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守歲的理解周國平

2021-02-08 周國平


每到舊年離去,新年到來,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我對守歲的理解與許多人不同。許多人的守歲,是大家聚在一起,往往還是聚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等著那一記鐘聲,猶如一聲令下,大家一齊歡呼、擁抱、祝福。這是什麼守歲啊!世上哪有眾人共有的「歲」啊!那離去的一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是獨特的,是他的生命的一個不可重複的片段,銘刻著他的特殊的悲歡和經歷,而它卻永遠地消逝了。守歲是一種訣別,必須獨自面對,一個人怎麼能把自己生命的如此珍貴的片段和眾人的片段混在一起,讓它不明不白地消逝,因而真正消逝得無影無蹤呢。



生命需要歡樂,平凡的日常生活需要用節日調劑,熱鬧無可非議。可是,倘若人們平時的日子就過得十分熱鬧,過節又當如何?不過是把平時那種低劣的熱鬧放大,從而使之變得更加低劣罷了。




過年是一個機會,它提醒我們,歲月易逝,生命有限,這歲月不是籠統的歲月,而正是你的歲月,這生命不是抽象的生命,而正是你的生命。你也許有點兒傷感,但有點兒傷感沒什麼不好。你必須心疼你的生命,才會好生照料它,必須憐惜你的昨天,才會珍惜你的明天。在平時的匆忙中,我們的那個最本真的自己往往遭到了忽視和冷落,甚至可能迷失了,那麼,現在讓我們把它找回來,讓我們親近它,愛護它,帶著它重新上路,從此不再把它丟失。




「記住回家的路」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其一,人活在世上,總要到社會上去做事的。如果說這是一種走出家門,那麼,回家便是回到每個人的自我,回到個人的內心生活。一個人倘若只有外在生活,沒有內心生活,他最多只是活得熱鬧或者忙碌罷了,決不可能活得充實。其二,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那麼,只要活著,我們就總是在旅途上。人在旅途,怎能沒有鄉愁?鄉愁使我們追思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終極,靈魂的永恆故鄉。總括起來,「記住回家的路」就是: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記住從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當然不能不活在社會上和世界中,但是,時時記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會的紛爭和世界的喧囂中沉淪。




人在世界上行走,在時間中行走,無可奈何地迷失在自己的行走之中。他無法把家鄉的泉井帶到異鄉,把童年的彩霞帶到今天,把十八歲生日的燭光帶到四十歲的生日。不過,那不能帶走的東西未必就永遠丟失了。也許他所珍惜的所有往事都藏在某個人跡不至的地方,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刻,其中一件或另一件會突然向他顯現,就像從前的某一片燭光突然在記憶的夜空中閃亮。




愛| 愛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親| 女兒| 教育

命運| 位置| 快樂| 欲望| 妥協| 弱點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實| 覺醒| 尊嚴| 使命| 本質

