消。即便是貴為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也不由得為之一震:朕於深宮大內,不知見了多少珍禽異獸,養過多少「淨口百靈」,卻沒有聽過如此美妙的天籟之音,可惜可惜……當下便在轎內跺腳三下——這是舊時轎行中的規矩——跺腳一下停轎、兩下落轎、三下就要挑轎簾兒聞乘轎者有何吩咐了。據說當時的隨行官員中就有宰相劉墉。皇上問他是什麼鳥在叫,隨員們也未曾注意都不知道。這時劉大人看到一隻很小的鳥飛跑了。起轎再走時,他就加了注意。  
 
       行不多時,一隻小鳥在官道旁的樹上清清亮亮地叫個不停,皇上一聽正是剛才那種鳥鳴,當下就命令落轎,並親自出轎察看。這時,劉墉奏道:  
       「啟稟聖上,依臣之愚見,此乃『三色六語』鳥。」  
       「何謂『三色六語』?」  
       「回皇上,此鳥黑頂白腹而灰翅是為『三色』;其鳴曰『嘰嘰紅』、『嘰嘰紅』此乃六語。」  
       「劉愛卿所言甚合朕之心意。但不知何故改鳴『嘰嘰水』?」  
       「回皇上,今天幹氣燥,此鳥改鳴『嘰嘰水』是為查聖上之路途勞頓,為聖上祈雨解暑之舉。」  
       乾隆爺聽了大喜,馬上就命令隨員逮鳥。眾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逮到了小鳥。由於當時路上只帶了百靈籠,就把這小鳥裝入百靈籠內讓皇上御覽。可是那鳥身材嬌小,性野怕人,呈到皇上面前突然面對著一個金光四射的人物就越發害怕了,加上百靈籠籠條的間距大,那鳥竟一抿翅兒從籠條間鑽出,飛了。  
 
       這小鳥就是「紅子」。  
 
       乾隆爺自然下令再逮,同時快馬加急返回京師「造辦處」令造辦處立馬兒趕造新鳥籠。當時造辦處的師傅們沒見過紅子,只知道它能從百靈籠裡飛出去,就把百靈籠的籠條加密成72根條,這下就連大點兒的蜂鳥都飛不出去啦!  
 
       籠子送到熱河,紅子裝進新籠。皇上還是不高興:跑是跑不了了,可是籠條太密,看著擋眼。於是又二返頭堂重做。經過仔細考慮、重新設計、精細製作,造辦處的師傅們造出了流傳至今的紅子籠規格——64根條,外徑290毫米,高200毫米。新規格既考慮了鳥與籠的比例(百靈籠對紅子來說太大),又便於觀賞。甚至考慮了人體工程學——天津紅子籠就比北京籠外徑多5毫米,雖說只是5毫米,但您提著天津籠就「打腿」、「架胳膊」,北京籠就沒有這些個問題。  
 
       野史說得很熱鬧,但傳說也有靠不住的地方: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中寫道:紅子籠清末民初為九寸直徑,後改為九寸二三分。籠條有六十根、六十四根和七十二根三種之分。金先生就是清末民初的人,親身經歷了那個時代,就此我認為他老人家的描述更為可信。可見,紅子籠的設計製造是在不斷發展的。野史中的敘述未免有偏頗之處。關於紅子飼養的起始,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這段野史所提到的「乾隆年間」是已知的最早的時間點,但在一些玩物市場上也見到過底款兒印著「康熙年制」字樣的紅子食水罐,並被證明為真品,那樣的話,紅子的飼養史又要提前了。讓我們先把很難考證的歷史擱下,看一看紅子飼養的方方面面吧! 
 
       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說到紅子飼養必要先說養紅子的「傢伙事兒」。一整套「傢伙什兒」行話叫一「提摟兒」(音:di一聲lou輕聲),包括:一把抓(一把鉤子)、一張蓋布或蓋板、一個籠腔兒、一堂鳥食罐(四隻或五隻)、鳥食罐的罐託兒、穿知了的籤子(需要時才用)、鳥槓(單根或兩根)外加一張鳥屎墊兒。看似簡單的物件兒,實際上裡面「深沉大了」!  
 
