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愚丨除夕的儀式意義是逐除邪惡、去舊迎新

2021-02-15 凝聽

傳統節令文化的式微,雖然也有受西洋文化衝擊的因素,但主要問題似乎還是當前文化語境的淪落。我認為,與其憂心忡忡地大呼年味太淡而要申遺之類,不如重新詮釋中國文化,建構中國文化話語,收拾淪陷之河山,光復華夏正統。因此,我們首先是在曆法上在解決這個問題,廢除「公元」與「公曆」,以傳統夏曆為主,將正月初一恢復為原來的名稱「元旦」,考慮目前的國際環境而兼用格里曆,改格里曆1月1日為格里曆歷(洋歷、陽曆)新年。事實上,作為陽曆的格里曆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月份與月亮運行不相合,遲早要被廢除,而我們不必去攀附這個不合理的格里曆。其次,重光歲時節令意義與文化價值,復興失落的節令民俗文化。可以說,時間(歲時)與地理是中國文化的大舞臺,夏曆決定了中國文化的走向與性質。拋棄夏曆,中國文化難以真正實現偉大復興夢想。

除夕,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民間多稱作「年三十」或「大年三十」。除,是指去掉、逐除,夕,是指夜暮、夜晚或最有一天(每年最後一季,每季最後一月,每月最後一旬)。除夕在十二月最後一天,可謂月窮歲盡,在辭舊迎新的臨界點。人們在該日舉行各種活動以驅鬼闢邪,表達對過去的割斷與未來的美好期待。宋吳自牧《夢粱錄》:「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間,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尷,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

學術界普遍認為,除夕起源於上古的「逐除」。分集體力量與個人力量驅逐邪惡。巫儺祭祀活動是集體除惡行為,屬社會公共性事務。面具與鼓,是驅除邪惡的法器。面具意味著神靈降臨在場,鼓是雷神的象徵,能創造新生命。《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 《呂氏春秋》季冬紀註:「前歲一日,擊鼓驅疫癘之鬼,謂之逐除,亦曰儺。」據《論語·鄉黨》記載,「鄉人儺」,孔子「朝服立於阼階」,恭恭敬敬地參加這一逐鬼驅疫的儀式。此習俗延綿幾千年。至今,某些地方還留存有除夕舉行巫儺祭祀之習俗。

個人力量驅逐邪惡,有沐浴、理髮、更衣、大掃除、貼門神、祭祀之類。各地風俗不一,故而不必繁瑣地贅述。

守歲,就是守候新年。除夕夜「守歲」,通宵不睡,敲鑼打鼓,鳴放爆竹。萬曆《嘉興府志》:「臘月,鄉人以朱墨圖面,跳舞於市,行古禮。除夕,易門神,桃符,春貼,井皆封,爆竹,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從民俗學來講,除夕驅逐邪惡的儀式具有收懾人心、整飭秩序、斬斷過去、除舊迎新、招福納祥等意義。不管是悲慘的一年,還是美好的一年,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正如有的禪師忽然頓悟,契合機鋒,一撥就轉,決不拖泥帶水,放下過去,當下重做來人!不過,這個需要大氣力。

時間(歲時)與地理是中國文化的大舞臺,儀式便是戲劇的內容。復興年節的歲時文化,關鍵在詮釋年節在儀式上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只有通過年節的儀式,才能更好地營造過年的氣氛,彰顯中國文化。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於今的時代,科技發達,人心向惡,崇拜物質與金錢,不信仰傳統宗教,家庭結構單一,雖然人口總數龐大,但每一家庭人口太少,而許多大城市禁止燃放鞭炮,除夕夜圍坐烤火箱看電視,故而傳統儀式沒落,根本感覺不到往昔過年的氣氛,只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剩下無數寂寞與孤獨。

黃守愚

儒家懺悔傳承人、思想史學者、歷史考據學學者、書畫評論家。

《儒學新編》主編, 湖湘儒學高等研究中心創始人,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洪江市黔城古城旅遊文化開發研究會顧問。

2000年,黃守愚論文《洪水創世神話、泰古哲學與生殖崇拜》,被認為開闢洪水神話研究的新方向,填補了國際洪水創世神話研究的空白。2004年,黃守愚組織國內學者在紅網召開「朱張會講」,被認為開網絡論壇學術研討會之先河。 

