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著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的時候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遲到深夜。關於守歲的文化意義咱們其實並不是特別了解。
守歲的由來: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裡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意義: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在傳說以外,據史料記載,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時期。「歲」字在中國古代與「年」字相通用,歲即是年,年即是歲。據《說文解字》釋,「年」,「谷熟也」。《穀梁傳》中也說「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就連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樣子。因而,可以推斷,「年」是豐收喜慶的日子,而過年則是對豐年的慶賀和祈禱。
此外,除夕夜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秸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本公眾號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或來自網絡)的觀點,不代表文心畫坊的立場,也不代表文心畫坊的價值判斷。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文心畫坊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文心畫坊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文心畫坊書面反饋,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文心畫坊將會儘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內容。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公眾號聯繫的,請在3日內進行。
【 文 心 畫 坊 】
展覽交流 &藝術定製 & 生活美學 & 文化教育
【蟲 二 齋】
國畫 | 書法 | 茶道 | 養生
古琴 | 插花 | 品香 | 禮儀
紅木 | 珠寶 | 文玩 | 雅集
【沙龍教育】
琴| 棋| 書| 畫| 詩| 酒| 花| 茶
【悅讀雅會】
地址
廣州市海珠區廣州大道南83號匯美商務中心九樓
電話
8620 3430 5290
行車路線
廣州大橋南人行天橋東側
【分享精彩、留住感動】
添加文心畫坊公眾號:wenxinhuafang328
如果你來不及看,那就請先收藏吧!
點擊右上角「…」收藏,隨時到收藏夾慢慢看。
如果你喜歡,那就和朋友分享吧!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