智慧 | 年輕|自白| 友誼 | 大自然| 雄心 | 謙和 | 懷疑


相關焦點

  • 周國平:我的童年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 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的風俗
    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的風俗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是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也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守歲雖只為人們的一項娛樂活動,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閒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
  • 周國平:喧囂和孤獨,選孤獨;我說:孤獨的人都渴望被理解
    這時,孤獨會讓你與大部分人刻意保持一種距離,因為大部分並不懂你,正如你也不能理解他們的生活。03-而孤獨的感覺並不會讓人鐵了心一個人一直走下去。越是一個的時候,其實越渴望另一顆能夠理解的心。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周國平《人與永恆》——寫有思想的句子,就像品一杯咖啡,值得回味。每日相約在「閒時翻書君」,加個關注,不見不散!
  • 夢樣的守歲除夕夜
    ,我就想起來我那老媽媽。每到這時,我就想起來夢樣的守歲除夕夜。媽媽活到九十五歲,我從記事起,每年過春節,我都要回媽媽身邊,陪伴她過年。特別到了她晚年的時候,我也退居二線了,我也學會開車了,十五華裡,想到就到。有媽人心裡,有一團火,有一個朝陽,有一腔帶酒的熱血。
  • 周國平直播5大問答:你的焦慮診斷報告
    周國平哲學私房課學員 @飛舞迎春我今年44歲,3年前離開職場尋找下一個人生目標。經歷過婚姻家庭事業的波折,並逐漸走出徘徊。年初發現了一個創業項目,也是我的一個人生夢想。準備半年多,產品還在開發中。請問周老師如何用哲學指導創業?
  • 除夕夜:守歲之夜
    小孩們年三十的晚上,一邊不肯早早睡覺,要吃要玩還鬧著要守歲;一邊又盼望著新年的到來,因為新年一到,就可以有壓歲錢。大人們這一夜守歲既是習俗,又滿含著對來年美好的願望,當然還有很多傳統的任務要完成。前半夜過的很快,夜深了卻也會有些倦意,這時嗑嗑瓜子、剝剝花生、嚼嚼蜜棗,不時喝上一口熱茶,站起來走兩步,看看窗外的黑夜,不是會有鞭炮聲在夜裡響起。
  • | 專訪周國平
    1986年,周國平寫了一本《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向汲汲於精神食糧的年輕人重新介紹尼採。這本紅極一時的暢銷書與其說是尼採研究,不如說是周國平的個人宣言,響應了當時的時代精神。三十多年過去了,時代場景發上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很難理解那個把思潮作為時尚的年代。但是周國平還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多讀一點尼採。因為「尼採是屬於年輕人的」。
  • 李宗熹談《守歲》:「我在用創作填補心中的缺憾」
    而導演李宗熹,正是通過《守歲》彌補了自己缺失的那份親情。對家的理解李宗熹:有很多創作者常常會藉由創作來填補心裡的缺憾,或者是對於自我的一種治療。所以基本上我的家庭是非常不健全的。我從國中三年級就開始一個人住了,直到現在。然後我的國小讀了11所國小,一直在轉學,因為我爸媽吵架、離婚等等的所有事情,家裡的狀況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應該說我對家的溫暖的渴求是很高的。
  • 除夕夜,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夜最大的習俗除了吃年夜飯就是守歲了,守歲又稱熬年、熬夜、照虛年。守歲習俗最早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中就有記載:蜀地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聚飲,祝頌而散,稱為「分歲」;大伙兒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陰曆除夕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這便是古人守歲的含義了。
  • 為什麼「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在我開始讀王小波的時候,周國平先生對我來說還只是一個有點熟悉的名字而已。而當我讀完王小波先生的《黃金時代》《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愛你就像愛生命》等不同題材的作品之後去接觸周國平先生的哲學,總有一種不可避免的心理落差感。總有人會拿這兩位風格截然不同的人來做比較,或許有不少因素是因為那句「不可不」的關聯。
  • 【除夕】守歲,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 除夕守歲的來歷和寓意
    到時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守歲,吃年夜飯,一起迎接新年。那麼除夕守歲起於何時?有什麼寓意呢?下面是為大家搜集的相關資料,供感興趣的朋友閱讀參考。一、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
  • 周國平李鴻谷做客騰訊書院:做自己讀書的主人
    大師經典,大師難讀,這是讀者的普遍看法,對此,周國平介紹了自己的第三條原則,即「不求甚解,為我所用」.閱讀主要是一種精神生活,沒有必要去死摳含義,在不求甚解的閱讀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積累對經典的理解。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周國平指出,「排除做學問的目的,讀書是為了吸取營養,把自己豐富起來,讀書最愉快的時候是在讀的過程中找到共鳴,是在書中被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喚醒。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守歲按照中國傳統文化,除夕要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裡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
  • 除夕守歲的文化意義及由來
    在我們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著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的時候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遲到深夜。  守歲的由來: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中國人為什麼過年要守歲?
    咱們中國人過年,有很多習俗,或許不同的地方習俗會有些許差異,但大多數的習俗都是一樣的,這其中便包括了守歲,那我們為什麼要守歲呢?守歲,又稱為照虛耗、熬年,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點起蠟燭或油燈,還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除夕守歲,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過除夕,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 《崩壞3》守歲長筵活動怎麼玩 守歲長筵活動玩法內容攻略
    導 讀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崩壞3守歲長筵活動玩法攻略,很多的玩家朋友們最近在問崩壞3的遊戲中守歲長筵活動應該怎麼玩呢
  • 漫話守歲丨中華散文寫作求教
    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守歲的情景。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俗話說,除夕的(燈)火,元宵的(龍)燈。歲除的夜幕降臨之前,我就按照父母的吩咐,把家裡所有煤油燈的玻璃罩擦得乾乾淨淨,然後,添上油,點燃,每個房間放上一盞,再在廳堂裡點上一對大紅蠟燭。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守歲才算正式開始。
  • 春節守歲的由來和寓意是什麼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三是祛除瘟疫病魔。守歲還有驅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除夕守歲的寓意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
  • 守歲——溫馨熬夜
    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一直延續到現在。每逢大年三十,人們都會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據說,這樣一來就能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新的一年將會吉祥如意。另有一種說法是,年輕人守歲能給長輩添壽。宋代民間就流傳有「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