2009年1月20日,黃守愚提出將「春節」恢復為原來的名稱「元旦」,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各界紛紛發表意見,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同年,撰文稱因為簡化字的種種弊病,隨著電腦的普及與華夏文化之復興,重新統一和團結華夏文化圈,恢復使用繁體字、漢字豎排乃是大勢所趨。3月,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吸收黃守愚的觀點,提出用10年時間恢復使用繁體字 。同年,撰文指出當代中國三大偽傳統,即唐裝與旗袍、中國結、龍的傳人。同年,還撰文指出近代武術界三大偽民族英雄,即馬永貞、霍元甲、黃飛鴻。同年,還認為「網絡偷菜」違背了公序良俗與正義,主張禁止偷菜遊戲。之後,文化部將「偷菜」更名為「摘菜」,而民間呼籲禁止偷菜遊戲之聲日甚。

相關焦點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全體小龍人,除夕至,福盈門!
    關於除夕有以下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 小除夕
    wx_fmt=png") 0px 0px no-repeat;display: inline;float: right;font-size: 0px;height: 20px;text-shadow: none;width: 20px;">摺疊小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 除夕,守歲,團圓歡聚
    今年的除夕是2018年2月15日,  農曆戊戌狗年臘月三十,星期四。     在此,訊石祝您「除夕」快樂!所謂「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有《呂氏春秋·季冬記》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除夕最早應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 除夕習俗有哪些,想知道的看過來,歡歡喜喜團圓,熱熱鬧鬧過年
    除夕,也就是大年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為大年三十,這一天翻過去就是一年開始的新一天。在除夕當天我們要辭舊迎新,吃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 明天就是除夕了,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那麼你知道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嗎?1、除夕來歷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年)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煙花,來驅除夕(年)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 除夕到,福來到!創義美形象片開啟CCTV7春節檔,豬年大吉,拜年啦!
    除夕是辭舊迎新,萬家團圓的大喜之日。
  •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守歲按照中國傳統文化,除夕要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裡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
  • 【明日習俗早知道】之除夕:來歷、風俗、禁忌、年夜飯
    今天帥帥就與您一起分享除夕的來歷有哪些,除夕有哪些傳說,除夕各種的習俗又是怎麼來的,以及古人如何過除夕。除夕來自先秦時期的逐除的習俗。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 封筆儀式啥意思?清代皇帝除夕封筆儀式是什麼意思?[多圖]
    封筆儀式啥意思?清代皇帝除夕封筆儀式是什麼意思?可能很多用戶對於這個題目的正確答案還不太清楚,因為不少的用戶都不知道什麼是封筆儀式,對於這個方面的知識還比較的薄弱,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螞蟻莊園1月10日題目答案! 《《《螞蟻莊園2021年全年答案 》》》
  • 封筆儀式是啥意思 清代皇帝除夕封筆儀式是什麼意思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封筆儀式是什麼意思?在清代皇帝除夕之前會舉辦封筆儀式,玩家們非常想要知道這個封筆也是具體的作用,遊戲鳥小編今天會將正確的答案全部分享在下面,還有相關的知識講解哦。螞蟻莊園1.10最新答案清代皇帝除夕會舉行「封筆儀式」,表示休假期間?
  • 除夕(春節特輯)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裡,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臺灣:過年日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
  • 【除夕】守歲,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也有部分地區將通宵守夜(熬年夜)稱為守歲,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何講究?小編整理了除夕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因此,在除夕這天是一定要點爆竹的。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關於守歲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除夕守歲的文化意義及由來
  • 螞蟻莊園清代皇帝除夕會舉行封筆儀式什麼意思?螞蟻莊園1月10日答案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清代皇帝除夕會舉行封筆儀式什麼意思?螞蟻莊園1月10日答案 清代皇帝除夕會舉行封筆儀式螞蟻莊園答案。封筆儀式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今日之前更加不會與清朝的皇帝相聯繫起來,所以對於該知識點還是很有了解的必要,畢竟也是我國古代一     原標題:螞蟻莊園清代皇帝除夕會舉行封筆儀式什麼意思?螞蟻莊園1月10日答案     清代皇帝除夕會舉行封筆儀式螞蟻莊園答案。
  • 話說 「 除夕 」 與 「 逾越節 」(附音頻)
    而直到六朝的《廣雅》有云:「除,去也。」才有「去除」的意思。而「除夕」的「除」應是一個通假字。除,通塗。說明「塗月(除月)」只是農曆十二月的一個別稱。又訓:從清代學者(郝懿行)和漢代學者(鄭玄)的綜合觀點來看,「塗」又是「荼」之通假,而「荼」又是「舒」之通假。即是,所謂「塗月(除月)」所代表的「十二月」之義,和「除去(夕獸)」沒有關聯。
  • 2020年除夕是幾月幾號 除夕應該怎麼過
    2020年到來,除夕肯定要去歡度的一天,相信大家都很喜歡過年,除舊迎新嘛,所以除夕也是別具一番風味的,除夕應該是貼對聯打掃衛生,生活不容易呀,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好好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