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馬來西亞過年習俗

2021-02-07 那個回馬來的女孩

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相信大家最常被中國友人問到的除了「你們怎麼會說中文?」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你們過農曆新年嗎?」。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雅姐一樣,回答得有點累了…


我們…我們當然過的呀,還過得興高採烈呢!!!!


雖然遷徙到南洋的華人在東南亞各國已有一段時日,但已歷經幾千年的習俗是不容易被摒棄的啊,尤其是這強烈象徵家人聚首與除舊迎新的重要時刻。


所以,為了除舊迎新及迎接一家子的團聚時刻,買新衣戴新帽、大掃除和團圓飯跟中國一樣是免不了的。有些直接沿襲中國的習俗例如守歲、放鞭炮、拜年、壓歲錢、開工酒等是幾乎一模一樣的。以下呢雅姐想介紹已轉型或現在普遍在中國不常見卻是馬來西亞華人過年必有的內容!

 

過年歌+過年回家廣告

不知道中國現在流行年歌新曲不。但每逢農曆新年,大馬各大商場、公共場所及飯店除了會布置上大紅燈籠、梅花樹及春聯等,最令人感受濃濃春意的便是耳熟能詳的新年歌曲了。馬來西亞各大中文電臺、中文電視臺會編制自己的農曆合唱新曲,而且是配有MV的哦!然後,有些老牌大企業就會有非常溫馨的過年廣告,雅姐最喜歡Petronas(馬來西亞國油)的過年回家廣告,常常看了會掉眼淚。

推薦過年歌:MyAstro《大團圓》

推薦過年回家廣告:2006年Petronas《My Son》

 

年餅

雅姐不曾在中國過年,但跟過中國人在非洲過年及參加過中國同學的婚禮。有個場景一直讓我挺驚訝,即是大家在這些節日聚在一起聊天時,就會不停地嗑瓜子,而且直接往地上吐,屋裡就是滿滿滿的瓜子殼。我問同學為什麼不吐在垃圾桶裡,他說這樣方便呀,最後一起掃不就得了~也是…不管是中國人或海外華人,民以食為天,聚首聊天時更是一定要有解饞的零嘴啊~但馬來就比較不流行嗑瓜子了,我們都愛吃以下的年餅及一些糖果類。

推薦傳統年餅:肉乾、鳳梨餅、蝦米卷、蜂窩餅、蛋散

 

舞獅

據說中國北方過年流行鑼鼓嚇年,大馬跟中國南方一樣仍保留舞獅傳統,而且大馬有全球冠軍舞龍隊及排名前幾名的舞獅隊。這些舞獅隊一般會在小卡車上敲鑼打鼓,然後看看誰家需要來熱鬧熱鬧下,有些店家更是相信年後開張一定要請舞獅隊來採青討個吉利。


祖先神明祭拜+壓太歲

民間信仰普及的馬來西亞人在過年時不會忘拜神明與祖先,祈求全年和泰平安、風調雨順。所以在中國人民忙著看春晚的時候,馬來西亞人在籌備祖先祭拜的聖品。守歲到點後,在鞭炮聲中與神明及祖先共迎接新的一年。黃曆風水也還是普遍流行在大馬,依據生肖如新的一年犯太歲衝太歲等,即會到廟裡壓太歲,望有較順遂的一年。

 

互換永春大柑

大柑本身帶有大吉大利的寓意。所以只要在年內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一定會攜帶最少兩粒永春大柑。然後離開友人家前,友人必須把家裡的柑與賓客的置換,表示相互祝福、禮尚往來。柑作為祝福,也將當作禮品一箱箱由華人送給友族鄰居。

 

初七撈魚生

在新馬一帶的初七人日這天,大家會進行一項活動,便是「撈魚生」!撈魚生時,大家圍坐圓桌,把魚肉、一堆切成細條的紅蘿蔔等蔬菜絲、花生碎、白芝麻等醬料倒在大盤裡,然後大家站起身來用筷子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混合,還要用廣東話/福建話邊喊: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撈啊!發啊!「。而且撈得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建議在大馬過年的人可以試試在餐廳點上這麼一盤撈魚生,保您一年生意風生水起!


