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的風俗

2021-03-01 天蓬小魯班

除夕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守歲之時也是人們共敘親情的「黃金時間」,守歲對於團聚的人們來說,是一頓親情大餐,享受著人生最大的樂趣。而對於遊子,客居他鄉,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凸顯幾分悽涼,幾分離愁,不由淚溼衣杉。


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的風俗

守歲的文化內涵

守歲是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也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守歲雖只為人們的一項娛樂活動,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閒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上了年紀的人守歲,是「辭舊歲」,為的是守住即將過去一年中的最後時光,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一方面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為了和父母長輩一起守住時光,為父母長輩延年益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

「守歲」顧名思義是守候新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從古至今,「守歲」都包含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描述的是守歲時的情景。通宵守夜,可以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守歲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歲的風俗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節在古代詩人的筆下,留下了許多廣為傳誦的詩句,如今品賞起來,仍然十分真切感人。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

除夕之夜也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之時,因此在辭舊迎新之際,有很多少感嘆日月如梭,更加珍惜大好年華。蘇東坡的《守歲》詩:「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詩人將時光比作鑽洞的長蛇,到了除夕,這條蛇留在洞外的只有一點點尾巴,無論怎樣努力亦不能拽回來了。蘇東坡告訴我們,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關鍵在於從今日開始努力,前景仍是光明的,告誡人們要珍惜大好年華,不要虛擲光陰。

除夕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守歲之時也是人們共敘親情的「黃金時間」,守歲對於團聚的人們來說,是一頓親情大餐,享受著人生最大的樂趣。而對於遊子,客居他鄉,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凸顯幾分悽涼,幾分離愁,不由淚溼衣杉。

守歲的簡介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守歲作為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也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除夕之夜,萬家燈火,樂敘天倫,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謂之「守歲」。很多「守歲」詩記述了古代「守歲」的一些民俗風情,讀來生動形象,讓人嚮往。杜甫的「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向人們展示「親人團聚,歡聲笑語,使槽邊吃草的馬都受到了驚嚇;而那紅彤彤的燭光,竟嚇飛了林中棲息的烏鴉」的畫卷,帶給人們強烈的反思。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點起明亮的蠟燭,男女老少歡聚在一起守歲。守歲是習俗,既有對逝去時光的眷戀之情,也寄託著對新生活的美好祝福。

相關焦點

  • 「百家號鼠你紅」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 除夕夜守歲打一歇後語
    除夕節自古代流傳至今,其包含著很多傳統習俗文化,但具體除夕節的習俗有哪些大部分人是不太了解的。為此下面一2020年鼠年除夕為例,來看下2020鼠年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同時也了解下2020除夕夜是幾月幾日,還有除夕夜守歲打一歇後語等相關的內容。
  • 除夕守歲的文化意義及由來
    在我們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著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的時候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遲到深夜。  守歲的由來: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除夕夜:守歲之夜
    有種說法,越早吃越好,有的人家兩三點就吃晚飯的也有,雖然來年並不一定因為年夜飯吃的早而變好,但風俗總還是風俗。小孩們年三十的晚上,一邊不肯早早睡覺,要吃要玩還鬧著要守歲;一邊又盼望著新年的到來,因為新年一到,就可以有壓歲錢。大人們這一夜守歲既是習俗,又滿含著對來年美好的願望,當然還有很多傳統的任務要完成。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守歲按照中國傳統文化,除夕要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裡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
  • 【除夕】守歲,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除夕守歲,守的是什麼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一、除夕守歲之俗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 夢樣的守歲除夕夜
    夢樣的守歲除夕夜作者:孫淑芝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到了,每到這時
  • 除夕夜,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夜最大的習俗除了吃年夜飯就是守歲了,守歲又稱熬年、熬夜、照虛年。守歲習俗最早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中就有記載:蜀地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聚飲,祝頌而散,稱為「分歲」;大伙兒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陰曆除夕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這便是古人守歲的含義了。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中國人為什麼過年要守歲?
    咱們中國人過年,有很多習俗,或許不同的地方習俗會有些許差異,但大多數的習俗都是一樣的,這其中便包括了守歲,那我們為什麼要守歲呢?守歲,又稱為照虛耗、熬年,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點起蠟燭或油燈,還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除夕守歲,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過除夕,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 除夕守歲的來歷和寓意
    到時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守歲,吃年夜飯,一起迎接新年。那麼除夕守歲起於何時?有什麼寓意呢?下面是為大家搜集的相關資料,供感興趣的朋友閱讀參考。一、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
  • 除夕守歲詩詞
    透過浩若煙海的春節詩詞,我們讀到了傳承幾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情懷。駱賓王在《西京守歲》中熱情歌唱:「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嚴冬將盡,寒色將去,一個「新」字,盡顯詩人心中的期盼與希望。 春節,在時間上屬承前啟後之點、在節令上屬陽升陰退之機。當此之時,雖然寒氣猶盛,但陽氣已漸漸升起,萬物生機萌動,春意呼之欲出。這是新與舊的交界點,最能夠呼喚起詩人心中除舊立新的豪情壯志。
  • 《崩壞3》守歲長筵活動怎麼玩 守歲長筵活動玩法內容攻略
    導 讀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崩壞3守歲長筵活動玩法攻略,很多的玩家朋友們最近在問崩壞3的遊戲中守歲長筵活動應該怎麼玩呢
  • 春節守歲的由來和寓意是什麼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三是祛除瘟疫病魔。守歲還有驅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除夕守歲的寓意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
  • 守歲——溫馨熬夜
    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一直延續到現在。每逢大年三十,人們都會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據說,這樣一來就能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新的一年將會吉祥如意。另有一種說法是,年輕人守歲能給長輩添壽。宋代民間就流傳有「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的說法。
  • 除夕守歲 「鼠」你快樂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 除夕,守歲,團圓歡聚
    華夏民族是一個恪守傳統但又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五千多年的華夏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一代代華夏兒女的血脈裡傳承,被他們勤勞的雙手中賦予實像,又在他們智慧創新中被注入於是俱進的新元素。但無論時光如何流轉,萬物如何變幻,傳統節目依舊保存著它們的基本框架面貌,代代流傳。
  • 黃梅年文化:除夕,除了吃年夜飯,你要守歲嗎?
    如何慶祝這一節日,千百年來,黃梅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民俗習慣,我們稱之為「黃梅的年文化」。今天我們來看看在黃梅是如何過除夕的。除夕守歲。臘月三十夜(月小則在二十九日夜),人稱除夕,又叫辭歲。除是盡的意思,辭是告別的意思。
  • 我對守歲的理解周國平
    我對守歲的理解與許多人不同。許多人的守歲,是大家聚在一起,往往還是聚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等著那一記鐘聲,猶如一聲令下,大家一齊歡呼、擁抱、祝福。這是什麼守歲啊!世上哪有眾人共有的「歲」啊!那離去的一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是獨特的,是他的生命的一個不可重複的片段,銘刻著他的特殊的悲歡和經歷,而它卻永遠地消逝了。
  • 漫話守歲丨中華散文寫作求教
    其實,在民間看來,這也是我們守歲的形式之一。守歲,是我國民間年俗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其主要形式就是「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的房間都通宵達旦地遍燃燈燭,迎接新年的到來。然而,守歲這一年俗活動,在不同的年代卻有著不同的形式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