       先來說籠腔兒吧。籠腔兒是一提摟兒的主體,也可以說是一提摟兒中「實用性」最大的部分——要關鳥嘛!我曾見過用破鐵絲車筐做的鳥籠——只有籠腔兒。但玩兒玩意兒不是那麼隨便、簡單的。正經的籠腔兒從材質上分有:竹、木、鐵、牙(象牙)、竹鐵合制五類;從造型上分有:方(麵包籠)、圓兩種;從價值上分又有:打籠兒、養籠兒、賞籠兒三種。  
 

       紅子生性好動、淘氣,嘴爪剝剃,最易損籠,所以紅子籠才會有許多材質。在清代,最常見的是「丘子籠」。「丘子籠」,多用長型,上頂圓車篷形,是兩端平直的鐵絲籠,一說以丘姓所制為最佳,一說形似土厝棺木的「丘子」,因而得名。「丘子籠」無疑是方籠的原形,也許土厝棺木的聯想讓人覺得晦氣,後來,看到西洋麵包的造型後,人們就改稱其為「麵包籠」了。鐵製方籠,多為「打籠」、「帶籠」、「養籠」,因其堅固不易損毀,多用於捕鳥、養生鳥和買賣途中,其使用價值遠大於觀賞價值,製作工藝也較簡單。  
 
       後來有人用紫檀木、花梨木製做鳥籠。我在王鐵成先生家見到幾張紫檀木所制的鳥籠,據說已見價上萬。即便是一般貨色也往往開價上千元。較之紫檀木,花梨木更為堅固,不易變形。硬木鳥籠原料昂貴,製作工藝複雜、費工費料,並因其分量較沉、不易清洗,多為「擺籠」、「賞籠」,鮮見有人用其養鳥。象牙籠兒,籠腔各部件皆用象牙製成,整張鳥籠雍容華貴、美不勝收,諒誰也不捨得用這等「天造之物」養鳥吧!可以說,木製鳥籠和鐵製鳥籠是籠腔兒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兩個極端。硬木鳥籠現今存量少,是玩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牙籠兒更是罕見之寶。所以大多數玩家所收藏、使用的還是竹籠兒。  
 
       為什麼使用竹子作為原材料?一方面是竹子本身具有的客觀特性:首先,竹子原材料豐富,價格低廉;第二,竹子的延展性和可加工性強且能夠用水刷洗不易變形,眾所周知,即便是把材質較軟的花梨木製成直徑290毫米的鳥籠「大圈」也是頗有難度的,就更不用提硬木和象牙了,對竹子的加工製作就相對簡單很多,這是竹籠較多的客觀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傳承:竹,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歷來有清雅、高古、俊逸等品格,竹製品也因其原料傳承了這樣的精神,從而為國人所喜愛,這就是竹籠較多的主觀原因。  
 
       清末、民國時期的竹籠現存量不多,規模較大是現代一些製作竹籠的匠人,那麼竹籠不就沒什麼稀奇了嗎?此言差矣!正因為竹籠的主流性,竹籠的選材和製作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看似簡單、樸質的竹籠,包含著相當多的「講究」。  
 
       一張竹籠的優劣應從籠腔兒的造型、選材、細部特徵以及為何人所造四方面來看。  
       首先就是造型。籠腔兒的整體外貌是最容易觀察的。第一要看的就是「頂」,看「頂」是「凹」是「凸」還是與「頭道圈」水平,凹頂凸頂都是問題,一些較老的籠腔兒因時間較長,也會存在「塌頂」的問題。第二就是看籠腔上的「五道圈」是否水平。再來就是紅子籠的底。底有三種,早年多為條底,以竹條連成;後來因紅子籠兼養黃雀兒,出現了安三合板的板底;再後來有給板底上漆的漆底,行內稱之為「膩子底」。三種籠底各有優劣:條底製作複雜,費工費料,較為輕便但相對容易損壞;板底和膩子底製作工藝簡便,不易損壞但分量也較沉。籠底形式對籠子的價值影響不大,選擇購買時還是要注意做工。  
 