初九拜天公

在大馬,當大家都過了幾天年回到工作崗位上,你可能會看到祖籍福建的同事為了初九拜天公請假趕回家,對福建人而言這天也是「小年」。由來是這樣的:有一年的歲末,倭寇侵犯福建,除了上前線抵抗的官兵和民兵,所有鄉民扶老攜幼逃入甘蔗叢林避難,連正月初一也在甘蔗叢林度過。直到正月初九,官兵和民兵把倭寇擊退了,鄉民才回家過年。

推薦感受天公誕祭祀活動:檳城姓周橋天公誕祭祀活動(每年吸引上萬人)

 

初十五拋柑

喲~這是一項有趣的活動!在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一般中國人會吃元宵。但在大馬大家會進行個有趣的活動,即是「拋柑」。不知道是不是過年買的柑太多,而且吃了上火,所以有人發明了這個….活動是這樣的,單身女孩可以用永久性麥克筆在柑上協商電話號碼,然後拋向河中。單身男同胞即可從河裡打撈,可能新一年的願望就可以實現了呢?

推薦地點:2019年的地點我也還不知道,但把這些柑給需要的人吧~~~

 

下一篇雅姐好想寫在馬來西亞及在中國過年的開銷對比,因為單單紅包大小就足以震驚雅姐了~如果有在這方面深切體會的朋友,請找雅姐分享!!!


