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過年要守歲?

2020-12-24 老xiao爆笑剪輯

咱們中國人過年,有很多習俗,或許不同的地方習俗會有些許差異,但大多數的習俗都是一樣的,這其中便包括了守歲,那我們為什麼要守歲呢?

守歲,又稱為照虛耗、熬年,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遍燃燈燭通宵不滅,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點起蠟燭或油燈,還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除夕守歲,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過除夕,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過年習俗都有啥?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
    中國人過年習俗知多少?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中國年幸福年紅紅火火過大年,這種「過大年」的傳統習俗,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古至今人們最期盼的日子就是「春節」。因為「春節」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個傳統佳節,同時還蘊涵了親情、友情,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除夕夜,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夜最大的習俗除了吃年夜飯就是守歲了,守歲又稱熬年、熬夜、照虛年。白居易還寫有「守歲」詩《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也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而且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
  • 過年期間這幾個關鍵性日子要隆重對待,除夕夜核心在守歲
    從夏曆臘月初八開始,直到正月十五,是春節裡最熱鬧的日子,過了正月十五,還有一段餘音,對於中國人來說,親友和熟人之間如果在這段時間裡仍然沒有來往,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成問題了。過年期間,有幾個關鍵性的日子是要隆重對待的,它們是臘月初八、臘月二十三、臘月三十(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即「元宵節」、「上元節」、「燈節」)。
  • 這裡告訴你什麼是「年」,為什麼守歲
    人們經過漫長的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因此當此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期間,家家戶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人們走親訪友,舞獅子,耍龍燈,逛廟會等,此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大街小巷洋溢著喜慶的氣息中國人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慶祝著一年最隆重的節日一春節。
  • 除夕夜:守歲之夜
    江淮水鄉年夜「守歲」是必不可少的,這一夜是一年的最後一夜。小的時候的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早早吃過年夜飯,這個早是真的早,四五點即開始吃。小孩們年三十的晚上,一邊不肯早早睡覺,要吃要玩還鬧著要守歲;一邊又盼望著新年的到來,因為新年一到,就可以有壓歲錢。大人們這一夜守歲既是習俗,又滿含著對來年美好的願望,當然還有很多傳統的任務要完成。前半夜過的很快,夜深了卻也會有些倦意,這時嗑嗑瓜子、剝剝花生、嚼嚼蜜棗,不時喝上一口熱茶,站起來走兩步,看看窗外的黑夜,不是會有鞭炮聲在夜裡響起。
  • 過年:中國人共同歡慶的時節(孟令全)
    過年:中國人共同歡慶的時節(孟令全)作者:孟令全遼寧學習平臺過年,是一年伊始的希望憧憬;過年,是家人齊聚一堂的歡歌笑語;過年,是孩子盼望長大,家長盼望春暖花開的時節。過年也是催人奮進的號角,展示著過往的塵封和明天的動力;也是不停歇的腳步,展示著夢想的萌芽與成長的喜悅;也是歷經風雨的避風港灣,展示著勞動的艱辛和懷抱的溫暖。遙記兒時,過年的記憶是長輩的噓寒問暖和殷切希望,是穿新衣吃美食的時節,是肆無忌憚玩耍而又不會受到責備的狂歡;長大後,過年是無論如何也要回到故鄉陪伴父母的溫情,是全家福裡成員或多或少的歡喜與遺憾,是千方百計想要留住記憶的執著。
  • 夢樣的守歲除夕夜
    每到這時,我就想起來夢樣的守歲除夕夜。媽媽活到九十五歲,我從記事起,每年過春節,我都要回媽媽身邊,陪伴她過年。特別到了她晚年的時候,我也退居二線了,我也學會開車了,十五華裡,想到就到。有媽人心裡,有一團火,有一個朝陽,有一腔帶酒的熱血。
  • 春節守歲的由來和寓意是什麼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守歲的由來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除夕守歲的來歷和寓意
    到時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守歲,吃年夜飯,一起迎接新年。那麼除夕守歲起於何時?有什麼寓意呢?下面是為大家搜集的相關資料,供感興趣的朋友閱讀參考。一、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
  • 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的風俗
    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的風俗守歲的文化內涵守歲是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也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守歲雖只為人們的一項娛樂活動,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閒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
  • 【除夕】守歲,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也有部分地區將通宵守夜(熬年夜)稱為守歲,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
  • 除夕守歲的文化意義及由來
    在我們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著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的時候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遲到深夜。關於守歲的文化意義咱們其實並不是特別了解。  守歲的由來: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 除夕,守歲,團圓歡聚
    而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相信中國人的年夜飯餐桌上都離不開由「魚」做成的各式菜。漢字博大精深,中國人相信"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 過年喝金星啤酒的N個理由!
    過年,是中國人最為隆重的節日,這一節日代表著不僅是辭舊迎新,不僅是冬去春來,更是團圓,是相聚!
  •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除夕守歲,守的是什麼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一、除夕守歲之俗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守歲按照中國傳統文化,除夕要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裡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
  • 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其意思大概是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除夕」及「春節」這兩天,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當遵守將老祖宗們傳下來的規矩,畢竟人人都希望在新年能討到個好彩頭,祈禱可以從一開始就能夠事事順利,所以,在除夕和初一這兩天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當然,那你就得了解了解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 不得不知的馬來西亞過年習俗
    有些直接沿襲中國的習俗例如守歲、放鞭炮、拜年、壓歲錢、開工酒等是幾乎一模一樣的。以下呢雅姐想介紹已轉型或現在普遍在中國不常見卻是馬來西亞華人過年必有的內容! 過年歌+過年回家廣告不知道中國現在流行年歌新曲不。
  • 除夕守歲 「鼠」你快樂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 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東京夢華錄》▼2021.02.11|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