       造型結構合格的鳥籠,就具備了使用價值,都可以作為養籠。但作為賞籠就一定要看鳥籠選材的材質。 「好鳥籠是用一根竹子造的。」這話的意思是「一張好鳥籠它各部件所用的材料(板底除外),應該出自同一根竹子」。怎麼來辨別這一標準呢?第一:如果選材出自同一根竹子,那麼「五道圈」和「大邊」上竹節的痕跡應該是一一對應的;第二:五道圈、大邊與無法顯示竹節的籠條應有一樣的色澤,行話就是「皮色」。再看就該看這張籠子所用竹子的品質了,也就是看「皮色」,新活色澤淺黃,老活色澤較深。好的鳥籠色澤亮,一般的會「烏塗」。籠子的色澤一方面和製成時間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養護有關。養護好的鳥籠色澤好、包漿也好,材質本身就好的甚至能保養成深慄色,再加上包漿的光澤,不失為一件典雅大氣的擺件。在竹籠中,特別要提出的是「大漆籠」。「大漆籠」即是上漆的竹籠,一般有「紫大漆」、「黑大漆」兩種。「大漆籠」看不出竹子的材質,只能以上漆的工藝辨別優劣,好的「大漆籠」漆潤色勻且具有漆器的光澤,頗具觀賞性。但天長日久漆料容易鬆脫、且漆籠較沉、漆面易損,不利於作為養籠。 
 
