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相信大家最常被中國友人問到的除了「你們怎麼會說中文?」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你們過農曆新年嗎?」。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雅姐一樣,回答得有點累了…
我們…我們當然過的呀,還過得興高採烈呢!!!!
雖然遷徙到南洋的華人在東南亞各國已有一段時日,但已歷經幾千年的習俗是不容易被摒棄的啊,尤其是這強烈象徵家人聚首與除舊迎新的重要時刻。
所以,為了除舊迎新及迎接一家子的團聚時刻,買新衣戴新帽、大掃除和團圓飯跟中國一樣是免不了的。有些直接沿襲中國的習俗例如守歲、放鞭炮、拜年、壓歲錢、開工酒等是幾乎一模一樣的。以下呢雅姐想介紹已轉型或現在普遍在中國不常見卻是馬來西亞華人過年必有的內容!
過年歌+過年回家廣告
不知道中國現在流行年歌新曲不。但每逢農曆新年,大馬各大商場、公共場所及飯店除了會布置上大紅燈籠、梅花樹及春聯等,最令人感受濃濃春意的便是耳熟能詳的新年歌曲了。馬來西亞各大中文電臺、中文電視臺會編制自己的農曆合唱新曲,而且是配有MV的哦!然後,有些老牌大企業就會有非常溫馨的過年廣告,雅姐最喜歡Petronas(馬來西亞國油)的過年回家廣告,常常看了會掉眼淚。
推薦過年歌:MyAstro《大團圓》
推薦過年回家廣告:2006年Petronas《My Son》
年餅
雅姐不曾在中國過年,但跟過中國人在非洲過年及參加過中國同學的婚禮。有個場景一直讓我挺驚訝,即是大家在這些節日聚在一起聊天時,就會不停地嗑瓜子,而且直接往地上吐,屋裡就是滿滿滿的瓜子殼。我問同學為什麼不吐在垃圾桶裡,他說這樣方便呀,最後一起掃不就得了~也是…不管是中國人或海外華人,民以食為天,聚首聊天時更是一定要有解饞的零嘴啊~但馬來就比較不流行嗑瓜子了,我們都愛吃以下的年餅及一些糖果類。
推薦傳統年餅:肉乾、鳳梨餅、蝦米卷、蜂窩餅、蛋散
舞獅
據說中國北方過年流行鑼鼓嚇年,大馬跟中國南方一樣仍保留舞獅傳統,而且大馬有全球冠軍舞龍隊及排名前幾名的舞獅隊。這些舞獅隊一般會在小卡車上敲鑼打鼓,然後看看誰家需要來熱鬧熱鬧下,有些店家更是相信年後開張一定要請舞獅隊來採青討個吉利。
祖先神明祭拜+壓太歲
民間信仰普及的馬來西亞人在過年時不會忘拜神明與祖先,祈求全年和泰平安、風調雨順。所以在中國人民忙著看春晚的時候,馬來西亞人在籌備祖先祭拜的聖品。守歲到點後,在鞭炮聲中與神明及祖先共迎接新的一年。黃曆風水也還是普遍流行在大馬,依據生肖如新的一年犯太歲衝太歲等,即會到廟裡壓太歲,望有較順遂的一年。
互換永春大柑
大柑本身帶有大吉大利的寓意。所以只要在年內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一定會攜帶最少兩粒永春大柑。然後離開友人家前,友人必須把家裡的柑與賓客的置換,表示相互祝福、禮尚往來。柑作為祝福,也將當作禮品一箱箱由華人送給友族鄰居。
初七撈魚生
在新馬一帶的初七人日這天,大家會進行一項活動,便是「撈魚生」!撈魚生時,大家圍坐圓桌,把魚肉、一堆切成細條的紅蘿蔔等蔬菜絲、花生碎、白芝麻等醬料倒在大盤裡,然後大家站起身來用筷子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混合,還要用廣東話/福建話邊喊: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撈啊!發啊!「。而且撈得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建議在大馬過年的人可以試試在餐廳點上這麼一盤撈魚生,保您一年生意風生水起!
初九拜天公
在大馬,當大家都過了幾天年回到工作崗位上,你可能會看到祖籍福建的同事為了初九拜天公請假趕回家,對福建人而言這天也是「小年」。由來是這樣的:有一年的歲末,倭寇侵犯福建,除了上前線抵抗的官兵和民兵,所有鄉民扶老攜幼逃入甘蔗叢林避難,連正月初一也在甘蔗叢林度過。直到正月初九,官兵和民兵把倭寇擊退了,鄉民才回家過年。
推薦感受天公誕祭祀活動:檳城姓周橋天公誕祭祀活動(每年吸引上萬人)
初十五拋柑
喲~這是一項有趣的活動!在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一般中國人會吃元宵。但在大馬大家會進行個有趣的活動,即是「拋柑」。不知道是不是過年買的柑太多,而且吃了上火,所以有人發明了這個….活動是這樣的,單身女孩可以用永久性麥克筆在柑上協商電話號碼,然後拋向河中。單身男同胞即可從河裡打撈,可能新一年的願望就可以實現了呢?
推薦地點:2019年的地點我也還不知道,但把這些柑給需要的人吧~~~
下一篇雅姐好想寫在馬來西亞及在中國過年的開銷對比,因為單單紅包大小就足以震驚雅姐了~如果有在這方面深切體會的朋友,請找雅姐分享!!!
最重要的是,祝大家在豬年身體安康,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