最重要的是,祝大家在豬年身體安康,心想事成!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習俗與禁忌,不得不知!
    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閒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大年初二,這一天孩子們格外喜慶,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 從除夕到十五,都有哪些你不得不知的習俗呢
    過年要給壓歲錢。「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壓腰錢」等。在除夕之夜給晚輩們發壓歲錢是我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在春節,孩子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了。過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有化兇為吉、避邪鎮惡的寓意。正月初二才能回娘家。
  • 灣灣人民過年習俗那些事
    言歸正傳,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歹丸郎(歹丸郎奏4臺灣人的臺語念法)過年有什麼習俗8 ! 除夕這一天,也是傳統年節裡長輩最忙的日子(其實就是我老母以及嬸嬸們),爸爸叔叔都在抖腿好嗎。那除夕到底都要忙啥~白天要先拜神祭祖。
  • 你可能知道,但不得不知的橋頭七大習俗(珍藏版)
    一、 歲時習俗(春節)農曆正月初一稱春節,俗稱「過新年」,是一年中民間最大的節日。過年要過得快樂,不說不吉利話,不打罵人,也不去勞動,不做生意。男男女女穿新衣服逛逛嬉嬉。初一早上家家戶戶放爆竹,稱「開門炮」,象徵送舊迎新,孩子們歡悅萬狀,向大人討「伴手」,拿壓歲錢買零食。
  • 過年:九種習俗,九種禁忌
    正月初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這一天也叫「迎婿日」,嫁出去的女兒們,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相傳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打擾老鼠娶親。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 我們應該怎樣過年——除夕到十五的習俗!
    大習俗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活動,被逐漸的異化,人們大都忘記了幾千年來遵循的傳統習俗。幾十年來,不惜重金強化「春晚」及其教化作用,極力淡化傳統文化因素,到今天,甚至許多人認為過年最大的活動就是看「春晚」。其實,過年最重要的活動是敬天、敬神,祈求來年吉祥好運,即對神佛的信仰和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 新興過年習俗&新興美食
    其實呢,今天小編我是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新興的一些過年習俗和美食。按照新興的習俗,在年廿八的這一天,或者在這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對自己的家進行一年當中最為隆重和徹底的大掃除。在小編我的印象當中,每年過年最最開心,但又最最痛恨的一件事情就是大掃除!開心的是自己的房間終於可以一改原本「狗窩」的面貌,痛恨的就是自己的假期居然就是以連續幾天打掃衛生的這樣形式拉開帷幕的。
  • 臺灣過年習俗
    臺灣民間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陸相差無幾,都是從自上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開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燈」為止。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其實一進農曆十二月即臘月,臺灣過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   臘月十六這天是「尾牙」。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到了我這一代,其實已經不太知道這些過年的習俗與套路。於是,我把祭拜過程與酒水布局一一記下,以備後用。進入現代社會,傳統的好習俗漸漸被人遺忘,作為後輩,也已經鮮有人知道這些習俗的來龍去脈。所以,老人們開始擔心,以後到了天堂,還有沒有子孫在過年時,想起他們?
  • 農民過年,這些習俗不要忘,過年就是圖個喜氣!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過年的氣氛更加的濃鬱,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等等,這些都是每年春節必須執行的傳統習俗。春節本來應該就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相互之間可以增進感情,但是現在走親戚仿佛變成了走過場,彼此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平淡,這些習俗不要忘了,過年就是圖個喜氣!壓歲錢給壓歲錢應該是農村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事情了。
  • 客家文化|客家過年習俗有哪些?
    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客家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看看。  隔年飯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嶽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 在馬來西亞過春節,有什麼不一樣?
    在遠方的馬來西亞有許多華人,其實過年的氣氛其實並不比國內差。馬來西亞沒有四季,就如大馬歌手阿牛在歌曲 "用馬來西亞的天氣說愛你" 所唱,"只是我生長的這片的土地上只有雨季和旱季"。馬來西亞華人過的,正是沒有春天的春節。大馬華人稱春節為農曆新年,一來與西曆新年區別,二來也合乎本地氣候的常識。
  • 過年: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知道!
    正月初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這一天也叫「迎婿日」,嫁出去的女兒們,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相傳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打擾老鼠娶親。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中國民間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 馬來西亞的春節活動,有的中國人都沒見過……
    吃團年飯、放煙花、看春晚中國的春節活動可謂是豐富多彩但世界上其實還有一個地方過年的活動同樣極具年味兒
  • 馬來西亞華人怎麼過春節?
    從前每到過年,吉隆坡茨廠街(唐人街)的肉乾店前,就大排長龍,有人甚至不辭辛勞地從小城輾轉幾輛巴士到吉隆坡,為的只是一包肉乾。在經濟尚未騰飛的歲月,無論條件如何,家家戶戶都會想辦法買上幾盒肉乾在新年解饞。 與福建原鄉改良的肉乾一樣,粿加必(馬來語kuih kapit,意思為夾住的糕餅)也是馬來西亞華人過年的必備小吃。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 【大年習俗】過年
    過年,分為年前的緊張籌備到年後的娛樂享受兩個階段。從做臘八粥拉開序幕進入倒計時,做年食、辦年貨、寫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熬年、拜年、走親訪友到鬧完元宵拉下帷幕,歷時近二十天。做年食是過大年一項費時、費力的艱巨工程。從臘八開始忙乎,生豆芽、磨豆腐、蒸糕、壓粉條、炸油圈等等一直忙到除夕。
  • 中國人過年習俗都有啥?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
    中國人過年習俗知多少?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中國年幸福年紅紅火火過大年,這種「過大年」的傳統習俗,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古至今人們最期盼的日子就是「春節」。因為「春節」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個傳統佳節,同時還蘊涵了親情、友情,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 過年的習俗如何讓孩子了解?這樣講年味更濃!
    猶記兒時,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和家人一起貼對聯、放鞭炮、吃團圓飯、守年夜。。。濃濃的儀式感,承載了許多溫馨美好的回憶。如今年味兒越來越淡,很多傳統民俗漸漸凋零,關於新年,我們和孩子這一代共有的溫情記憶似乎越來越少。所以,我一直想找一些既有趣,又能讓孩子了解咱們傳統節日的繪本共讀。