       隨著現代工藝水平的提高,又出現了合竹籠,因其出現的年份較晚,能否存世長久還有待論證,但其精細的加工工藝,和滿是竹皮的亮麗,渾然一體的感覺是普通竹籠無法比擬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鳥友之家」(niaoyouzhijia)唯一官方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鳥籠藝人畢曉東作品(一),紅子籠,靛頦籠、
    鳥籠製作藝人畢曉東師傅畢曉東的鳥籠都是老料所制,製作的鳥籠有,活底託盤紅子籠,外插條紅子籠,畫眉鳥籠,笸籮底鳥籠,活底託盤頦籠,外插條靛頦籠,小鳥籠款式有單條和雙條,條粗0.8 ~1.0 ~1.2 ~1.5~ 1.8 ~2.0 ~2.2   2.3  3.0  規格有平頂和泥鰍背兒的,所做的鳥籠質量上乘,畢曉東師傅做的鳥籠非常好,迄今為止從業20多年,作品深受北京天津東北內蒙玩家收藏家喜愛,畢曉東表示,以後會更細心,繼續把好的作品呈現給玩家!
  • 首次全國大型鳥籠鳥具展盛大開幕!
    五一勞動節,朋友一起來聚會,北方鳥籠基地遊一回。重要通知中國北方鳥籠基地勞動節文化交流藝術展暨非遺文化節鳥籠鳥具展銷會,活動進入倒計時,活動時間:2018年4月29日—2018年5月1日。功能建設:鳥籠主題公園、鳥籠主題餐廳、鳥籠博物館(將中國傳統非遺文化更好的發揚及傳承)非遺技藝傳承保護學校(發揚、傳承中國非遺文化)北籠基地建設初衷:基地致matchmatchmatch力將北方鳥籠打造成涿州市富有特色的文化產業。
  • 鳥籠效應:埋頭苦幹要遠離引人聯想的「鳥籠」
    遠離讓人慾罷不能的「鳥籠」,不讓老闆懷疑你 心理學家詹姆斯有天與好友卡爾森打賭,說:「我敢保證,不久後你會養一隻小鳥!」卡爾森一聽,覺得很荒唐,就笑著說:「你在開玩笑吧?我從來就沒有過這種想法。」 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朋友們都來為他慶祝。
  • 程瀟拎鳥籠子走機場?別小瞧了,這鳥籠包值15w!是香奈兒高定
    實際上,這不是一般的鳥籠子,而是香奈兒的鳥籠子!而且這個鳥籠子價值不菲,居然要15w7人民幣!這是個24k金鳥籠子嗎?程瀟穿的透明襯衫還不夠這鳥籠子一個零頭的!,雖然程瀟當天穿的全是名牌,但鳥籠子依然是整體的焦點。
  • 集中銷毀鳥籠 放歸畫眉鳥
    同時在垃圾填埋場,對今年以來收繳的各類涉案鳥籠等工具進行集中銷毀。    今年以來,按照上級公安機關的統一部署,華寧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深入整治涉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查獲各類野生動物案件56起,其中收繳畫眉鳥78隻及各類鳥籠49個。
  • 蛇中吃貨:鑽進鳥籠吃掉鸚鵡後,因為肚子撐太大被卡在鳥籠裡
    消防趕到現場後看到,鳥籠內鑽進了一條一米左右的菜花蛇,而籠子裡還有一隻死去的鸚鵡。原來這蛇就是村民口中的不速之客。村民告訴記者,他原本養了兩隻虎皮鸚鵡,可在查看鳥籠時卻發現,籠子裡竟然鑽進了一條菜花蛇,而其中一隻鸚鵡已經不見了蹤影,另一隻鸚鵡已經死在籠內。再一看這蛇鼓鼓的肚子,料想另一隻虎皮鸚鵡也是難逃一劫。
  • 從頑劣皮大王到非遺傳承人:一位鳥籠藝人的傳奇逆變
    但是傳發師傅把重心放在修復鳥籠藏品和將其剝樣複製上。這並不是易事,且不說複製老鳥籠耗時費力得減少訂件,複製的鳥籠若沒有買家,所有的支出都由手藝人承擔。所以他為何要這樣冒險?    他的原話是:「我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在他看來藏家拿收藏的鳥籠讓他修復,就是送上門的學習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傳發師傅的審美不斷提升,也使得他的作品別出心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 海賊王:藤虎真的斬不斷明哥的鳥籠?原來是這個原因
    在德雷斯羅薩篇當中,明哥準備用自己製造的鳥籠消滅路飛等人,而街道命令來的藤虎也正好在德雷斯羅薩,但是小編感覺其中存在一些疑點,為什麼藤虎斬不斷鳥籠的線,以藤虎的實力斬斷鳥籠應該是輕而易舉的。藤虎的強大甚至可以召喚隕石,但是為什麼卻斬不斷明哥製造的鳥籠呢?
  • 360度全玻璃鳥籠、木屋別墅……這裡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360度全景鳥籠民宿:絕對的私人空間藏在清遠的這個世外桃源,是很多人都嚮往的詩和遠方。在青煙和白霧縈繞的群山腳下,一間間圓形的鳥籠民宿錯落有致地排著。玻璃的現代技藝與草編的原生態搭配在一起,竟然一點也不違和,反而有種歲月靜好的美好。
  • 《鳥籠》外傳遊戲《蟲籠》現已推出
    由《ALTER EGO》開發廠商Caramel Column 負責製作,DeNA 旗下手機遊戲作品《鳥籠(トリカゴスクラップマ�`チ)》的外傳遊戲《蟲籠(暫譯,ムシカゴオルタナティブマ�`チ)》,於今天正式推出本作的Android 版本。
  • 鳥籠變燈飾!禾雲傳統手工藝創意「轉型」,助力村民增收
    製作鳥籠燈飾讓沙河鳥籠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禾雲鎮沙河社區黨支部書記、鄉村新聞官植桂明就說要向我們推介一下沙河鳥籠燈飾。禾雲鎮沙河社區書記植桂明介紹,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了更加迎合市場的需求,工藝人開始思考如何讓沙河鳥籠變得更加有歷久彌新的魅力,經過對傳統沙河鳥籠的繼承和結合時代的需求,便有了現在的鳥籠燈飾。
  • 你用舊手機換盆,我用鳥籠換車,這就是差距!
    杭州臨安青柯村,有著聞名遐邇的青柯鳥籠,最頂級的青柯鳥籠價值15萬,可以買一輛汽車。一個鳥籠而已,憑什麼賣這麼貴?這就要先從鳥說起!在唐宋時期,老祖宗已經把鳥籠做的相當精緻,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唐代曲子詞《鵲踏枝》:「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公語。」詞中的金籠就是非常好的鳥籠。明清時期,鳥籠有紫檀、象牙、竹製,做工精細考究,在故宮博物館仍可見到。紫檀、象牙的鳥籠不更是一籠難求,為何青柯鳥籠卻是最頂級的?
  • 《海賊王》多弗拉明戈逆天神級技能—鳥籠,該怎麼評價這個技能呢
    多弗朗明哥線線果實能力施展的鳥籠堪稱無解的招式,但是也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致命弱點,也因此鳥籠不會出現於頂上戰爭。首先了解一下多弗朗明哥的鳥籠:可謂是最強的招式,此招為「寄生線」的強化版,具有攻擊力以及操縱能力的招式,可以釋放大量的寄生線,以至於自相殘殺,唯有少數人藉助強大的見聞色霸氣可以躲避寄生線;鳥籠範圍很大,可以覆蓋整個德雷斯羅薩國,由於鳥籠本身是線線果實能力製造出來的絲線,擁有鋒利的切割能力,輕輕觸碰就會被割傷,而且根據線線果實能力的設定,鳥籠是無法破壞的,即便是海軍本部最高戰力大將藤虎,
  • 頂上戰爭沒用出鳥籠足以證明他膽量
    尤其是明哥的終極大招鳥籠,可以說是海賊世界當中數一數二的群攻技能,德雷斯羅薩一役海賊、海軍、革命軍等各路高手均被籠罩其中,毫不客氣的說,要不是路飛爆發依靠四檔勉強擊敗了明哥,這記鳥籠很有可能將成為除屠魔令之外最令人恐懼的招式。試想一下,如果明哥在頂上戰爭對白鬍子海賊團發動鳥籠,那將會造成什麼樣的結局?
  • 《鳥籠》外傳遊戲《蟲籠》Android版正式推出
    《鳥籠》外傳遊戲《蟲籠》Android版正式推出 【葉子豬網11月30日訊】
  • 海賊王:身為大將的藤虎為何破不了明哥的鳥籠?原來他這麼有心機
    在德雷斯羅薩篇,明哥的陰謀被眾人所知,他在這個國家的名聲已毀,不得已,多弗朗明哥實施線線果實的鳥籠手段,將整個島嶼用能殺人的線隔了起來,隔成了一個鳥籠的樣子,然後將鳥籠慢慢收緊,準備絞殺籠裡面的所有人。這時,除了路飛在與明哥打鬥之外,所有人都在想盡各種辦法阻止鳥籠的收緊,大家都想要讓鳥籠停止下來。
  • 海賊王:鳥籠被尾田確認無解!1個設定挑明,10個羅也無法劈開!
    鳥籠被尾田確認無解!1個設定挑明,10個羅也無法劈開!在《海賊王》動漫中,七武海多弗朗明哥的鳥籠確實是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豔的技能。在德雷斯羅薩篇,多弗朗明哥為了不讓自己奪取德島實際控制權,以及利用童趣果實打造的虛假和平國度的事跡敗露出去,釋放了鳥籠神技!
  • 海賊王:為何藤虎砍不斷鳥籠,耕四郎砍不斷紙?原因已揭曉
    然而在動漫中,兩人的表現也是非常的讓人不解,藤虎在德雷薩羅斯篇中砍不斷身為七武海之一的多弗朗明哥的鳥籠,而耕四郎更是誇張,居然連紙都砍不斷,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藤虎砍不斷鳥籠藤虎本身是海軍三大將之一,擁有著操縱隕石的重力能力,而這能力也是讓藤虎在三大將中能夠有一席之地。在德雷薩羅斯篇中,藤虎初次登場就和索隆大戰了一場,隨後在多弗朗明哥發動鳥籠時,藤虎也是和索隆等人一起阻擋鳥籠的收縮。
  • 拼多多套路分析,你有鑽進過它的鳥籠嗎
    大家好,這是看舒學堂的第38個作品,本期重點:鳥籠效應,讓你在無形中花更多的錢消費。今天也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王老闆是一個喜歡喝茶的人,這天他的一個朋友給他從武夷山帶了上好的茶葉,他非常欣喜,剛想喝,突然發現自己的茶具似乎配不上如此名貴的茶葉,然後他就買了一套上好的茶具。
  • 從窮小子到南籠泰鬥丨顏虎金:「我做的好事比鳥籠多」
    在這21年裡,除了幫磚瓦廠燒老虎灶,他還接觸到了鳥籠。和很多其他手工藝家不一樣,顏虎金的手藝沒有祖傳、沒有薰陶,更沒有科班的學習經驗,他做鳥籠的原因很接地氣:想賺錢。28歲時,顏虎金因為朋友而認識到了鳥籠製作大師陳瑞林,「你花兩塊錢預定一個他做的鳥籠,一個月之後再去拿,都拿不到,都在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